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老屋情(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老屋情(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03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发表时间:2025-05-01 15:20:23

前些日子,我回东北三岔河看望老婶和老叔,发现不到五十岁的老婶人明显地衰老了许多,脸上布满了皱纹,背也驼了。和她一起见老的还有以前我住过的老屋。
   打我记事起,我们就住在老屋了。那时的老屋像位敞着怀的庄稼汉,红砖青瓦的屋檐下总冒着热气。赶上下雨天干不了农活,雨水顺着瓦楞淌成珠帘,我们几个小孩子趴在炕沿数水泡,老婶把新炒的南瓜籽倒在笸箩里,铁锅灶上煨着酸菜汤的咕嘟声,盖过了屋外的风雨声。家里的大人们,坐在热炕头上嗑着瓜子,打着扑克,闲聊天,日子过得也踏实温暖。
   “人多热闹呀!这才是一家人的样子。”奶奶知足地说。奶奶作为一家之主,领导有方,带领着何家的十二口子孙们,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即使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土砖瓦的老屋,却比邻家的二层小楼更有人气。每天一家人一起下地劳作,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吃得是粗茶淡饭,但一家人也从未有怨言。那时老屋前院有两棵有年头的大枣树,据说比老屋还老,每年都会结密密麻麻的大枣,家里院子里有个梯子,爷爷还绑了一个长棍子,谁想吃枣了,都会爬上梯子用长棍子打。老屋的院子没有围墙,只有用棒子杆围的简单的栅栏。邻居家院子都用砖头垒砌的院墙,就我家显得空荡荡的。
   “明明院子里有一些砖头,为啥不垒砌院墙呢?”我问爷爷。爷爷道出了原因。爷爷说我家老屋院子里面的这两棵大枣树,是以前没有老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应该属于村里人家共有的财产,我们如果垒砌了院墙了,就明显地阻挡了村里来吃枣的人家了,这样就显得我们家不仗义了。所以,大枣丰收季节,奶奶都会走出家门,扯开嗓子喊村里人来家里摘枣。奶奶那时是村支书,她会去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喊。她的嗓门极大,能惊飞十里八乡的麻雀。对于不好意思来家里院子摘枣的人家,奶奶还会一篮子一篮子挨家挨户送。为了让村民摘枣方便,老屋的院子一直都没有垒砌院墙。村里人家也就只有百十来户,邻里之间处得就和一家人一样。谁家做个好吃的,有个好嚼谷,包顿饺子也会给邻居送。
   那时村里有许多人家养猪,我家也在老屋的院子里一角搭了一个简陋的猪圈养了一头猪,等着养肥了过年的时候,杀了吃猪肉。虽然我家没有垒砌院墙,猪舍还过于简陋,但猪从来都没有丢过。据说邻村就有人家丢猪,但我村从来都是相安无事。我家猪即使跑出去两次,啃了邻居孙媒婆家的白菜地,孙媒婆也没说啥,还让男人把猪给我们送了回来,而且还帮着爷爷加固了猪圈围栏。
   那时不光邻里之间友好,我们村里的孩子都懂得尊敬老人。村里那时有两个五保户,一个是七十多岁的高爷爷,一个是八十多岁的王奶奶。村委会每月都会给他们俩家送一些粮油,村里人家的村民也会送一些青菜,饭菜给他们。我们几个孩子也经常学着大人样,去他们两家做好事,帮助捡煤胡,送柴禾。母亲和奶奶更是好心眼,母亲每天一早负责去给他两家打井水,每天帮忙做饭,问寒问暖。冬天的时候,奶奶不光让父亲帮他们两家垒砌了火墙,赶上下雪天气不好时还亲自去王奶奶家把她接到我家,住几天,奶奶还把她住的热炕头让给王奶奶。王奶奶喜欢来我家住,她说我家的被褥都有股香胰子味。母亲爱干净即使是补丁摞布丁缝的被褥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平时盖不了的被褥,会留着了放在柜橱里,家里来亲戚乡亲时好用。对于那些被褥,她会经常拆洗,晾晒。王奶奶除了爱盖我家被褥,她还喜欢看我家老屋那些墙上挂的老相片,一些太爷爷太奶奶几代人的老照片,虽然都是黑白照的,王奶奶也喜欢看。奶奶呢,看王奶奶喜欢,会让爷爷把相框摘下来,一个一个地讲解,讲照片的来历,讲我们一家人的历史。往往是一边讲一边用袖子使劲擦上面的土灰尘。爷爷见了都会说她,照片框咱家茉莉天天擦呀!那不是脏,是你老眼昏花了,照片年头久了,过于陈旧了,不是灰尘呀!”
   我们一家在老屋住的时间不是太长,我和哥七岁那年就和父母领着奶奶一起来承德了。我们走后没几年,大爷去世,大娘外出打工,大姑二姑三姑相继结婚,老屋只剩下了老婶和老叔还有爷爷。
   老婶曾和奶奶表示过:“别人谁走我也不会走,我就驻守在老屋。我就呆在村里教学。”
   村里以前有所小学,老婶师专毕业和老叔结婚后,就留在村里教学。虽然我们走后,村里也只剩下五十多家,慢慢的那个学校也迁移到了邻村很远的地方,学校的老师也随着学校走了,但村里也有一些留守儿童和老人。老婶没有走,还会每天去学校教剩下的一些孩子,后来学校也拆了,老婶就把那几个留守儿童领到家里,在老屋上课。老叔也支持她的工作,给她钉做了黑板,黑板挂在那两棵大枣树之间,老叔和爷爷还给孩子们做了十几个板凳。爷爷每天负责上下课的吹哨,下课没事的时候。老婶还养了许多鸡鸭……
   老屋的亲人虽然都不在一起了,但刚离开的那几年,赶上过年节日的,我们一家人还是习惯性地会聚集在老屋。那时你就看吧,老屋房顶上的烟筒冒着一股股白烟,家里大灶里炖着大骨头,一股股香气弥漫着,老婶的脸上布满笑意一趟趟去小卖铺买一些日用品。其实我们每家来之前,就已经提前问好她需要啥都买好了。老婶出去无非是告诉村里人,家里亲人又回来了。老叔看我们回来了,还会点燃家里的老式的烧炭的大铜锅,满满的一铜锅酸菜再加上粉条冻豆腐,上面有几片五花三层的肉。这个菜一端上桌,我们一家人互相谦让着,然后会抡圆筷子抢着吃。肉的香气加上黄泱泱的酸菜,夹起来放嘴里立时沁人心脾,再喝一口酸菜汤,要多香有多香。
   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后来的几年里我们每家都各自忙,即使过年过节,一家人也有聚不齐的时候。再加上村庄变迁,路一直没修,特别是遇到天气不好回一次家也不容易。即使回去了,老屋有几个房间也开始漏雨,院子里经常堆积雨水。所以天气不好时,我们赶上回东北都会先去哈市三姑家,老婶和老叔也会去哈市和我们聚齐。但我们几家每次临走前,都会开车去老屋看一眼,哪怕房间有雨水,也要住上一宿。好容易回家一趟,怎么能不在家睡个安稳觉呢?
   如今,老婶和老叔都老了。问起是否要离开村庄离开老屋?老婶说:“不走了!住一辈子了,舍不得呀!”老叔则瓮声瓮气地说了句:“树挪死人挪活,可总得有人守着根呀!”
   离村时,老屋正在暮色里愈行愈远,路两边的狗尾巴草在风里抖得厉害。老婶执意送我们到村口枣树林。暮色夕阳下,她的背影佝偻得像棵老枣树,她对我们奋力摆着手喊着:“有空就家里来呀!”
   秋风卷着枯叶扑进车窗那一瞬,我心里酸酸的,我的眼眶热而痒,泪在眼底爬动……

共 25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老屋为叙事载体,串联起往昔岁月里的温情与坚守。曾经十二口人挤在老屋的热闹,邻里间毫无隔阂的互助,如敞开院墙分享大枣、主动归还走失的猪,处处彰显着乡村的淳朴与善良;对五保户的悉心照料,更将这份温暖延伸为大爱。时光流转,老屋历经变迁,亲人们四散,可老婶老叔却选择留守。他们不仅守护着破旧的老屋,更守护着乡村的教育,守护着那份难能可贵的乡土情怀。老叔那句“总得有人守着根”,道出了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文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时代浪潮下乡村的变与不变,既有对往昔美好岁月的追忆,也饱含对坚守者的敬意,老屋承载的不仅是回忆,更是永恒的精神家园。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01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01 15:21:49
  满纸都是乡愁!老屋的烟火、邻里的热络、亲人的坚守,在岁月变迁中愈发珍贵,字字句句戳中内心最柔软处。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01 15:22:29
  文字质朴动人!以老屋为线,串起乡村温情与岁月坚守,平凡故事里藏着最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5-01 21:50:14
  恭喜社长佳作精品,睹物思人老屋里有家人在一起那温馨的情怀,永远不会忘记。它曾是爷爷奶奶住过的地方,也是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满满的回忆和乡愁。好文拜读学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