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挖野菜(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挖野菜(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21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发表时间:2025-04-26 15:51:25

一到四月份,龙沙早市就热闹繁华起来,我每天都要去早市转一转。在卖菜摊床上我看到了一小堆、一小堆的蒲公英(婆婆丁),几块钱一小堆,比那些小白菜、小生菜还贵,人们都会买上一小堆,作为一种绿色野菜享用。看着那绿莹莹的,还带着水珠的蒲公英,思绪万千。
   谁能想到呢,早年用以充饥的野菜,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那么稀罕,那么受尊崇呢!
   说起挖野菜,就会想起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我不到十岁,二妹不到七岁。到了星期天,我就和二妹一起去挖野菜。从我家院子南门出去右转上西城壕,然后从一个小巷穿过,再越过铁路,就到了西下洼子了。那里都是农田,地头有好多野菜。我们认识了猪毛菜、扫帚菜、车轱辘菜(车前子)、灰菜、苦麻菜(蒲公英也叫婆婆丁)、曲麻菜等等。这些野菜我们都采过,只有曲麻菜比较好吃一些,灰菜不好吃,而且邻居家出现了吃灰菜中毒的状况,有的人家过多地吃灰菜,全身浮肿,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呢。后来,我们就专门挖曲麻菜。曲麻菜是蒲公英的一种,它的叶子比苦麻菜宽一些,也是根系发育,如果看见一棵曲麻菜,就会在附近发现一片大大小小的曲麻菜。但是,曲麻菜和苦麻菜不一样的是,它喜欢生长在麦地里。
   西下洼子有大片的麦地,我们就到麦地里去挖,如果遇到有人驱赶,就得赶紧跑出来。等人家走了,在进到麦地里继续挖野菜。说挖野菜,其实就是用手薅,好在小菜很嫩,用手一薅就下来了,却弄得满手都是白浆,洗都洗不掉,弄到衣服上也不好洗掉。我们挖回一小筐,有时候也装不满一筐,母亲也特别高兴,然后从大铁锅里拿出一个玉米面和曲麻菜混合的大饼子,给我俩吃,算是奖励吧。
   到了夏天,苋菜长大了,我们就挖苋菜。苋菜口感好,可以清水煮熟了,蘸酱吃。还有蚂蚱菜(马齿苋)这种野菜至今也受欢迎。记得那时候吃食堂,母亲把自己的饭留给我们吃,她自己吃蚂蚱菜,就是白水煮熟了,放点盐。不吃粮食也不行啊,有一次母亲吃不对劲儿了,就把刚刚吃进去的蚂蚱菜全吐出来了。从那以后,我一直不敢吃蚂蚱菜,就觉得它是有毒的菜。
   到了冬天,没有野菜可挖,我就去西下洼子捡干菜。那里有一大片甜菜地,甜菜都收走了,剩下的就是碎菜叶子,不几天就被人们都捡走了,但是还有一些干巴了的甜菜梗,一段一段地也就寸把长,散落在田垄间,就是这样的东西人们也不放过。一天,我也走进了捡甜菜梗的行列。只见大地里好多的人,蹲在地上仔细地寻找呈深褐色的叶梗。捡了一上午,也没有捡到多少。这些干巴巴的叶梗怎么下咽啊?回到家里,母亲把这些叶梗洗干净,用水泡上,直到泡到软了一些,再放到锅里煮,煮熟以后还是咬不动,母亲就把这些叶梗切成碎末,放到玉米面里,做成窝窝头,蒸熟以后,窝窝头是深褐色的,咬一口,涩涩的味道,一点儿也不好吃,但是我们只有拿它来充饥。那年大弟弟刚一岁,母亲给他单独蒸一个不掺野菜的窝头,我们看着直流口水。
   虽然我刚刚十岁,也懂得替父母分忧。父亲上班,母亲在家编苇席,我和二妹就总想着出去弄点野菜什么的,为家里做点儿事。在我家的西侧,是煤建公司,高高的土墙围着,有一处不知道是谁给扒了一个墙豁儿,可以爬墙跳进去。一天,我突发奇想,趴在墙头上往里面看,那里有一片被大雪覆盖的白菜地。偶尔可以看到白菜叶子在雪地里被风吹起一边,翘在雪地里。我和二妹一人拿一个烧火炉用的炉钩子,爬过墙豁儿,来到地里,捡了几片白菜叶,我心里想,这比甜菜梗好吃多了啊。看来,这里的菜叶子也被人捡过,我们姐俩捡了半天,也收获不多。我走到这片地的北头,看见有一个小雪堆,我下意识地用炉钩子钩了一下,没想到钩出来一棵冻白菜,又钩了几下,又钩出来几棵白菜,原来这个小雪堆是被人遗忘的白菜,虽然棵不大,也是菜啊!我俩欣喜若狂,如同发现了宝贝一般,赶紧装满筐,还抱了几棵白菜,翻过墙头儿,回到家里,母亲看了也非常高兴,夸我俩真能干。我和二妹特别开心,终于为家里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母亲把白菜洗净,菜心留着做菜用,白菜帮用水煮熟,切碎了和玉米面放一起蒸窝窝头,吃起来那种干菜味儿还是可以接受的。白菜心用水煮熟了,切成小段,父亲用一点儿豆油,烧热了,放几粒花椒,炸出香味,放在菜上面,在放点盐和葱花,就成了香喷喷的菜肴。
   这些野菜、干菜真是人们的救命菜啊!而且挖野菜也成为我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不但记着挖野菜的辛苦,更记着那个年代的艰辛。
   野菜,至今依然受人们欢迎。它见证了困难时期的困苦,也见证了富裕生活的甜美。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总喜欢吃点野菜解解腻。一到四月,人们就到野外挖点儿婆婆丁,清洗干净,炸点儿鸡蛋酱,蘸着吃,虽然有点儿苦味儿,却散发着野菜的清香。五月去采点儿柳蒿芽,做汤、包饺子都很不错的。夏天挖点苋菜、马齿苋,用点儿作料拌一下,非常清爽可口。有的人家,把柳蒿芽、苋菜用水煮熟,放到冰柜里冷冻,可以吃上一年呢。
   一次回家乡,我与姐妹们结伴到郊外挖婆婆丁。春风在耳边发出呼呼的声响,一阵一阵地刮过,像大自然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令人陶醉。我突然觉得野菜这个来自大自然的原生态,是最有生命力的,也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2025年4月26日

共 20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蒲公英为引,展开一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民生生活状态。作者以孩童视角回望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挖野菜的艰辛与今日餐桌上的野菜风尚做了一个对比。那些沾着白浆的曲麻菜,苦涩的甜菜梗,雪地里钩出的冻白菜,一个个历史见证呈现在大家眼前。在那个特殊时期,不仅是饥荒生存的智慧,更是凝结着母亲以野菜代粮的隐忍与姐弟间相濡以沫的温情。在被驱赶的麦田,煤建公司的墙豁儿,炸花椒的豆油香,都以真实地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生存状态。而今野菜身价倍增,成为现代人追求的健康食材,这种轮回既是对自然的重新发现,亦构成对苦难历史的深沉致意。结尾的春风中,婆婆丁的苦味与记忆的回甘交织,揭示出野菜作为时代见证者重要意义。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7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4-26 15:51:4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4-30 09:07:30
  谢谢小雨老师辛苦编辑!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敬茶!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4-26 15:52:44
  一篇有历史印记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4-30 09:08:41
  再次感谢小雨老师的美评!感谢您理解那个年代,感谢您深刻地解析!祝好!
3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5-04-28 17:01:00
  老师的文字,重重地撞击了我心灵深处的某一处,我小时候就是靠挖野菜添补生活的,野菜救了无数人的命。我们都应该感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