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种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种地(散文)


作者:朱军 童生,68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1发表时间:2025-05-15 08:30:14
摘要:原创首发


  
   当兵退伍回来,虽然走向了供销社的工作。但是直接去地里,进行春种秋收,风里来雨里去的劳作,还真没有几次。
   只是在二零一六年的初春,萝北县委在林业局会议室,召开了能人进村大会。会上,县委书记先是讲了能人进村的意义,又谈了脱贫攻坚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为农村的发展,增光添彩。
   会议上,县委组织部部长,为我们九个人,颁发了名誉书记和名誉村长的荣誉证书。
   第二天晚上,我去的村里两委班子全体成员,特意为我接风。我在场合上表示,一是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升文化娱乐的品质。二是在经营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为村里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尽绵薄之力。
   首先联系厂家,为老年秧歌队,提供了近万元的秧歌服装。又在每年一次的镇篮球比赛活动中,连续三年赞助现金尽万元。
   在中秋节和春节,分别慰问了十户贫困户。取得了百姓的认可和称赞。
  
   就在即将春播开始时,村里的书记拿着文件来找我。县里要搞土地流转经营试点。给村里三千亩任务。条件是今年必须连片经营种大豆,明年必须种玉米。如果合格了,国家每公顷给予轮作补贴2250元。大豆种植补贴每公顷3000元。
   也就是说,轮作补贴有没有是个未知数。当时我也是模棱两可的回答道,看看情况再说吧。
   过了几天,书记早上又来了我家,言外之意,就是市委组织部部长包扶村里,这件事,镇里也是希望村里给做好。
   由于村里的旱田地,基本上都是沙土地,旱一点就歉收了。连续几年大豆产量都在晌产3000斤左右。当时大豆价格也就在1.5左右。如果遇上大旱,产量那就不用说了。种地风险,可想而知了。
   当时为了完成任务,也想用高产大豆品种和新的种植技术,改变农户的种植方式。几经思考,还是决定试一试。
   于是,和村里的四个朋友,注资100万,到县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农民种植合作社。
   然后,就在村里广泛宣传,购买土地。当时相邻村的旱田地租,是每公顷3000元,为了让利于民,合作社把地租提高到4500元。当我们租地到八十公顷时,传来的消息,是萝北县没有轮作补贴项目了。
   也就是说,不用种地了,就已经开始赔钱了。
   这时候,还在观望和犹豫的农户,纷纷来到我的家里,要求把地租给我们。几经思考,我们合作社成员,还是决定有多少租多少。
   播种的时候,我们租地规模在三千多亩地。
   由于农户的地,是左一块右一块的。给大机器播种带来很多的不变。我们又和个别农户进行了串地,并且多给农户一些好地。
   为了提高产量,我又开车千里,去北安市调剂优质大豆品种。在肥料使用上,严格下肥量。为了怕苗后处理不及时,又进行了苗前封闭处理。
   那个时候,是怕天旱,又怕大雨。更怕冰雹。时常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大概是五月中旬,省农业厅的调研组,来萝北调研。听了当地政府和合作社的汇报后,从别的市县,给调剂了几万亩的轮作指标。这时,一块石头才落了底。
   当时,村里的一些种地老把式,经常背后议论,等着看我们的热闹。
  
   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大豆开花后,几天一场小雨,还都是夜里下,白天晴。一位大哥对我说,这那是下雨啊,分明是下钱呢。
   这个时候,市里县里的领导,也经常来村里调研,去地里观摩。
   金秋十月,大豆摇铃。收获的季节开始了。
   由于种植了大豆高产新品种,又喷洒了防病增产的农药。大豆的公顷产量突破了4500斤。由于大豆品质好,每斤卖到了1.70元。不算国家补贴,仅是种植一块收入,就盈利近二十万元。
   不少农户对我说,你们命好,老天也照顾。
   其中的苦辣酸甜,又有谁知道呢?
   由于入股时,我占的比例为百分之七十多,按章程理应多分些。
   当时,我对股东说,赔了我拿大头。现在盈利了,就平分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回想起来,种地可不是心血来潮,任性妄为。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2025.5.14

共 16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线索,从退伍后的工作,到参与村里土地流转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且真实的叙述。这种质朴的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种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抉择和收获,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作者在讲述土地流转项目时,情节跌宕起伏。从接到任务时的犹豫,到决定尝试后的一系列困难,如租地时补贴政策变化、土地分散不利于播种等,再到后来省农业厅调剂轮作指标,最后获得丰收盈利,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变数。这种曲折的情节使得文章充满了故事性,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通过作者在各个事件中的表现,如在村里两委班子接风场合表明的决心,面对种地赔钱风险时依然坚持租地,盈利后选择与股东平分利润等,展现了作者有担当、重情义、为村民着想的人物形象。同时,村里种地老把式在背后议论等情节,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文章围绕种地这一核心事件,不仅讲述了种地的艰辛过程,还传达了深刻的主题。“种地可不是心血来潮,任性妄为。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啊”这句话点明了主题,让读者明白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种地这一事业的深刻感悟和尊重劳动的态度。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