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英雄张桃芳和特等功臣罗盛教(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英雄张桃芳和特等功臣罗盛教(散文)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故事


作者:碧薇萍 童生,717.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发表时间:2025-05-06 18:41:47
摘要:  张桃芳,1931年生,江苏兴化人。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15军45师135团3营9连当战士。1952年9月,他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

张桃芳,1931年生,江苏兴化人。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15军45师135团3营9连当战士。1952年9月,他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这里和美军占据的537.7高地南山共处一条山粱,两个阵地相距只有150米。当时,前沿部队广泛开展了冷枪冷炮杀敌活动。张桃芳所在的9连,开展了争创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张桃芳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射击要领,学习战友的狙击经验。团里送他去射击训练班学习,他苦练真功,进步飞快。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5枪打落4只飞鸟。
   回到部队的张桃芳,继续刻苦钻研狙击技术,观察地形,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加修射击台,将敌人难走的道路和经常走的地方统统测好距离、编好号,做固定封锁点。因此,张桃芳的狙击战绩越来越大,很快就成了团里有名的神枪手。他在18天的时间里,用250发子弹歼灭了71个敌人,并在团里第一个突破百名大关,被授予“百名狙击手”称号。他所在班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平均每人杀敌五六十名,他们全班共杀敌760名。
   张桃芳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摸索研究新方法,创造了诸如“打等枪”、“打游击”、“点名”等许多狙击方法,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美军躲在工事里不敢露面,连大小便也只好用罐头筒解决,然后再扔到工事外。
   对面阵地的敌人。对志愿军“神枪手”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志愿军“神枪手”这个肉中刺。1953年初夏的一天,美军调来的“狙击手”和张桃芳展开了对决。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的这杆枪令敌人闻风丧胆,敌人开始用六0炮和机枪对付张桃芳。一阵机枪扫射,一阵炮轰,使张桃芳的四周硝烟弥漫,然而没伤着张桃芳一根毫毛。等一个敌人探出脑袋探看“胜利成果”时,张桃芳又是“叭”的一枪,把这个敌人打个嘴啃泥。恼羞成怒的敌人继续组织更疯狂的轰击。在张桃芳的隐蔽处,是一块100多米高的石头,敌人对着这块石头猛轰,石头被弹片削得低了一大截,然而英雄的狙击手仍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为了侦察志愿军狙击手的准确位置,狡猾的敌人扎了四个草人,在草人的掩护下用望远镜观察。张桃芳从望远镜的反光中发现了敌人,一枪就把观察的敌人打倒了。
   在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活动中,美军过往车辆和人员成为志愿军狙击的目标,故美军称537.7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
   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狙击活动中,用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造了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他狙击敌人的步马枪,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特等功臣、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
  
   在巩固阵地战斗期间,志愿军出现了一位舍身救护朝鲜儿童的英雄,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展示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位英雄的名字是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人。少时家贫辍学,14岁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叔父送他到学校读书。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湘西解放了,这年11月,正在高中上学的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分配在第47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罗盛教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训练班学习期满后,他被派在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
   1951年4月,罗盛教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和驻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的文书工作,也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岗位。”罗盛教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敌人炮火到前沿阵地送饭,抢救伤员。一天,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名儿童和一位老大娘。
   1952年元旦,罗盛教所在的志愿军第47军141师撤至成川郡进行休整。1月2日清晨,罗盛教独自一人来到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结成厚厚的冰,4名朝鲜儿童正在河面上滑冰,欢声笑语。忽然,传来了呼救声,原来有个名叫崔莹的滑冰少年,掉进了冰窟,沉入2.7米深的水里,另3名儿童大声呼救。罗盛教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一边跑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冒着零下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落水儿童崔莹。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崔莹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浑身不停地颤抖,体力已快不支,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
   此时,闻声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拖过来一根木杆,崔莹抱住了木杆被拖上了冰面,崔莹获救了。但当宋志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为时已晚,精疲力竭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炎黄子孙罗盛教,为了挽救一个朝鲜儿童的生命,献出了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
   噩耗传来,全村朝鲜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志愿军战士。然后自发地来到141师师部驻地给罗盛教请功。其中有一位55岁的朝鲜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说:“这块墓地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献给罗同志,罗同志就是我的好儿子!”还有一位朝鲜老大爷流着泪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朝鲜的孩子牺牲的,请首长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崔莹的母亲眼含热泪恳求道:“我们要用朝鲜人民的葬礼,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朝鲜老乡一致要求为罗盛教举行隆重的葬礼。志愿军141师党委接受了朝鲜老乡的要求,为罗盛教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全师官兵中开展向罗盛教烈士学习的活动,弘扬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按照朝鲜人民的礼仪,罗盛教的遗体被安葬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佛体洞山山坡上,人们在英雄的墓地周围还种下了象征万古不朽的松树。
   1952年2月3日,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团中央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罗盛教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领袖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共 28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出《狙击英雄张桃芳》,还有罗盛教,写意深刻,有真情实感,写出了张桃芳、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文章有真情实感,催人泪下。作者写出了罗盛教精神,写出了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1952年2月3日,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团中央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罗盛教的佛体洞山改名  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领袖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写的实在,文笔细腻,令人回味无穷,手法独特,作者也发挥的好。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5-06 18:50:50
  作者写出了英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5-06 18:59:16
  “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狙击活动中,用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造了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他狙击敌人的步马枪,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写的多么好,多么感人。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5-06 20:04:05
  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4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5-06 20:23:30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5 楼        文友:碧薇萍        2025-05-07 06:29:40
  弘扬英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6 楼        文友:碧薇萍        2025-05-07 14:24:58
  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6国联军打得闻风丧胆,西方16国联军不得不谈判求和。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