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沙家浜(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沙家浜(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89.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8发表时间:2025-05-11 11:11:59
摘要:不知怎的,在沙家浜旅游期间竟然养成了一个毛病,无论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吃到什么,总想放开嗓子唱几句,而且都是京剧《沙家浜》的唱段,是那么贴切!那么有意境!感觉只有这样,都能将内心的情感释放出来。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沙家浜(散文) 我是听着现代京剧《沙家浜》长大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苏常熟阳澄湖,几十年来我对这片红色热土魂牵梦绕。“来吧,这里修建了一座沙家浜公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当地朋友多次向我发出邀请,去年仲秋季节我从北京去老家武汉,特地绕道前往游览。
   朋友安排的宾馆位于阳澄湖半岛度假区内,三面环湖,一面靠山。从房间凭窗眺望,院内有绿色的草坪、高大的树林,清澈的流水,弯曲的小桥以及点缀其间的八角亭、喷水池等人文景观。远观有烟波浩淼的湖泊,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以及自由飞翔的水鸟。感觉未曾进入沙家浜便身临其景,一股油然而生的激情牵引着我心驰神往!
   翌日早晨抵达公园门前时广场空无游人,无疑我们是今天的第一拨游人,几乎是踩着开门的钟点走进园内的。但见公园门楣上方“沙家浜”三个大字格外亲切,两旁的对联笑迎宾客:戏韵沙家浜现一派风光,水乡芦苇荡绘四季画卷。
   革命传统教育景区由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等组成。最醒目的是一面高6米、宽22米的花岗岩照壁,上面镌刻着金色文字:“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这是1990年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重游战地时写下的题词,总结了这片红色沃土的光荣和过往。
   这里的每一块石雕,每一座石桥,每一面石碑都有着象征意义,让游人很容易联想到“这里曾经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京剧《沙家浜》里的十八棵青松,他们是当年在这里养伤,后来创建了阳澄湖抗日根据地的“芦苇火种”。东进桥长39米,寓意1939年“新四军”东进;宽7.7米,警示不忘197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群雕上面有5个人物形象,正面两位是京剧《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和阿庆嫂,后面3位分别是新四军战士,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
   在这里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京剧《沙家浜》源于真实生活,是根据沪剧《芦苇火种》改编更名而成的。里面塑造的许多人物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型,比如阿庆嫂便是当年曾任沙家浜区委书记的朱凡烈士;郭建光就是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将军衔的湖北籍刘飞将军。
   这时,游人一拨一拨如潮水般涌来,刚才还显得空荡的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因为都是举着红旗,拉着条幅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有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广场,在沙家浜石碑前庄严宣誓。石碑是仿照人民英雄纪念碑制作的,一旁有红色的宣誓栏,上面印有誓言。说句大实话,每当我看到宣誓的场景,就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因为我也曾经在队旗下、团旗下、党旗下宣过誓,我的信仰、信念已经融入了血液中。
   跟在人群的后面朝着公园深处走去,被阳澄湖上一道景观吸引住了,不少游人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子,身着上紫下粉丝绸汉服,站在一根飘浮在水面上的竹竿上,轻盈地朝前缓缓滑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独特的水上技艺,脚下的竹竿七、八米长,圆形,有碗口粗;她手持一根三、四米长的细竹竿一边划水,一边调节平衡。
   不经意间,朝霞穿过晨雾,投射在湖面上,染红了宽阔的一湖碧水。岸边一排排高大的杨柳将长长的绿丝绦垂于水面,与水中茂密的芦苇荡遥相呼应,其倒影与云层的倒影在水中重叠,形成了一幅色彩浓重的江南水墨图画。我不由在内心吟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跨过一座石桥,穿过一条小街,来到一栋楼前,仔细看去眼前豁然一亮,好熟悉!这楼高二层,白墙黛瓦,雕梁画柱,门前一杆酒旗迎风招展,上面写着:春来茶馆。步入里面,隔窗环顾,这酒楼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苇叶青青,有渔翁垂钓,有小船轻摇,一派水乡景致;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风貌。许多茶客正倚窗落座,边品茗,边聆听京剧: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我不由想起阿庆嫂在春来茶馆与胡传魁、刁德一表演的那场经典“智斗”,当年真是家喻户晓,人皆会唱。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如今还能整段地哼唱出来,记忆太深刻了。春来茶馆为当年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站,当地人流传着许多抗战的传奇故事。
   阳澄湖面积有120平方千米,沙家浜公园建立在湖畔一片开阔的湿地上,由于地势低洼,芦苇丛生,成为当年掩护新四军的天然屏障和抗日杀敌的好战场。如今公园依自然地形地貌而建,水陆交错,湖地纵横,既保留了江南水乡的原汗原味,又体现了红色景观的丰富多彩。游人既可以沿湖岸行走,又可以乘坐手摇木船,两种方式都是沿湖岸而行,只一过体验的感觉不一样。
   沿湖岸行走,脚下缓坡接水,眼前移步换景,沿途景观应接不暇。凡外出旅游,对于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丰厚的景点,我喜欢一个人静心欣赏,潜心思索,边走边拍照。我时而穿过竹林庭院,时而越过水榭曲廓,时而别过田园人家,使情感尽可能地融入这片江南水乡。我要感受绿树林与芦苇荡构建的大自然生态景观,陶醉在“春的桃红柳绿、夏的荷藕飘香、秋的杏林尽染、冬的雪融芦花”营造的四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横泾老街,它是为配合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拍摄、投资建成的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这里处在芦苇荡深处,漫天飞舞的芦花将古街围住,阻隔了红尘也阻隔了喧嚣。沿街都是陈旧的木柱构建的街廓,屋檐下悬挂着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大街、小巷、码头、河埠,打着各式各样幌子的作坊:打铁铺、印花坊、小吃店、大茶楼。行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面上,脚底敲打的声响仿佛从地心发出的历史回音,使人恍若行走在30、40年代。
   乘坐手摇船又是一番情趣。小船全是带四方顶棚的画舫,摇橹的女人身着蓝色碎花上衣,头戴斗笠。小船在湖面上缓行,一会儿穿过桥洞,一会儿隐于芦苇,船头裁开平静的水面,船尾荡出细长的水波。沿途湖上景观与岸边景色相映生辉,真是一幅“人在景中走,船在水上游”的水乡画面。
   印象深刻的是芦苇迷宫,芦苇高而密,苇花鲜而香,一株株昂首挺立,仿佛饱蘸墨汁的笔尖在蓝天上挥毫写意。这些茂密的芦苇组成纵横交错的河港水道,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和迂回的迷宫,船行深处根本不见踪影。这情形绝对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叫鬼子看不见,摸不着,而熟悉地形的新四军又像神兵天降般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由于阳澄湖水域宽阔,水质优良,因而常年水产品、水植物盛产丰盈,不仅鱼虾蟹唾手可得,而且荷菱稻俯仰可拾。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鸡头米的水草植物,学名“芡实”,叶似荷叶,皮皱有刺,果实是紫红色球形,因花托形似鸡头而得名。该植物营养丰富,是历史悠久的滋补佳品,具有补脾止泻、滋补、补中益气等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当年新四军能够坚持抗敌,无疑这些丰富的自然条件做出了特殊贡献,即便如今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
   一直以来,在北京能够吃得上阳澄湖的大闸蟹,那绝对是顶流的美食。然而,在这里由于朋友的盛情款待,餐餐有鱼虾,顿顿有螃蟹,而且用朋友的话说:绝对是顶级的。因为朋友不仅是当地的养殖专业户,而且还是阳澄湖螃蟹协会的会长。用于招待我们的鱼虾、螃蟹个个膘肥体壮,味道鲜美。在北京别说吃,连见得没见过。我们刚开始每餐能够吃上三两个,到后来只能浅尝几口,吃腻了。
   一同旅游的女士们口口声声说减肥,见了这些又吃不够,索性下定决心,先过好嘴瘾再减肥。几日下来人人长了几斤肉,这倒使我想起了沙老太太的唱段:一日三餐有鱼虾,人人都说是这样长期来住下,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够爬。
   不知怎的,在沙家浜旅游期间竟然养成了一个毛病,无论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吃到什么,总想放开嗓子唱几句,而且都是京剧《沙家浜》的唱段,是那么贴切!那么有意境!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将内心的情感释放出来。

共 31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具风彩,别有韵味的散文作品。说它别具风彩,那是因为它描述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地方的风情。说它别具韵味,因为一看到它的称谓,耳旁就不由自主地响起了那熟悉的唱词。这个地方因现代京剧《沙家浜》而闻名遐迩,那铿锵有力又不失柔美唱段,不少人都信手拈来,张口能唱。它就是江苏常熟阳澄湖,一个充满红色印迹的地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者用深情的笔触,讲述了这里风情,在这里行走,探寻着革命遗迹,每一步都能引发追忆,每一处景点都能让人想起《沙家浜》中的精彩情节和经典唱段。以至在这里旅行,总想哼唱几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作品文笔优美流畅,用文字牵引着读者的眼球来一场神游。与作者一起领略沙家浜公园的景致,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篇充满浓郁深情和正能量的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11:12:52
  一篇散发着红色记忆的游记体散文作品。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2 05:19:33
  辛苦了,秋语社长。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11:13:17
  感谢社长带来的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2 05:13:31
  努力!加油!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11:13:38
  夏日来临,多多保重!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2 05:14:09
  我比你身体好,大家都要保重身体。
4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2 05:13:10
  辛苦了!社长。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5-12 14:09:55
  拜读黄皮人老师精心创作的《走近沙家浜》优秀征文作品,一种浓浓的爱国保家情怀萦绕心间,是由对阿庆嫂机智勇敢的敬仰膜拜转向对其创作原型沙家浜区委书记朱凡烈士的祭奠默哀,英雄赴国难,精气壮长虹;更是对刁德一、胡传魁等为代表的反动派及反动统治的憎恨厌恶转向对抗战救国艰辛不易的心痛神伤,那些狡诈、凶残、阴险曾一度让中国人民蒙难受苦,但最终通过不懈抗争和壮烈牺牲,最终迎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沙浓浜是大众魂牵梦绕的红色热土和旅游观光的神往圣地,更是虾肥蟹美荷菱稻拾的养生富地。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的文字描述和传情极致的艺术加工,读者亦仿佛身临其境,在烟波浩渺的阳澄湖,摇撸撑浆,踏歌漫舞,颂唱着戏剧《沙家浜》穿行在荒芜稠密水鸟嬉戏的革命传统教育景区,瞻仰广场上的浮雕墙,静坐法沙家浜亭,漫步在东进桥,穿行在鱼水亭和碑廊之间,重复着沪宁铁路开进以东直到上海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壮美故事。作品内容丰盈,手法娴熟,用词考察,结构精妙,既抒怀又藏情,既缅怀又讴歌,既休闲又赞景,满满的文学氛围,满满的爱国情节,倾推力荐,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回复5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3 05:06:47
  感谢美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