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过往】母亲节:厨房里的想念(散文)
都说女人只有经历了分娩之痛,自己成为了母亲,才会真正懂得母亲这一身份所承载的艰辛。对我来说,确实如此。记得当年在腹痛难忍中诞下女儿——那一刻,眼泪滚落,心里涌动的并不只是初为人母的欣喜,随之在心底翻涌的还有对母亲的万千感慨:“妈妈,您受苦了!”
随着女儿的日渐长大,分娩的疼痛早已被岁月冲淡。女儿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与幸福,
而那份对母亲的深深感恩再不复曾经那般强烈。或者说,是因为我的重心都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和自己的小家庭以及工作上,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对母亲的情感除了依旧遵循着传统孝道,履行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外,似乎已无暇感受并感恩母亲给予我的一切。
直到退休后,我才真正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角色,就像当年的母亲一样,未进厅堂,先进厨房,每天系着围裙,站在这三尺灶台,不惧油烟,无畏炎热。
若对付自己的一日三餐尚可,但凡家里有客人来吃饭,我就撑不起场子了,只能多花点钱去外面吃。即便平时女儿他们一家过来吃饭,也总是让我手忙脚乱的,从买菜、择菜、洗菜,到切菜、炒菜,做完这个做那个,准备工作怎么都得忙乎半天。
幸好现在厨房电器一大堆,炖汤的,煮饭的,蒸菜的,不愁一口锅子炒不来。但即便如此,每次忙完一顿饭,沾一身油烟味不说,人还是感到几分疲累的——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琐碎日常中,我无数次在心底想起母亲,想她当年在厨房是何等辛苦啊,又岂是我所能完全体会的呢!
那时候,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和大部分家庭一样,厨房里没有任何电器的影子。炒菜也好,煮饭也罢,全靠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完成。母亲一个人忙前忙后,灶里时不时要添一把柴火,锅里又要不停地翻炒。
无论厨房里如何热气腾腾,烟熏火燎的,母亲都得受着。特别是在爆炒辣椒时,厨房里那个呛啊,呛得人咳个不停,又是眼泪又是涕流的。可我们在吃饭时,还要挑三拣四,说母亲这个菜太咸,那个菜太淡,这个菜炒焦了,那个菜辣椒放多了。
而我们并不知道,光是每天吃什么菜,就够让母亲愁的。我们住得那么偏僻,想储备点干菜,必须多日前就得去十五六公里的集镇上买来。否则,碰到园里没有菜,一家人只能吃干饭了。想必,母亲必定精打细地在操持着这一日三餐。
这个最辛苦、最受累的人,往往又是最后一个坐上饭桌,吃着剩菜残羹,没有半句抱怨,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母亲的厨房里也陆续添置了电饭煲、压力锅,烧水壶等电器,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天未亮就起床,花半天时间去烧开水、用饭甑蒸饭了。然而岁月不饶人,母亲的身体出现了许多毛病,做厨房里的活大不如从前麻利了。
每次,我们姐妹几个去看望母亲,她非得弄一桌子的菜。我们要帮忙,她却说只会给她添乱,宁可一个人在厨房颤颤巍巍忙活半天。我们要她少炒几个菜,她说,“这是我的心意。你们没吃完的,反正我和你爸两人会吃呢,又不会浪费。”
可母亲毕竟年纪大了,一顿忙下来,她不说累得没胃口,只说是早上吃多了,所以她捧着碗坐在桌边,自己很少动筷子,眼睛却始终望着我们。看到我们吃得有滋有味,她的眼眸里顿时闪烁着慈爱的光,脸上满是欣慰与满足……
这就是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下厨房,方寸之地,却见证着母亲们一生的忙碌。她们的爱,皆是世间最无私、最恒久的奉献!
母亲离开我已近二十年了,我常想起她,不是在寂静的夜晚,是踏入厨房,连呼吸都带着烟火味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