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古城的初夏(散文)
今年的立夏,匆匆而至。
今年的春天,匆匆而去,还没用心阅读春天真正的蕴含,又要在夏天的时光里浪迹天涯。
当人们被时光甩在后面时,总会心生感慨:时光不居,岁月如流。再一回首,便有了物是人非,或物非人也非的场面。比如,春花的绽放是有时序的,迎春花、山桃花、蔷薇花依次绽放,可今年,花儿绽放的时序却被打破,它们争先恐后的开,又争先恐后的谢。春花是有灵性的,它们深知,春天如此的短暂,且花开只有一次,只能匆匆来,匆匆去。
初夏的晨光向上铺展时,城市的轮廓还沉浸在薄纱帐般的轻雾里。初夏的风儿,依旧如春风般的柔软,从东南方向吹来,湿湿的,绵绵的,带着几分初夏的青涩,穿过密集的楼宇,告诉刚刚开窗的人家,夏天来了。
时节可让万物履新,而且是一刀切那样的不留余地。一夜间,七里河畔的垂柳,突然失去了春日里的矜持,随风儿粗狂地摇曳,柳枝在风儿的助力下,一次次亲吻水面,然后,又把枝条上的水珠甩到游人的脸上,让人感到丝丝凉意。成群的鸟儿,也不再有暮春那样的胆怯,扑扑楞楞从树上掠过水面,然后,栖息在小岛上,去寻找可口的食物。
也许是夏日的到来,楼前那一棵十几米高的家槐,一簇簇槐花,虽已经枯萎,却依然不可与枝条分离,曾经嫩绿的叶子,似乎在一夜间变得幽绿与厚实,不动声色的树冠也变得更加丰满。纵然烈日高照,那半栋楼南向的窗子,也被绿荫遮挡。黎明或者傍晚,我总会站在阳台,一次次端详着这棵老槐。老槐三十多年如一日,向下植根,向上生长,肌肤虽然斑斑驳驳,粗糙的裂开了缝隙,依旧不畏风雨,不惧干旱,最终成就了一片绿荫。
立夏节气,与劳动节叠加,随之而来的又是端午节,因此,立夏节气便更具仪式感了。我很少在节假日出游。随团出行,要赶行程,赶时间,赶车辆,赶饭点,自己的行程自己完全不做主。单独出行,又常常为找酒店,找景点,安排往返的行程而焦虑。素性沐浴着稍稍炎热的天气,到城南的同心岛去观赏初夏美丽的风光吧。
同心岛,邢台一处对外开放的景点。置身岛间,初夏的风光目不暇接。环岛的碧水已经有些幽深,五颜六色的小船,漫不经心的荡漾在平静的水面,时而传来欢声笑语,时而可听到轻柔的音乐,游人放慢脚步,在《这世界那么多人》、《又见炊烟》……的歌声里陶醉。环岛的小径,蓬蓬勃勃的绿植,成就了一片片绿荫,完全不用担心太阳的炙烤。沿路的花草,正在不羁地生长,游人一边前行,一边观赏着绽放的夏花,阵阵花香,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沉浸在初夏的景色里。岛上的果园,一颗颗圆润的杏子挂满枝头,阳面的杏子已经稍稍发黄,小满前后就到了成熟期。
络绎不绝的游人,不需出岛,便可品尝到各种风味小吃,或者美味大餐。你可邀上三五友人,临水而坐,点上几个可口的小菜,举杯小饮。微醉间,便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古城。同心岛之行,也一定会成为今夏最美好的记忆。
时节在履新,人们的节日观也慢慢变得分明。五月端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小区周边的几大商超,各种粽子原料已经琳琅满目,新疆的蜜枣,五常的江米,南通的粽叶,摆在最显眼处,那些热爱生活的老人们,认真选购着上乘的粽子原料。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非遗文创产品也陆续上市,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和追求。这一幕幕场景,让夏天的色彩更加浓郁。
不同的地域,守望着共同的季节,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景色。古城邢台的初夏,旅游城市的创建迈出了新步伐,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清泉,散落在城中的湖,千年流香的古街古巷,都已成了今夏最具看点的景色。古韵与新潮的融合,历史与当下的碰撞,都彰显着古城蝶变的魅力。
春夏的交替,岁月的流转,从不是断崖式的骤变,而是千万株绿植共同发力时,才会掀起绿色的涟漪。初夏的有些场景,暮春里是看不到的。比如昨天的拂晓,我隔窗远眺,初夏的第一场轻雾不期而遇,远近错落的楼群,参天的白杨,贯通东西的大街,一律镶嵌在轻雾里,时隐时现,一如海市蜃楼般的曼妙。俯瞰地面,细如发丝的毛毛雨,飘落在楼下沥青铺设的房顶上,偶尔泛起几个雨泡。这样的细雨,在初夏时节是不为多见的。这轻雾,这雨丝,不动声色的湿润了干旱已久的大地。
我喜欢立夏节气,因为初夏也是收获的季节。立夏过后,就迎来了小满节气,一些农作物到了成熟期,小麦,油菜喜获丰收,新鲜的蔬果也陆续上市,人们的菜篮子日渐丰富。
夏天,总是那样的包容,那样的宽松。允许万物不羁地疯长,也允许万物发生瞬间的蝶变。无论是秋苗破土的叛逆,还是烈日下外卖小哥辞职改行的念头,都会让自己的行为在这个盛夏变得有理有据。
立夏,不仅仅是时光变迁的符号,更是先人农耕的时令指南,现代人重塑人间烟火的精神坐标。在这个“万物并秀”的季节,我们应怀揣对天时的敬畏,聆听时令的召唤,让三餐四季更具意趣,让文化的根系在我们的心田持续萌发新绿。
午夜的钟声响起,那一盏喝到无色无味的茶,并肩于依旧飘落的毛毛细雨,徘徊在无垠的天际。想必,这盏茶与毛毛细雨在这个初夏约定的心事,一定会在某一个盛夏的黄昏成真,不失所望。(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