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走过唐诗宋词里的梧桐花(散文)
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确,在这个时节,春天进入了最美的时令。一个人带上心情,去一条小径通幽处,去一座空山前,或者留恋一抹池塘,或者田野河川,或是田埂边,或是山路上,总会偶遇到意想不到的魅力。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这是人间四月最美的语言。每到一处,花儿像海洋一样,在微风的轻抚下,荡漾着悸动的心声,总会有着天籁的声音在响起:哇,好美啊……这种童音里飘荡着流星划过天际的愿诺,那张喜从天降的赞叹是由衷的对大自然的谢意。
春光明媚,花红柳绿,已经不足以对这个世界做赞美了。尤其在清明过后,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祖国各地春日画卷次第舒展,游人的各种感叹都叹服于自然的神奇,以及对于鬼斧神工的惊喜。很多人慢慢地回归到中国式的审美角度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美景中牵连着一首首古韵诗词。关于春天的古诗词,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欣欣然张开眼,这是值得和开心的事情,以致于古诗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碧波荡漾间,几只水鸟划开粼粼波光,搅碎了倒映的云影天光。用“调皮版”形容:“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多鸭子在洗澡”。在一种风趣幽默中抒发了踏青的开心快乐,确实有着童眼看世界的烂漫。“东坡版”形容:这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句,仔细想想,人生原来是这般的诗意春韵,是跨越千年的浪漫与欢欣!薄雾轻笼的江畔,水草翻滚着嫩黄的草芽,鱼儿在草叶里游来游去,偶尔窜出水面,留下一道绝美的弧,落水的瞬间,湖面一圈圈荡开的年轮在阳光下跳着舞蹈,人的生命在此刻竟然也钻进树里,一圈圈地长大。黛色山峦在氤氲中若隐若现,恍若仙人遗落的青绿长卷,或者深山古寺前长长的台阶上显现的那一抹斑驳的苔痕,在岁月的深处吟诗作画。那远山近水在如烟如雾的画面里幻化出一张张惊世绝俗的美色,网友惊叹:这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遥想韩昌黎当年,或正是在这样的早春里,在一个烟雨缠绵的清晨,目睹着自然予以世界绝美的姿色,提笔写下“最是一年春好处”,将仕途浮沉暂时抛却,留下对春意的眷恋,留下一颗只为春天而跳动的心,为此而钟情千年。西子湖畔,游人漫步,湖面淡淡的水汽在纯净的空气里,多了一份舒适的心情,含羞而起的西子,在淡妆中陶醉,感受着春的气息。黄莺嫩啼与燕子剪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互相掩映,在飞翔与和鸣中演奏一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丽乐章。怡然陶醉的白居易提笔写下这盎然的春意,如一幅画卷,穿越历史,穿越时空,跃然眼前!想来他当年爱极了这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光景,连眼角皱纹里都藏着对春天的热爱,估计那眼角都溢满了如痴如醉的晶莹的珍珠,亮晶晶的串成手串。
春天是这般的温文尔雅,但我十分喜欢在踏青中赏一树梧桐花,那一朵朵走过诗词古韵的梧桐花,从大唐盛世而来。
二
人间最美四月天,这话,我无从反驳。在整个的四月天里,我的身边就荡漾着桃花、杏花、梨花、木棉、海棠,还有那小草里眨着眼睛的蓝盈盈的小花,美不胜收。活脱脱一个个顽劣小孩胖嘟嘟的脸,粉扑扑、红嘟嘟的,恰似一江春水,明净、纯洁。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前景下,每一个村落、每一条道路旁,那样一朵朵盛开的童子面,总是令人心驰向往的圣都。如果此刻,刚好天空落尽了最后一丝雨滴,但雾还在,那中魔幻的彩韵总会迷了你的眼。而我,面对这一切,我依旧喜欢那簇拥着野性盛况堆积的梧桐花。
梧桐花因树种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花色。在我的家乡,常见的有幽灵一样的紫色,神秘而浪漫,优雅而奢华;有洁白如雪的粉白色,纯洁而和平,柔和而温馨;有着知性庄重的蛋黄绿色,清新而柔美,温顺而达理。而这些花束不像其它花种那般连成片,而是这儿一株哪儿一株的。有的盛开在土坎上,有的盛开在大路边,有的盛开在小径处。但大多以紫色为主,粉白色、蛋黄绿色少见,偶尔为之。估计,我们家乡生产的应该叫做“泡桐”。
春天里,在某一处,总有那么一抹紫色,幽灵般悄悄爬上枝头,带着恬淡的气息,诉说着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故事,懵懂而纯粹,没有任何的杂色,“剪不断,理还乱”的那种无缘无故,说不清道不明,忽然之间就有一个人住在了另一个人的心间。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慌乱,那么的自然而然。这便是梧桐花,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名字。
清明节过后,天气渐渐回暖,一个偶然的时间,就看见满树桐花盛开。在这个花的海洋的季节里,梧桐花不会受到更多踏青者的青睐,但它自由的那一簇簇、一堆堆故事一样的花事,总是别具风格。梧桐花盛开的时候,树枝上没有一片叶片,远远地,只是堆积着浪花翻涌的花束,高高的在那看起来有点干燥的树杆是跳着,幽光粼粼,像舞中皇后那般孤独而圣洁。梧桐树不像其他树种那般千枝万叶,稀疏的枝丫充满着野性,狂放而谨慎,如一只出笼的老虎在张望着山野,斗志昂扬。梧桐花的花序是圆锥形的,长约20-50厘米不等,花序具有多样性。从圆锥花序到卵圆形,再到类似酒杯和葫芦的形状,每一种形态都赋予了梧桐花独特的美感。梧桐花不仅是春天的标志,更是农民的摇钱树。记得小时候,村里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梧桐树,每到春天,桐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芬芳。在那时,桐花不仅是环境美化的树种,还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由于梧桐树的生长迅速,成为木材速成的主要物种,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桐油就是部分农户夜晚的灯盏。如今,虽然已离开农村,但每当看到桐花,总能勾起那些美好的回忆。真正的中国梧桐,就是古书里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那种。
三
梧桐花和许多花事一样,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赋予一定的意义。在《诗经•大雅•卷阿》中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花就被赋予高洁、清雅的品质。它与凤凰相联系,象征着祥瑞与吉祥。这不仅是对梧桐花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经中就有关于梧桐花语的诗句,足可见梧桐花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其一中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意思是在开满桐花的万里丹山路上,幼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还要清脆动听。这里诗人使用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雏凤”指韩冬郎(韩偓),“老凤”指韩瞻,表明青出于蓝,韩偓的才华会比他父亲更为出众。这和谚语“长江后浪推前浪”所说的如初一辙,倒也便宜了“世上新人赶旧人”了。据说,唐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在送别李商隐的晚宴上,时年十岁的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第一首。虽然,这首诗里并没有现代人赋予梧桐花的花语的意义,但也足以可见梧桐花在古人的世界里的那种珍惜。
唐•元稹《忆事》中有“明月满庭池水渌,桐花垂在翠帘前。”唐•戴叔伦《送吕少府》中有“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前者是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池水、桐花、翠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寂寞的氛围,陈述的是一种回忆与沉思。后者在送别是无一折柳,像梅花、牡丹、山茶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甚至不知名的野花,只要随手可摘,都能用于送别,以此表达一份对离人的不舍和祝福。
在唐诗中,梧桐花有着不同的寓意,同样,在宋词中,梧桐花也占尽天机。宋•周邦彦《浣溪沙》中“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中“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宋•黎廷瑞《清平乐•雨中春怀呈准轩》中“只道春寒都尽,一分犹在桐花”。梧桐不仅仅在唐诗宋词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中“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亦也绽放着魅力。
不论是诗经里的祥瑞与吉祥,还是唐诗宋词里的离别愁绪,以及南北朝民歌中寄予的女子希望和自己心爱的男子能够永结千年之好,永远不分开的美好愿望,但那总是证明了自古至今,梧桐花在人们的视野里有着一定存在理由与意义。有着这些,就够了。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梧桐花在其文明的长河中,承载着与一条河、一座城、一位伟人一样重要的存在,必将收纳在这个春季的绚丽中,独立成行。自古、至今,以及到久远的未来,梧桐花依然独树一帜,灿烂于爱的河流中,狂野而洁净,源远亦流长。
四
春天是整个人生的起始,如同岁月的河流里泛起的浪花,雪白而洁净,簇拥着激情,簇拥着力量,簇拥着对未来的微笑。尤其在踏青的季节里,花事的诠释在于人的脚步,在与人的情趣,在于人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在乡间小路还是小县城的街道两旁,人间四月芳菲的不单单是桃梨杏,更多的是烂漫的樱花。有的企业未了宣传自己而举办一场樱花节,有的自媒体、融媒体下大力气组织人员到处摆造型、装饰美人去拍摄樱花的盛况,好似樱花才是这个季节的唯一。为此,我在网上简单请教了“百度”老师,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樱花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悠久,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宋代以后,樱花在中国逐渐普及,成为园林、寺庙、宫廷等场所的常见植物。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樱花起源于中国,并非传入中国,樱花自中国而走向世界。可以自豪地说一声,中国是樱花的老祖宗。
如果这个说辞是正确的,那到处有着樱花的盛开也就顺理成章了。樱花在春天的绽放,不能不说是一次对于美丽的呈现,赏心悦目总是众人的眼神,谁也无法去阻止。追求美、欣赏美是这个时代应有的风景。但我总是缺心眼,认为樱花的开放有些寡淡。缺乏桃花的红艳,不及梨花的洁白,比不了杏花的风情万种,更谈不上与紫色梧桐花的幽灵般的神秘媲美。便也不钟情,不多情,不滥情。
宋朝吕原明《岁时杂记》:“清明: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标志。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春天的生机经过酝酿、孵育已经全然释放;但同时“盈虚有数”,清明时节也已经是春事阑珊,天气变化剧烈,乍暖还寒、冷雨飘洒。“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桐花就是春景的“高点”。我偏爱这一“高点”,那是一种原始的野性,独立于一个世界的绽放。像杜鹃那般有着泣血的破茧化蝶,像凤凰涅槃那般的重生,具有着古老的那种属于生命真实的意义。走过诗,走过词的那般寄托,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变迁与繁荣,像太阳一样起落却照耀着大千世界。
梧桐花与诗、与史同行,与人类的繁华同行。我自感觉,梧桐的花事胜于樱花。
原创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