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过往】家常饼(散文)
我们一家人都爱吃我父亲烙的家常饼。只有奶奶总是口是心非地说:“不喜欢。”她之所以说不喜欢,无非是嫌她儿子烙的家常饼放油比别人多。
“大华这样大手大脚可不好!”奶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饼一边数道着。但父亲却说,难得在家做一次烙饼,又不经常做,就算给全家人改善生活了。
奶奶总说不喜欢吃,可每到周末晌午,她总要踱到院门口张望三五回,直到巷口飘来熟悉的油香,她才慢悠悠转回家里,把青花瓷碟子擦得锃亮。金黄的饼刚落在碟里,她便捧着狠狠咬下一牙,油花沾在指尖也不顾,嘴里却要念叨:“大华这败家子,烙个饼倒半桶油。”
父亲烙饼的手艺,是和一家“家常饼”店里的于师傅学的。
那年,父亲在市里组织部上班,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去附近的新华书店看书。一天,父亲在书店门口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一家家常饼饭店,招聘一名业余文书,给的薪资待遇还不错。父亲就去应聘,接待父亲的是这家店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姓徐叫徐杰。她见了父亲问了一些问题就录用了父亲。
父亲的工作不算累,一个礼拜就周六日两天上,他主要负责饭店的一些进货,饭店进出货物资金的核算以及前台的替班。父亲没去多久,就和这家饭店后厨烙饼的于师傅混熟了。这家店的主打是烙家常饼,后厨烙饼的是徐杰的男人于师傅。于师傅烙饼的手艺可是一流的,他烙的饼松软很有层次感久放不硬。为此买饼的人很多,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父亲的工作只是周六日两天,但每天下班没事他也会来店里帮忙,因为这家店不光卖饼也经营一些面食,蒸馒头,加工面条。后厨的雾气裹着麦香,父亲总在算完账后钻进蒸腾的烟火里。于师傅揉面的手背凸着青筋,面团在他掌心跳成白胖的云。“水温要像姑娘家的手,温温的才好。面才喧腾不硬。”他和面时总这么说。
于师傅每次和好面,父亲会帮他揉面,和他一起烙饼。慢慢的于师傅就把烙饼如何才能柔软和面的技巧告诉了父亲,一是水温要掌握好,另外要在面里要加一些小苏打,和面加水一定有掌握好比例。于师傅说这个和面技巧他不会告诉别人,之所以他告诉了父亲是有原因的。他有个儿子那年刚刚大学毕业,恰巧被分到父亲所在的组织部当文书。那年冬至,新来的他抱着成摞文件在走廊里无助地发着抖,父亲看到了急忙走过去,接过他手里摇摇欲坠的档案盒,热情地领他来到科室。初入职难免工作有些压力,父亲属于平易近人的人,对于初入职的新人他会热情帮助,一些不懂的父亲会手把手教。一开始父亲来店里帮忙都很久了,也不知道于师傅还有个儿子和他在一个科室。
因为于师傅的儿子上大学时在外地,毕业后就去了机关。于师傅也不让他来店里帮忙。那时,他儿子刚入职就被安排在父亲手下,科室来了新人难免会有人欺生,会指使他去干这干那。别人应该干的活都堆在他一个人身上,每天他有干不完的活,没有喘息的机会。父亲了解了这一情况,就专门给科室人开了会,在会上父亲严厉批评了一些人的所作所为,并说:“同在一个科室工作,我不允许有倚老卖老的人存在!特别是对待新人,老人要多多给予帮助!而不是把新人当成奴隶!如果以后再让我发现有欺生现象发生,那对不起你干脆离开咱们部门,另寻高就吧!”父亲这么一说,科室的人再也不敢指使他干别的工作。
父亲来饭店兼职帮忙后,于师傅的儿子,一天拿了他爸的饼给单位人吃,父亲才知道了原来他是于师傅的儿子。那天,于师傅也知道父亲是他儿子的领导,而且他也听他儿子说起过父亲对他的好。所以,他主动教会了父亲烙家常饼这门手艺,他说他烙饼的手艺是他老丈人传授给他的,他以前家里穷上不起学,也没啥手艺,啥苦力活都干过,后来他老丈人的家常饼店里招人他就来店里后厨打工,时间久了,老丈人的闺女徐杰相中了他,两人结婚后,他和媳妇接管了老丈人这个店。他有了儿子后,努力培养儿子供他读书,他儿子大学毕业好容易进了机关,还遇到了父亲这个好领导。
父亲学会了烙家常饼,只要放假在家都会给我们一家人做。那时大娘在村东头开了一个家常饼店,生意一度不好。她来家里吃过父亲烙的饼,就和父亲取经学会了烙家常饼。别说她以后的家常饼店生意好了起来!但毕竟村里人家都是省吃俭用的多,买饼的人少,于师傅就帮她在城里租了一个门店,大娘就去了城里开起了家常饼店。开店那天,于师傅还特意跑店里帮忙,亲自后厨烙饼。附近住的城里人吃过大娘家的饼,都说好吃。那天来店里买饼的人络绎不绝,人气一直很火。
大娘发财了,她不忘于师傅给予的帮助。每年的年节都会买了礼品,去于师傅店里看于师傅两口子。去时还不忘给于师傅一家人拿一些自己烙的饼……
大娘说:“这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虽然后来由于大爷最后病逝店关了门,但大爷的几年来的看病钱,治疗费都多亏了有这个家常饼店支撑着。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也有一家家常饼店,我吃过他家的饼不是太好吃,还很硬。打电话时就和父亲说了,父亲就记住了。每次只要我回家,父亲都会亲自下厨烙许多饼,我回学校时父亲会给我带上。每次拿回的饼,都会被宿舍的同学一抢而光。河南的、山东的姑娘们围过来,说这饼软得像母亲纳的棉鞋底。
母亲去世后,父亲放心不下我,工作无论再忙都会抽时间来学校看我。每次来都会拿一些他烙的家常饼。每次我回家,父亲如果工作忙没在家,冰箱里也会有他提前烙的三十张家常饼,每个保鲜袋上都画着笑脸“周三的要配小米粥”“周五的该热透些再吃”。
直到父亲去世,冰箱最深处还躺着最后一袋饼。油渍在塑料袋上晕成琥珀色的月亮,厨房一角,放着一瓶未拆封的花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