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游爱晚亭记(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游爱晚亭记(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2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发表时间:2025-04-21 17:40:32
摘要: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南湘潭人罗典始建爱晚亭,这个清朝的教育家罗典为官刚介廉洁著称,辞官回乡担任岳麓书院山长致力教育,桃李满天下。罗典学问广博,品行兼优,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当时因为爱晚亭地靠岳麓书院,山中环境优美,曲径通幽,此亭成为书院学子休闲读书之地,一到秋季,万山红遍,枫叶丹红,仿佛舒展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故取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依据杜牧《远山》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境更名爱晚亭。

【江山·见证】【晓荷】游爱晚亭记(散文) 地处长沙岳麓山下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从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出来,驱车赶到长沙市岳麓山下预定的酒店。翌日,步行七八分钟及岳麓山东门,再乘坐光观车盘山而上岳麓山顶观景台,纵目远眺,湘江中橘子洲头和长沙市区尽收眼底。薄雾浓云,隐约可见湘江之中橘子洲头对岸长沙城鳞次栉比高楼大厦,橘子洲头宛如一艘巨大亚若方舟。
   清晨的雾霭“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长沙市与岳麓山隔江相望山水相连,好似如梦似幻的海市蜃楼。一座现代省会大都市,远山近水,相得益彰,充满诗情画意灵秀。
   伫立湘江西岸岳麓山,山林苍翠欲滴,色彩愈加浓厚。太阳严严实实裹在云雾之中,远处的长沙城,越远越淡,犹如变幻莫测的面纱,缥缥缈缈,若有若无。
   从岳麓山顶步行下山到南门,山中沿途分布众多的人文景观,走马观花,便直奔岳麓山南门爱晚亭和岳麓书院。
   缘山路至爱晚亭,碧绿遮日,秀木参天高入云端,绿树丛中枫叶流彤。也许清明假期,亭台周围人山人海。我穿梭在熙熙攘攘游人之中拍摄视频和照片,目光从不同的角度凝聚亭台,这座屹立在青枫峡中的爱晚亭,三面环山,东临一口亩多面积山泉汇聚的池塘,山水相映,波光潋滟。出峡谷百多米便是著名的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的后花园。爱晚亭穿越漫长历史风云,以其独特丰厚文化底蕴闻名天下。
   流连亭台四周,从不同角度观赏爱晚亭,古朴典雅,坐西朝东,亭台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亭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
   爱晚亭在坑日战争长沙会战中曾经被战火所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担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重建爱晚亭,毛泽东接受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爱晚亭”三个大字。后又多次修缮爱晚亭,整座亭子焕发出现代文化意味,也从整体上保留了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可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亭前的池塘春天桃柳成行,四周皆是如花似火枫叶。亭台石柱上刻有程颂万所撰罗典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三湘文化淳厚清丽,湘楚文化源远流长,湖南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岳麓山风景区爱晚亭畔枫树成林,四季皆红。一到秋季更是层林尽染,满山遍野枫叶如火如荼。
   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南湘潭人罗典始建爱晚亭,这个清朝的教育家罗典为官刚介廉洁著称,辞官回乡担任岳麓书院山长致力教育,桃李满天下。罗典学问广博,品行兼优,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当时因为爱晚亭地靠岳麓书院,山中环境优美,曲径通幽,此亭成为书院学子休闲读书之地,一到秋季,万山红遍,枫叶丹红,仿佛舒展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故取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依据杜牧《远山》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境更名爱晚亭。
   毕沅更名爱晚亭值得玩味,他是依照什么根据判定杜牧写《山行》一诗的寒山是写岳麓山。后人从杜牧写作《山行》诗部分资料,再结合杜牧生平及后世纪念的建筑,推测“寒山”可能指‌湖南岳麓山‌。远上“寒山”多解释为深秋季节的岳麓山。而此说法缺乏直接史料佐证,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纪念性附会。这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名诗选为中小学教科书的课文。在这首诗中,诗人寓情于景展现一幅动人山林秋色图。远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在萧瑟秋风中捕捉到绚丽多彩的秋色,枫叶流丹,层林如染,与春光争胜,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一改哀秋伤秋多愁善感小资情调,表现出诗人积极旷达的人生观,读之赏心悦目。清人刘邦彦评价:“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
   重建后的爱晚亭正面横匾刻有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字体刚劲飘逸,与古亭相衬辉映。一百年前20世纪初,青年毛泽东走出故乡韶山求学长沙省立第一师范,读书闲暇之余约同学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进步青年畅游爱晚亭,见证了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畅谈理想探讨国家大事,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火花,革命激情在这里燃烧出熊熊烈火。后来毛泽东和杨开慧相爱,两个人经常结伴散步到爱晚亭约会。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1925年晚秋,毛泽东奔走革命辞别故乡韶山别妻离子,前往广州参加国共合作后国民党二大代表大会。当时三十出头中年男子毛泽东,已经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谁知这一别,“故园三十二年前。”三十而立的毛泽东在离开长沙前,重游了橘子洲头和岳麓山下的爱晚亭,激情豪迈填写了这首激扬文字《沁园春·长沙》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气壮山河词情景交融,脱尽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波澜壮阔的诗境和豪情“指点江山”,从而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云开雾散,天气晴朗,实在人流密集,镜头里人头攒动,照片和视频画面杂乱无章,现在爱晚亭不再是文人学士读书休闲清幽之地。皆因杜牧《山行》诗、青年毛泽东革命志士以济世安邦为己任,吸引游人络绎不绝参观游览。浮光掠影,山光水色,只有随人流前往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沾沾湘楚文化的书香气。

共 22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爱晚亭,悠悠岁月沉淀,深蕴人文魅力,于岳麓山下静默伫立,如岁月悠长诗篇,镌刻湖湘大地璀璨记忆。其与杜牧《山行》诗缘深意远,一“寒山”引遐想,无确凿史料佐证,却蕴后世无限附会遐思,为亭平添几许神秘幽远韵味,引无数文人墨客追寻诗意秋色。亭周枫林如画,秋至层林尽染,似妙笔丹青,勾勒出湘楚大地灵动神韵,与岳麓山共构成长沙人文地标,见证湖湘文化千年传承。亭因青年毛泽东激扬文字、畅谈理想而名贯华夏,承载革命先辈豪情壮志,是历史变迁见证者,亦是后人追寻伟人足迹、汲取精神力量之圣地。漫步亭周,品读楹联匾额,远眺湘江橘洲,于山水人文间,感受岁月沉淀底蕴,窥见三湘古韵今风,已然超越亭台楼阁本身,成为地域文化符号,镌刻在湖湘人民记忆深处,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一篇语言优美、主题深刻的散文,这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饱含了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罢此文,萌生前往参观的念头油然而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2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21 17:41:48
  爱晚亭是长沙的文化名片,集历史、诗意与革命精神于一体。千年枫叶红、亭台八柱重檐,见证毛泽东青年志向,秋日红枫与诗意相映,彰显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4-28 16:03:58
  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阅尽秋色,谢谢精彩编者按,遥祝编按!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21 17:42:12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4-28 16:04:59
  佳作共享,相得益彰,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4 09:07:34
  清晨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游爱晚亭记》优秀作品,对深蕴人文魅力的爱晚亭产生慕名喜欢,那镌刻湖湘大地的璀璨印迹和绮丽风光让人念念不忘,为老师精细优美的文笔和灵动传神的文字所吸引。再次致谢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回复3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4-28 16:06:17
  游记散文寓情于景,移步换景,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素材。祝写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