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在花谷看流水落花(散文)
一
总以为油菜花只属于乡村与田园,与瓦房、炊烟、篱笆、农具在一起,支撑农人的日子,构筑乡村的风情。但是天竺山脚下的这片油菜花却在城市的一隅铺成夕阳般的灿烂,铺成一道朴素而艳丽的风景。我与小凤欣喜地冲进油菜花海里,琦与小危则抱着手站在油菜花海的边上,男人对花的热情总是不及女人。我和小凤在土埂上走来走去,仿佛回到少年时,回到故乡的田野上。我们摆着各种姿势,拈一枝油菜花轻嗅,把一株油菜花轻轻拥入怀里,不敢用力,怕伤了花。我们与油菜花永恒地定格,把油菜花的美留在手机里,让它永不凋谢。我们把笑语抛洒在春风里,抛洒在油菜花海里,快乐像一只只飞鸟降临,盘旋在花海之上。
一辆电瓶车把我们载入四季花谷。若在宋朝,人们坐的该是马车,或者骑着马吧,悠悠山道,马蹄“嘚嘚”,云鬓螺髻,衣袂飘飘,一切与自然充分和谐。幸好山道拒绝小车进入,稍可抚慰我的古典主义情结,呼吸也暂时从城市浑浊的气息里逃逸,清新之气荡漾鼻尖。
我们惬意地坐在花谷的草地上,吃着糕点和水果。草地是大片的,虽然和内蒙古的大草原无法相比,也不失宽阔与明朗。草地上坐满了来此休闲的人们,他们以不同的表情、姿态、声调来表达对此行的欢畅体验,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把都市人的身心挤压得如一个罐头,在这里,他们紧绷的神经才得以释放,心灵仿佛有了一个纯净的皈依。
面前是一条悠长的溪流,流水之上,小桥婉约而古拙。小桥流水的风景很江南,比之于西北大漠和草原的豪放和雄浑,偏于细腻和柔美,不够震撼,却让人舒心,让人安稳自在,风景会以自身的特质影响人的情绪,此景更适合我的审美情趣。面对这样的风景,很适合烹茶煮酒,弹琴作诗,这是我的理想主义,茶、酒、琴、诗,是通向古典的一个通道,古典指向慢生活,慢生活会延伸出一份情调,能涵养水泥森林下一颗躁动的心。
对着溪流,会想到扁舟,在古代,扁舟意味着离别,离别总是忧伤的。若此时溪流里若有一叶扁舟,必定与离别无关,却与快乐有关。伫立在小桥上,似伫立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坚硬的小桥在那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里变得柔软,散发着哀愁,变成一种优美的意象,触动读者的思绪。只是这里无人家,更无瘦马,但是古道还是存在的,以隐匿的方式存在。天竺山是古老的山,每一寸土地都留下古老的痕迹,也许我们坐的这片地方,曾经就是一条古道。时代让一座山日新月异,让荒凉变繁盛。若马致远看到眼前这番景象,是否还会感叹断肠人在天涯,不得而知,境由心生,心情忧郁,听鸟鸣也悲;心情愉悦,看落花也美。
溪流不是花谷间最耀眼的存在,游人却爱伴着溪流走走停停。有的人蹲在水边,用手撩一把水,洗洗手,洗洗脸,这里的水能够洗去尘世的风尘,也能澄澈浑浊的灵魂。有的人捧着一本书或画夹坐在水边沉思,他们也许在构思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歌,也许在酝酿一幅宋朝风格的青绿山水画,水的灵动与轻盈能赋予人灵感,把人的思绪带入白云间,把精神带进旷野中。有的人边走边痴痴凝望,我想是溪流与他们故乡的河形成一种神秘的交集,牵动了他们的记忆。一条溪流,风姿斜溢,情态万千,让人与之共欢喜,找到了一份情感的寄寓。
小凤指着对岸的一排树木说,那是桐树,若是初夏桐花开放,特好看,她的家乡有很多桐树,初夏时,她要再来看桐花。说的时候,她的眼里泛着光。每个游子的内心都珍藏着一些难以忘怀的故乡风物,那是对故乡的守望。每个游子都是故乡的守望者,用心灵,用精神,用一生,忠诚地守望,把守望当成一种信仰,一种宗教。
二
沿着溪流走,沿着一棵棵山樱树走,确切地说,是漫步,这是一种极慢的状态,我们以极致的慢来感受风景的呈现,让自己与自然美妙地相融。若是过快,就是走马观花了,就消减了游玩的乐趣。漫步的时候,我端详溪流的样子,嗅一嗅流水的气息,听一听鸟叫的声音,看一只蝴蝶如何停在花蕊间,看一缕流云如何散去。在缓慢的状态里,美,倾情奉献,尽情凸显;思绪,如流水袅袅,如天空辽阔。
小凤不时往溪流的对岸看,她说那里曾有人家,因为她看到了地上有瓦的碎片,还有残砖。我佩服她眼尖心细。那里曾经是一个村庄吧,如今只有草木,村庄的人都已搬迁,只有残砖碎片喷吐着昔日的气息,勾画村庄昔日的痕迹。
落入眼帘最多的是山樱树,在花谷间逶迤成列,逶迤成阵,逶迤成一首首绮丽而豪迈的诗行,往前方绵延。一抹一抹的深紫,或浓密,或疏落,只是花期将要结束,显得不够鲜艳,有的已凋残,掉落于地,为大地披上一条紫色的纱巾。我遗憾来晚了,不免生出一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的怅惘,当然我的怅惘是可触摸的,是看得见的,小情绪而已,不会在心里留下痛苦的烙印。而李煜的怅惘是深不见底的,是无法抚慰的,那份远离故土之悲,那份天高地阔的亡国之恨,是无法抹去的伤痕,注定难以平复。
很多花的一生都是匆匆的,不管它多么美丽,也不管多么好养,命运并不会格外给以厚爱。对于花,能做的只有按时地开,在自己的花期里快乐地长,好好地活,这是花的生存之道。其实花落花开皆自然,所有的情绪不属于落花,不过是人类自己情感的折射和心情的投影罢了。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花其实活得很简单,它们的世界一片纯真,趋于无限的纯粹。
断桥不只在西湖,也在花谷。断桥与残雪组成西湖的经典风景,这里的断桥由一块块石头铺就,错落隔开,虽无名,但是给人带来了欢乐,孩子与大人过桥都一脸兴奋,显出天真的模样。小凤很开心地笑,把脚跨在两个石头间,摆着最美的姿态,让小危给她拍照。
石头不仅铺成小桥,还在溪流间,有几十块,于是细腻与柔美淡去,一份粗朴与豪放在花谷升起,让人领略到石头的魅力。石头在风景体系里,比较容易被忽略,大概是因为过于坚硬,太坚硬的事物总是令人抗拒的。但是石头一旦大面积地出现,就是人间的大美,像昆明的石林,千姿百态,大小不均,那是一个个石头铸就的森林,是无数石头写成的史诗,赋予视野和精神以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三
当山樱花的芳踪消失后,玉兰花在一个个小山坡上俏生生地出现了,紫紫的,白白的,亮丽而醒目。我与玉兰花就这样邂逅了,邂逅在春天里。春天这个词,还有春天这个季节,让一切的邂逅变得浪漫,沉淀出一缕诗意的光芒。玉兰花可知,我已寻觅了它太久,我一度以为玉兰花只属于胶东大地。
在图片里多次看过玉兰花,已熟悉它的花形和花容,但是现实里的目睹,对于眼眸,对于心灵,更具惊喜和魅惑。我在一棵棵玉兰花树下走来走去,伫立,仰望,眉飞色舞,多想变成一只蝴蝶呀,在玉兰花间翩跹起舞;多想变成一颗露珠呀,在玉兰花瓣上美美地滚动。我拾起一朵掉落的玉兰花,对着阳光的方向看,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朵玉兰花,还看到时光停留在玉兰花上的轨迹,看到了爱情忠贞不渝的样子,看到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看到了古老生活的秘密。一朵花,蕴含的意蕴是丰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中的所有植物,既要抵御自然的风霜雨雪,还要抵御光阴的流转跌宕,以及人类的伤害和破坏,能够存活于现在,都是不简单的存在。
水边的玉兰,落在流水里,随水而流,诠释着落花流水的样子。落花流水是自然中的一道美景,也是春天里的一种状态,流水把落花带走,似乎意味着飘零之态,意味着美的消失,也意味着春光即将溜走。所以,林黛玉不忍落花随流水,便有了葬花的行为艺术。李煜从落花流水里看到美好时光的消逝,于是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我的感觉是,春不会随着落花流水消失,春在花谷间,在一朵朵绽放的玉兰花上,春色从不辜负小城,在小城四季长驻。
流水的尽头,呈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人家不是居所,而是一家茶馆,兼卖小吃。途中我们也曾路过一家茶馆,但过于高端,不够亲民。眼前的茶馆就是民房的样子,只是屋顶稍显粗糙,若是覆盖片片青瓦,更有味道。茶馆很民间,也很亲民,老板娘是那么地亲切,就像你的邻居大婶一般。三五张茶桌就搁置在水边,左边一段山崖倾泻下一段瀑布,高山流水,浑然天成,水声“哗哗”地响,可是水声再大,你也不觉得吵闹,反而有清幽之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并未留此泡茶,只是咨询一番,老板娘非常热情,并不因我们未消费而怠慢。
这里是花谷的尽头,尽显幽趣。盛夏之时,若邀约二三好友,在此消暑,泡茶,谈天说地,可得浮生半日闲。当然你也可以一个人,独自捧一盏茶,什么也不做,看山看水,看野花蓬勃,看水草丰茂,自有别人难以体会的妙趣。若有兴致,可拿一根钓竿,坐在一块石头上钓鱼,钓鱼不是目的,你要钓的不过是一份意趣,是静享一份恬淡时光。
其实在这里,我觉得最适合闭眼冥想,聆听流水的声音,聆听万物的声音,把心全部交给自然。当你睁眼时,再看那水,已不是水,而是时间的流动,是历史的波澜;再看那落花,已不是落花,而是织女思念牛郎滴落的泪花,是岁月流在人间的一颗颗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