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夏】在黑龙江上下钩 (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夏】在黑龙江上下钩 (散文)


作者:一渔夫 探花,1545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发表时间:2025-05-08 06:48:33


   那时,在黑龙江边钓鱼,每个星期只休息星期日一天。为了多点钓鱼时间,钓鱼人往往在周六就去了江边,在那里钓到夜晚,然后把钓鱼线一头拴一块石头,然后把拴石头甩进水里的钓线试了试,钓线牢牢地栓在石头上,然后才把鱼钩上挂豆饼或蛤蟆,随后才把钓线甩进江水里,这时可以回家睡觉了,等到第二天起早来到昨晚下钩地方,用拉锚子找到昨晚下的钩,往上拉线时会感觉到钩上有没有鱼了?
   星期日往往都是在江边挂豆饼块钓鲤鱼。昨晚下的钩上挂的自然也是豆饼块。往上拽线时已经感觉到钩上有鱼了。这条线上钓上来一条三四斤重鲤鱼。那天奇怪的是,前面的鱼钩上只挂了一圈鲤鱼唇,而随后才是条鲤鱼没有唇的鲤鱼。看到这种情况不难知道,鲤鱼唇正是随后那条没有唇的鲤鱼。这条鲤鱼多么可怜呀,一个晚上竟前后两次被鱼钩钩住,尽管它有机会逃命的,可为了一块豆饼,再次被钩住。真可谓:人为财死,鸟(鱼)为食亡啊!
   当然那是钓鲤鱼时所发生的事,而钓鲶鱼时还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当然不会了。要知道鲶鱼不可像鲤鱼那样有一圈很容挣掉的鱼唇。而鲶鱼除非挣不出去,一旦从钩上挣脱,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呢!
   那次,我在黑龙江边用蛤蟆当钓饵——那时下钩钓鲶鱼主要用青蛙、林蛙,还有哈什蚂等蛤蟆钓鲶鱼。当时还没有人用泥鳅钓鲶鱼,那时钓鲶鱼除了蛤蟆外,还可以用白鲦、“葫芦籽”钓鲶鱼。而用小鱼钓鱼,不仅可以钓鲶鱼,还能钓到狗鱼和黑鱼等凶猛食肉鱼。而当时最好的钓饵还是蛤蟆了。
   一天我在西沟子东岸草塘里逮住七八只蛤蟆,那里除了三四只哈什蚂(林蛙一种)以外,还有一只很大青蛙。到了江边,我把钩钩在那只青蛙脊背皮上,尽量不伤害其内脏,这样才能让那只青蛙存活时间长一些。
   钓鲶鱼不像钓鲤鱼。黑龙江鲤鱼怎么吃都行。不仅可以红烧,还可以炖着吃。而鲶鱼主要用来抄鱼毛。所谓抄鱼毛是赫哲族渔民说法,而汉族把抄鱼毛叫:鱼松。为了抄鱼毛,经常有人特意钓鲶鱼和怀头鱼。
   怀头鱼,也叫六须鲶,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还有辽河等北方鲶鱼一种。南方的江河里绝没有六须鲶出没。
   我家没迁到勤得利农场前,一个山东人投亲靠友来到勤得利农场。那年初夏一天,那个山东人和十几个人在勤得利第二座和第一座山头之间的山坳里铲地。
   中午休息时,那名山东人在地边水坑里逮住一只大青蛙。他在一根细绳上栓了一把头号渔钩,然后把那只青蛙挂在钩上,随后扔进山崖下江水里。那人在那里等了半天,不见鱼咬钩。而他们在大豆地铲了一上午地了,那人也有点困倦了。他将绳子一头绑在自己脚脖子上,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人竟睡着了。
   那人被一条咬钩的鱼拉醒的。他赶紧往起爬,可钩上的鱼实在太大了,还没等那人爬起来,再次被拉倒了,吓得那个人不是好声地大声喊叫:“救命,救命啊!”
   尽管如此,那个人还是被拽的一点点向江里拖去。幸亏当时有很多铲地人在江边柳林里乘凉。那些人听见有人的喊叫声,赶紧跑过去。到了那人跟前,有人拉住那个山东人,有人抓住钓鱼的绳子往上拽。几个人一起努力,才把鱼拽上岸,想不到那名关里人竟钓了一条40多公斤大怀头鱼——这点并不奇怪,那时在黑龙江边钓鱼时,经常能钓到臆想不到大鱼呢!
   还有一次,我和姚师傅在第二座山头下石子滩钓鱼。我在那里用豆饼块钓鲤鱼,姚师傅在我下游用蚯蚓钓嘎牙子、牛尾巴、虫虫(花鲫鲴)等杂鱼。钓到中午时分,姚师傅一竿钓竿动了几下,看见有鱼咬钩了,姚师傅几步跑过去,只见他一边往岸上拽钓线,一边对我说:“来一条大的。陈老师,你拿着抄罗子帮我抄鱼!”
   我赶紧抓着抄罗子跟随移动的钓线往下游走。尽管姚师傅说鱼不小,但我一直没看见姚师傅钓的是一条什么鱼?自然也不知道姚师傅究竟钓了条什么鱼?
   随着钓线越拽越近,一条暗色影子出现在水面下。那是一条很大的鲶鱼或怀头鱼,暂时还没看清楚,但从它那暗色鱼影,可以毫无疑问地肯定,姚师傅钓的是条几十斤重大鲶鱼!
   随着江水越来越浅,鱼的身影已经清晰出现在了浅水区。这时候已经看清楚了,那是一条足有四五十斤大怀头。看见那条大怀头,我双手握的抄罗子肯定抄不上来呢!
   这时眼看那条怀头鱼在浅水里把自己转成一个圈,别说直径一米五十的抄罗子无法把鱼抄进来。可能直径二米的抄罗子也无法把那条怀头鱼抄进来。这时眼看那条怀头鱼猛地把圈起来的鱼身伸开,随机溅起一片水雾,我的浑身全被打湿了。此间眼看那条怀头鱼扭转着光滑的身子向深水区游去。一条四五十斤重怀头鱼就这样逃掉了。
   那次姚师傅用蚯蚓先钓了一条一寸长的花鲫鲴,后来才钓到大怀头,当时几乎同时发生的那条小鱼刚咬在钩上,随后怀头鱼也把那条花鲫鲴吞进嘴里。而这次我用青蛙专门钓鲶鱼,肯定能遛到几条鲶鱼,结果第二天早晨钓上来两条三斤左右的鲶鱼,随后在一竿钓竿上拽上来一条一斤左右的牛尾巴鱼。而在那竿的一把鱼钩上,不仅当鱼饵的青蛙没了,鱼钩也没了,只留下一段齐刷刷的子线——不难看去,那条鱼吞了青蛙后,一时挣不脱了,在那里把两根钩游(子线)齐刷刷的咬断——这条鱼暂时逃掉了,但鱼钩还留在鱼嘴上,或鱼胃上,最后那条鱼会怎么样呢?
   其结果,最后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钓鱼,钓鱼的我什么都没得到,而那条鱼最后也肯定难以存活下去的!而在这之前的垂钓则比较文明那就是下钝钩,还有下“卡子”钓鲤鱼
   “听到“钝钩”这个词,很多钓鱼人都会觉得奇怪,不知道所谓的“钝钩”究竟是一种专有名词,还是说那是一种不锋利的鱼钩?其实,钝钩是黑龙江中下游的渔民的一种奇特钓鱼方法,就是下钝钩。
   所谓的钝钩,不是那些钓鱼人买的一种比较特殊的鱼钩,也不是某种鱼钩厂制作的鱼钩,而是当地渔民用根细钢丝将其制成“v”字型鱼钩。既没有锋利的钩尖,也没有倒刺。这样的鱼钩能钓住鱼吗?
   能。不仅能钓鱼,而且还专门钓四五斤以上的鲤鱼,甚至能钓到十几斤重以上的鲤鱼,甚至二、三十斤重的大鲤鱼也能钓到,二三斤以下的小鲤鱼反而钓不着了。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人所共知:一把鱼钩只需一根钩游(也就是子线。东北的钓鱼人一般都把子线叫钩游),而钝钩则有一粗一细一长一短两根钩游,其中粗钩游是用麻搓成的一根指头粗的一尺多长短绳做钝钩的钩游,随后将一头系个活扣,在扣里栓块豆饼;细钩游多用柔软尼龙线搓成四寸左右的小钩游,系一枚“v”字型钝钩,另一头则系在粗钩游的豆饼下。然后将几十枚这样钝钩系在一根几十米长的钩纲上,划船下在水流比较湍急的二流上。
   下钝钩所用的钩纲可不是一般的网纲,而是用八号铁丝当钩纲,铁线两头各捆一块百十斤重大石头,横下江水比较湍急的二流上。在江水的冲击下,豆饼香味四处飘散。鲤鱼闻到豆饼香味,从四处游过来啮豆饼,无鱼问津的钝钩,被江水冲得摇摇摆摆,不停击打那条吃豆饼鲤鱼的腮帮子,使津津有味啃食豆饼的鲤鱼好不气恼:究竟是什么东西搔扰我进食美餐的兴趣?于是乎,那条气臌臌的鲤鱼把那讨厌的东西吞到嘴里,随即准备从鱼腮间用力将碍事的钝钩甩出去,那样它就不受任何干扰了,可以舒舒服服地大饱口福,大口朵颐了。当鲤鱼啃噬吃完豆饼饵料,心满意足地摆动尾巴准备离开餐桌时,一件令鱼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什么东西已经挂在鲤鱼的鳃上,怎么也无法离开了,只能张着它那张贪吃的鱼嘴停留在原处,乖乖地束手就擒,等待下钩人将它提上渔船。
   看到此处,不要说鲤鱼多么贪吃,多么愚蠢,那实在是渔民技艺实在高超,脑袋实在聪明,令人不能不拍案叫绝——钩亦无饵,饵亦无钩,可把二者巧妙地搭配一起,竟出现如此奇迹。只缘人知鱼道,而鱼不知人道也!静静流淌的黑龙江水被夕阳映得一片火红,火红的江水映着一只只遛钝钩船的剪影。每根铁丝都是一根琴弦,在湍急江水弹拨下,演奏一支支优美的旋律,汇成一曲无比优美浑厚,深沉动人心弦的奏鸣曲。
   随天色渐渐暗下来,遛钩的渔船已经亮起一盏盏渔灯,岸边也生起一堆堆渔火,一时水中、岸上渔灯和渔火神秘地闪烁,交相辉映,使静静的黑龙江仿佛笼罩在恍惚的梦幻里——简直太美了。
   那毕竟只是一种梦——无法实现的梦!如今黑龙江边已经没有渔民下钝钩了,自然也没有渔灯和渔火了。
  
  

共 3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黑龙江边的钓鱼经历展开,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作者先讲述钓鲤鱼、鲶鱼的趣事,如鲤鱼两次上钩、山东人钓到40多公斤大怀头鱼、姚师傅错失大怀头鱼等,生动展现钓鱼过程的惊喜与遗憾。接着详细介绍当地独特的钝钩钓鱼法,其巧妙设计与运作原理令人赞叹,体现渔民的智慧。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也十分出彩,火红江水、遛钩船剪影、闪烁渔灯渔火,构成如诗如画的场景。文章结尾提及如今已无下钝钩的景象,让这份美好成为无法实现的梦,在回忆往昔欢乐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渔猎文化消逝的淡淡惆怅,令人回味无穷。感谢赐稿绿野,问好渔夫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