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夏】鬼使神差(杂谈随笔)
那天的事,像根细针扎在记忆里。我本是个极少碰电话、看信息的人,偏鬼使神差般被一条“大额保险到期自动扣款”的模糊通知,勾住了魂。明明事后翻遍手机也没找到通知原文,却牢牢记住了信息里的电话号码——更诡异的是,通话记录里真有我拨出的痕迹。
电话那头说有未领取邮件,我下意识联想到文学网的资料。可话题一转,竟扯到大额保险上:一年800元,拼多多平台自动开通的,不取消就扣费。这话像颗石子投进静水,荡起涟漪。毕竟我常帮朋友在拼多多助力,每次助力后卸载、需要时再下载的习惯,成了骗子最好的突破口。
他指挥我下载拼多多、飞语、云闪付,其中云闪付的银联头像让我放下戒心。现在回想,这三个软件像三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陷阱的大门。
先关自动扣款,再查银行卡。他的语气太像官方客服,以至于我毫无保留地报出所有银行卡信息。当他精准说出,工商行有存折,定期取不出时,我本该警觉,却因怕扣钱的执念选择盲从。手机频繁卡顿、界面被遮挡半边、打字总失败——这些异常信号,都被他一句别翻页,听我指挥压了下去。
最讽刺的是,我曾闪过把工商行钱转给家人的念头,却因怕脱离指挥而放弃。那些在屏幕上跳动的密码,此刻想来,早被远程窥视得一清二楚。
当银联界面显示工商卡关闭失败,需缴纳5000元时,冷汗瞬间浸透后背。我抓起证件冲向银行,5分钟的路程却像走了一个世纪。推开银行大门的刹那,柜员的摇头让心跳骤停——卡内积蓄已不翼而飞。
派出所、公安局、反诈中心……我们像被扔进漩涡的树叶,在流程里打转。民警删除软件时的叹息,出入境保安提醒打110报警,反诈中心那位二次受骗的女士——每个场景都在敲打着同一个事实:我们成了诈骗链条里的一环。
家人和朋友都拿钱买个教训吧,可银行卡被封的日子,像给生活蒙了层灰。跑断腿的解冻流程里,反诈中心的工作人员指着电脑说:看,这就是远程操控的界面。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像极了那天我手机里晃荡的残影。
如今再看手机,锁屏壁纸换成了四不原则:陌生电话不接、链接不点、信息不透、转账不转。那句:给钱不要,要钱不给的顺口溜,成了每天解锁时的警钟。
这场闹剧像面镜子,照出了对便捷的盲目信任,也照见了反诈意识的稀薄。那些看似遥远的骗局,从来都藏在可能里。愿这声警钟,能长鸣在每个鬼使神差的瞬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