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短文二则(随笔)
◎ 祥子
他名叫祥子,但生得并不如骆驼般高大,也没有老舍先生笔下祥子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所以,也就不能叫他“骆驼祥子”。他和我同庚,脸庞紫红,布满深深皱纹,一副岁月沧桑的样子。
建国前,我们同在县城小学读书,一个班,是同窗好友。建国后,我读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在桑峨小学担任教师,他正好在这所小学就读,也就成了我的学生。师道尊严,他对我十分尊重。
祥子命苦,一生坎坷。他原是县城里人,却因家庭贫寒,父亲忍痛将他过继给村里的一个寡妇做儿子。寡妇只供他念了两年书,就让他回乡务农,然后娶妻生子。他一生都在忙碌着,生产队时期,他负责给队里榨油,满身油污地一干就是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分田到户,他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种树,一年收入虽然不太丰厚,但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他把两儿一女都供养成人,也都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都红红火火的。前些年,老伴走了,现在就他单身一人。儿女们要他住进城里来,他生活有低保,有老龄补贴,一月近千元的收入,也算富富裕裕的了。每说到他的收入,祥子就很感激,觉得眼前社会不愁吃,不愁穿,有了病国家还管,就是太好了。他说着就会拿出他的那老年手机,让我打开看他的收入明细和存款。
祥子总是一副笑容。老态龙钟了,却表现出一股不服老的神气,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么好的社会,咱哪能轻易地去老呢?”
◎ 抉择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讲过一个有关驴的故事,他说:有一头驴喜欢思考,几成“癖好”。一日,主人为它准备了两堆草当作午餐,这两堆草数量多少和色泽都毫无二致,一模一样,这可成了这头驴难以跨越的“思维困境”。它反复思量:这两堆草都一样,究竟该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呢?它在无休无止地权衡与犹豫中,始终无法下口,最终活活饿死。
也想起一则故事:八十年代初,去农村下乡。那时正在推广科学种田,县科技局干部带着优良品种在农村推广。有一位农民购买了玉米优种,可他回家以后,心中不禁又犯起了嘀咕,他想到他一直使用了多年的老品种就挺好,究竟用哪样种籽好,秋后能增产呢?他整日沉浸在这样的思索中,犹豫不决,以致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期,秋后歉收,心中一片苦涩。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面临选择纠结徘徊,就像饿死的那头驴和那位歉收的农民,瞻前顾后,错失良机。我们凡事总是期待找到“最佳”和“完美”,可“金无赤金”,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最佳”和“完美”呢?有时,不失时机,果断迈出一步,该出手时就出手,勇敢做出抉择,即使结果并不如愿和理想,但也胜过在原地踌躇不前。毕竟,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收获成长与改变!
◎ 聪明
2025-05-03
https://www.toutiao.com/w/1831082297099531/?channel=&in_ogs=&in_tfs=&original_source=&source=input&traffic_source=&utm_medium=wap_search&utm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