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艰难的选择

编辑推荐 【春秋】艰难的选择


作者:寸心知 白丁,2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发表时间:2025-04-30 19:24:27


  
   谁要是问“人生的关键是什么?”“人生最难的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的一定是“选择!”
   但是最无助的也许是“你没得选择!”这就是说你不能选择,你没有选择权,而只能由别人决定,你只能服从。比如我初中毕业的1966年,我想继续读书,上普高,进大学,然后到社会上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可是文化革命开始了,我的梦想破灭,对此我无能为力,只好随波逐流地跟着社会走。这就是没得选择。这是最痛苦的事情。
   文化革命结束,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我们可以选择了,却也是一个充满了尴尬和无奈的过程。选择其实很难!
   参加1978年的高考,需要填报志愿,又要选择了,我就觉得很难。公社文办吴主任说重点大学要填5个,一般大学也要报5个。我就感到为难:我是初中毕业,按常理报考中专最好了。但吴主任非要说不行,理由是我结婚了,有孩子了,年纪大了,只能报考大专。还是没得选择!既然如此,那就报大专吧。我暗中思忖:万一考上大专,中文还能混得过去,别的就难说了。于是选报中文系。再想想,重点大学可望而不可及,但既然规定要报,就选了个湘潭大学,因为它是本省的,离家近,回家方便,也省路费。可结果让厦门大学捷足先登录取了,中文系变成了历史系,而且是考古学专业。本来选择大学、专业就费尽心思,没想到最后我还是被选择,被录取到了自己不敢高攀的大学,只能苦笑了事。
   大学毕业,又面临分配的选择。那时候,大学生还是稀缺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那就得认真选择。其实我在入学时就已经做好了选择——回湖南。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偏偏湖南没有计划指标,只能徒呼奈何。结果我被选择留校任教。我一边准备上课一边想着调回老家。那个时候,到处缺人,到处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于是我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四面八方联系,投简历,提要求,谈想法,包括:辽宁盘锦、山东东营、湖北通城、通山、福建宁德、平和,当然还有湖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物馆以及湘潭大学、湖南师院等等,我的要求很简单:解决家属户口,安排妻子工作。我充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三番五次折腾之后,我把眼光还是落在了本省,理由不言而喻:离家近,方便。经过筛选,定在了株洲大学。去这里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基本上成竹在胸了,我向系里提出调回湖南的要求。
   我们人类学系主任是陈先生。陈先生是小个子,戴着像啤酒瓶底一般厚的近视眼镜,成天笑眯眯的,很有大学者的儒雅风度。他办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接到我的请调报告,他考虑再三,召开了全系老师会讨论。老师们有些愕然,议论纷纷。都说现在系里老师后继乏人,正是用人之际,怎能放人?!陈先生接话说:“大家都知道不能放人,我也知道。但是小D老师的家庭困难怎么解决?大家说说办法吧。”这一下,把老师们难住了,个个面面相觑,默默无言。陈先生见状快刀斩乱麻,当场宣布:“我看不要争论了。明确两点:第一,系里需要人才,不能放,向学校继续反映,请求解决小D老师的实际问题;第二,实在不能解决,那就只能忍痛割爱,让小D老师走。硬要留着人家,又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要不得的!”老师们也觉得只好如此,放我一马,由此我成了自由人。
   老家俗话说“一皮荷叶遮锦绣”,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把好的都聚集起来看,像一朵花;把差的都集中起来看,像一坨狗屎。人生,如果把顺利的事情集中在一起,就觉得顺风顺水,一片光明;如果把倒霉的事聚集在一起,就是“屋破又遭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放屁都会砸脚后跟,感到黯淡无光。我的调动就不顺利,回过头来看真是一波三折。
   那年寒假,我偕先来厦门的妻子返家。此前一帆风顺的调去株洲大学的事情突然遭遇变故,该大学要改成株洲包装专科学院,人事冻结,暂不进人。但他们保证,解冻后肯定要我。但我心里没底,还是特意去了一趟株洲。找到株洲大学人事科负责人,是个大妈,挺通情达理的,她耐心说明情况,请我们谅解,承诺只要人事解冻,绝对把我引进,解决所有问题。我深知,中国的事情变幻莫测,谁知道过一段时间是个什么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是个人掌控不了的事情。与其找个靠不住的下家,不如找个靠得住的为好。我们于是彬彬有礼地告辞离开。株洲市委党校倒是热情有加,希望我去他们那里,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前提是我得试教一堂课。那时我很不情愿,不管怎样我是重点大学的老师,到市委党校教书,已经是“大材小用”了,还要我试教,再决定去留,心有不甘啊!我沉默不语,夫妻俩乃毅然决定打道回府。
   最后,我想干脆去岳阳市。因为我们县属岳阳市管辖,到了本市,周旋余地大。岳阳市文化局长曾在我们县工作多年,非常欢迎我回来。他说,整个岳阳市就缺科班出身的考古人才,欢迎我去文博单位大展宏图。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张局长来信了,说了一大通解释、抱歉的话,原来岳阳市正在搞地市合并,人事也冻结了,暂时不许进人,要等合并结束才有希望!我大失所望,调动这个事到我这里怎么如此举步维艰啊?!
   最终我回了老家。许多人大惑不解:好端端的在大学当教授不好吗,为什么偏偏要回到老家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同甘共苦”呢?!难道“本县有座回头山”的老话真有那么灵验?我总是说,不管怎样,我不会嫌弃故乡,想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她做点事。这是真心话,但背后还有话:我也想作出一点牺牲,让妻子、孩子过得好一点,算是公私兼顾吧。虽然实践证明,可能有些事与愿违,但我当初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归根结底,是我急功近利作出了不一定完全正确的决定。话又说回来,回老家也没什么不好,我的祖祖辈辈不都是在这里繁衍生息吗?我的根不是深深扎在这片红土地吗?我不后悔。
   说到底,人生就是做选择题。有时你可以主动选择,选对了当然万事如意,岁月静好;选错了就会跌跌撞撞,四处碰壁。但大多数时候你只能被选择,这就要靠运气或者说缘分了。选择总是为难的。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或者说就是随缘。但我有自己的志向:把一副烂牌打好。盯着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总可以达到某一个高峰,做出高人一等的成绩来。我相信,也基本做到了。因为我四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从事基层理论宣传,受到了中宣部表彰,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被中宣部评为“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工作也算是尽心尽力、略有贡献了,内心是欣慰的。

共 2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个人前途“选择”的经历,叙述得客观实在。一个人经历中常常会有许多的选择,而且多是环境决定个人,因此选择是很难的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碰运气”的说法。虽然是碰运气,确实还需要本人理智地选择。作者虽然在选择中有许多曲折,但终于有了靓丽的前途,值得称赞。祝贺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