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游开封府 思古今情(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游开封府 思古今情(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74.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发表时间:2025-04-29 05:42:51
摘要:华夏之大,因地开封府内立有两面铜镜,非常显眼:一面为谒禁,禁止接见请托者,严禁讲私情,拉关系;一面为正冠镜,提醒官员自省,为官清正,执法为公。

一座气势恢弘,巍峨壮观的城墙仿佛历史的纽带,一头连接繁华的闹市,一头系于遥远的北宋。我们一行穿过厚重的城门,跨入开封府,宛如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天下第一首府。
   昨日,我们驱车由“六朝古都”北京来到“八朝古都”开封,特地下榻于事先在网上预订的包公东湖畔的宾馆,为的是更方便、更全面参观仰慕已久的开封府。果然,宾馆与开封府一湖之隔,在夕阳余晖之中,在夜幕星光之下,在晨曦微照之初,我们欣赏到了不一样的造影。
   对于文化底蕴深邃的景点,导游的功能就凸现出来了,能够由眼前看到的“外表”,通过耳听的介绍上升为“内核”。导游听说我们一行来自北京,非常自豪地说:1000多年前,开封是天下第一城,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所以今天我们是两个“天下第一城”的臣民,跨越1000多年的历史性相会。
   开封府门前的左右两个石狮,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经过导游讲解令我们刮目相看。“这是开封城的吉祥物,一个张着嘴,叫开;一个闭着嘴,叫封,合起来就是开封。这两个石狮不仅增添了府门的肃穆之气,还象征着开封的历史和文化。”这个细节,以及后来的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通过导游的演绎拓展变得丰富起来,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
   进入大门,有一座碧顶红身的木质碑亭,亭下立着一块巨型石碑,名为“开封府题名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从公元960至1105年间183位在开封府任职的官员姓名。由于时代久远,黑色的石碑表面被游人摸得锃光瓦亮。导游介绍说:“这块开封府题名记碑,是北宋官府机构盛行长官题名的产物,提示做官者要有一种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石碑上的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也曾在此任职。”真是星空璀璨,石碑上随便一位人物都是历史天空中光芒四射的大明星,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大宋王朝。
   然而,尽管这里面有贤德开明的君主帝王,有声名显赫的文臣武将,有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咖,但是就开封府千百年流传的佳话而言,最有名的非包拯莫属。因为在历史的脉络中,在老百姓的认知里,这里是一处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行政有方的衙门;造就了以“廉政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而包拯便是其中的代表,既有具体的人物原型,又有演绎的传奇色彩,成为人们所希望的正义的化身。
   导游在介绍石碑时,我们一直在密密麻麻的人物姓名中查找那个最熟悉的名字,见我们着急,导游便卖了个关子:“包拯是第93任府尹,请您们数数看。”我们细细数来,但始终不见包拯大名。导游笑了笑:“由于游人对包拯的仰慕和热爱,来到此碑前便忍不住上前抚摸,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便被摸没了,由一道深深的凹痕所替代。”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真正受到人们敬仰的历史人物,尽管他们的名字消失在石碑上,但却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
   一枚制作精美、厚实的铜质铸造大印,上面雕刻着:“开封府印”四个篆书大字,被游人摸得闪闪发光。导游调侃地说:“摸大印,走官运”。许多游人都在争相抚摸,我也摸了摸,冷冰冰的感觉使我立即意识到,一个退休老人不为日后走官运,只为亲近千年的历史。这枚印章原来的只有碗口般大小,现放大了100倍单独放于一间大殿里展出,足见其分量之重。我想,这是一种艺术展示,还是一种权力显示?带着这个疑问我走出了大殿。
   迎面便是院落正中间的一块巨大戒石,一面刻着“公生明”三个字,另一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意思是朝廷发俸禄养着你,这钱都是民脂民膏,老百姓确实容易欺负,但欺骗不了老天爷,人在做天在看。作为官员一定要做到“公生明,廉生威”,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这是宋太宗取自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九十六字“官箴”,取其中十六字御制的“戒石铭”,由黄庭坚受命书写的碑文。后将碑文颁发到各省、府、州县,刻成“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戒令官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联想到刚才的“开封府印”,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作为国家官员,执掌官印,手握重权,只有做到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这则典故多么有现实意义啊!游人里三层、外三层争相拍照,要定格这流传了千年的官衙“戒石”,带到四面八方。我不由想到了2014年1月7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
   就像一场大戏,前面的铺垫、渲染都是为了剧情的发展一样,游人期待的主角闪亮登场了。这是一座议事厅,也是开封府的核心机构,包拯办公的地方。步入大厅,气氛庄严肃穆。厅正中上方悬挂“正大光明”匾额,左配“清正廉明”,右配“勤政为民”。匾额下端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四溅,气势磅礴,警示官员要清正如水。有趣的是,在“勤政为民”的匾额中,“民”字头上多故意了一点,那意思非常明了,要时刻将老百姓放在心上,多为老百姓操点心。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的三口铡刀,被游人围得水泄不通,绝对是历来的传说故事在此刻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中间是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左边为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右边是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刁民。
   此时,导游借题发挥讲起了豫剧《铡美案》。新科状元陈世美不仅才高八斗、而且生得英俊潇洒,瞒着自己已婚的身世被皇上招为驸马。然而,陈世美的原配夫人秦香莲上京来寻找赶考的相公,狠毒的陈世美怕秦香莲坏了他的好事,竟派出杀手追杀。幸得包大人以及手下展昭、马超相救,秦香莲才侥幸活命。在得知陈世美的劣行后,包拯顶住巨大压力,不畏强权,最后将陈世美铡死于铡刀之下,为秦香莲讨回公道。
   讲完这个人人皆知故事后,导游又进一步解释道,其实历史上刀铡陈世美的事例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小说的杜撰而已。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为了歌颂人们心目中期待的正义化身,放在包拯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尽管是虚构的,但丝毫不影响包拯在人们心目的正面形象,相反包拯也因这些传说故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塑造成为民办事的好清官。试想想,即便在法制建设十分完善的今天,只要涉及打官司,立马想到了要用钱去打通关节。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极个别贪赃枉法的官员,甚至是高层领导违法判案,颠倒黑白。
   梅花堂在古树环绕、梅花簇拥的四合小院之中,处于开封府最北边,正对院墙的一扇后门。自古以来民间有句谚语:“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说的就是衙门的牌司收状纸时,必须给他塞点银子,否则状纸就永远送不到官员手里。因而,包拯特意在府衙北边开了一扇后门,每天上班处理完诉讼案件后下令打开府衙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这样一来,老百姓告状无需花线打通关节,从此“走后门”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大堂内精心设置了一例官司场景,等身制作了一群人物蜡像,包拯躬身站立,正在倾听一对老夫妻的告状。只见两位老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手捧血衣控告财主因强占儿媳,打死了自己的儿子。另一边是恶贯满盈的财主及其气势威严的家人,财主虽五花大绑,但却气定神闲,昂首挺胸站立,目光鄙夷的盯着穷人。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堂上对决,这也是金钱与法律的公开博弈,穷人希望沉冤昭雪,富人则自信胜劵在握。而今天呢?是铁面无私的包拯断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开封府内立有两面铜镜,在议事厅门前非常显眼:一面为谒禁,禁止接见请托者,严禁讲私情,拉关系;一面为正冠镜,提醒官员自省,为官清正,执法为公。我久久地伫立在这里,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对这一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不仅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徵时说的那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且我还想到了我们所有的政府官员,如果都能够时时处处对照这“两面铜镜”,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啊!

共 3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灵动的文字携带着历史的风云从千年前走来,作者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我们带到了八朝古都,带到了公正廉明的化身包拯曾经坐镇的地方。漫步开封府,千年官衙文化的厚重扑面而来。那么多不朽的名字,那么多曾经鲜活的人物和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就这样来到了我们面前。作者是创作游记体散文的大家,曾创作过许多优秀的游记,这篇也不例外,在不长的篇幅里,就把开封这个曾经的第一首府展目现在读者面前。作品文笔扑实流畅,讲述清晰,以自已游览的路线为序,牵着人们的目光来了场神游。作品的细节描写也同样精彩,那因为热爱而被摸去了的名字,那些围绕着三口铡刀而展开的故事无一不带着强烈的爱与憎,表达着人民的呼声。包拯的名字从石碑上被“摸”去了,但人民却把他装入了心中。一篇优秀的作品,值得细品。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29 05:44:04
  又是一篇佳作,点赞,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4-30 03:18:42
  感谢社长清晨为我的拙文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29 05:44:42
  恭祝旅行愉快,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4-30 03:19:11
  快乐碰着创作,享受。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29 05:46:07
  多保重自己,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4-30 03:19:40
  共同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