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大风吹(散文)
大风已经刮了两天两夜,没有半点停歇的意思,它就像声势浩大的千军万马,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纵横驰骋。
黄沙被时时卷起,遮天蔽日,可怜的树枝,被它无情地折断,像一个失落落魄的风筝。去年冬季残留的叶片不断从沟壑中飘起,灰色的身体被撕裂,干枯的叶脉被折断,它的呻吟,哀求,在风的狂啸中被一次次当成戏弄摧残的对象。
各家各户早已经知晓了这场风暴的来临,因为村委会提前告知了这场大风的预警,邻居和对门也已相互转告,就连快手直播也向所有的网友介绍了风力的强劲程度。——有了手机和通讯网络,人们对于天气状况了如指掌,只可惜人力不能改变大自然的这场游戏规则。
我走出庭院,将被风狂虐的小石榴树独自留在院子里,希望它能够顶住大自然给予的残酷考验。一畦看起来文文弱弱的韭菜,成了石榴树的“铁杆粉丝”,每一次狂风暴虐,它都给小石榴加油助威。它们摇动着孱弱的身体,用只有它们能听得懂的肢体语言将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输送给其它小生灵。有院墙的保护,有这些粉丝的助力,相信小石榴树一定能够将生命的战斗进行到底。
狂风虽然有暴虐的习性,可他们必定是匆匆过客。而这些可爱的小石榴小韭菜,还有稀稀落落的羊角葱,他们是这里的主人,和我们一起构建着小小庭院的美好世界。把这些可爱坚强的小生灵留在庭院里,就像把我们的父辈流传下来的美好留在记忆中一样。从房屋和院墙上面的空白处,我看到了东边高大的白杨集体的舞蹈,那种力量的震撼远远超过在庭院里的那种威力。
走在街道上,其实我在行走,而是野蛮的风推着我前行。我想停下脚步,作为对它的无理的抗议,可它丝毫没有放松力度。在这里,我不再是我,而是一块一百来斤的石头,或者是一片落叶。在这里,许许多多的事物好似迷失了本性,不管是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你我都成了他们恣意狂虐的对象,无论谁,都在承载着自然界的暴力给予的压力,在自己的轨道上被强行改变着前进速度。
一块彩钢瓦不知从哪个位置落下来,没有停歇,跌跌撞撞已经过了那个小桥。这座小小的水泥桥坐落在村子东头,唯有它是安稳的,沉着的就像一个无欲无求的坐禅者。小桥下的河流已经消失,只留下两端五六米的距离,或者说它脚下的河流蜕变成了一个坑,坑里没有积水,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和各种垃圾成了自由自在的舞者。如若不是在近前,你一定会以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狂风来袭,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悬在空中,像极了现代都市中的广告牌……
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也是现代生活中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这些人经历过河水奔涌带来的快乐,所以,见到风中凌乱的舞者和静待岁月蹉跎的小桥,便不由得把回忆中的美好提取出来。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会伴有小小的缺憾。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描写的这种意境相当优美,尤其小时候,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中,别有一番意趣。那时的小桥是用古代先人的石碑搭建而成,那古朴端庄的文字常常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伸出被清澈的河水洗得干干净净的小手指,顺着笔画形成的纹路快乐滑行,即使沙尘暴拍打我们瘦小的身子也毫不退缩。我记得其中一块石碑还是明朝的。
那时的我们还处在懵懂的状态,只觉得那纹路和图画真的很不一般。大人们赶着牛车去送粪,等到慢悠悠的牛车来到跟前,我们向赶车的老把式询问这些石碑来历的时候,他们捋着山羊胡,藐视地说,小孩子家,打听这干什么?牛车从从容容地从面前碾过,那头可恶的老牛,还不紧不慢地拉了一溜牛粪,真是倒反天罡,这是对祖先的东西大不敬。可是,老牛才不管这些,走起路来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真气人。紧接着那个八十几岁,一瘸一拐的老头背着粪箕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捡拾起来,然后又慢条斯理地往前走,等到把粪箕子装满,然后背去倒在生产队的粪堆上。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尽管对于脚下石碑上的文字毫不认识,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热爱集体。他年岁大了,已经不能在生产队干重体力活,却用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做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暮年写上辉煌壮丽的一笔。
狂风乱挂了岁月的尘埃,也卷走了那个瘦削的老大爷,可他的音容笑貌,却让人难以忘记。那时候的春天风沙漫卷,就像一场又一场的永不停歇的风沙聚会。石桥这边,家家户户门前的茅草、茬头、和树叶堆放在一起,杂乱无章。而在桥的那头,一排排白杨和柳树像影视剧中常常拍摄的那样如诗如画。许多少男少女羞涩在柳树下,手捻毛茸茸的绿色柔条,轻声细语描绘着人生未来,静静的石桥,亭亭玉立的白杨和脚下满目绿意的芳草,见证着一个个幸福温馨的小场面。
那些幸福、羞怯,欲说还休的场面,是人一生中最美最值得留恋的瞬间。春风是优美的恬静的,可它的脾气上来又是凶神恶煞的,让人望而生畏。就像这里发生的一切,有皆大欢喜的爱恋,也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憾,直到长大之后,我们才懂得那就是真正的春天,也是真正的生活。
从过往的怀想中抽出身来,置身于现实的风沙里,石桥变成了水泥桥,向东,以前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纵目四望,道路两旁白杨树,用自己的雄姿与风抗争,打造了天地间真正的脊梁。我热泪盈眶,为这为数不多的树种构成的风景。
白杨树下的田地,西瓜已经栽完了,白色地膜像长龙一样蛰伏于田野上,任凭狂风沙尘的进攻,顽强地守护着的幼苗。长龙之间,四个手执铁锹的主人一锹一锹地挖土,加固塑料地膜根部。大风吹得他们站立不稳,可他们却像勇士般地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笔下的壮士,把他用在这几个勇敢的人身上也恰如其分。尽管大风吹得树木东倒西歪,尽管它吹得人站不稳脚跟,却始终没能突破塑料膜的防线,那些可爱的绿色生命,见证了自然界的残酷,更见证了人类的顽强不屈。
即使沙尘暴的威力让人胆战心惊,但我依稀看到播种机在田间奔忙种花生,村里人在浇地。茫茫原野上,他们只是天地画面上的小点,可那种形象却让我们领略到,唯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彰显出人性的坚韧和顽强。
于是,我不再退缩,向着田野的深处,向着风沙的狂莽处,努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