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端午情思(诗歌)
摘要:《端午情思》以端午节为情感载体,通过粽叶、艾草等意象串联起童年记忆,展现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时光流逝中,传统节俗与祖辈音容交织成永恒回响,父母忙碌身影与节庆场景构成时空对照,最终凝结成对亲情文化的眷恋追忆。《春的絮语》以通感手法捕捉春日生机,通过花开呢喃、涟漪摇曳等动态意象,构建充满爱与诗意的季节图景。自然景物被赋予人性温度,展现万物新生的喜悦,暗含对生命奇迹的哲思,最终完成从视觉到心灵拥抱的升华。
粽叶包裹甜蜜的馨香
杨柳枝搭在了房梁
又是柳絮满天飞的时候
端午节匆忙来到
多少年未涉足的故乡
渐渐成为记忆里的荒凉
随着一次次对爱的深深回望
那强烈亲情的思念
不停的在脑海里激荡
感觉已无力拼凑熟悉的过往
眼里泛起泪光
万语千言掠过了心底的遐想
奶奶的容颜
爷爷的慈善
化作梦里短暂温暖的想象
索线拴在手腕上
香包挂在了背上
看到满大街的艾草叶
想起奶奶曾拿它为我们洗脚
多少年前的多少个端午
节日的气氛总是那么浓烈
我们欢快的满院子奔跑
妈妈拌凉面擦凉粉
爸爸切好五花肉烹炒
岁月在时光里轮回
节日传承着精神和智慧
那曾包裹稚嫩的心境
不停的在反复里回味
回味着儿时的味道
【编者按】两首诗歌以节令为经,以情思为纬,编织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图谱。1、《端午情思》以浓墨重彩的家族记忆构建文化基因,粽叶、艾草等物质符号与擦凉粉、系索线等动作构成仪式化书写,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文化乡愁的镜像。通过四代人的节日互动,揭示传统节日作为集体记忆载体的精神传承,其中"岁月轮回"的时空辩证既是对农耕文明的致敬,亦暗含对现代性时间异化的反思。2、《春的絮语》运用通感美学构建生态诗学,将自然意象转化为生命哲思。"柳条—湖面—荷花"的垂直空间与"晨曦—微风—涟漪"的动态轨迹,构成天人合一的生态图景。诗中"爱的羽翼"与"季节的手"形成隐喻双翼,既体现后疫情时代对自然的皈依渴望,又以"诗意的栖居"回应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两首诗在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文化传承与生态意识间架设桥梁,彰显新时代文化自觉。3、两首诗适合怀有文化乡愁的都市群体、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热爱自然美学的文艺爱好者阅读。青少年可通过具象意象感知文化基因,中老年读者能在岁时记中寻得情感共鸣,生态文学研究者可发掘其中的生态意识。作品以诗性语言消解代际隔阂,为不同年龄层提供多元解读空间。敬请阅读欣赏!【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回复2 楼 文友:安然小静 2025-05-12 23:36:45
非常感谢老师精心的编辑和精彩的点评,受益匪浅,学习啦,谢谢老师,辛苦啦!
回复3 楼 文友:安然小静 2025-05-12 23:38:51
谢谢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5-12 16:41:43
奶奶的容颜,爷爷的慈祥,化作梦里短暂的温暖,端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我们每个人都离开的家乡,去外面的世界根植理想,但是梦里的思乡,思亲最会和着月亮一起生长!好文拜读
回复5 楼 文友:安然小静 2025-05-12 23:39:57
感谢老师的欣赏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