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黄豆,藏在岁月中的暖(散文)
一
昨天,我和妻子去贵阳市花溪区羊昌坝农贸市场买菜,无意中瞥见货柜旁一袋黄豆,白灰色的包装,颗颗饱满的豆子。瞬间,一股熟悉的乡土气息如一阵春风迎面扑来,让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家乡,回想起儿时与黄豆相伴的悠悠岁月。
小时候,每当过节过年或有亲朋好友到家里来,母亲就用黄豆制作豆腐招待客人。记得我七岁那年,清明节的头晚,母亲从箩筐里舀了一木升黄豆,和父亲一起用大石磨推碎,然后放在盆里用水浸泡,说第二天做豆腐吃。次日清晨,其他大人下地干活,母亲留在家里,用房子右边坎子上的小石磨边推边用木勺将豆瓣喂在磨盘里。我见母亲忙得不可开交,就赶忙跑过去,说要帮母亲添磨。母亲看了我一眼,说我个头矮了,够不着。我赶忙转身从屋里端来小木凳,站在木凳上,学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豆瓣一勺一勺添在磨盘里。母亲见我干得像模像样,不停地夸我聪明乖巧。
我一边添磨,一边好奇地问母亲:妈妈,黄豆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母亲回答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恰好咱们家明天要去地里种黄豆,你跟着一起去,不就知道了。一心不可二用,你现在专心把磨添好。母亲脾气火暴,话语不多,我不敢再多问,赶忙点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一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我跟着家人来到离家一里多的一片荒坡,家里那块地位于斜坡边,大约一亩多,呈梯形状。昨天大嫂大姐她们把田间地头的杂草清理干净了,父亲用犁将地重新翻了一遍,一块块黝黑的泥土散发出阵阵清新的气息。走进地里,父亲、大哥和二哥抡起锄头把大土块敲碎,让土壤变得更为疏松细腻,好似精心准备一张柔软舒适的床铺,等待黄豆种子的到来。大嫂、大姐将草木灰均匀撒在地里,让土壤富含各种养分,为黄豆生长之旅备足“口粮”。
接下来,父亲负责用锄头在土里掏出宽度约五十厘米的小土沟,土沟深浅均匀,间隔一致。我跟在大嫂大姐后面,学着她们的样子,顺着土沟,每隔三十厘米放上两三粒黄豆种子。每放入一粒种子,犹如在大地上种下了一个小小的希望。播完种子后,家里人再用细土将土沟填平,轻轻压实,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便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由于家人配合有序,埋头实干,不到半天时间,种豆大功告成。父亲高兴地说:唉呀,真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种地啊。
回家的路上,父亲告诉我说,黄豆播种下去,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接下来管理要紧紧跟上。六七天后,豆苗就会破土而出。在黄豆的生长过程中,首先要及时清除地里的杂草,否则快速生长的杂草就会与豆苗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幼苗时,要适时施含氮的肥料,促进豆苗的生长。到了开花结荚期,要施磷钾肥,以提高结荚率和豆粒的饱满度。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它的生长状况,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只有用心用力做好这些,到了秋收时节,黄豆才会硕果累累,获得好收成。
从父亲的言语中,我懂得了黄豆的春种秋收,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充满着艰辛与不易。每一颗黄豆,都凝聚人们勤劳的汗水。
二
那天中午,我回到家里一看,饭桌上摆着一大碗白菜豆腐,旁边放着半碗辣椒油,还有用青菜木耳等配炒的水豆腐、豆腐丝炒腊肉、辣味霉豆腐、豆芽白菜汤等,满桌子的豆腐家常菜汇聚一起,香气扑鼻,让人馋涎欲滴。一家人赶忙围桌而坐,享受母亲辛苦劳作的成果,连连称赞母亲厨艺高超,做的饭菜味道可口。大家正吃得津津有味时,大哥触物生情,叙摆起了豆腐的传说故事。
很久前,金佛山下住着一位憨厚勤劳的年轻农夫,由于家里贫穷,到了适婚年纪,讨不到媳妇。家中老母亲为此焦虑,忧郁成疾,卧床不起。一天黄昏,农夫收工回家,行至离家不远的山间,突然听到一阵急切的呼救声。他心头一紧,立马循声赶过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倒在地上,昏迷不醒,脚踝处被毒蛇咬伤。农夫毫不犹豫,立刻俯下身子,对着伤口用力吸吮,将毒血一口一口地吸了出来。随后,又迅速在周围寻找解毒的草药,嚼碎后敷在女子伤口上,并仔细包扎好。
通过农夫的精心救治,女子终于慢慢睁开眼睛,看到眼前这位陌生却又一脸关切的农夫,心怀感激。农夫见天色已晚,心想帮人帮到底,于是将女子送回家中。到了她家门口,才知女子竟是当地一位财主家的千金。女子见农夫心地善良,对他心生爱意,临别时,红着脸,将一方绣着精美图案的丝巾塞到农夫手中,小声说道:“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若公子不嫌弃,过几日,可持此巾前来提亲。”
农夫怀揣丝巾,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母亲。老母亲听后,病情好了一大半,赶忙东筹西借,备了彩礼去提亲。可财主看着眼前寒酸的礼品,又了解到农夫家一贫如洗,当场变了脸色。随即提出了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要农夫在三年之内,让自己家里种的黄豆开花变成黄金,否则这门亲事就是墙上挂竹帘——没门儿。农夫回到家中,望着仅有的几袋黄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黄豆开花变黄金。可事与愿违,尽管用尽各种方法,黄豆依旧是黄豆,没有丝毫开花变金的迹象。眼看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了,而老母亲病情又日益加重。他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一天夜里,农夫梦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飘然而至,此人正是金佛山古佛洞修道的徐庶老道。他看着一脸憔悴的农夫,心生怜悯,便对他说:“你去买来胆巴等物,将黄豆磨碎后,照我说的程序兑制,就会实现你的愿望。”说完,就变成一股青烟飘走了。农夫从梦中惊醒后,立马按照梦中老道的指点,买来胆巴,将黄豆精心磨碎,然后仔细兑制。果然,原本普通的黄豆变成了雪白细腻的豆花。
农夫惊喜万分,连忙叫来邻居们品尝。大家吃着这从未见过的美味豆花,赞不绝口,纷纷掏钱购买。一时间,周边数里远的人们相互邀约前来品尝,农夫的生意越来越好,财源滚滚而来。财主见状,只好遵守承诺,将女儿嫁给农夫。农夫和女子喜结连理后,决定开一家豆花馆。之后,他们不仅热情招待每一位顾客,还毫无保留地教大家做豆花的方法和技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豆花便成为了家家户户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食。
大哥话音刚落,母亲接过话茬说,你奶奶生前曾给我摆过一个传说,说的是古时有一个王子叫刘安,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对父母百依百顺,他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天,他母亲病重,吃不下整粒黄豆,刘安立马开动脑子想出了一个办法,差人用石磨把黄豆磨成细粉,加水熬成豆乳,又放了盐卤,结果豆乳凝成了块状的东西,成了豆腐花。刘安的母亲吃了以后很高兴,病情也有所好转。对了,我和你父亲结婚后,做豆腐、做豆半瓣酱什么的,都不会。后来跟你奶奶学做,才会的呢。
大哥笑着对母亲说,是的,由于我们国家地域广阔,生活习俗不一样,各地对黄豆相关的传说故事肯定不同,但相同的是这颗小小的豆子和用它制作的美食,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寓意了好心人终有好报的人生哲理。至今,它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
的确,黄豆是个宝,无论炒,煮,炖,都非常好吃。那年我十三岁,因身体虚弱,时常生病,小升初后,每天要步行到离家十多公里远的王家坪中学去上学。那时家里困难,母亲为了让我有精力学习,就想方设法为我开“小灶”。那期间,母亲每天天刚麻麻亮,就从土里扯来几株黄豆,剥出豆米,用舍不得吃的猪油炒青豆米给我吃。母亲看我身体一天天强壮,能天天坚持上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那些年,心灵手巧的母亲,每年都要用黄豆做成黄色的水豆食、豆瓣酱和黑黑的豆食粑,还有用那豆腐压紧压实做成的豆腐块,豆腐果等,用手轻轻触碰,就能感受到微微的弹性,看着就有食欲。一年四季,一家人都能吃上母亲制作的豆制品,这些豆制品鲜美醇厚,咸香可口。尤其是母亲制作的豆腐洁白如玉、质地紧实,表面光滑,散发着阵阵香味,让人吃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过去,老家采用老式方法制作豆腐,由于村里很多人在一些细节上把握不好,做不出豆腐。母亲古道热肠,乐于助人。有一次,寨里江婶家做豆腐,豆浆放祸里后不成型,变不成豆腐。江婶赶忙跑来找母亲,母亲到她家一看,知道是她做豆腐方法不对。立马边做边教她说,这豆浆煮开后,要赶紧将灶里的火灭掉,然后用酸汤一点一点倒进豆浆里,千万不能一下子倒进去。所以,人们习惯把做豆腐,称为点豆腐,功夫就在这点上。不一会儿,江婶家锅里的豆腐就成型了。站在一旁的江婶看到后,好生高兴,伸出大拇指,直夸母亲了不起。
上高中时,有一次去一位同学家玩,我无意中发现他家书柜中放有一本《本草钢目》,翻开一看,发现黄豆不仅为人们提供舌尖上的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消肿解毒、健脾宽中、利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疮痈肿毒、消化不良、疳积泻痢等疾病。而大豆黄卷,是大豆成熟种子发芽后晒干所得,具有清热祛暑、除湿利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湿温初起、骨节酸痛等疾病。黄豆中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有效阻止皮肤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起到美白护肤的作用。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日餐桌上美食无数,花样百出,但在我心中,黄豆不仅仅是我最喜爱的一种食材,更是连接家乡的记忆纽带,始终铭刻于心,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