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随笔二则(随笔)
◎徐群,一个自带光芒的人
传奇书局出品的《回眸乡关》一书,是徐群的第一本散文集。
2019年,我和徐群一起参加今古传奇杂志社在黄山举办的筑梦徽州文艺大典,那时,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散文《江南渔事》在大典上被评为一等奖。
“静静的浦阳江流经苎萝山麓后,便拐了个大S弯。江那头是西施的出生地,以身许国的凄美故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我听着颁奖台上主持人声情并茂的颁奖词,那个叫鸬鹚湾的村庄仿佛就在眼前浮现出来——浦阳江上、一只捕鱼的小船、小船上一只只鸬鹚,画面是那么的清晰,就连那波光粼粼的江面都有那种特有的光泽,耀目炫眼。
那天晚上,我和徐群聊了很多,我们从乡愁聊到事业,从文学聊到情怀。其间,徐群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说,徐总,你这些年一直在宁波办企业,那更能够感受到故乡是每一个游子灵魂的栖息地吧。徐群点点头说,是啊,尽管现在在外面搞企业,但是,故乡始终是他生命的源发地呢。
记得今古传奇杂志社的编辑方爱华曾经说,故乡的记忆,总能温暖凛冬中的每一位游子。
后来,收到徐群的《回眸乡关》一书,迫不及待地阅读,便沉浸其中。悠长的老街,斑驳的老墙,古朴的石板桥,乌篷船,绍兴老酒,荡漾在他的文字里,细细地品尝着,觉得有一些时光正在老去。那个皓月笼罩下的小城,那一条条小巷,那都是徐群如梦驻足的地方,那一处处他曾经沉默过的老墙根,都是一道道原生态的风景。
徐群的文章,可以说是诸暨这座老城在读者面前的再现,他用文字还原了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照片,如同幻灯片一样,一帧帧浮现在读者们的眼前。
《四眼井》《人民照相馆》《人民电影院》《我的小学》,无一不是老去的诸暨那个浓缩的影子。那些老去的岁月里,那些细碎的生活情结飘得很远很远,回眸处,仿佛都是曾经的喜悦,那种回忆,一半儿是烟火气息,一半儿是沉重的思索。
徐群是一个自带光芒的人。他在每一篇文章中滤去了浮华之后,所有的往事,依然在他的骨子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
忘不掉的故乡,离不开的又一个新的故乡。割舍不断的亲情,满是幸福的回忆,拼接成了徐群这本散文集。这些片段与他的青葱岁月反复交织,纠缠不清,有无法理顺的读感。徐群如是说,故土、亲情,是我永恒的写作主题。
是啊,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人生,那些乡愁篇章,浓缩了他的岁月,再也不能远去。
其实,很多人对于故乡的情感都是复杂的。
徐群曾说,诸暨,它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故乡,而是他的根、他的魂。是啊,他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和最深的情感记录并用这本散文集保存下来,这份浓烈的情感,一草一木,点点滴滴,无不让人感觉到那种青春的记忆。
或许,就是这份记忆,才能够引发读者们的共鸣。
乡愁,是一代人的情怀共通点,是思乡的愁闷,是忧愁的心情,离开家乡多年,事业有成后,徐群对乡愁的思念越来越深。
他的心中有一轮明月,哪怕是在凄清的雪夜里,也始终绽放着光芒,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感悟,抑或执着,更是力量的本源。
◎延东,与珍珠的世界交流
那年随着作协楼主席一起去山下湖采风,便认识了何延东这位山下湖的本土企业家,记忆就从此固定下来。
那是我第一次去山下湖,走进不一样时光里的这座温暖小镇。也是我第一次领略诸暨的湖畈文化,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山下湖的珍珠文化。是文化,我不能看成是简单的珍珠。
那天午后,经过和延东的交流,我知晓了七分为珠,八分为宝,同时心中也存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山下湖的女性有那份与众不同的光华?在华东国际珠宝城,当我看到一粒粒光彩夺目的珍珠时,才有了解惑的爽朗,原来,她们从事的是一份美的行业,不许自带光华,也是交相辉映的结果。
从此,我与延东之间的接触逐渐地多了起来,慢慢地,彼此也成了好友。有一天,延东发给我一篇他创作的散文,我很惊讶,作为一个企业家,他还有这样的闲情写文章?我读了那篇文章后,心情就十分沉重起来,延东写的是他父亲当年不离身的一把发家致富的“开壳器”。在延东心中,这把开壳器并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器物,而是深藏在他心底的一个情结,那是他的父亲从种粮到育珠,经历了一个人生划时代的变迁,那是他父亲用来绘制山下湖腾飞的一支旷世奇笔。
后来延东陆陆续续给我发来很多文章,有写他去南京的苦楚经历,写他外公的豪放人生,写他母亲去广州卖珍珠却被港商骗走几十万巨款,写他父亲在自己的珍珠蓝图还没有完成前就撒手人寰……一篇篇关于珍珠的真实故事,关于他父母亲创业的辛酸历程,都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我可以想象,在延东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他的眼眶里满是泪水。读了延东写的这些文章,我发现这也是山下湖农民的一段奋斗史,以小见大,是缩影特写。如若延东结集成一本书,那么,墨香之间就是历史的见证。
延东后来说,那这本书就叫《珍珠有泪》。是的,在第一代珍珠人身上,他们孕育出的一颗颗珍珠都满是泪水。
延东作为一个珠二代,几十年来,他的事业也是珍珠以及珍珠的延伸产业,他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那份珍珠的光泽美,就像他说的那样,他一直都走在珍珠射出光芒的这条路上。延东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更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尽管它蜿蜒曲折,但肯定会贯穿他的一生。他说,这条珍珠路上,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他说,他是珍珠蓝图上面的又一位行者,他背着梦想的行囊,带着对珍珠产品的新期待,沿着父母亲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向前。他还说,珍珠这条路,不是孤独的,因为有着无数和他一样的同行者,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步伐节奏,但他们迈出去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力量,都闪光。听着延东这些话,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白塔湖水揉碎月光的一幕场景。
是的,延东前几年把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引进了山下湖,他的步伐或许不快,但他走的每一步都有着明确的方向,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珍珠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湖水对话,与珍珠的世界在作交流。
是的,在我看来,延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那个更好的自己。他的未来,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珍珠画卷。
可以想象,在山下湖,在胡庆余堂草本植物公司,延东无不用心聆听着一粒粒珍珠滚动的声音。当他行走在白塔湖畔,时间仿佛慢了下来,那一块块长长的青石板,响着人们的脚步声,也似在把珍珠的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
在山下湖,或许,也只有像延东这样的人,才能找到属于他的那一缕清风,抑或明月。
就像他说的,你把珍珠比喻成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