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时光在大坑荡漾(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时光在大坑荡漾(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5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发表时间:2025-05-07 13:18:29
摘要:大坑被填平成宅基地,填坑那天我刚好在家。大坑再次像吞下满街雨水一样胃口大开,吞着一车车黄土。往昔的记忆顿时涌向心头,片刻后随黄土一层一层摞叠,一层一层埋没,一层一层被封存。岁月一去不复返,站在大门口,面对一堵水泥高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大坑的模样。写这篇文时,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站在大坑边,看万条银线化成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激起层叠不绝的涟漪,荡起点点滴滴的旧时光……

家北的沟。家前的河。家门口的大坑。给我童年留下了很多趣事。家北的沟就是村北齐后支渠,村后大片田地的主要水源。儿时早春时分常听村民们说:“快支车去,家北沟里来水了!”家前的河是村南小河,我至今叫不上它的名字。旧时小桥南北各有一片滩涂,嵌满我儿时的脚印。家门口的大坑,就是我家大门前的一个坑,它在冬季是旱坑,只有在雨季才算水坑。
   我家老院坐西朝东,出大门口几米开外就是个坑。听老辈人说,坑前面的宅基之前也是坑,后来被填平成了宅基地,坑小了一半。但我依旧喜欢叫它“大坑”。小时候感觉它很大,大到我只能游到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大到在雨季它能装下灌满后街的所有雨水。
   大坑东西长约二十米,南北长约十六七米,深度在两三米左右。南侧是新垫的宅基地,拉有一道一米高的砖墙,从砖墙上往下望,大坑更深了。北侧是村里的北街,也就是我家屋后的主街。东侧是一村民的老院西墙和半条胡同,坡上长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树根一半在坡上一半裸露在大坑里。大柳树南边是几棵小柳树。西侧是我家门口的胡同,当时还不能称为胡同,算是条小路。南北侧是陡坡,东西侧坡度稍平缓。小时候我极顽皮,冬天下雪后,我会骑着三轮车从坡上飞速滑下,当然,跟头肯定是少不了的。至今和母亲说起,她还会笑我:“你小时候是真皮啊,旧伤未愈,新伤又起。”
   夏天雨季来临。院子里,胡同里,街道上,到处都是水。下暴雨时,大门南侧排水沟水流湍急,雨水争先恐后地涌出排水口,流进胡同后水流稍缓与邻居家的水汇集后流进大坑。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村民们不用去地里干活,大都躺在床上补觉歇息。雨天困不住孩子,我穿上母亲的大雨靴,披上一块化肥袋子内膜,滑滑擦擦地跑出院子,跑到大门口,看湍急的雨水如何汇集在一起?看它们如瀑布般涌入大坑,看千丝万缕的天外之物坠入大坑,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涟漪间相互碰撞形成不规则的波纹,好像只有这种随意冲撞才能抒发坠入凡间的激动。此时此景,我想起书上那句诗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对着大坑喊道:“大坑之水天上来,飞流入坑不复回。”幸好邻居们都在睡觉,不然以为村里来了精神病人。
   站在大门口许久,雨水已灌满雨靴,我才不在乎,依旧沉醉在雨中。恍惚间,一位来自天宫的仙女挑开浓密的雨帘,随雨丝滑落人间。裙摆随风飘逸款款走来,随后抬起指尖轻抚于大坑水面,手指轻盈拨动,指尖下流出悠扬婉转清脆的琴声,好似在向人间倾诉来自遥远的天籁之音,这一幕令我沉醉其中,至今难以忘怀。
   雨一直下着……
   伴随着雷声由远而近,我踩着灌满水的雨靴,“噗嗤……噗嗤……”地朝屋里跑去。我脱掉雨靴,把雨水倒在屋门外,光着脚丫在黏黏的地上走来走去。昏暗的屋子里只能听到外面的雨声与雷声,还有父亲的呼噜声,母亲轻微的鼾声。我坐在马扎上,从门缝继续向院里偷瞄。一道闪电劈开厚重的云团,打在邻居的屋顶上方,打在一棵老榆树上。我赶紧捂上耳朵,随后传来一声沉闷的炸雷——“叽里咕噜……轰隆……咔咔”,吓得我赶紧往后挪了挪板凳。
   我眼巴巴地期待着雨停……
   雨停后,母亲起来做饭,父亲穿上雨靴扛起铁锨朝村北田地走去。站在院子里,被雨冲刷过的天空依旧浑浊,被雨冲刷过的空气却异常清新。屋檐上的雨珠时不时落下几颗,落在墙根处小小的水坑里。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出大门,顺着滑坡扑进大坑。小路上一道道被雨水冲出的浅沟,水势小了很多。街前街后各家各户的排水沟外化成一条条支流,在后街汇聚后,在北侧流进大坑。大坑的水变得异常浑浊,偶有几只蜻蜓点水后轻盈飞过,几只燕子唱着清脆的歌一掠而过。
   儿时,村里家家都养着牲畜,家禽。在大坑北侧以及我家屋后是拴牛的场地。每天清晨,我把牛牵出牛圈给它饮完水,就牵到大街上拴在电线杆上或栓在榆树上,这样就能让牛圈晾一整天,晚上时牛趴着舒服一些。由于都在外面常养牛养羊,下雨后,雨水裹挟着牲畜粪便流进大坑里。如今想来水质的确让人堪忧。但在当时不出两天大坑里浑水就会变得清澈。青蛙“呱呱呱呱”地唱着,竟然还有鱼,我不明白鱼是从哪里来的?或许是村里孩子捞了小鱼苗倒在了大坑里,也或许是雨太大,鱼逆流而上借助浓密的雨帘“飞”来的。午后,大坑附近的孩子们一涌而来,年龄大些的孩子爬上老柳树纵身一跃扎进水里,随巨大的水花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圈圈涟漪。片刻,又在远处的水面伸出脑袋。小些的孩子一手搂着小柳树,把脚伸到水里荡来荡去。鸭子们看孩子来了,自觉地退出舞台,爬上岸抖抖身上的水,嘎嘎叫着朝院里走去。
   我不会游泳,就在大柳树根部浅水区玩。双手抓紧柳树根,身子慢慢朝水里试探,双脚学着大孩子们有节奏地扑腾,玩得不亦乐乎。如今想来,当时父母们心可真大。其实母亲常嘱咐我:“不要下坑,小心淹死喽!”我可是村里出了名的顽皮小子,怎么会听?
   某一天。我仗着在浅水区,学着大孩子站在柳树根上朝水里跳。父亲在冬季时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柳树下挖了一个小深坑,巧就巧在,我刚好跳进这个小坑里,瞬间,被水没过头顶。时至今日,我对当年场景记忆犹新。水从黄绿色变成深暗色,我胡乱挥舞手臂,双脚慌乱着用力向下蹬,努力让自己的头露出水面。我第一次感觉到空气是那么的诱人却又如此吝啬让人求之不得。这一刻,我后悔没有听母亲的嘱咐,对死亡的恐惧越来越烈,尽管我知道水很脏,但还是不停地在喝水,我能明显感到肚子撑得不行,身子越来越重,不管我如何用力,依旧下沉,眼前光线越来越暗。突然一只手把我拽起,世界瞬间亮了,我吐出几口水,我不是鱼是人类,我需要空气。待我回过神来,看向那只手的主人,她是一个大我一岁的女生叫“岩岩”,我还没来得及谢她救命之恩,她已像一条鱼熟练地钻进水里。
   从这天起,我知道自己没有不死之身。继续下坑但不再以身犯险。中午,当我在院子里听到大坑里传来嬉戏声,就拿起家里的塑料水桶,从老柳树根上溜进大坑。双手把水桶抱于胸前,用脚提供动力,嚯!身子不再下沉,我也敢向水深处冒险。由于体力原因,每次只能游到一小半就得返程。深水区还是让我有些忌惮,或许和我那次溺水有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大坑里的水属肥水,水质干净,这里的干净不是水清澈,而是长满很多微生物,有细菌但不伤人。一次午后,我从柳树上跳下,脚底感觉踩到了异物,等我抬起脚一看,眼前的水瞬间被染红,右脚根上扎着一块大玻璃。我拔掉后赶紧上岸,单腿跳着去了兽医家。兽医是同辈的一位哥哥,他拿酒瓶碾碎了一个药片摁在我的脚上。我单腿跳着向外走,旺立哥在后面喊:“别再下坑了,小心发作(感染)喽!”我头都没回,应了一声:“俺知道啦。”他家和大坑离着不过几十米远。当我单脚跳到坑边,脚上血已止住了,看到伙伴们在大坑里玩得正欢,早把旺立哥的话抛在了脑后,再次跳进水里。大坑像是护佑着我一般,这么大的伤口竟没感染。
   有一年大坑里长了一种绿色水草,繁殖很快,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水面。远远望去大坑像是一片平坦的草地。我用旧纱窗做一个渔网,不是用来捞鱼,而是用来捞草,这种草是猪最爱吃的饲料。
   上高中时,大坑被填平成宅基地。填坑那天我刚好在家。站在大门口听着拉土车此起彼伏的轰鸣声,看着一车车碎砖渣和一车车黄土从车斗涌进大坑。大坑再次像吞下满街雨水一样胃口大开,吞着一车车黄土。当年它能把满坑雨水消耗掉,如今却消化不掉一捧黄土。我心里不是悲伤也不是感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往昔的记忆顿时涌向心头,片刻后随黄土一层一层摞叠,一层一层埋没,一层一层被封存。
   后来宅基地种上了杨树苗,杨树苗长成了大杨树,再后来盖起了一座农家大院。我家大门口的小路变成一条真正的胡同。岁月一去不复返,站在大门口,面对一堵水泥高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大坑的模样。写这篇文时,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站在大坑边,看万条银线化成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激起层叠不绝的涟漪,荡起点点滴滴的旧时光……
  

共 31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坑,这个童年记忆的容器,装满了时光的褶皱与生命的温度。它既是乡村孩子冒险的舞台,又是自然与童真的交响乐章。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勾勒出大坑的四季变幻:春日里它承载着冰雪消融的初绿,夏日里它是暴雨倾盆后的汪洋,秋日里它沉淀着落木的金黄,冬日里它则化作光秃秃的旱地,等待着下一个雨季的复活。那些泛起的涟漪,是童年的微光;那些溅起的水花,是生命的律动。大坑是童年的游乐场,也是成长的试炼场。作者在柳树根下扑腾双脚,模仿大孩子的泳姿;在浅水区的冒险中惊险溺水,被救命之手拽回人间;甚至在脚扎玻璃后仍义无反顾跃入水中。那些湿漉漉的雨靴、干涸后的泥土裂缝、老柳树上摇晃的绿影,皆构成了独属于乡野的童年叙事。大坑的肥水滋养了蛙鸣与鱼群,也滋养了孩子的勇气与野性。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孩子们从懵懂到成熟的蜕变。然而,当推土机的轰鸣声碾过记忆,大坑被填平成宅基地,童年也随之被封存。杨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胡同变宽,水泥墙筑起,曾经的冒险场成了被遗忘的符号。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散文,作者在文字中重返雨季,看银线坠入水面,听涟漪荡漾成时光的复调。那是对逝去童年的祭奠,也是对生命原初自由的缅怀。大坑虽已不在,但那些被雨冲刷后的清新、被惊雷震醒的清晨、被救起时的光亮,却永远在记忆深处闪烁。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0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07 13:21:44
  文章以“大坑”为轴,生动地勾勒出乡村童年的野趣与惊险,将自然的野性与童年的莽撞嵌入雨季的泥泞与烈日的燥热中。作者用近乎摄影机式的白描捕捉了老柳树的斜根、脚扎玻璃的血色瞬间、推土机的轰鸣声,将记忆的鲜活与时间的无情对撞。大坑从生命容器变成水泥高墙的隐喻,折射出乡土变迁的失落感。最动人之处在于对“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的顽皮心理刻画,让读者对童年自由的渴望与代价感同身受。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7 16:19:23
  感谢芹芹森老师神速编发与精美点评。太棒了!好感动,感觉文不如评好,脸红,脸红,哈哈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07 13:22:12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7 16:20:11
  再谢芹芹森老师点赞鼓励,文学之路,结伴同行,加油,加油!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5-07 14:28:21
  治疗伤口怎么去找兽医呢?哈哈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7 16:22:07
  哈哈,离着兽医家近,我小时候很顽皮,受伤是家常便饭,去了也不用拿钱,抹点儿药就走。但没让他打过针,给牛打针的那针头太粗了,扎屁股上得留窟窿,嘿嘿。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5-07 20:37:11
  明白了,兽医药量也大啊!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8 18:27:14
  外敷没事,可不敢打针,哈哈
5 楼        文友:何叶        2025-05-07 22:25:59
  恭喜精品!冬阳老师是相当厉害!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8 18:27:37
  感谢何社鼓励,送你一朵小花花。
6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5-05-08 15:10:10
  大坑变了,时代也变了,不变的是那份童趣,至今留存于作者的记忆中。冬阳老师厉害,精品多多,好好抒发,好好写!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08 18:28:40
  感谢顺风老师的高赞鼓励!一定会好好写,哈哈,用文字致敬童年,致敬过往,至今曾经。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