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露天电影(散文)
一
前段时间,无意中在网上刷到一个播放老电影的视频号。当一个个熟悉的片名映入眼帘,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瞬间涌上心头。我手指轻点,迫不及待打开影片《乡情》,顿时,一股醇厚温暖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心旌荡漾,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以前看露天电影的纯真岁月。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文化生活就像村外那片盐碱滩,贫瘠而单调。那时,从街道马路上的电线杆子,到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广播喇叭,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听广播,节目内容统一安排。早上,人们在广播播放的《东方红》高亢嘹亮的音乐声中开启新的一天,一边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一边走向田间。中午吃饭休息时,人们了解种庄稼的科技知识,傍晚回来,人们精神比较放松,广播播放秦腔戏或相声,最后又在《东方红》雄壮的乐曲声中结束一天的忙碌。那时村里很少放电影,偶尔放一次电影,村里人就像过节一样开心,就连走路干活也格外带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孟大哥成为乡上的电影放映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惹来一群羡慕的目光。只要他每次带着墨镜,目不斜视骑着自行车自西向东从街道穿过,马上就会吸引一群男孩子蜂拥而至,一路小跑,紧紧跟随,目不转睛盯着孟大哥自行车衣架旁吊着的方形铁盒子。原来那里面装有电影胶卷,他们想看清盒子上的影片名字,就知晓晚上要放什么电影。
一般情况,我不会刻意去打探这种消息,但隔壁孟晓军消息灵通。作为孟大哥三弟的儿子,孟晓军几乎每天都要去他大伯家转转,如果村里放电影,他提早就知道,我们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他那里打听到什么时候放什么电影。
“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时候,孟大哥从县电影院取回来的电影片子,当晚先在我们村放映,让村民们先睹为快,然后由近及远轮流去其它村。当大人们还在地里干活时,就有小伙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下午刚一放学,就一阵风似的跑到地里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人。大人们一听晚上要放电影,喜出望外,不由得加快了干活速度。夕阳西下,村民们沐浴着美丽的晚霞回到家里,匆匆吃过晚饭,然后叫上左邻右舍,有说有笑,朝大队部走去。
二
大队部位于村子中心,大门朝南,南面几条街道的人看电影最为便利,而住在北边的村民去大队部就要绕很长一段路。有意思的是,我家和大队部共用一面墙,我们的后墙就是它的北墙,如果开个后门,不到一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可父亲不同意这样做,他说这样家里不安全,再说大队部万一丢了什么东西,就说不清了。后来,大队部西北角的土墙被大雨冲开了豁口,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从那以后,我们去大队部看电影近在咫尺,不需要绕道。只要从隔壁小雅家旁边的过道穿过豁口,即可到达大队部。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人们就像赶会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大队部广场,有的拎着马扎和小板凳,有的提着椅子,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小孩子一个个像欢快的小鸟,在人群中嬉笑玩耍,一会儿依偎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一会儿又和小伙伴们挤作一团。广场西面,巨大的白色银幕已被固定在两根高杆中间,宛如一轮明月,照亮了人们喜悦的脸庞。大点的小孩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占好了位置,等大人坐定后,电影还未开演,他们就跑到银幕后方,比赛踢毽子、滚铁环,跳方格,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轻声交谈着,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我和母亲走到广场时,忽然听见弟弟大声在喊:妈妈,姐姐,我在这儿呢。循声望去,弟弟站在广场人群中间,正在朝我们招手。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来到他身边,弟弟说等得他肚子饿得咕咕叫,一直不见我们来。母亲将两个菜夹馍递给弟弟,嗔怪他一听见广播通知看电影,撂下饭碗,跑得不见人影了。我来得早就是给咱们占个好位置。弟弟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菜夹馍,一边得意地说。位置好是好,可一会儿如果你想上厕所,出去一趟多麻烦。母亲可想得真周到。没事,小孩子出溜快。坐在一旁的大妈笑着说。弟弟吃完菜夹馍,来了精神,呼朋引伴,像小鱼一样溜出人群,去银幕的另一边玩去了。
这时,大妈的女儿小莲凑到我耳边说,晓云姐,咱们去小卖部买瓜子。母亲给了我两毛钱,说给弟弟也捎上一份。我和小莲好不容易挤出人群,然后飞快奔向小卖部。
小卖部里涌满了人,大多是小孩和年轻人,买瓜子的最多。售货员超叔提醒大家排好队,他早已把瓜子一份份装进圆锥纸筒,每份卖一毛钱。看到小卖部的顾客越来越少,瞅着那些包装好的瓜子即将卖完,我担心电影马上开始,时间来不及,心里很着急。没事,马上装好,不会耽误看电影。超叔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当我和小莲站在柜台前时,只见超叔将一捧瓜子放进秤盘,扫了一眼,然后“呲”的一声,撕下报纸一角,卷成开口的圆锥形,一手轻捏纸筒,另一手托着秤面微微倾斜,轻轻一晃,瓜子就像一群听话的孩子,乖乖溜进筒内。超叔这一番操作,就像变魔术一般,转眼完成,看得我俩眼睛发直。
我俩走出小卖部,电影已经拉开序幕。刚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广场瞬间变得安静下来。那道来自电影放映机的白光,就像利剑刺破夜空射向银幕,人们全神贯注,将目光齐刷刷聚焦于精彩画面。我和小莲使出吃奶的劲,才穿过人群,坐回原处。一边嗑瓜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电影。当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进行到高潮阶段,自己也仿佛身临其境,跟着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为他们的坎坷命运唏嘘叹婉,为苦尽甘来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万分感动。尤其是影片《小花》,片中何翠姑跪着抬伤员赵永生在陡坡悬崖上一步步艰难爬行,磨破膝盖,鲜血就像花瓣一样,滴滴染红台阶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再配上《绒花》主题曲,情景交融,氛围浓郁,震撼人心。可以说,在整部电影当中,这个片段是极具感染力的,何翠姑身上那种坚韧和顽强,对革命意志坚定,因为抬担架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敬意。
小时候放映的电影主要以革命战斗故事为主,像《闪闪的红星》《地道战》《英雄儿女》等,鼓舞人心,让人精神振奋。也有很多反映时代风貌和观念转变的现实影片,像《月亮湾的笑声》《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等等,故事生动有趣,给人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人心灵启示。
当电影结束时,一个“完”字让人意犹未尽,人们恋恋不舍离开大队部广场。回家的路上,大家兴致勃勃谈论着影片故事情节,没有丝毫倦意。有的小孩看一遍还不过瘾,第二天晚上跟着孟大哥去其它村子再看一遍。
我、小莲和晓军,经常上下学一块走,特别是每次村里放电影,第二天一路上聊的都是电影故事情节。晓军是男孩,尤其崇拜英雄人物。像《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机智勇敢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经常模仿潘冬子那句台词:“我们虽然是小孩,但也能为党做大事!”这句话就像闪闪的红星一样,照亮人心。在学校里,同学们谈论话题最多的也是电影。别看有的男生不能按时完成背课文任务,记不住知识点,但对电影精彩片段过目不忘,牢记于心,模仿主人公的言行举止,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孟大哥的小儿子狗蛋和我在一个班,仗着自己老爸是电影放映员,再加上被父母溺爱,不爱学习,无事生非,经常欺负班上同学。他喜欢学电影中的日本鬼子和特务说话,让人厌烦。有一次,我就说他好好的人不做,干嘛非要学坏人。他瞪了我一眼,我想学谁就学谁,你管得着吗?因为我每天上学要经过他家门口,自从我说了他以后,他接连好几天挡住我的去路,不让我过。我也不甘示弱,就和他理论,但他依旧不依不饶,多亏有大人过来,制止了他,他才悻悻离开。
狗蛋的二姐小翠和我关系要好,虽然她比我大两岁,但我们从小就能玩到一起,她经常把家里的《大众电影》《电影画报》拿给我看。但一码归一码,狗蛋的行为让我忍无可忍,就把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小翠。小翠有正义感 ,就像侠女十三妹一样,她一听就火了,气愤地说,她可父母不像父母那样惯着狗蛋,得好好教育他。放学后,他对着弟弟的屁股,狠狠踢了几脚,然后,再警告他别学坏人,做坏事。最终狗蛋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重犯。
三
村里人最担心最苦恼的是冬天看电影,倒不是怕冷,因为看电影的热情足以抵挡冬日严寒。主要是冬天来临,意味着电力资源紧张,农村经常前半夜停电,电影只能在后半夜放映。但后半夜一般都是在十二点左右开始,很多人等困了,就呼呼进入梦乡,一觉醒来,错过看电影。所以冬天的大队部广场,观众就减少了很多。
有一次,后半夜来电,家里人看我睡得很香,没忍心叫醒我。父母两人一块去看《蓝光闪过之后》,第二天我知道情况后,埋怨他俩没带我去。母亲说,天气太冷,万一感冒了咋办?再说,晚上熬夜看电影,第二天哪有精神上学。电影以后还会有机会看。我一听有可能上不了学,就不再吱声。于是,父亲给我讲述了一遍电影故事情节,我的心情才慢慢平复。
有时,村里谁家过红白喜事,叫一场电影就像叫一场秦腔戏,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既可以拉满氛围感,也可以增加人气,全村人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有些原本村南和村本不熟悉的两个人,被这场特别的电影吸引,从而加深了感情,彼此增加了了解。
村里还经常放映戏曲电影,优美动人的唱腔和娴熟自如的动作完美结合,让人如痴如醉。秦腔戏曲电影《三滴血》《火焰驹》、眉户戏《屠夫状元》、京剧《智取威虎山》、豫剧《朝阳沟》、黄梅戏《天仙配》等,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传统戏曲。
长大后去城里上学,露天电影渐渐远离我的视野,偶尔想看电影就走进电影院。那里环境优雅整洁,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3D立体电影的出现,画面效果更为逼真生动,更具震撼力,但看来看去,总感觉缺少一种味道,缺少儿时看露天电影那种纯真与快乐,缺少一种淳朴的温暖气息。
近几年,我们小区定期放露天电影,深受中老年人喜爱,或许,他们难以忘记从前看露天电影的美好时光,无法割舍那种怀旧情结。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一晃几十年打马而过。每当回忆起那些星空下的夜晚,那些光影交错的瞬间,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露天电影,不仅承载着童年快乐时光,见证着我的成长,而且成为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让经历过的人铭刻于心,终生难以忘怀。
老师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祝老师春日快乐,工作顺心如意,佳作不断。
露天电影是儿时温暖美好的记忆,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大餐,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记忆犹新。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春日好心情,佳作连连。
我们村那个时候三天两头放电影,记忆深刻,画面清晰如昨,成为一辈子的美好回忆。老师文笔清丽脱俗,各种文体都能驾轻就熟,向老师学习。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和鼓励,祝工作愉快,生活开心,佳作不断。
儿时看露天电影,人多热闹,开心无比,乡土气息浓厚,让人回味无穷。老师肯定也经历过,有空也可以写写,肯定写得更有趣,更吸引人。
再次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鼓励,遥祝老师生活开心,写作愉快!
露天电影,儿时记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那种全村人坐在一起,热闹有趣的场景,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每次想起,回味无穷。
喜欢老师清丽动人的文笔,引人入胜,向老师学习。再次感谢老师大力支持,祝五一节快乐!佳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