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龙港市的方言守护(随笔) ———参与“语保工程”调查的经历
龙港市的方言守护
———参与“语保工程”调查的经历
2025年4月25日的夜晚,我收到浙江科技大学程老师发来的信息,她即将在下半夜抵达龙港,准备从次日开始,进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龙港点的调查录制工作,我将随着程老师的脚步,一同踏入龙港的方言保护之旅。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教育部、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旨在对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深入系统调查和保存保护。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承载着当地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人口流动和普通话的普及,许多地区的方言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语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龙港市是一个方言多元化的城市,市域内分布着瓯语、蛮话、闽南话和金乡话。讲瓯语的人数占据多数,因此被俗称为“本地话”或“温州话”,也是龙港最具代表性的方言。我有幸成为这次项目的主要发音人,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让我深感使命重大。
一、语保调查
26日早晨九点,我准时到达开元酒店与程老师会合。在简单的交流后,程老师向我明确说明了我的任务:首先进行纸笔调查工作,在调查的过程中程老师会用国际音标记录下调查内容。其次是摄录工作,纸笔调查结束后,我们即进入摄录阶段,将前期调查记录的材料同步摄录下来。除了规定内容之外,还要补充一些俗语、谚语、故事等口头文化类的内容。
我们首先对调查点、方言发音人、口头文化发音人以及地普发音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记录。接着,在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语音部分的调查。语音分音系、单字两部分内容。音系分声调、声母、韵母,其中声调有86个例字,声母有80个例字,韵母有101个例字。而单字数量比较大,有1000个例字。语音部分的难点在于一个生字常常有多个方言读音,比如简单的“人”在人、人民币和道人(道士)的说法就有三种读音;“大”在大小、大学、大家这三组词中也有三种不同的读音,这种现象我以前并未观察过,让我觉得很有趣,;一个字两种读法的也比较多。
接下来的调查工作是词汇部分,词汇分天文地理、时间方位、植物、动物、房舍器具、服饰饮食、身体医疗、婚丧信仰、人品称谓、农工商文、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数量和代副介连词等十四类,一共1200个词汇。词汇比生字的读音更加复杂和困难,很多词汇的方言说法与普通话的说法差别很大。。如闪电说“月令”;月食说“月光佛给天狗偷去”;银杏说“金奶”;向日葵说“日头佛花”;老虎说“大猫”;盖房子说“起屋”;围裙说“围身拦”;膝盖说“脚踝头”;肛门说“股臀窟”;双胞胎说“双生娒”等等。而有些生僻字的对我来说也有难题,比如“瓢”和“莴苣”这些不常读的词汇,还需要通过百度搜索和请教朋友进行解决。
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男性的叫娒儿娇,女性的叫囡儿娇;长大一点男性的叫娒儿,女性的叫囡儿;青春期男性的叫后生儿,女性的叫媛主儿;结了婚以后男性的叫男子客,女性的叫老嬣客;进入了老年以后,男性的叫老人家,女性的叫老太婆。这样的词汇让人感觉到了方言的魅力。
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动作行为的词汇,居然有118个,这些动词如果用龙港话来读会简单一点,但是要说出龙港话中对应的说法则需要仔细思考才能讲出来。有时候想不出来,就需要程老师的现场示范才能慢慢想出本地话的说法。比如用嘴的有:张、闭、咬、嚼、咽、舔、含、亲、吮、吐,另外还有啃、喝、吻和吞等。用手的除了有:拿、给、摸、伸、挠、掐、拧、捻、掰、剥、撕、折、拨、摘、摁、摞、推、抓、提、举、撑、打等之外,另外还有拍、挥、摇、抛、握、拽、抚等字,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每天的调查工作通常要到下午五点多才结束。程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对当天的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核对,她不仅参考国家语保平台上的数据,还带来了《苍南方言志》等书籍进行比对。我也向她提供了杨奔先生的《苍南名物考》和《浙南农村日用杂字》的电子稿,以方便她对龙港方言进行查证。
二、摄录工作
30日下午,程老师携手龙港市语保项目联系人蔡老师,一同前往龙港市第十三小学,对语保录制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蔡老师介绍称,十三小的音乐室是龙港市目前唯一拥有录音条件的学校场所,但遗憾的是,经过现场评估,该场所仍未能满足国家语保录制的要求。于是,程老师果断决定,租用酒店的房间作为临时录音场所,并立即着手进行布置。
老师的两位得力助手——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小杨和小乔是在傍晚抵达酒店的。她们在程老师的带领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布置工作中。语保录制设备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配备,包括索尼摄录机、佳能单反、专业定制录音话筒、灯光系统以及大容量存储硬盘等。在录制准备阶段,搭建一个平整无皱的录制背景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背景布的平整无瑕,她们在架子上使用了近20个大型晾衣夹进行固定,在经过一番努力还是不能将背景布整理平整的情况下,程老师还跑到酒店附近的工地上搬回了3块水泥块,重约20多斤,以稳固背景底部。此外,她们还向酒店借用了必要的桌椅等设备,一直忙碌到凌晨,才终于完成了所有布置工作。
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全球劳动人民都在庆祝自己的节日,享受着休息与旅游的时光。然而,为了国家的语保事业,我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休假,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语保岗位上。
早晨八点,我准时到达酒店与程老师会合。程老师向我介绍了她的两位年轻助手,我对她们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研究生感到十分钦佩。随后,程老师带我参观了录制房间。一踏入房门,我就被眼前的场景所吸引。听完程老师的介绍后,我满怀歉意地说:“程老师,您应该让我参与这些布置工作的。作为地道的龙港人,为家乡的语保事业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程老师却谦虚地回应道:“杨老师,您能支持我们本次的调查工作,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么能让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来帮忙呢?”
虽然事情已经这样安排了,但我还是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下不为例哦。”然而,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被她们的敬业精神和努力付出所深深打动。
时间紧迫,我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由于语保录制对环境和噪声要求极高,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干扰。除了拉上窗帘外,我们还额外加挂了白色被单来遮挡外界光线。然而,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仍然不时受到窗外汽车噪声、隔壁楼上电视声以及通道行人脚步声的干扰。为了确保录制质量,我提议程老师考虑租用专业录音棚进行录制,以便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录音棚内的录音环境稳定,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通过多方搜索和联系,程老师终于找到位于世纪科技创业园内的天城录音棚。她们三人凭借着自己瘦弱的肩膀和手臂,硬是将一大堆沉重的录制设备,包括三块重达20余斤的水泥块,一一搬运到了录音棚中。这一过程中,她们不仅历经了辛劳,还支付了昂贵的租金。
5月1日傍晚时分,接到程老师的通知后,我迅速赶往天城录音棚进行录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录制1000个单字。由于前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方言的发音已经颇为熟悉。因此,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保持正确的坐姿——确保录制时双耳能够清晰露出,并且眼睛必须紧紧盯住摄像头不能晃动。然而,长时间的坐姿导致我的腰部逐渐感到酸胀难忍。更为尴尬的是,在坐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的肚子竟然开始发出“咕噜、咕噜”的肠鸣声。这种声音严重影响了录制的质量。尽管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始终未能奏效,因此不得不进行多次重新录制。就这样,我们一直忙碌到晚上十一点多才结束录制工作。回到住处后,我感到疲惫不堪,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程老师回去后并没有休息,而是与两位助手一起对当天录制的300个单字视频进行了仔细地审核和筛选,以便第二天进行补录。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的内心再次被她们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5月2日,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剩余的700个单字的录制。中午11点,我请假参加了朋友孩子的婚礼,但下午1点半就提前赶回了录音棚继续工作。我们一直忙碌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了所有单字视频的录制。在录制休息的间隙里,我发现程老师的精神状态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于是,我关切地建议她注意休息和调整。然而,程老师却笑着告诉我她根本无法休息——因为当天录制的700个单字至少需要审核到夜里十二点以后才能完成。当我看见她来龙港以后,明显消瘦了许多,而作为老大哥却没有为她分摊负担,使我心里感到十分的愧疚。
5月3日和5月4日,我们的工作聚焦于方言青男的调查和摄录。青男小张是一位电子信息技术人员,他平时在杭州工作,节假日都会回龙港,日常与父母都是用龙港话交流。在调查期间,小张的父母为了给他加油打气,晚上还特地赶来陪伴,支持调查摄录工作。
方言青女则由小金担任,她是龙港市一所公立托幼机构的教师。由于小时候曾随祖母和外祖母生活,她会说龙港话。为了配合我们的工作,小金不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还与家中的长辈一起复习龙港话的发音。此外,她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并与两位年龄相仿的研究生女助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而我在5月3日则请假前往义乌参加一位朋友孩子的婚礼。早上十点我便抵达了义乌,在参加了晚宴后,我婉拒了朋友们的挽留,于深夜十二点返回龙港。洗完澡正准备就寝时,我看到了小乔在凌晨1点发布的朋友圈视频“谁的五一”,她们说“现在是凌晨1点,还有450个音频没有看,尽量在凌晨两点前完成。”我看了信息后,立即送上了爱心的点赞,以表达我对她们深深的感激。
5月4日下午,我们的工作是对方言老年女性进行录制。方言老年女性代表汤老师是我多年的挚友,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又是一名退休教师。由于汤老师事先已经做了充分的功课,因此整个录制过程十分顺利。
同时,四位方言发音人齐聚一堂,共同用龙港话讲述龙港市的当地情况、风俗习惯等故事,无形中成为龙港市的方言传播者。
4日晚上的任务依然繁重,他们三人依次用龙港话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工作情况以及本地歌谣和故事。最后,他们还需要用本地普通话朗读规定的故事。三位发音人一直忙碌到将近深夜十二点才回家。而程老师和两位助手回到宾馆后,还需要继续审核视频,再次坚守到了凌晨二点。
5日和6日除了其他几位老师的遗留问题,主要就是对我的调查内容进行摄录。主要包括对前期摄录工作中出现的眯眼、肠鸣音等问题进行重新摄录、对个人的讲述和口头文化等内容进行摄录这两个部分的内容。
为了这次项目的调查摄录工作,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将自己要讲述的内容写成文稿,并多次阅读。然而,自从调查开始以来,由于时间紧迫,我一直没有机会再次阅读文稿,更不用说背诵了。但录制视频时是不允许交谈或查看文稿的,因为这会分散注意力。尽管我尝试记住一些简单的短句,但对于超过5分钟的内容,我仍然难以口述。因此,经过多次尝试,录制效果始终不理想,整个录制过程陷入了僵局。
在万般无奈之际,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土办法。我将要讲述的内容中的关键词写在一张大约10厘米的纸上,然后将其紧贴在摄像头上。凭借我5.2的良好视力,我紧紧地盯着摄像头上的纸张,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根据关键词的提示,成功地将一段故事讲述出来。这个方法竟然非常有效,后续的录制也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们一直忙碌到深夜,程老师和我都为我们的坚持和努力而鼓掌。
6日是调查录制的最后一天,主要任务是进行审核和补录。原本以为这一天会相对轻松一些,但谁知我在九点多的时候声音突然变得沙哑,发音始终达不到要求。为了尽快恢复声音,我跑到楼下的商场购买了润喉片。经过20分钟的休息以及两片润喉片和矿泉水的帮助,我的声音终于恢复了正常。于是我们又重新开始录制,终于在下午2点多,本阶段龙港市的龙港话的调查摄录工作圆满结束。
三、龙港话的历史
龙港市坐落于鳌江流域的江南垟平原之上,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平阳县。这里的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瓯语、蛮话、闽南话和金乡话。瓯语,又称温州话或本地话,是温州市及周边汉族居民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它隶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吴语瓯江片,属于南部吴语的一种。温州话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与北部的吴语也无法顺畅沟通。
尽管本地话在内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地的发音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被形象地称为“腔款”。在龙港市,本地话就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腔款”,分别是主城区龙江、沿江、湖前以及白沙一带的“北爿腔”,江山一带少量的“宜山腔”,以及平等张家堡一带个别的“蛮话腔”。
在这十多天的语保工作中,程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年轻的大学女教师不仅外表优雅出众,更具有聪慧与亲和力。她深知语保调查录制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她总是循序渐进地布置工作,从不提前透露整个工作的难度,以免给我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后,无不被她那种严谨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因为相较于我们,她们的工作更为繁重。如果我们深夜才结束工作,那么她们就必须熬到凌晨才能完成审核。连续的工作让她们身心俱疲,饮食与睡眠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每次看到程老师因忙碌而未能吃饭,我的心里都感到十分难过。而看到她在这十天里瘦了六七斤,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这十天的繁重工作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语保工作的重要性。龙港本地话拥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并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人口的频繁流动,会说本地话的人越来越少,可以说目前在龙港市内,大家的主流交际语言是普通话,而且是带有地方腔调的普通话。因此,开展语言保护调查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我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以及儿童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龙港方言的保护工作中来,让龙港话在瓯越大地上传扬得更远、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