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我与古城开封的缘分(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云水】我与古城开封的缘分(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1002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发表时间:2025-05-06 14:52:30
摘要:三十年,足以让我爱上这座古城,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开封人。亲眼见证它的成长和变迁,我为开封这座古城感到骄傲。

穿越时空隧道,我又回到三十年前,寻找年轻的自己。那时的我刚大学毕业,二十二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心中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梦想,兴致勃勃地来到开封这座人生地不熟的古老城市,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的一些工厂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就在这时,我走进了开封空分厂。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开始,在工厂里,厂长安排我跟着宋师傅实习,学习板钳技术。宋师傅五十多岁,眼睛不大,不怒自威。对于我这个刚分来的大学生,他嫌我笨手笨脚的,说话总是阴阳怪气,有种嘲讽的味道,让我听着很不舒服。他是有技术的老工人,我敬重他,而他并不领情,对我要求很苛刻,一度我曾怀疑自己的选择。命运充满了戏剧性,忽然就有了转机。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同在大学生楼居住的好友告诉我现在厂办学校缺少老师,你想不想到学校去当老师?我正愁没办法逃离当时的尴尬处境,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好友向校长推荐我,我前去应聘,顺利地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学校生活相对简单,学生天真可爱,老教师也都平易近人,大家相处很融洽,人际交往中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工作上得心应手了不少。
   当时的化肥厂污染严重,我们居住的小区,正处在化肥厂的北面,一到夏天的晚上,厂里放出的毒烟就会席卷东郊的上空,南风里有一股浓浓的二氧化硫的味道,许多人家不敢开窗户。后来化肥厂东迁至开封县郊区,我们才免受其害。女儿出生后,我们有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就在开封城最东边的一个小区。那里位于城乡结合部,东边紧挨着炮团,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能听到军人们响亮的口号声,无论刮风下雨,似乎从不间断。有一种被守护的感觉,心中满满的安全感。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在发生变化。那一届的市领导说要打造旅游城市,一些效益不错的大工厂相继被卖掉,空分厂,这座曾经辉煌的工厂,也难逃被卖的命运。厂办学校被市里收回,我也因祸得福,调到了市直的一所小学任教。
   九十年代的开封,还是一幅破旧不堪的模样。人们出行,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公交车,城市里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如果说高楼,就是东郊水厂的楼,十几层的样子。城市的基础建设不到位,一到下雨天,城市的街道就成了一条条河,污水横流。春季风沙大,风起时,城市上空飘浮的是五颜六色的垃圾袋。人们也没有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路边饭摊的桌子旁边,是人们随手扔了一地的纸。
   开封的城墙,被毁坏得不成样子,就像一道残破的断臂,环绕着又破又小的开封城。城墙边上是一排低矮的房屋,做着各种生意。城墙周围杂草丛生,没有人打理,城墙被荒废在那里,犹如一堆无人问津的破铜烂铁,完全没有体现它应有的价值。
   有人说开封是一座落魄的城市,它已沦落为四线城市。历史上,它可是八朝古都,风光无限。宋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宋词,雅韵悠悠,流传千古。解放前,它还是河南的省会,它曾经的辉煌让开封人引以为豪,落魄的模样又令人叹息。
   那时的开封城包括范围很小,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就能转遍开封城。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每天生活都过得穷开心,我当时工资也就二百多元,一咬牙,掏出七十六元钱在旧货市场购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
   节假日的时候,我喜欢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地到处乱逛,吃遍了开封的各种美食。开封作为古都,有不少的老字号,像小笼包、炒凉粉、黄焖鱼、开封拉面、胡辣汤、羊肉汤等,味道独特,让人百吃不厌。
   有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去开封北的黄河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在开封是地上河,高出开封地面十几米,因此,黄河在开封地段也被人们称为悬河。出开封北边的城门,离黄河大概有二十多里地,骑行要半个小时左右。站在黄河边上,看着滔滔的黄河水滚滚东流,心中升腾着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黄河滩里有大片的麦田,夏季黄河水量大,会无情地淹没庄稼。1994年,位于洛阳以北的黄河中游地段开始修建黄河小浪底工程,它以防洪、减淤为主,除害兴利,调沙排浑,彻底地驯服了狂放不羁的黄河,让它造福于下游的人民。如今的黄河,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黄丝带,黄河的水,经过柳池的沉淀,清澈见底,澄静清幽,流入清水河,被引入开封城内,成了开封人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有一次,我和爱人孩子骑行到开封南边的朱仙镇,它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距离开封有二十里地。朱仙镇是河南豫剧的发源地,祥符调古朴醇厚、婉约含蓄、俏丽典雅,有人称它为戏剧艺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明星。朱仙镇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木版年画,还有民族英雄岳飞的雕像和岳飞庙,因为岳飞曾在此阻击金兵,留下了他抗击金兵的英雄故事,那一句“还我河山”铿镪有力,令后世人敬仰。现在的朱仙镇更是今非昔比,这里风景如画,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成了很多人来开封必游之地。启封,开启开封之源。启封故园,具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仿古的建筑,湖上泛舟,让人心情舒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最西边,当时只到老开封大学那里,大学旁边就是大片的麦田。因为我高中好朋友潘静在这里上学,我曾骑着车到开封大学找她玩,她领着我坐在麦田的田埂上聊天。如今的开封西郊,高楼林立,郑开轻轨、开封北站都在开封西郊,让开封的交通更加便利,开封图书馆、博物馆,高大气派,艺术气息浓厚,也是游客喜欢光顾的地方,充满了现代化的情调。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忽已老。我从青丝到了白发,时光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容颜,还有这座城市。我亲眼目睹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开封也正从落魄走向辉煌。古城区,正逐步形成旅游景区,仿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建造的清明上河园,临近大宋御河,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园内充满了宋韵风情,生动地再现了宋朝繁华的景象,成为人们来开封的打卡之地。而古色古香的龙亭大殿,还保留着它的威严壮观,登临大殿之上,潘杨二湖左拥右簇,风光旖旎。翰园碑林,更是将宋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封这座书法名城,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万岁山,占地五百余亩,本是环城墙国家森林公园,已被打造成了大宋武侠城,据说,它曾是北宋著名的一座皇家园林,是天然的氧吧,如今,再现往日的辉煌,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吸引了无数游客,要来这里体验宋文化。铁塔公园,佛光塔影,尤其是夏日里,荷花绽放,更是让高耸入云的巍峨铁塔充满了禅意。开封内城,三步一景,五步一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城。
   开封城墙,得以重修,站在城墙之巅,让人有一种梦回千年之感。沿城墙是各种花草树木,像银杏树、海棠、丁香、蔷薇等,把城墙装扮得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着,沿岸鸟语花香,美如画卷。如今的城墙,不再是防御的工事,而是历史的符号,成了一道守护开封的最美风景线。
   开封一渠六河的改造,将开封打造成北方风情的水上城市。各种各样的桥梁,横跨在护城河上,成了城市里一道不可或缺的点缀。夜晚的灯光,照在河面上,彩灯闪烁,人影绰绰,游艇画舫,如梦似幻。
   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开封高铁站,是连接这座城市与外界的枢纽,从开封到郑州,只需要十六分钟,从开封到西安也只需两个小时。便利的交通,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
   开封古老与现代交织,美轮美奂,让人眼花缭乱。内城以旅游业为主,风景名胜云集,让游客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开封新区建有无数的高楼大厦,在六大街有气派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内别有洞天,藏有古今,是一部厚重的开封发展史书。进入开封西区,就进入了一座现代化的开封新城。
   开封正以迅猛的速度快速崛起。三十年,足以让我爱上这座古城,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开封人。亲眼见证它的成长和变迁,我为开封这座古城感到骄傲。
  

共 3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开封古城感人肺腑的抒情散文。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作者幸运地品味了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也经历了人生选择变化的甘苦。当时工作时改革触底,经济转型,一切带着不确定性,然作者的境遇柳暗花明,成为一名厂里的有责任心和有教育思想的教师。接着作者一一见证了古都开封,由破败到强势崛起的变化。尤其是饮食风情,历史文化,交通变迁,城门装修,黄河工程,及开封名镇朱仙镇和郑汴一体化的有力推进,让开封成了名符其实的最佳旅游城市,这种腾飞的变化,如长了翅膀,也彰显了作者深爱古城的内涵。因为一座城,终生爱上城。文章点面结合,文脉清楚,中心明确,其切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同凡响。欣赏佳作,推荐共赏,感谢阿巧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五月好心情,工作顺心,期许无限!【编辑:华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5-06 14:58:03
  欣赏佳作,共享见证城市发展的蝶变!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5-06 15:01:21
  倾情佳作,感悟缘分的力量。虽是见证,却是融入,引人入胜,引人共鸣。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