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荣马(散文)
一
莫以为我写错字了,把“戎马”写成了“荣马”。
也好,让“戎马”喘口气歇歇,“荣马”上阵吧。只是别弄混了就好。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不断涌现新词的时代。“荣马”是胶东半岛边陲之城“荣成”的专属名词,或者说是春天里的一个动词,它既指一场赛事——荣成国际马拉松,今年的冠名是“达因·荣成国际马拉松”(达因是荣成境内一个药业的名字);又形成一个固定的词义——勇敢地追。
当年学习“语言学”,还记得一个理论:新词的产生,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活跃程度。是的,我们已经走过语言苏醒阶段,进入了语言衍生最快的时期。就像喷涌而出的网络热词,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了。
荣成市民还有一个解释:荣马——荣成的马。荣成地处胶东半岛边陲,三面环海,马到海边,却不是什么回头是岸,三面的海是饮马池。当年秦始皇东巡来荣成天尽头,留下很多遗迹,其中就有“千军石”和“饮马池”,且留下“天无尽头天尽头”,一语成偈,成了一种无意的预言,马要在这片边陲之地创造另一个战场。
而每年的谷雨时节,成了“醒马”日。自改革开放始,荣成就“以船为马”,不断向深海远洋驰骋。谷雨节在渔民生活里,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谷雨,是百鱼上岸的日子,“上岸”应该是近岸的意思,沿海的村落名字就反映了这种现象,例如村名“青鱼滩”、“嘉鱼旺”、“大鱼岛”……皆与渔汛有关。自古就有谷雨祭海神的习俗,八十年代发展为“荣成国际渔民节”,自此,渔业发展突飞猛进。在渔业上,“马”为“渔”,船舷号皆为“鲁荣渔”。发展至今,全市有远洋捕捞公司19家,大型渔船310艘,分布于四大洋。数量和吨位占山东省的60%,全国的11%。近海作业渔船2060艘,总吨位119万吨。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
随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观念的普及,规定了“休渔”制度,谷雨节正好处于“开渔”期间,这个节日还是要庆祝的,在乡镇各个渔业码头,还是按照节日应有的氛围,照样组织节日活动。荣成有千里海岸线,线上挂着一串珍珠——渔港:龙须港、龙眼港、俚岛港、镆铘港、赤山港、石岛港、院夼港、沙窝港、新港……谷雨这天,国家级非遗“石岛大鼓”相继声起,港口就像长城上的烽火台,声音被点燃,自南向北,自北向南,环海270度,掀起了隆重的“祭海”民俗活动。
海上的“荣马”,就像听到扬蹄奋进的鞭声,再度掀起捕捞的高潮。诗人海子的诗歌《以梦为马》就成为渔家人的梦之歌,他们选出一句主题词——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用船载着幸福的梦想奔赴大洋。几乎所有的渔民都会背诵海子的那句“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常常想,海子卧在秦皇岛铁轨上的灵魂,还会寂寞吗?他的名句成为“以船为马”人的主题曲,他创造了一种文学动力。
二
2017年,为了宣传“荣马”的品牌,创建了“荣成国际马拉松”赛事,至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荣成也有了自己的城市标签——向东向海向荣成。这是一个奔跑的口号,是一声不衰的发令枪鸣。在荣成,谷雨时节,才是各种樱花盛开的关键时间点,所以,“荣马”选在一圈樱花一湖香的樱花湖作为马拉松的起点和终点。于是,“荣马”又获得一个诗意的名字“樱马”。荣成人是最不缺诗意的人,不断创造着新词,当然,从形式上说应该归于融媒体的发展,更深层的是荣成人的智慧,就像海子创造了“面朝大海”,仿佛就是给荣成大地和大海贴上一个标签,打开诗句,第一章就是“马”。
生活是诗。这是多少人的一种人生理想,荣成人起码是把诗歌引入自己的生活,添加一股诗意和浪漫的动力。
“荣马”之前的半个月,街谈巷议的主题词就是这两个字。那天,人山人海,我不敢去添乱,便坐在家中打开抖音直播,观看盛况。本来想报名做一个志愿者,打开报名频道,赛事规定,谢绝60岁以上的老人,但谢绝不了荣成人的激情。“扬鞭催马”的精神却没有年龄的限制,我居然面对抖音,当作了现场,跟着喊“加油”,运动员听不到,但他们一定感受到有隐约的“助马”之声……
“长跑王国”的肯尼亚运动员来了,日韩美澳的来了,利比亚、马来西亚的也来了,三十多国的长跑人奔赴“荣马”,樱花湖聚集了1.2万人,他们都在樱花缤纷里。赛事分全程、半程和欢乐跑三大项目。当然,冠军没有悬念地归属肯尼亚长跑健将。
五十里海岸,开辟成赛道,向东,海湾路经过桑沟湾;向南,途径斜口岛红桥,奔向被针叶天蓝绣球装饰一新的八河港。其间要穿行10里黑松林,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达6万单位。据说,很多参赛者就是想体验在空气最佳的路段长跑的感觉。
文化成就了“荣马”。“嗨威海·住这里”——被称为“马之驿站”的海草房,就在这条跑道两边。“畅游威海·首约荣成”——千里海疆,怎么能放过?“泛海荣马”——穿起海岸风景……这些宣传语,特别有诱惑力,也是特色写真。就连北京、郑州、石家庄、济南、青岛的观赛者都来了,他们更是有着自己的打算——观“荣马”,吃一顿“最海鲜”。
热闹是最丰富的快乐形式。全市53支“助马”队伍,各显神通,运动员奔来一刻,就是他们接到“开演”的口令,渔家大鼓,大妈舞蹈,渔家秧歌,盛装啦啦队,尤其是啦啦队,此时没有了观赛的立场,将“加油”两个字重复了多少遍,他们也不知。
曾经的马,在很长时间,只属于沙场,属于大漠草原,今天的“荣马”,疾飞于“环蓝”的海滨风景带上,时代,塑造了另一匹马,为荣成小城再添活力。参加“荣马”的人走了,他们留下了精彩,留下了疾奔的精神,这就是“荣马”的需要。
三
其实,“荣马”衍生出的经济意义更大。特别在海边开辟出“荣马”房车的露营地,也成了此时很美很有特色的风景。这期间,有上百辆房车为蓝海带平添了临时的屋舍,这些房车,大都是“荣成智造”,他们是带着“回娘家”的情结来的,房车也是“马”,房车制造,是荣成海洋经济之外的又一经济引擎,全国70%的出口房车出自荣成,所以他们驾车而来,更有意义。
不敢打扰房车人夜晚的生活,我只能开车沿路看看,算是我这个荣成人给他们的巡礼致敬吧。
傍晚是烟火气最盛的时刻,那些简易的烧烤,各色鱼鲜,吆喝声一阵阵,硬是让房车的灶头熄火。
我还沉浸在“马”的意象里,总觉得耳边还响着嘚嘚的马蹄声。我曾站在内蒙古的可汗山下观马,有骑马闲步的,也有骑马疾驰三五百米的激情体验。那时,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匹马,总是带着遗憾回家,或许我的愿望本来就是奢望。不过,“荣马”给了我不一样的观“马”体验,这“马”奔跑在我的眼前,我不能不抒情,谷雨这天,我“以笔为马”,写下一段诗句,致敬我的城市我的马——
它不叫“的卢”,的卢已成雕塑,改名换姓
一声长嘶,自两千年前长途奔袭
把“饮马池”作为它的再生地
当大漠沙尘驯服,它做了边陲人的辇的辕马
只待一个醒来的时代,一起奔驰
马拉松的长途最知马力
谁说它只是一匹跃起于海畔的黑马
脱缰于黑松林的海岸赛道
承载着一城人的希望
将华夏梦拉进远洋,不再伏枥等老
2025年5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