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过往】完美生态(散文)
又一个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这两片绿地(也可以称是小园)又萌发了勃勃的生机。它们伴随着这个校园已经二十二年了,从最初的荒芜一片到后来的灌木组成的图案,再到后来各种树木的加入,直至现在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春天,最先开放的是那棵并不高大的广玉兰,硕大的花托上是鼓满的花苞,在稍含暖意的春风抚动下开出一树怒放的大花朵,摇动着,宣告着春天的到来;然后是梨花、桃花和紫荆,角落里还会有柔弱的二月兰,紫白的小朵朵,一丛一片;后来,成片的三叶草相继返青并成长起来,圆圆的叶子像一张张小小的笑脸儿,又像瞪大了的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再往后月季就绽出了茁壮的嫩芽……
五月的初夏,火红火红的石榴花让人感到初夏高阳的适宜。而当那浓密的能遮住阳光毒辣的核桃树结出满树青青果实的时候,也正是莘莘学子走进中考考场接受人生第一次抉择的时候——自然的果实和人生的果实在这一刻完美地交融。
其实,在这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繁花与嫩叶交相映衬,春华与秋实相承相续中,还有许多闪动的精灵在合唱着一曲生命的交响曲:春天的蜂蝶,夏夜的鸣蝉,秋风里的喜雀,甚至冬雪中在枯草下觅食的麻雀……
它已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在时而喧闹时而安静的校园掩藏中形成了一个另外的世界,一片属于生命的乐土。
其实,校园本就应是一方独立的净土,涵养着一方培育生命成长的完美生态。这里应该不止有高大的栋梁,也应该不止有艳丽的花朵,还应该有无名的小草,以及那并不招人待见的如同毛毛虫一样的核桃花。
而那些正在这样一个校园中度过他们美好的青春时代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参差不齐的。作为老师,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这个“生态圈”里的每一个生命。
譬如那些习惯于坐在角落里的孩子。他们就好象是被被人遗忘了一样,而他们也习惯了被别人遗忘。那些孩子就好像是整个生态系统里最脆弱的生命,在其他生命的光辉中卑微地生存着。
可他们难道不也是整个学校“生态圈”里的一个分子吗?真正的净土是什么?不应该是把所有的杂草和蚊虫都去除掉,而应该是让所有的生命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整个生态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生命体,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里面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吗?
二十二年的为师之路上,常常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受到来自老师的影响,也因此不断深刻反思自己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有没有从生命的角度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愿为他们撑起一把伞。
最初让我从心底里产生当老师的念头的,是我小学时的一位班主任。他在我最懵懂无知而又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也是我认为自己已经被全世界都抛弃了的的时候,给予了我温暖和力量。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而最终让我确立当一辈子教师的,则是因为曾经接触过的一名学生。那正是一名习惯于坐在角落里的学生。
许多年前,有一天,我在教室里巡视。走到教室的最后一排,从他的身后穿过时,无意间目光下视,赫然从他开口的校服口袋里看到了一只烟盒,打开着口,露了参差不齐的烟头,像一个丑陋的人正呲着牙看着我笑,仿佛在说:“看你怎么办?”
我的大脑在疾速运转,想着下步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死了,父亲对他不管不顾,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然而作为隔代人,爷爷奶奶也只知道惯养他,从来不对他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和指导。上小学的时候这孩子就开始住在学校周边的托管中心里,实际上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年幼的他被别人欺负,为了自保,他学着跟着那些同样也没人管的大孩子混,只因为跟了人家才会不受欺负,却也因此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惯。
那一刻,他明显已经知道了我正站在他的身后,手里的书也翻得更快了——他不知道真正的认真读书是不应该频繁地翻书的。
看着他在我面前装模作样地看书,我忽然对他心疼起来:或许,他也是渴望有个人能管管自己的吧。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很快就下课了,我叫他跟着我一块来到办公室,指着临时存放在这里的一堆劳动工具对他说:“你给我帮个忙,把这些劳动工具送到学校的仓库里去。”他就弯下腰准备去搬那些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又说道:“不行,那样就弄脏了你的衣服,你把衣服先脱了,送去以后再回来拿衣服。”听了我的话,他脱下外套放在了我桌子上……
等他干完活回来,我一边递给他外套,一边谢谢他,就看到了他眼神里的一丝慌乱:他看到了原先装在他外套口袋里地那盒烟此刻正摆在我的办公桌上。
他迟疑了一下,想说什么,但终于也没有说出来,就出去了。
一连几天,经常迟到的他从未迟到,而且上课也不说话了,还时不时会看到他很认真地在听课。直到有一天,他来找我,犹犹豫豫地说:“老师……”我知道他要说什么,就拿起一个本子一支笔递给他:“你这阵子表现不错,这是奖励你的,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说完就让他回教室。他却没有动,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泪流满面:“老师,对不起,我改!我改!”
那一刻,我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这教师,我一定要当下去。
坐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世界,也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分子。他们或许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但他们都在为自己生存的这个“生态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一拥有傲人分数的“娇子”固然令人骄傲,但让每个生命都感到成长的快乐才是教育的真谛。
这个春天——生命萌发的季节,只愿这个校园能如同这两片小园一样,拥有旺盛的生命之力,形成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完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