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大寺儿的怀想(散文)

精品 【文璞】大寺儿的怀想(散文)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1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9发表时间:2025-04-06 16:43:58

“大寺儿,往后永远不来了!”我气呼呼地在操场上徘徊,想自己回家,但望着已经黑下来的天色,又不敢走出大门,只能无数次怨恨地盯着那间屋子的房门。直到房门开了,父亲和几个叔叔走了出来,望着我哈哈大笑。
   不久之后的一天早晨,父母给我准备好整洁的衣服,催我起床上学:“今天开始上学了,不能再睡懒觉了。”但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坐在父亲自行车上一路愁眉不展,嘟嘟囔囔。直到拐进校门,转过影壁墙,看见立辉也来了,头上大红颜色的蝴蝶结喜气洋洋,我才高兴地跳下自行车。她的父母也是这里的老师,我们经常跟着父母来学校玩,她妈妈会理发,有时望着我头上又杂草丛生了,就会笑吟吟地叫我:“来,姨给剃个头。”前几天,我们在校园里疯跑着捉迷藏。我忽然有些口渴,随手推开一间屋子的门,里边几个叔叔正在商量事,平日经常开玩笑的校长叔叔故意拉起脸呵斥道:“出去,喊报告再进来!”我没再喊报告,也没再进去……但我还是来到“大寺儿”,从此在这里开始了从懵懂到青涩的童年时光。
   大寺儿,是我的小学的小名!
   这里很久以前是一座叫做广济寺的庙宇,年代不可考,规模宏大,在当地颇有名气。民国元年(1912年)筹建县立窝洛沽第二高等小学校,本镇周庄子村李宝树具体操办,东大街张晋台出资相助,拆除寺内大殿和配房内的铜泥佛像,改建成教室。1923年,学校更名为玉田县立窝洛沽完全小学,1949年改名为玉田县窝洛沽小学。几经改建,庙宇痕迹全无,但人们仍称它为“大寺儿”。曾有学生去二十里之外的东丰台串亲戚,长辈关心地问在哪里上学,回答说“沽小”,长辈目光中似有遗憾:“咋没在大寺儿啊!”
   学校设立之初,学生除来自本镇的一些富户子弟外,还有玉田县南半部的一些村庄富户子弟投考高级班就读,是全县唯一的初高小完全学校,住宿生曾多达40余人。1949年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了,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唐山大地震后,镇区迁到还乡河西岸,窝洛沽小学留在原址,被确定为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
   由于父亲在这里教书,学校的老师多了一份亲情。其实不仅仅于我这样的教师子女,当年的老师对所有学生都如同慈严相济的长辈。“老师”的概念,最早源于白发苍苍的尹成老师,每教我们一个字母,一个生字,都用肢体做一个形象的动作,或者在黑板上画一幅画,激起我们无限的学习兴趣;帅气的刘明潮老师教我们把塑料笔管在头上摩擦吸引碎纸屑,告诉我们这叫“静电”;临时改教语文的李桂敏老师和我们一起设想《霍元甲》的下集剧情;王宝廷老师的父亲重病住院,从学校到对门的医院往来奔波,第二天在课堂上精力充沛的他背对着我们悄悄抹掉眼角的泪水。其实,当年的每一位老师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可亲可敬,都是那么兢兢业业。多年以后,偶尔遇见满头白发的老师,感慨时光的变迁,更为那些再也不能谋面的老师而唏嘘不已。
   课堂上,老师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知识的蓝图。语文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小马过河》《拔苗助长》《富饶的西沙群岛》至今仍在耳畔回响,课文中的道理深入内心;数学课本上画着两个个香蕉,让我们计算有几个瓣,我不知道什么是香蕉,心里期待不知何时能吃到这种像手指的东西;自然课,刷刷旋转的地球月亮模型让我们知道了四季交替和阴晴圆缺,也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充满好奇与敬畏;体育课上,一丝不苟地跟着老师喊着的节拍做广播操,同时伸长耳朵听着学校外边不知谁家老人故去凄然的唢呐声声。最爱上的是音乐课,前一节刚一下课,十几个同学蜂拥着跑到老师办公室,把书桌大小的老式风琴抬到教室,像一群觅食的小蚂蚁抬着硕大的食物,靠它伴奏,不仅可以在全班合唱中滥竽充数,更重要的是最后五分钟老师可以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成功解开一道难题,那份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急于向同学炫耀,尽管大多时候招来嫉妒的嘲讽;经常有同学未完成作业,统一的借口是家里的煤油灯没油了,后来一张嘴老师就接下来问“是不是又没油了”;老师的教棍折了,回家用柳树条精心削了一支,悄悄放到老师桌上,第二天老师百般猜测是谁做的好事,独自享受无名英雄的快乐。
   课间十分钟,是校园最热闹的时段。教室前边有一棵大榆树,树冠遮住半个院子,据说树下是原来庙里的井,一直通到西边的河里,我们围在树下,猜想过去这里神奇的往事。女生们三五成群,欢快地跳着皮筋:“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男生们则热衷于弹玻璃球,半蹲着围在一起,眼睛焦急地盯着玻璃球向同伴撞去,却因为偏离了方向一声叹息。曾经有段时间,不知道谁开的头,男同学忽然流行玩骨头把,灵巧地抛出接住,那份轻盈丝毫不逊于女生,唯一不同的是成功后的怪叫声令老师厌烦。有一次老师责令大家交出玩具,命令我扔到厕所,听话的我如实照办,后来大家埋怨我为啥不藏起来,反正老师也没跟着……
   如今,很多人惊奇于我们的小学同学联系紧密,其实,是由于沽小文艺队这个团体让我们拥有共同的欢笑。还没上学的时候,父亲指导下的学校文艺队在全县就已小有名气,经常代表镇里到县里汇报演出。上学了,终于可以有机会参加学校文艺队,我抚摸着每一件乐器,听它们发出清脆的声音。每天放学后,我们一群小伙伴都留下来,父亲和同事们耐心地教每个乐手识别“都来咪”的位置,给演员们示范着胳膊举到哪一个位置。我们一遍一遍地重复,知道舞台上的“风光”不仅仅是好玩,更凝结着每个人的汗水甚至挨批评后的泪水。终于,我们合奏出一曲《金蛇狂舞》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有模有样的庄重,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有时,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来了热情,各操一件乐器,眼神交流,“过门”一响,激情洋溢《喜洋洋》从小小的办公室流淌到门外,引来附近的村民进来参观,也对我们的表演品头论足,我们排练得更带劲了。
   那时的“六一”和新年充满欢笑,我们的文艺队更是赚足了自豪感。当《运动员进行曲》那激昂的音调响起的时候,我们的鼓乐队首先上场。两名镲手双手挽住被擦得明光锃亮的铜镲上鲜红的飘带,卖力地发出“嚓嚓嚓嚓”四声清脆的响声,于是密集的小鼓、浑厚的大鼓震耳欲聋地响了起来。在旗手的带领下,我们的队伍骄傲地在会场前方走过,十几名号手吹起小号,排列整齐的花环队员手舞动花环步伐矫健,我们目不斜视,,但用眼角的余光扫过羡慕的人群,内心非常激动。
   演出过后是联欢活动。有时是各班自由组织,更多时候是全校统一安排。每一间教室都布置一新,分别有不同的活动项目。这间教室人多,原来是吹球比赛,一个粉笔盒放在桌子一端,参加活动的同学站在另一端,掏出一个乒乓球,看谁能把更多的乒乓球吹到粉笔盒里,大家都认为轻松,但其实不是那么容易,或多或少得到一支铅笔的奖励,来到另一间教室。这里是阅读园地,让我阅读一段文字,总结中心思想,阅读不在话下,但不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只是把文字大意概括一遍,老师说不对,告诉我什么是“中心思想”,然后空手而出。但在猜谜语的教室里出尽风头,得意洋洋地接过老师的奖品,被同学拽着去其他教室看看热闹。那是的校园里真的是欢乐的海洋。那时的我们,没有听过“素质教育”,老师都是无私奉献,同学真正出于兴趣,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使我们的眼界豁然开朗。
   我们的文艺队不仅为本校同学表演节目,也经常受邀参加其他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为乡政府征兵宣传表演助威。参加全县选拔调演,我们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排练集体舞时,五六十位同学围成内外两圈,男女面对面站好。那时的我们,还有些小小的封建意识,女同学倒是大方,有些脸红地伸出手臂;男同学犹豫着望望别的同学,生怕别人起哄。终于勉强地拉过女同学的袖口,耷拉着眼皮不敢直视,老师嗔笑着逐一牵过胳膊,汗津津的两双手握在一起,一会儿就忘了彼此的矜持。《阿细跳月》音乐响起时,全场欢快流动,你踩了我的脚,我只是冲你一笑;我哪个动作不规范,你为我做一下示范,直到大家的步调整齐划一。
   从“大寺儿”开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从这里起步,成为有用人才。著名画家蒋雨浓、中国钢结构三大才子之一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王国洲、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家张志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俊玲……更多的人虽然没有特别辉煌,但同样成为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无论何种岗位,都心态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
   其实从我们那时起,窝洛沽小学,逐渐被称为“沽小”,“大寺儿”的名字已经很少有人提起。再次来到学校门前,正值假期,大门紧闭,只从外面望见漂亮的新建教学楼耸立在周围的民房之间。从门缝里看见保安的影子,他听到动静,警惕地向这边望了望。我没再敲门。我于“大寺儿”,已是陌生人。
   进不去的“大寺儿”,回不去的童年!
  

共 34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回忆色彩的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作,大寺儿,是我的小学的小名。这里很久以前是一座叫做广济寺的庙宇,年代不可考,规模宏大,在当地颇有名气。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虽然几易其名,但乡邻们都只记得大寺儿这个亲切的称呼。由于父亲在这里教书,我对学校的老师多了一份亲情。当年的每一位老师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可亲可敬,都是那么兢兢业业。多年以后,偶尔遇见满头白发的老师,感慨时光的变迁,更为那些再也不能谋面的老师而唏嘘不已。作者在这里成长,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课堂上,老师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知识的蓝图。课间十分钟,是校园最热闹的时候,而各种节日和文艺演出,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大寺儿”开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从这里起步,成为有用人才。更多的人虽然没有特别辉煌,但同样成为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无论何种岗位,都心态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其实从我们那时起,窝洛沽小学,逐渐被称为“沽小”,“大寺儿”的名字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但在作者心目中,大寺儿如一个记忆的标签,深深地留在情感的时空里。当我再次来到学校门前,正值假期,大门紧闭,只从外面望见漂亮的新建教学楼耸立在周围的民房之间。从门缝里看见保安的影子,他听到动静,警惕地向这边望了望。我没再敲门。文章最后写道:对于“大寺儿”,我已经是陌生人。正如作者感叹,进不去的“大寺儿”,回不去的童年。语言中是无尽的怅惘和留恋,戳中了读者心灵。其实沧海桑田,在时代变幻中,很多人都丢失了自己的母校,一如再也回不去的往昔时光。文章意蕴生动,语言质朴,叙事流畅,一气呵成,读后回味良久。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4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5-04-06 17:26:39
  得有多难忘的小学生活,令人羡慕呀!童年的欢乐是最纯真的,时光飞逝,时代变迁,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大寺儿”,留在记忆的深处。好文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06 18:01:59
  多谢老师驻足留评。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06 18:01:02
  感谢天涯社长精心解读,母校,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中的牵挂。
3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06 18:45:38
  看风社长的美文,令我回想起自己的小学时光,尽管我的小学校舍已经拆除建了民房。
4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06 18:46:54
  我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也学小马过河。看来咱们年龄差不多。
回复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06 19:23:46
  谢谢老师留评。小马过河是老篇目了,很多年都有。
5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5-04-06 20:12:51
  回不去的大寺儿,回不去的童年,可我们时常想起,永远铭记!这就是人生,是我们生命经历的流水般的时空,它同样温暖感动着我们这些读文人,感谢看风社长分享美文,拜读点赞!
6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7 08:32:25
  回不去的大寺儿,忘不了的广济寺,作者老师的遗憾,也是读者的遗憾,光阴飞速,日月如梭,回不去的童年。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7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4-07 21:52:23
  欣赏看风社长的美文,文章的题目别具一格,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自由时光,母校是托起儿时梦想的一双大手,时光流逝,那些熟悉的踪迹已不复存在,但记忆从未走远,伴随一生一世。点赞学习美文!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8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4-14 12:10:00
  《小马过河》,多么美好的画面,朗朗读书声响起,美丽的过往,心中的牵绊。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8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14 20:29:22
  多谢老师留评,向老师学习。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