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星星】神舟十九号凯旋礼赞(组诗)

编辑推荐 【星星】神舟十九号凯旋礼赞(组诗) ——致敬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作者:燕双鹰 布衣,3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发表时间:2025-04-30 21:52:17
摘要:原创首发

神舟十九号凯旋礼赞(组诗)
  
   ------致敬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1.戈壁宣言
  
   酒泉的砂砾将黎明揉成火种
   箭体在震颤中蓄满雷霆
   2024年10月30日的云层被灼穿
   蔡旭哲掌纹里的星图徐徐展开
   宋令东、王浩泽眼中的极光
   正与逃逸塔的尾焰共振成歌
   当助推器挣脱地心引力的锁链
   人类的勇气便在平流层写下崭新注脚
  
   2.失重叙事
  
   天宫舱段流转着液态的光
   科学实验柜吞吐着星辰的密语
   183个晨昏在失重中结晶
   他们用机械臂缝合时空的褶皱
   三次出舱是划破宇宙幕布的银剪
   安装的每一块防护板
   都成为抵御黑暗的盾牌
   回收的载荷里
   封存着深空传来的密信
  
   3.天舟交响
  
   天舟八号携带着地球的体温
   穿越38万公里的寂静
   在拉格朗日点与神舟共舞
   机械臂完成宇宙级的十指相扣
   补给舱的闸门开启时
   空间站吞下整座粮仓的月光
   这不是冰冷的对接
   而是文明血脉在太空中的交融
  
   4.星际接力
  
   春分过后的某个宇宙时刻
   神舟二十号携新的星光抵达
   两批拓荒者在轨道走廊相遇
   戴着手套的握手
   让空间站的金属骨架都泛起温度
   经验与理想完成量子纠缠般的传递
   中国航天的年轮
   又刻下一道璀璨的轨迹
  
   5.归期博弈
  
   东风着陆场的沙粒悬成问号
   沙尘暴在平流层布下迷阵
   推迟返航的指令
   是对生命最庄重的致敬
   地面雷达织就光之网
   气象卫星拆解云层密码
   所有等待都在为英雄铺就
   最安全的归途
  
   6.火吻归途
  
   每秒7.8公里的俯冲
   撕开电离层的灼热帷幕
   返回舱裹着橘色的烈焰
   宛如远古神话里的凤凰涅槃
   黑障区吞噬所有信号
   却吞噬不了
   他们胸腔里跳动的
   属于大地的频率
  
   7.沙海拥抱
  
   13时08分,沙粒在欢呼中定格
   返回舱像颗滚烫的星辰坠入戈壁
   减震气囊绽放成雪色莲花
   当舱门开启的刹那
   整个东方都屏住了呼吸
   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你们带回的不仅是实验数据
   更是十四亿人凝望星空的底气
  
   8.逐光者行
  
   出舱台阶铺就银河的支流
   三位宇航员带着宇宙的勋章走来
   王浩泽眼中的银河尚未消散
   宋令东的脚步还带着失重的韵律
   蔡旭哲的微笑里
   藏着183个昼夜的浩瀚星河
   他们身后
   空间站仍在续写人类的传奇
  
   9.勋章闪耀
  
   从发射架到着陆场的弧线
   丈量着中国航天的磅礴史诗
   多项世界纪录熔铸成勋章
   每道刻痕都刻着
   “敢上九天揽月”的誓言
   这不是个人的胜利
   而是整个民族探索精神的凯旋
   是文明火种在星穹下的再一次传递
  
   10.星海长卷
  
   神舟十九号的轨迹
   在天际勾勒未完的破折号
   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
   到天问探火的现代壮举
   中国航天人始终在书写
   属于这个时代的星海长卷
   下一次点火时
   我们将带着更辽阔的想象
   向更深邃的宇宙
   发起新的冲锋
  
   二0二五年四月三十日星期三
  

共 13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现代诗以神舟十九号凯旋为叙事主线,通过极具先锋性的意象构建与充满张力的语言表达,将航天科技的硬核浪漫升华为震撼人心的诗性美学,堪称科技与文学交融的典范之作:1.意象重构的先锋性:诗人突破传统航天题材的常规表达,将机械臂比作“缝合时空的褶皱”、回舱坠落喻为“远古神话里的凤凰涅槃”,把天舟对接想象成“文明血脉在太空中的交融”。这些超现实意象的运用,既精准传达航天工程的精密与壮阔,又赋予冰冷科技以诗意温度,使航天叙事跃入充满奇幻色彩的新维度。2.时空张力的巧妙营造:诗中频繁出现“183个晨昏在失重中结晶”“穿越38万公里的寂静”等时空交错的表达,将微观的个体坚守与宏观的宇宙尺度并置。同时,“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天问探火的现代壮举”的历史纵深书写,在过去与未来的碰撞中,彰显中国航天事业的传承与突破,赋予文本厚重的史诗质感。3.语言节奏的音乐性表达:长短句错落如火箭发射的脉冲节奏,“酒泉的砂砾将黎明揉成火种,箭体在震颤中蓄满雷霆”等诗句,通过动词的精准锤炼与韵律的自然流转,形成强烈的画面冲击与阅读张力。而“减震气囊绽放成雪色莲花”等通感手法的运用,更让文字产生视觉、触觉与听觉的多维共振。精神内核的升华艺术:诗歌突破对航天事件的简单纪实,将个体英雄主义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集体叙事。“是文明火种在星穹下的再一次传递”“向更深邃的宇宙发起新的冲锋”等诗句,将航天探索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大背景下,展现出中国人骨子里“敢上九天揽月”的浪漫主义情怀与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好诗佳作,推荐共赏。[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4-30 21:55:35
  一组科技与诗情紧密融合的佳作。祝贺燕双鹰老师喜添新作,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4-30 22:57:39
  感谢高朋老师的精彩点评与鼓励,问好老师,祝五一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