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因为爱情(散文)
因为爱情
一
焦树林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当时读的是一所乡镇的普通高中,1992年高中毕业,当时考学可谓是千人万马独立桥,能考上学的寥寥无几。我们上高中开始学英语,ABCD还没搞清楚,就去参加高考,所以都落榜了。
好在那时候,县里的高中都办了补习班。我们是高二分科,我学的是文科,焦树林学的是理科,我俩高中毕业又去了县里同一所高中补习,不过不是一个班级,他是理科补习班,我是文科补习班。
补习了一年,我考了南方的一所高中中专,焦树林又落榜了,好在国家兴起了私立大学,他的家境不错,就去了私立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
焦树林的家境,在我们高中同学中是最好的,他家当时在乡里开了一个小卖部,但是不小,当时乡里的供销社已经不景气了,他家的小卖部在乡里成了人们购买东西的理想错所。上学时我们几个同学去过他家,他家小卖部足有二百多平方米,有烟酒茶糖等家用百货、有盖房犁地等用到的五金用品,焦树林的父母每天在小卖部里忙得不亦乐乎。
焦树林在初中的时候就谈恋爱了,对象是他的初中同学李艳,家住乡里下边的一个村里。他上高中,李艳就辍学了,和她的一个表姐去了呼和浩特打工去了。
在李艳启程打工的时候,她曾经到学校看过焦树林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和李艳还在一起吃过一顿饭,还有李艳的表姐。那之后,焦树林和李艳一年也就能在过春节的时候见一两面,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来往。所以,高中同学有几个心仪焦树林的,得知他有女朋友,就没有再追求他了。
焦树林和李艳的恋爱,一直是我们几个相熟的人的谈资,每次焦树林接到李艳书信的时候,就是焦树林请客的日子。因为他除了学习,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接到李艳的来信。不过,那时候同学间请客也很简单,就是谁周末回家回来,去学校旁边的小卖部给相熟的每人买一袋方便面,或者一个麻饼,同学之间请客都只是这样来来往往。买上方便面,再借用小卖部提供的餐具和暖壶里热水一泡,大家吃的不亦乐乎。因为焦树林家境好,又谈了恋爱,所以他是请客最多的那个。也都是每次他接到李艳的来信就会激动地请大家去小卖部美餐一次,至今想起还是垂涎欲滴。
焦树林上了大学,还和在高中时期一样,靠着书信和李艳联系,可是后来,他给李艳写三四封信,李艳才会回他一封信,直至最后,李艳干脆不再给焦树林回信了。
焦树林上大三的时候,从家里人去信得知,李艳嫁人了,就嫁给呼和浩特市里的一个男孩,男孩家里也不算富裕,好在李艳终于在那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男孩没有固定工作,就是在工地上干一些零活。李艳继续打工赚钱,用以贴补家用,生活也不算拮据。
李艳结婚了,焦树林毕业后就很少回老家了,他在北京找了一家公司打工,主要是销售医疗器械,经常在全国各地奔波,业绩也不错,在公司发展也不错,没过两年,就成了这家公司的区域销售经理,主要负责华北地区的销售管理工作。
二
李艳初中毕业就和表姐去了呼和浩特市,其实家里也有不少土地,她有一个弟弟,弟弟还在上小学,母亲身体也不好,年纪轻轻就得了肺心病,很少去田里干活,家里的很多活计都是她的父亲在干。也许是家事太多,也许是孩子们帮不上忙还不听话,李艳的父亲经常在干活的时候就会骂骂咧咧,看到街上的猪狗也会拧眉,遇见脚下的石头也会踢上一脚。
李艳原本没想着去打工,在家还可以帮着母亲做点家务,也可以和父亲干点田里活。只是,在村里,像她这样十八九的大姑娘都找对象了,大都是靠媒人上门说媒。李艳初中毕业,长得也是俊美灵毓。所以家里上门提亲的媒人就没断过。
李艳的父亲对李艳的未来老公没有太高的要求,家境过意得去,能帮他干一些农活,仅此而已。以至于很多媒人上门,他都没有拒绝,恨不得立即给女儿找个对象,好让女婿帮他多干些农活。
李艳不这样想,在他的心里,始终只有一个位置,那就是焦树林。她又不想面对媒婆的花言巧语,还有父亲的冷脸冷色,最后决定和表姐出去打工。
“我把工资给你寄回来,你花钱雇人干活,不要总是找我妈的不是!”李艳出门以前和父亲说道。
“有几个好茬,家里房子盖好了,还养着农用四轮车,你就是不找,我看你回来还能给我领会一个潘安还是一个李广!”李艳父亲喜欢听书,在他印象里,帅不过潘安,武不过李广。“反正最后也留不住,随你吧!”父亲生气地说道。
就这样,李艳离开家,和表姐去了呼和浩特市打工了。
至于焦树林,李艳还是心里有点数。她知道,焦树林考上学希望不大。上初中的时候,焦树林就是班里的中等生,上高中之后学习成绩也不是出类拔萃的。那时候考学,补习班的补习生有补习四五年六七年多得是,都希望通过考学来改变命运,所以李艳对焦树林根本也没抱过任何考上学的希望,所以,焦树林随波逐流又去补习,李艳还是在等他。直到焦树林自费上了大学,李艳终于释怀了,她觉得自己和焦树林的距离越来越大了。
每次接到焦树林的来信,李艳都会以泪洗面,可是她不想再等了,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为了这段感情苦苦支撑着,如今她已经二十二岁了,再等四年,她就二十六岁了,在村里那可就是大龄剩女了,从年龄上她不敢再等了。可是焦树林却有更大的追求,她的步伐也跟不上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呼和浩特找了一个当地的男孩。这个男孩也是呼和浩特市郊县的农民家庭出生,在市里打工。他们是由焦树林的表姐给介绍的,两个人也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介绍没多久,就在市里租了一间房子,草草结婚了。他们的婚礼也草率,同学朋友都没有通知,就连李艳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也没到场,李艳的父亲和弟弟从老家赶来,两家人在饭店吃了一顿饭,就算把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解决了。
三
再次见到焦树林和李艳,那是我们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年聚会。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开始还有联系,尤其是过春节,大家都要回老家,我们几个同学还能小聚一下。后来我的父母也随我一起到了市里。老家没有最亲的人,我也就很少回市里了。偶尔回家办事也不是大家相约一起,所有同学们的消息都是通过县里的几个同学聊天说起的。
我听说焦树林一直没结婚,就在北京销售医疗器械。
“你还在北京销售医疗器械?”见到焦树林我急忙问道。
“没有了,我回老家了,现在还是那个小卖部,我现在就卖一些五金机电用的工具和材料。”焦树林很坦然地说道。
“你怎么李艳又碰面了?”我从第一眼见到他们,就没往别处想,想着肯定是李艳回老家和焦树林偶遇了,我随口问道。
“我俩结婚了!”焦树林说着牵起了李艳的手。
“今天有两件喜事,第一件就是我们毕业二十年再次相聚。当年我们两个班级一共九十多人,今天现场到了四十七名,还有四十多名同学我也联系了,他们打都因为各种事情来不了,他们让我代表他们和大家喝一杯。”就在我和焦树林聊天的时候,我们的班长孙连生端起酒杯开始讲话了,“我也代表不了他们,咱们今天在座的四十七名同学足以代表咱们当年的九十名同学,虽然有些人没来,但是他们的心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有人在一旁捣乱道。
“不是怀念,是思念,为了咱们打乱又重分的两个班级九十名同学干一杯!”孙连生说着一饮而尽。同学们有的端着酒杯,有的端着茶水,有的端着饮料,男男女女举起四十七个酒杯都一饮而尽。
“大家倒满酒,我再说第二件喜事!”孙连生说着给自己倒满酒,又端起了酒杯,“第二件喜事,就是我们的同学焦树林,他苦苦等待了十八年,终于和自己的初恋再次走到了一起,我们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再干一杯!”说完他又一饮而尽。此刻我才真正的相信,焦树林真的和李艳结婚了。
同学们都举杯畅饮,我和焦树林也是好久不见,他和我聊起了他和李艳的过往。时而有同学喊我们一起喝酒,放下酒杯后我俩继续聊天。
我这才知道了焦树林和李艳这些年的一些事情。
李艳嫁给那位呼和浩特市郊县的男人,开始两个人为了家庭也曾奋斗过,可是好景不长,李艳的老公逐渐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拼搏,挣的钱远远不及房价涨势快,于是也失去了斗志,开始以酒为伴。好在,他总是喝了酒骂妻子,打孩子,倒是也没和李艳动过手。即使这样,李艳对老公的失望与日俱增。
焦树林以为自己此生和李艳再无交集,一心冲刺着自己的事业。在一次回家探望老人,从一个初中同学的口中知道了李艳生活的水深火热。焦树林一直没结婚,没了李艳,他觉得如果不是李艳,和谁结婚已经无所谓了,既然无所谓,那结不结婚也无所谓了,所以焦树林选择不婚,也想着这辈子自己就这样过了。直到他听到李艳生活很不如意,他几经辗转,终于去呼和浩特市找到了李艳。
见到李艳,焦树林有些心疼,纤弱的身材,苍白的脸颊,碎发在额前无序地散开,给人的感觉就是憔悴。
“我没结婚,你若离婚,我还要娶你!”焦树林说话很直接,也很简短。
“你没再找女朋友?”李艳含着泪问道。
“如果不是你,我又何必自寻烦恼!”焦树林痛心地说道。
“你回去吧,等我去找你!”李艳终于下定了决心,她以为焦树林就是天上的雄鹰搏击长空,而她就是地上的老母鸡每天在土坑里觅食,没想到雄鹰依然留恋着这片沃土。他们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再次分别了。
坎坎坷坷一年的时间,李艳终于离婚了,她什么都没要,就把十五岁的女儿带在身边。因为她的前夫重男轻女,对她女儿也没有善待过。
“我离婚了!”拿到离婚证的第一时间,李艳给焦树林拨通了电话。
“你等我!”焦树林放下手头的工作,没有任何延时,坐着火车再次去呼和浩特,把李艳母女接回村里。
这些年李艳生活的不幸福,李艳的父亲一直觉得有些愧疚,如今女儿再次回来了,他只有一句话,你想跟谁就跟谁,只要你幸福!
就这样,焦树林和李艳结婚了。
同学聚会就是短暂的两天时间,聚会结束了,大家又各奔东西。好在,主持聚会的大班长孙连生用聚会公款给大家每人做了一本纪念册,印刷了九十多本,回来的聚会的没回来聚会的同学都收到了这本纪念册,仅有几个同学没有照片,大多数同学都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把照片发给了孙连生,同学们的照片和联系方式都留存在纪念册里。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又过去一年,七月十三日,聚会满满一明年过去了,我又翻开了那本纪念册,随手给焦树林打了一个电话。
“树林,生活顺意吗?”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是有些牵挂,开口就问道。
“挺好的,生意不错,李艳给我生了一个儿子,快过百天了,孙连生他们要过来吃百日宴,你有时间回来吗?”焦树林问我。
“有!”我很快就答应了。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爱人坐公共汽车回到县里,孙连生他们已经在汽车站等我们了。我们下了车又上车,孙连生开车,我们一起去了焦树林家。焦树林的父母也都老了,头发花白,但是还能认得我,我们简单的说了几句。老人们又能含饴弄孙了,心情自是大好。
我们几个人又在焦树林家坐了一下午,都喝多了,又都住在焦树林家,第二天早上吃了早点我们又回到县里,孙连生和几个同学把我们送到汽车站,我们又坐着下午的公共汽车回到市里。
如今又是十多年过去了,焦树林家的小孩也上了初中。我们也能时常相聚了,因为同学中有些孩子都已经结婚了,趁着孩子的婚礼我们又能聚在一起。
我时常在想,这就是爱情,如果焦树林没有无期的等待,或者说无期的孤独,不会有李艳的回首再相逢。如果一个人心如死灰,另一个人在婚姻里苦苦煎熬,这样还有什么爱情?我在心里祝福焦树林和李艳天长地久,一直幸福下去!我也祝福所有的爱情都能开花结果,永远都有美丽与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