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篱】三十六计之胜战计(上)(古韵八首)

编辑推荐 【东篱】三十六计之胜战计(上)(古韵八首)


作者:微尘冯 白丁,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发表时间:2025-05-15 08:20:41
摘要: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包含: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共六个计策。本人以此为题材,写成绝律词,自娱自乐。本篇包括上述前三个计策。

三十六计之胜战计(上)
  
   ◎第一套:胜战计(平水韵)
   七绝·胜战计
   优势形成莫逞强,精心用计减伤亡。
   将军遇战需求胜,苦读兵书受益长。
  
   七律·胜战计
   趁火着时忙打劫,瞒天过海戏愚臣。
   声东本意攻西侧,围魏原思救赵人。
   以逸待劳常取胜,用谋促勇更添神。
   斩妖可借他方剑,计海宏深岂有垠。
  
   ◎第一计:瞒天过海(平水韵)
   七绝·瞒天过海(孤雁入群格)
   扎寨排兵舞战旗,屡兴屡止不相疑。
   有朝一日天军降,方解陈王梦里迷。
   注:“陈王”指隋朝时期陈国国君。
  
   七律·瞒天过海
   阴附阳中一局棋,备周意怠哪还疑。
   三番五次鸣金鼓,五遍三回掩战旗。
   屡次调兵添眼乱,突然拔剑让头移。
   南徐顷刻归隋属,瞒字当先首策奇。
  
   第二计:围魏救赵(平水韵)
   七绝·围魏救赵(孤雁入群格)
   救赵缘何把魏围,分兵攻暗顿生威。
   良谋贵在无常法,剑走偏锋不守规。
  
   七律·围魏救赵
   救赵之危细运筹,迂回出击刃锋游。
   如无孙膑分兵计,哪有邯郸解困谋。
   赢可欣然经验取,输能痛矣败因求。
   兵书一卷常翻阅,儒将功勋史册留。
   注:“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第三计:借刀杀人(平水韵)
   七绝·借刀杀人
   借刀妙策损阴招,设计之人善造谣。
   蒋干盗书成笑柄,曹军完败战船烧。
  
   七律·借刀杀人
   百战枭雄论六韬,周瑜诸葛斗曹操。
   时逢蜀汉围攻魏,谁料阿瞒谋借刀。
   诱得孙权偷渡取,造成关羽落荒逃。
   巧言引友先求战,此策难防请记牢。
   注:“阿瞒”系曹操的小名。
  
   (原创首发)
  

共 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为题材作古韵创作,作者对此有着精细地玩味。在表达方式上,每一计,则分别用七绝和七律来写,互为补充。◎第一套:胜战计。七绝·胜战计:计谋减损,智源兵书。七律·胜战计:以智取胜,堪称神功。◎第一计:瞒天过海。七绝·瞒天过海:表里不一是计谋,如梦如幻亦军事。七律·瞒天过海:眼花缭乱原来是计谋,瞒天过海有谁知。第二计:围魏救赵。七绝·围魏救赵:水无常态,兵无常形,破得常规是为上。七律·围魏救赵:兵书里有奇谋,演绎军事成传奇。◎第三计:借刀杀人。七绝·借刀杀人:入计不知是计谋,波诡云谲见奇功。七律·借刀杀人:鞭长也可及,手不持刀也杀人。作为三十六计,如无实战来诠释,我们看不出多么精彩,作者深谙典故,以军事史为邻居,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作者是一个专心研读的人,对古韵有着特别的情怀,始终坚持创作磨砺,方得如此精彩。一般用典,多是一个词语术语,而作者化典故为情节,写出了生动感,既是解读兵法,又是讲故事。步韵精准,平仄无讹,起承转合,自然从容。七律的对仗颇见功夫,无违拗艰涩,流畅称妙。【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15 08:25:37
  作者以三十六计为题材,简练而巧妙地运用故事,为之作解,这对于我们了解兵法,获取智谋,有着特别的意义。作者深谙历史,熟知韵律,在创作上独辟蹊径,为我们奉献了一组特别精彩的古韵佳作。感谢冯老师投稿东篱,感谢对东篱的热爱和支持。远握,问候夏祺,继续期待冯老师的古韵佳作,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
怀才抱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