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星星】退休(微小说)

编辑推荐 【星星】退休(微小说)


作者:庆林沟叟 白丁,1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发表时间:2025-05-08 17:04:17
摘要:刘老师4月23日退休,学校组织人员本想热烈祝贺,然在退休那天,他却选择别样的退休生活。原创首发

4月23日是边界镇中心完小刘老师的退休日子,学校校长早早查看日历,特别安排办公室为他制作了一块精致的“光荣退休”扁,拟定在他退休之日,邀请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在课后去他家里表示热烈的祝贺。
   说起刘老师可说是边界镇的名人,虽然性格倔,不晓人事,但厚植的教学情怀,精湛的课堂艺术,加之一手挥洒遒劲、行云流水的字体,还有那别出心裁的写意画,不知折服了多少同行。
   我认识刘老师是在县城组织的一次“公开优质课”竞赛活动上。初识时我还认为学校推选的选手不够严谨,学校那么多人,为啥会推选一个五十来岁,两鬓有些花白的人来参赛,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图文并茂的板书、详略得当的课堂设计、精准的师生定位,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不仅赢得了专家学者的一直好评,也让我收获了丰富的感受。于此我们便熟悉了。
   在接下来的交往中,我逐步的了解到:刘老师自小家贫,兄弟姐妹众多,好在母亲深明大义,心有从牙缝中挤出食物也要送娃读书的信念,让几个孩子陆续在村私塾读上来书。最争气的莫过于刘老师,除了确保每一学科优秀外,还能在课余之时力所能及帮衬父母,成为父母心中的骄傲和希望。可好景不长,当他读在初三时,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让她心心念念的世界,他不得不辍学在家。
   八十年代的初期,受1957年教育部提出小学教育的发展必须打破国家包下来的思想的影响,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借鉴边区和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在农村办学中大力鼓励“民办公助”,开始招收了一批民办教师。刘老师所处的村寨同样不例外,村民办学思想热情高涨,集资捐地,投工投劳,开办教学点。作为读书时成绩优秀的刘老师,理所当然进入了村长选人的法眼,让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通过选招考的办法,将一批优秀的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刘老师位列其中。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刘老师在工作态度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教学业务上勤学好问,谦虚请教;在教学业绩上名列前茅,受至好评。更难为可贵的是在本为捉襟见肘的经济上资助困难学生,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两名大学生在他的资助下现已毕业参加工作。
   优秀的工作作风及工作态度,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择岗机会。但是他说,我是本乡镇的人,吃了没文化的苦,便以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致使他村小调入边界镇中心完小,已达三十五个春秋,从一名意气风发的“小刘”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刘”,最终定格成为人们心中地地道道的“老黄牛”。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
   退休的时间已敲响,县教育下发的退休文件提前两天送至学校,学校工会及时组织座谈会,对他的成绩表示一致的肯定。会后校长特别叮嘱:“老刘,明天放学后,想带大伙去你家热闹热闹下。”。
   “大家都忙,座谈会也开,我想真不用。”刘老师说。
   “老刘呀,你一辈子坚守在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倾尽了心血,放弃了多次进城和改行的机会,你真值得我们再次学习”校长补充道。
   见校长一味坚持,刘老师只是摇了摇头,眼望着校长。
   第二天,学校放学后,校长带着中层干部、那块精致的扁和鞭炮,去了刘老师的家。
   听回来的同志说,他们吃了闭门羹,刘老师不在家,他的家属从地里归来,给大家倒上满满一杯自制的茶水。校长面露窘色,拨打刘老师的电话,电话回音“你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这个家伙性情真倔。”校长自嘲道。
   原来,就在刘老师退休的那天,他邀请原学校退休校长,大清早一同走进了深山,去家访一个辍学在家的孩子,没想到孩子执拗,一去就是一整天。由于山里没有信号,无法与学校校长取得联系。
   后来我和他提到这事,责怪他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他略有遗憾地说,今后我会解释的,只不过当时我认为劝返孩子入学是最重要的事情。
   “哎,你真倔。”我重复着校长的那句话。
  
  

共 15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微小说《退休》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一位乡村教师的立体形象,通过退休当天的情节冲突,深刻探讨了教育者的精神内核与世俗人情之间的张力。小说以“退休”为切入点,实则书写了刘老师坚守一生的教育信仰。校长精心准备的匾额、座谈会与刘老师深山家访的缺席形成强烈反差——‌“光荣退休”的仪式是世俗对奉献者的褒奖,而刘老师却选择用最后一次行动诠释“光荣”的真谛‌。他拒绝热闹的退休典礼,转而追寻辍学孩子的身影,暗示真正的教育者永远在“路上”。这种理想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矛盾,叩问着教育的本质:是功成身退的圆满,还是永不停歇的耕耘?这篇微小说如一幅淡墨写意的乡村教育画卷,刘老师的“倔”是刺破形式主义的一根骨刺,也是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尊严。他的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将教育火种传递给下一个“执拗”灵魂的起点。在功利至上的时代,这样的“老黄牛”或许格格不入,却恰恰是文明得以延续的脊梁。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5-08 17:05:10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