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心灵】如烟往事:渴望一场风(散文)
起风了,莲池堤岸那两排高大的桉树上,老去的黄叶纷纷飘落。这情景让我兴奋了起来,立马振奋起精神,投入到我的收获季节。——题记
没有人能比我更渴望一场风了。
这场风最好能将满树的老叶吹落,任它们铺陈在地上,静静地等候着我手里铁钎的亲近。我会一上一下地点戳着它们,将它们全穿在细细的铁钎上,组成一个好看的叶子串。如果风够大,能刮下一些干枯的枝丫那就更好不过了。我会将它们一一拾取,连同树叶装满与我的小身板不成比例的大背篼,再在背篼上方捆上一捆,就这样背回家去。
于是,母亲那张充满忧伤的脸上,准会绽放出难得的笑容,说不定一高兴,就会从放在屋子一角的坛子里,捞出几个泡得翻沙流油的咸鸭蛋来,给全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这些鸭蛋全是家里养的三只鸭子下的,而养鸭的重任就担在我的肩上。从它们刚一到来开始,我就带它们到宿舍外的田地里,给它们抓小鱼小虾,它们长大后则以每天一个蛋来回报我们。今天下午,我还得要到离宿舍一公里远的那几个水塘,给它们捞浮萍。浮萍中有很多小鱼小虾和小虫,鸭子吃了这些活食下蛋就会格外勤。
今天是一九六四年的九月六日,新学期才开学不久,还处于炎热的天气。此刻我就站在父亲所就职的地区联合仓库那些高大桉树下,听着知了发出的尖利啼音,望着满树绿叶一筹莫展。
早上临出门时还信心满满,认为捡满一背篼落叶就是一碟小菜。联合仓库毕竟以桉树众多著称,可以轻松满足一个九岁孩童捡拾引火柴的愿望。一路蹦蹦跳跳地走着,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背上的背篼也一上一下地合着心动的节拍。
可来到目的地才知道,是我太天真了。树叶有,但全在高高的树上。我踮着脚伸长手臂,挥舞着铁钎也够不着,嘟着嘴吹出的气流太小,树叶不为所动。正如煮不煮鸭蛋要母亲说了才算数一样,落不落叶子,要桉树自己才能决定。
前些天的事还在眼前晃动着,让我的心跳急一阵缓一阵。一放学回到家,就看到母亲正干着让我有些伤心的事:她正在用放在旧包装箱里的桉树叶煮饭。富含油脂的树叶在灶膛里“嗬嗬”地唱着歌,催促着锅里的稀饭,然而,这声响却让我委屈得要流下泪来。无数个清晨的早起,在那些桉树下寻觅,一片片地积攒着我的希望,期待着装满那个旧包装箱,让自己有一个清晨充足些的睡眠,能用一个下午自由支配的时间安心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可如今,好不容易攒了些“存货”,却就这样全让母亲用来烧饭了。
“妈,您怎么全烧树叶呀?”
“怎么,这树叶不是用来烧的吗?”
“树叶是用来引火的呀!”
“烧树叶不是能节约煤嘛。再说树上又不是不落叶了。”
“说得倒是轻巧,你这一烧,我又得要起多少个早上才补得回来呀!”
母亲的轻描淡写让我更加委曲。我生气地回到屋里,将书包重重地扔在了床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捡树叶成了我每天重要的活动。不少时候连做梦都与捡树叶有关。
或许是心中有事的缘故,夜里总是睡不安稳。这天半夜梦回,一丝光亮映入眼帘,睁开矇眬的睡眼却见母亲正在缝补着我的一件褂子。她身旁还放着好多待补的衣服。这情景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了许多。我悄悄把闹钟的定时拨快了三十分,想着早上就由我起来生火,让母亲多睡一会儿。也借此检验一下学来的煮饭的技艺……
这个年龄还没学过“为赋新诗强说愁”,我的愁是发自内心的,我用那根被树叶的穿取摩擦得锃亮的铁钎,敲打着粗壮的树干,让它发出沉闷的声响,发泄着心中郁闷,也想让蝉的嘲笑暂时闭上嘴,有的蝉儿胆小,选择离开了我敲打的树,去了很远的地方,但就是这样,都带不走我的忧伤。
这忧伤是母亲所传递给我的。她的传递让我有了超越年龄的成熟。那是因为前几天我才协助母亲计划了这一个月的生活。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
家中人口众多。上有七旬祖母,下有两岁小弟。父亲虽然是南下干部收入不低,但平日里一家分四个地方吃饭:父亲在单位,两个读中学的姐姐各在一处驻校,余下的“家庭本部”还有四人。那钱几下一分就显得捉襟见肘。母亲一笔笔地给我计算着支出:父亲是顶梁柱,又常年在单位搭伙,每月三十元必须保证;大姐有先天性心脏病,药不断,还得增强营养,这又得单列出三十;二姐驻校,又是女孩儿,花费大,计划二十元。余下三十来元是家中剩余人口的生活费。
算盘珠子在我的拨弄下“噼啪”作响,怎么着也算不出宽裕来。家中老小的生活費少得令我惊讶。除去买回国家的供应,每天只有不足一角钱的菜金。我这才明白母亲脸上的愁云来自何处了。开始对那天我见母亲全用树叶煮饭而生气的行为懊悔。在这样一个家中主事,母亲真的不易呀!
我的生日在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一个过不过生都会被人庆祝的日子。奶奶一直说我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将来会有大出息的。我听了只是笑笑,不明白奶奶所说的“大出息”到底是指什么。
自从跨入了“管家人”的行列,在我们这条风雨飘摇的家之小船上,九岁已经是一名可以操橹摇桨的水手了。
小水手却没有生财之道,我只能以承包家庭引火柴,负责三只鸭的饮食起居等方式,为母亲分忧。尽可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于是,我更加明白眼下这场风的重要性了。家中每月都没有计划买引火柴的钱,引火柴全靠我捡。当下放在家里风箱灶旁的旧包装箱,树叶已经见底。没有树叶就点不燃风箱灶,点不燃风箱灶就煮不了饭。今天是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宿舍齐聚。眼看着风不吹叶不掉,只能另想办法。
正打算要离联合仓库,却见管理五金库的那个中年管理员朝我招手,原来,他要我帮他打扫下卫生,完事后就将一堆用来垫那些瓷瓶的稻草送给我。
稻草可是好东西,生火比树叶要好。当即痛快地答应下来。在他的指点下打扫起库房的卫生来。库房弄脏的地方并不多,不大工夫就打扫完了。在他让我装稻草时,才发现他的胳膊上缠着纱布。
稻草不多,我把它们挽成了七八个草把,够生几次火了。
风还是没刮,我决定启用第二拾叶场,那个叫莲花池的人工湖。莲花池的堤岸上全是高大的桉树,而桉树又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掉叶的。
事不宜迟,少年水手马上出发。一路紧走慢赶,终于来到了这里,行走在了莲花池的大堤上。或许老天爷不忍心见到我的愁容,无风也落片片叶,让小儿郎的铁钎有了用武之地。一圈下来,终于让背篼装上了一半的树叶,可以对付几天了。这个时候,我才感到流出的汗早就打湿了衣衫。
起风了,莲池堤岸那两排高大的桉树上,老去的黄叶纷纷飘落。这情景让我兴奋了起来,立马振奋起精神,投入到我的收获季节。
文中对细节的描写生动而真实,如“铁钎点戳树叶”的动作、“母亲用桉树叶煮饭”的场景,以及“管理五金库的中年管理员”的出现,都让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家庭的艰辛,同时也展现了母亲的不易和孩子的懂事。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反映了那个贫穷年代的生活现状,使读者对如今的好日子倍感珍惜。语言流畅,情节紧凑,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印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