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闹春荒(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闹春荒(散文)


作者:周明金 秀才,102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发表时间:2025-05-11 21:28:38
摘要:雪、雨连续下了十多天,看天气预报,还将继续。 年后,人们闲着没事可做,年轻人约在一起喝酒,打麻将、玩扑克。老年人凑在一起依偎在火盆边烤火、拉家常、叙闲话,话题漫无边际,自然离不开家长里短,离不开衣食住行,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人老了,爱怀旧,叙着聊着,就回到了从前。   “哎,这天气搁在从前,又闹春荒了!”张老汉不无感慨的说。


   雪、雨连续下了十多天,看天气预报,还将继续。
   年后,人们闲着没事可做,年轻人约在一起喝酒,打麻将、玩扑克。老年人凑在一起依偎在火盆边烤火、拉家常、叙闲话,话题漫无边际,自然离不开家长里短,离不开衣食住行,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人老了,爱怀旧,叙着聊着,就回到了从前。
   “哎,这天气搁在从前,又闹春荒了!”张老汉不无感慨的说。
   闹春荒,对于50后、60后、70后并不陌生。那时的科技不发达,粮食产量不高,储备技术也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农业是看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大家能凑乎吃饱饭;遇到灾年,粮食歉收,就要饿肚子,而漫长的春天,青黄不接的季节,时常闹春荒。
   大部分人家,虽然麦秋两季分了粮食就计算着吃,囤口省,缸底攒,可是不到过年的时候粮食就吃紧了。“冬春好雨雪”,冰天雪地的,人们不用出工做农活,闲在家里,吃的方面只能节省再节省,开启一日两顿饭的模式。上午八九十来点吃顿饭,下午三四点吃顿饭。饭后没事可做,就早早地钻进被窝。老人们说:“人是一盘磨,躺下就不饿!”其实,咋能不饿?自欺欺人而已。
   人省了一顿饭,猪啊,羊啊,鸡啊,鸭啊,省不了,它们饿了,就闹。猪“哼哼唧唧”,摇着尾巴在猪圈里转圈子,不时地拱拱猪圈门子,以示抗议。训斥、打骂也没用,它们需求并不高,哪怕一盆潲水,撒些稻糠、麸皮,哄饱肚皮就行。羊吃草,食量小,它的食料好准备,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都可以縻在野地里,嫩草、老草,它都能吃个肚儿圆,牵到水边饮饮,满足了,卧在干净舒爽的羊圈里,慢慢地倒沫。雨雪天气之前,早已给羊们备足了食料,不用担心它们饿着。鸡、鸭没有吃的,天黑也不进圈,上飞下跳,围在门口“咯咯”直叫唤,驱赶一通,远离一会儿,转身又来了。白天鸡打野觅食,鸭子在水里捞些麻虾、小鱼、小螺丝之类的活食充饥,上宿前必须吃顿晚餐,撒些瘪稻、瘪麦之类的粮食下脚料,吃饱吃不饱,应付过去才是上策!
   最不好应付的是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才不管你春荒不春荒,肚子饿了,就哭闹;吃不饱也哭闹!其实母亲早给他们准备了吃的,用煨罐子煨在灶膛里。早饭后或午饭后,把事先留的少量的米饭加水放进还有余火的灶膛里。等孩子们哭着闹着喊饿的时候,端出来,已经煨成了米粥或米糊糊。煨罐子煨饭,最特别之处是罐底的那层锅巴,比现在的饼干等零食不知要好吃多少倍。孩子多的人家,小的吃米糊糊、米粥,大的抢着撬锅巴,撬断筷子是常事,撬破煨罐子也是常事。争抢打架是常事,抢不到的哭闹也是常事。十岁八岁的孩子,闲不住,饿的快。为着一口吃的,常常闹得鸡飞狗跳。人争气,肚子不争气!
   大人们并不是“躺下就不饿”,当家才知柴米贵!是在以毅力和煎熬度过每一个饥饿的夜晚,总不能图一时的饱腹,吃光所有的粮食!寅吃卯粮,是不现实的——寅时没粮吃,卯时也不会好过哪里去!借,更不现实,家家都在闹饥荒,谁有粮食外借?只有一省再省。晚上睡觉前,实在饿的扛不住了,从囤子里摸两块红薯干或从茅包里抠出几个留作来年种子的花生,嚼吧嚼吧,抵挡一时。连睡梦里都能为着有了心仪的饭菜激动得大叫着醒来。
  
   二
   春荒最厉害的是家中孩子多的人家,劳动力少,挣工分少,分粮食分柴草少。“半桩,饭仓”——半大不小的孩子似乎特别能吃。有一年是灾荒年景,牛金家大小10张嘴,省着省着,年后还是要断炊。眼看着揭不开锅了,肚子都干瘪得前腔贴着后墙,锅里,狗舔的一样干净。昨天一天烟囱里只冒了一次烟,今天冒一次烟的指望也没有了。
   老婆佘银花本来肚子里鸽子发情似的“咕咕咕”地叫个不停,几个尖嘴猴腮,涕涎滴流,仿佛饿死鬼托生的孩子:“娘啊,我饿!”“娘啊,我饿!”……叫魂般的不住声地喊。佘银花气不打一处来,照着蔫头巴脑,正蹲在门槛上晒暖的牛金狠踢一脚:“窝囊废!大人孩子都快饿飞了,你他娘的缩头乌龟样,连个屁也不放啊?我哪辈子欠你的?跟了你,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肚里蛔虫饿得乱摇头的牛金欠欠身,缩缩头,裹了裹大窟窿小眼睛的破棉袄,眯着眼依旧歪靠在门方上,想还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人口多,劳力少,挣的工分少,分的粮食少,10张填不满的嘴,一顿能吃十二印锅。泥巴囤子早见了底;房前屋后的榆树皮都剥吃光了;菜园比锅台还干净;连枕头里棉籽也烀吃了……
   生产队队长郎来文打着饱嗝,剔着牙路过牛金门前:“兄弟,真会享受啊!晌午又吃啥好吃的了?”
   牛金在肚里骂:“娘的,饱汉不知饿汉饥的鳖孙,吃饱喝足羊倒沫。我肚里蛔虫都在斗争,还吃啥好吃的呢?真会取笑人!”乜眼瞅了瞅郎来文,连话也没力气说,缩缩头继续想。
   “是不是又断吃的了?没吃的,咋不叫银花到俺家弄几瓢米来呢?”边说边踱着方步到隔壁刘寡妇家逗乐去了。
   “也只能这样了。”眼睛一亮的牛金,像抓住救命稻草。扭过头,冲着屋里正抹眼泪的佘银花喊:“还不快去?”
   “去哪?”
   “去郎来文家借米。”
   “你咋不去?”
   “我去他能给吗?!”
   “你不知道他是啥人哪?好去,我早就去了。”
   “唉!管不了那么多了。去吧——”
   郎来文从刘寡妇家出来。手里拿一块熥得焦黄的锅巴,“咯嘣咯嘣”嚼着,又踅了过来。几个孩子一见郎来文手里锅巴,苍蝇逐腥般的撵了出来。郎来文把吃剩下巴掌大的一块随手递给牛金最小的儿子狗子,冲佘银花笑笑:“走了!”
   狗子嚼锅巴“咔嚓咔嚓”声引得哥哥姐姐涎水滴老长。大一岁的哥哥驴子忍不住动手去抢狗子手中的锅巴,狗子一边拼命地夺,一边狠劲咬了他一口,疼得驴子杀猪般地嚎叫。佘银花抹把眼泪,拿起鞋笸箩出去了。
   佘银花先来到刘寡妇家,“嫂子,有米借一碗吧!一连两顿没烧锅了,孩子饿得直哭!”
   刘寡妇手摆的大水淹的一样:“没有,没有,俺也要断顿了!哎?刚才不是听郎队长让你去他家弄吗?”说罢,狡黠一笑。
   佘银花心“咯噔”一下,脸涨得通红通红。转过身不争气地眼泪哗哗地涌出来。
   佘银花拿着空鞋笸箩腿像灌了铅:一个生产队能借的都借遍了,只有队长和刘寡妇家没张过嘴,今天在刘寡妇家碰了个软钉子。只有刚死了女人的郎队长家没去了。郎队长家真的不想去。一想到郎队长看她的眼神心里就发怵。
   佘银花悻悻地往回走,孩子们一见她空着鞋笸箩回来,又叫魂似的:“娘,我饿!”“娘,我饿啊!”……牛金抬头瞟了一眼,失望地“唉”了一声,头又缩了缩。
   “一群逼命鬼——”佘银花只觉得两眼一阵一阵发黑。只好硬着头皮,胳肢窝里夹着鞋笸箩又迈出家门。
   支走孩子的郎来文站在门口正朝这边看,一见佘银花,满脸堆笑:“我正准备给你送点米去,你就来了。这就对了,你没有,我有。别见外,只管来弄就是了……银花——”边说便把佘银花让进屋里,进了屋,郎队长反手把门关上,饥饿人见了面包一样,扑过来抱住佘银花,佘银花一边挣扎,一边央求:“队长,使不得!我是有丈夫的人!我来借米,不是来偷情……”
   郎队长哈哈笑起来:“丈夫?一丈之内是你夫,一丈之外,你就不属于他了!他能给你什么?米?面?一天三顿饭都保障不了,还丈夫呢?从了我,我保证你从此每天三顿不断炊!”
   大约一顿饭工夫,佘银花红着眼圈,端着堆尖一鞋笸箩白花花的大米回来了……
  
   三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外出讨饭是没办法的办法。起初,受自尊心影响,迟迟迈不出第一步。几番思想斗争,才下定决心。早上天不亮就夹着袋子、拉着准备好的打狗棍出门,天黑了,约摸村庄上的人都睡了,才悄悄的摸回来。讨饭,讨饭,讨要的都是与吃的有关:红薯、红薯干、杂面馍,很少有米面。事先准备好大布袋、小布袋、小小布袋,分门别类盛着。一天的讨要,一家人三五天不再闹饥荒。
   为了避开熟人或亲戚,走的越远越好,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容易讨到的地方隔三差五去一趟。渐渐地讨饭的队伍壮大了,都是为了一家老小度过春荒不得已而为之。讨饭的有男也有女,老年人居多,一是容易被同情,二是干不动农活了,闲着也是闲着。
   从早春正二月到麦收前,这是一个漫长的季节。“椿树绾纂(椿树发芽),饿的翻眼”,越是接近麦收时节,饥荒越严重。各种野菜、干红薯叶子、榆钱、榆树嫩叶、榆树皮、构树花、槐树花、棉籽、平时积攒的干菜,兑吧着麦麸子、红薯干、高粱面、荞麦面、玉米糁子……只要能吃的东西,悉数都作了充饥之物,还是解决不了漫长春季的一日两餐。
   邻居刘长有讨饭有一手,一个庄子上很多讨饭的都得到他的真传。他会戳朵:为了讨要,一手端墨水,一手持笔,到讨要人家门两边的墙上写字或作画,书画内容丰富多彩,大多因居家特点而异:孩子多的,他们题上字谜“哥俩差点都当兵——打二字(乒乓)”;门前挂有“军属光荣”牌匾的,他们会题上“千里相逢——打一字(重)”;医生的门上,他们能题很多中药谜、字谜:“上有一株灵芝草,太白中间把诗作;青红二丝分左右,老先生坐在樟木阁——打一字(“药”字的繁写);“半夜归来不点灯,买张白纸糊窗棂;丈夫外出三年整,一封家书半字空——打四味中药(熟地、防风、当归、白芷(纸))。
   普通人家,大多写的是劝慰、警示的诗谜、联语:如“张飞因醉失徐州(酒),吕布董卓结怨仇(色),鲁肃他把荆州卖(财),周瑜巴丘一命休(气)”;“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剐骨钢刀,财是索命无常,气是惹祸根苗。”“岳飞大战牛头山(忠),王祥卧冰惊动天(孝),哭倒长城孟姜女(节),三人结拜在桃园(义)”……
   他会说快板:竹板一打响叮当,恭喜发财又健康。今日上门来讨饭,东家出手真大方(祝福加奉承)。东家大嫂真有福,两个辫子一般粗。生了一群胖娃娃,还喂一头大肥猪(见啥唱啥)。大娘好,大爷善,可怜可怜俺这个穷光蛋。要是不穷谁要饭?给个馍,给口汤,俺祝您长寿又健康(哭穷)。那门走,这门挪,大方(人)不跟小气(鬼)学。老鼠盗不穷,要饭的要不穷,多少给点行不行(激将法)?……
   他会吹笛子、拉弦子。虽然每个曲子只会个皮毛,但比门边一靠,只会说:“行行好,给点吧!”讨要的容易些。
   他讨饭走的远,打一枪换个地方。如果遇到某个村庄上人善良,有同情心,他便先戳朵,回头再换一幅行头说快板,再换一幅行头吹笛子或拉弦子。其实他并没有几幅行头,只是两个褂子里面换外面,外面换里面,反着穿。别人要是识破了,他就说刚才那个是他双胞胎哥哥。人家并不在意哥哥还是弟弟,哪天不来几个讨饭的?施舍些吃的就打发了。尝到甜头,便互相传递信息。一拨讨要过去,一拨又来了。
   要饭不为孬,扔了棍一般高。讨饭靠的是博得别人的同情得到施舍,比偷抢扒拿强。
  
   四
   家家粮食吃紧,春荒告急,层层反映,根据各家各户不同情况,申请上级救济粮。救济,救急不救穷。救济粮是年年在吃,可年年都吃不饱。有时一年就有两三批调拔下来,说是一批接一批的粮食分到了生产队,可到了一家一户就显少了,少得可怜。人多粥少,生产队长每次都很为难。为了公平起见,各生产队都会出现“评”救济粮的事。生产队长先解读上级救济政策,接着由各户的家庭代言人陈述申请救济的理由,最后是大家评定,当然最终还是由队长和群众代表说了算。队长和群众代表是大家信得过的人,他们本着一碗水基本端平的原则,根据家庭人口、家庭困难的程度,通过反复酝酿、讨论,最后评定享受救济的等级,每户多者上百斤,少的几十斤。雨露均沾,也有几斤的。
   那时购粮证多是石印,简单、粗糙。各生产队会计,根据分解的数字,填好一家一户的信息,再交到大队会计审核,然后统一到粮食管理部门盖章。只有粮食管理部门盖了公章才能生效。当购粮证拿到手的时候,家家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至少短时间内不会闹饥荒。
   救济粮分为粗粮和细粮。粗粮包括玉米、小米、高粱、大麦、荞麦等,细粮主要是大米、白面。按照规定:粗粮一斤实际供应一斤或一斤二两、一斤半;细粮一斤实际供应七两或八两。所以大家都选择粗粮,目的就是多购些粮食。
   购粮证印制的简单、粗糙,给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个生产大队,每次救济粮领取数都超过分配数,引起粮管部门领导的注意,通过明察暗访,发现有人造假。一个领取救济粮数字较大的社员被扣留谈话,他本是个忠厚人,如果不是孩子多,饥荒闹得厉害,咋也不敢用假购粮证。一听说冒领救济粮犯法,害怕到了极点,老实交代,供出造假者。造假者不光有石印技术,经常帮各生产队印制工分票及其他票证,还会篆刻,购粮证上的公章就是他用木头刻的。制假技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最后司法介入,通过走访得知,他印制的假购粮证都给了那些家庭孩子多,严重缺粮的街坊邻居,并且没收取任何费用。遂没收了他的制假工具。念其造假完全出于扶贫济困,也没有给政府造成太大损失,批评教育之后,责令其写出保证,没有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生活条件好上了天,吃不愁,穿不愁,天天生活像过年,你和孩子们说‘闹春荒’,谁信?”李大爷被劈柴火烤得正舒服,昏昏欲睡,听张老汉又开始谈古,接上话茬说,“闹饥荒、一天吃两顿饭、讨饭,只有我们这辈人经历过,我们这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大都是耄耋之年了,现在尽享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那些野菜啊,粗粮啊,现在都成了餐桌上的宝贝!还别说,过去吃怕了的东西,现在偶尔吃一次,感觉还特别香!”

共 53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文将我们带到了过去的岁月中。作品以主人公张老汉的感叹为引,忆起了那个特别年代里的事情,那个时候,粮食产量很低,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很容易闹春荒。为了应对,平安度过这段日子,人们想尽了办法。作品描述了闹春荒的真实图景:怎么省粮,孩童因饥饿而抢食,外出借粮又受辱,不得已而去逃荒。作者笔下的故事生动且真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我们曾经走过的艰难日子,烘托出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作品中有“人是一盘磨,躺下就不饿”的自我宽,也有“半桩饭仓”的真实窘迫,还有刘长有讨饭时的生存智慧。如今,那时的生活情景早就成了往事,但过去是不容忘却的,只有牢记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一篇佳作,点赞推荐。【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21:29:55
  拜读了,很好的作品,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21:32:31
  江山文学网从去年七月开始,就不再发表非首发作品,包括在手机今日头条上发表过的作品都不能在江山发表。请一定多加注意。首发作品请在摘要中注明【原创首发】的字样,并对真实性负责。以便及时处理。谢谢理解。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1 21:33:31
  恭祝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周明金        2025-05-12 14:22:12
  谢谢‘透明秋语’老师的推荐发表!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