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一级英雄杨春增和倪祥明(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一级英雄杨春增和倪祥明(散文)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故事


作者:碧薇萍 童生,713.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发表时间:2025-05-04 21:38:41
摘要:秋季防御作战后,为了加强和巩固已占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立即在全线掀起了大规模的构筑坑道工事热潮。志愿军司令部于1952年4月26日至5月1日,召开了第一线兵团领导干部及军参谋长会议,会上进一步强调,坑道工事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并统一了施工标准,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至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2个以上出口。

志愿军巩固阵地的战斗
   秋季防御作战后,为了加强和巩固已占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立即在全线掀起了大规模的构筑坑道工事热潮。志愿军司令部于1952年4月26日至5月1日,召开了第一线兵团领导干部及军参谋长会议,会上进一步强调,坑道工事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并统一了施工标准,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至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2个以上出口。
   会后,各部队按上述要求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坑道的长度也逐渐增加,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坑道工事的构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在技术要求上或战术要求上都更加完善起来。
   1952年5月底,中朝联军第1防御地带(第1梯队)坑道工事基本完成,与之相配系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也同时完成,全线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8月底,第2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也基本完成。仅第1梯队6个军就构筑坑道190多公里,堑壕、交通壕650公里,各种火器掩体1.2万多个。至此,中朝联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形成了具有20至30公里纵深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志愿军在展开大规模构筑阵地活动的同时,贯彻坚守防御思想,不举行大的战役行动,但在战术上则实行了积极活动的方针,第1线部队开展各种作战活动,杀伤、消耗美韩军有生力量,以保证构筑阵地的安全,改变战场态势,有力地配合停战谈判斗争。1952年3月底以前,志愿军阵地尚不巩固、第1线部队正在积极构筑坑道工事。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筑城”(构筑工事)活动,主要是开展小部队战斗活动。以连以下的分队,多是以班、组为单位,采取侦察与反侦察、伏击与反伏击、偷袭、突袭等手段,袭扰打击美韩军。并开展狙击活动(当时称冷枪冷炮活动),即选择优秀射手,以单枪、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固定阵地或采取游动方式,杀伤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之武器装备,掩护主力的筑城。
   当志愿军坑道工事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志司根据小部队战斗活动的经验,特别是主动进攻敌之阵地的作战经验,于3月19日发出指示,要求第1线各军在3月底4月间,各组织一两次小型的以歼敌连以下部队为目标的“有准备、有计划、有节制的主动攻击”战斗。3月26日,又明确提出以“采取积极手段,巩固现阵地,不放过任何有利战机,歼击运动的、暴露的敌人,相机挤地方”作为我之作战方针。此后,志愿军小部队战斗活动有了新的发展。自4月初起,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挤占敌我双方中间地带和攻取敌突出的连、排支撑点的作战活动。5月开始,随着志愿军阵地的日益巩固,此种作战逐渐在全线普遍展开。志愿军愈来愈主动,很快将双方斗争的焦点推向了美军阵地,战斗也十分激烈。美军对志愿军所攻击的阵地是“有失必反”,必定实施连续反扑。因而,往往形成在一点或数点上双方均陆续投入众多兵力的反复争夺的局面。如3次进攻石岘洞北山战斗,4次进攻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战斗,反复争夺4昼夜的双岭洞以西无名高地战斗,断断续续反复争夺长达55天的上浦防东山战斗,以及古直木里地区反坦克战斗,都是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在这些战斗中,志愿军高度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志愿军在这一段战斗中,大量地杀伤了敌人,并取得了非常宝贵的依托坑道进行攻防战斗的经验。
   在志愿军挤占中间地带、攻取敌前沿支撑点的同时,狙击活动亦在全线普遍地开展起来,并且日益活跃。这时,志愿军每一个阵地都组织有特等射手、神炮手,依托阵地捕歼敌之暴露目标。除此之外,还组织了游动火炮,实施机动射击,打击敌运动中的坦克和车辆,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摧毁敌军炮兵阵地。据不完全统计,5至8月的狙击作战即歼敌13600余名(不含游动火炮狙击战果),大量地杀伤了敌之有生力量,有效地限制了敌人在其基本阵地的昼间活动。
   志愿军在加紧进行巩固阵地的作战期间,还进一步采取了巩固后方,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的措施:组织部队清剿渗入后方的韩国特务;志愿军于1951年11月中旬开始进行精简整编;加强军队的装备,特别是加强航空兵、高射炮兵和反坦克火器;各军在总结以往攻防作战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了军事训练。
   一级英雄杨春增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邢台沙河县(现沙河市)人。1945年10月参军,中共党员。1951年3月赴朝作战,在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4连3排任副排长。
   1952年8月3日,为巩固阵地、配合谈判,志愿军第12军35师在金城前线展开了战术反击。杨春增所在的4连担任突击连,奉命攻打金城左首洞541高地。541高地,美军称之为“京畿山”,驻守敌军为韩国精锐部队首都师第26团3营。
   8月4日晚,利用夜色的掩护,志愿军突击连4连沿陡峭的山崖接近敌阵地,并在距阵地300米处潜伏下来。为防止声响惊动敌人,指战员们人手一条毛巾,把嘴堵住。8月5日白天,部队一动不动趴在原地,熬了过去。晚7点,4连向天空发射一颗绿色信号弹,刹那间,志愿军32门大炮怒吼,韩军541阵地陷入一片火海。突击队一拥而上,不到4分钟就攻占了阵地,全歼守敌一个加强排。之后,连续击退了敌军5次反扑。为保存有生力量,连长令3排副排长杨春增率9班留守541高地,其余人员全部撤回。
   8月6日清晨,敌军再次组织强大火力,向541高地猛烈轰击,进攻兵力由一个排增至2个连。杨春增带伤坚持战斗、沉着指挥,在纵深炮火支援下,连续击退敌10余次进攻,歼敌200余人。志愿军伤亡也在增多,杨春增再次负伤。战至8月6日下午5点左右,阵地上只剩下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两个人。牟元礼哭了,杨春增一把搂住这个“小鬼儿”,替他擦掉眼泪,并坐在坑道里向牟元礼讲董存瑞和岳飞的故事,两个人就这样守到敌人又一次进攻开始。除几颗手榴弹和一颗反坦克手雷,阵地上已弹尽粮绝。杨春增看着牟元礼,发出最后一道命令:“小牟,立即赶回去报告这里的情况,尽快把增援部队带上来。”话音刚落,敌人的炮火铺天盖地而来,接着,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面对即将爬上阵地的敌军,杨春增跳出工事,冲进敌群,拉响手雷。一声巨响,烟火冲天,英雄杨春增与1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这时,5连及时赶到增援,救出了牟元礼。
   这一仗,激战一天一夜,共毙敌400余人。战后,美联社记者描述:“炮弹把通向‘京畿山’的堑壕打得像奇怪的坟墓,大韩民国士兵的手臂、头颅和腿堆积如山”。
   1952年1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春增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中共某部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党员”。朝鲜政府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一级英雄倪祥明
   倪祥明,1925年生,河南省杞县聂寨人。1949年12月参军,1950年赴朝作战,在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7连任副班长。
   1952年7月22日,在朝鲜老秃山战斗中,倪祥明所在的7连担负着守卫防守老秃山的任务,4班部署在前沿。4班勇士们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轻机枪射手、共产党员王义腿上负了重伤,仍然不停地射击。右胳膊和脸上又负了伤,他还支起身体,咬着牙,忍着痛,用左手扔手榴弹;战士葛方明的左手和腿上也负了重伤,他就用牙齿咬开手榴弹的保险盖,用右手砸手榴弹;班长刘佐才已经两次负伤了,可是他继续一面打一面指挥。他跟前的手榴弹打光了,就到洞口搬子弹箱,这时一块弹片又打中了他的头部,昏倒在交通沟里。
   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歼敌100多人。4班也伤亡严重,阵地上能坚持战斗的只剩下副班长倪祥明和战士周元德、宋成久3个人,而且他们也都负了伤。倪祥明把守备坑道口和保护重伤员的任务交给了宋成久,他在洞里搜寻着弹药,两手紧握着两颗手榴弹,从洞口里面观察着敌人的动静。这时候,忽然有5个美军的黑影闪动在洞口外的交通沟上,倪祥明拿起手榴弹冲出洞口,向美军直扑过去。5个美军马上扑过来抓倪祥明,倪祥明挥起手榴弹,狠狠地对着一个美军的胸部锤了过去,又伸出胳膊抓住了这个美军的衣襟,使劲一按,鬼子就脸磕着地栽倒了。另外4个美军乘机猛扑过来和倪祥明撕打成一团。周元德冲上来支援副班长倪祥明,使尽力气从倪祥明身上搬开两个美军。倪祥明又站了起来,抡起手榴弹向着鬼子的脑袋拼命地打去。
   这时,又有五六个美军冲了上来。当美军冲到倪祥明和周元德面前的时候,倪祥明和周元德扑进敌群,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师党委根据倪祥明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他为特等功臣,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沈阳军区在沈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为他立碑,他的家乡杞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2月为他立碑建亭。他所在的4班,集体记特等功1次,并命名为“老秃山一级英雄班”。
  

共 36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抗战人员的故事,是一部民族的英雄史诗。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岁月模糊,但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将永远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吾辈当以自强告慰先烈!志愿军在加紧进行巩固阵地的作战期间,还进一步采取了巩固后方,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的措施:组织部队清剿渗入后方的韩国特务;志愿军于1951年11月中旬开始进行精简整编;加强军队的装备,特别是加强航空兵、高射炮兵和反坦克火器;各军在总结以往攻防作战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了军事训练【丁香编辑 余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薇萍        2025-05-05 07:26:36
  这里写的不是抗战人员的故事,而是抗美援朝人员的故事。抗战是历史专用名词,专指抗日战争,抗日。抗美援朝,是抗美,不是抗。抗美援朝战争不能说成是抗战。
2 楼        文友:碧薇萍        2025-05-05 07:29:01
  抗美援朝,是抗美,不是抗日。抗美援朝战争不能说成是抗战。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5-05 16:48:15
  铭记历史,不忘英雄!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广大!
4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5-05 18:37:17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5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5-06 08:48:5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