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云阳先生养龙赋(古韵)

编辑推荐 【菊韵】云阳先生养龙赋(古韵)


作者:三峡布衣 举人,322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发表时间:2025-05-09 10:30:01
摘要:序:云阳先生,曰之仙人也。史载《汉唐地理书钞》,《遁甲开山图》辑;谓之先生好龙,而以养龙为业。黄帝时,云阳为历代养龙之地,遣先生养龙于阳山。国有水旱之时,即祀池请雨。《汉学堂丛书》辑书云:“沙土之浦,云阳之墟,可以长生,可以隐居。”隐居之所,见一神龙池。池中养有九龙,在养龙池旁今建有白璧龙坛,熠熠生辉,以备若遇大旱之年,云阳先生祀雨之用。全县含龙地名成百上千,民间故事传说纷纭,恐龙普安现世,养龙远近闻名,人称龙之故乡。

夫天地浩渺,龙迹幽玄。盘古开天,恐龙遗踪于普安之壤;女娲补阙,沧溟幻入于长乐之天。八百里云驰飙作,彰天地之浩渺;亿万年龙腾生机,显造化之奇玄。而云阳之地,乃龙德汇聚之乡,养龙仙踪,自此流传。
   远古之时,有处士号云阳先生,隐于龙脊之岭。斯地山峦叠翠,竹影婆娑,江流环抱,云霞缭绕。先生仁厚敏学,寄情山水,与鸟兽为朋,同草木做伴,不慕尘世荣华,独守内心清宁。
   一日,春雨初霁,先生入山采药。于深涧巨石之下,见一幼物,状若蛇,却鳞甲闪烁,目蕴精光。先生心异之,近前察视,幼物不避,反昂首相对,灵性毕现。先生怜其孤弱,携归草庐,以竹篾为笼,锦衾覆之,每日采鲜果、汲清泉,精心饲育。幼物渐长,食量日增,先生不辞辛劳,溪畔捕鱼,崖边觅芝,唯恐其不得饱。
   数月后,幼物身形壮大,笼已难容。先生以砖石为基、锦幔为壁,辟室供其栖息。忽有一日,雷电交加,风雨骤至。先生忧幼物惊恐,急往探视,却见其周身光芒大盛,鳞片翕张,瞬息之间化作巨龙。龙身蜿蜒数丈,角似珊瑚,须若流苏,爪利目朗,威风凛凛。先生惊喜交加,伏地而拜,龙低首轻触,似通人意。自此,龙常于草庐盘旋,或隐云端,或戏林间。然邻里闻之,惶恐不安,以为神物难驯,恐降灾祸,力劝先生放龙归山。先生无奈,与龙相商,龙腾空徘徊良久,方渐去。先生不舍,涕泪纵横,此后常登山遥望。
   岁月流转,天逢大旱。赤日炎炎,田土龟裂,庄稼焦枯,人畜困苦。先生四处求祈雨之法,无果而返。是夜,梦中见龙,龙言:“先生勿忧,明日午时,必降雨救民。”次日,先生告之乡人,众人将信将疑。午时临近,乌云骤聚,狂风大作,龙自云端现身,昂首摆尾,甘霖倾盆而下,旱象尽解。乡人欢呼,对先生与龙感恩戴德。此后,每遇灾异,龙常显身相助。
   昔者,汉唐朐忍,先生养龙祈雨,为百姓谋福;夏商孔甲,君主好龙食龙,因私欲致祸。因果迥异,皆成传奇。佛怀德而花开花落,禅有道而龙生龙灭,化石老君,皆蕴玄机。今双井寨中,养龙池、龙坛、龙庙遥相呼应;白璧龙坛,熠熠生辉,以备祀雨之需。含龙地名成百上千,民间故事代代相传,云阳堪称龙乡典范。
   且看今日云阳,紫气升腾,恐龙化石名震八荒。旅游兴县,文化助力,贵妃鱼美,阳菊汤香。乡村大道纵横,生态绿地葱茏,神龟露首,橘柚飘香。爱情天梯,见证人间挚爱;廊桥无双,尽揽湖光山色;天坑龙缸,鬼斧神工;龙女沐浴,如梦如幻;滑雪草场,乐趣无穷。江龙高速,连接南北商贾;创新科技,拉近东西云商。
   先生之仁德,感通异类;龙之恩义,泽被万民。德不孤必有邻,此诚为千古佳话。今作此赋,颂先生之高风,赞神龙之大义,愿此传奇,流芳万载,教谕世人,永志不忘!
   鹤立桥亭昭帝去,龙坛祀祷福无量。
   涛声落木荒溪水,塔影清风野石床。
   玉岭秋池知了静,琼楼晚阁遇之狂。
   抒情作赋今朝事,拙笔吟诗胜汉唐。
  

共 11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峡布衣的古韵文赋《云阳先生养龙赋》,写得生动感人,先生于龙施恩养大,龙施雨救民,德行天下,使得云阳如今经济兴旺,旅游业发达。贵妃鱼,阳菊汤,天坑,爱情天梯,廊桥遗梦,滑雪场,高速路,创新科技,都是云阳先生养龙的后世福泽。是神话,还是历史,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古今贯通,顺理成章,教人为善,故事有意义!【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5-05-09 10:36:47
  我们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还是有点道理的。龙兴雨抗旱,救民于水火,致使人们能够延续后代,万古长青,养龙的故事有意义,德行天下,泽披后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5-09 19:18:34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