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往事(散文)


作者:方仲贤 秀才,1014.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发表时间:2025-05-15 16:46:01

今日去了烂河乡,太阳快落山时,一阵凉风吹得小麦摇晃。满眼的绿色犹如翻腾的海洋,灌浆饱满的麦粒在风中胀满成熟的气息,麦香的思绪一下子卷起我的心。
   童年的梦在麦浪的轮回里不知过去了多久。那是在“饥饿年代”,儿时急切长大的希望,让少年的影子随着风走到能填饱肚子的地方。梦想如同这广袤的麦田,毫无边际。如今才知道,人生的路途上,流淌过的泪被风吹干后,自己仍在这麻柳树下。不远处,那个公社管理所的房子依然存在,屋后是大片大片的麦地,那里麦苗青青、麦浪滚滚、麦香浓郁、麦黄杏黄,就连那宽阔的流沙河也绿了倒影、黄了岸边。
   12岁的我同母亲去麦田里掏野生乔壳。在麦田里饿得发慌的我,大把大把地摘掉麦头,藏在麦田里搓揉麦粒往口中塞。填饱肚子后,又用书包装上麦头准备回家。刚抬起头,一双大手抓住我死死不放:“谁叫你来偷麦子?”一个40多岁的男人站在面前大声骂我。
   “我们拾的,没有偷。”母亲上前推开那男人说道。
   那男人一掌打翻我母亲。见状,我火了,上前咬住那男人的手不放。男人狠狠踢我一脚。我一边哭一边找地上的石块,可全是泥土。我眼冒火星,一把抓住男人下身使劲扯捏。
   他痛得大叫,一头倒在麦田里。我急忙扶起母亲,往大路上跑。那时我得意得像老师讲的小英雄雨来和王二小。
   突然,从公社管理所跑来三个民兵,把我母子俩抓进屋内,用麻绳把我吊上半空。
   “把这小杂种弄来‘鸭儿浮水’。” 另一个民兵一边说,一边把我吊在房梁上,四脚朝天。母亲哭着再三求饶,可……
   多年后,我长大参加了工作,成了县上工作队队员,进驻烂河乡。刚进村,就认出那个叫丁三柱的男人,他的背已弓了。他一见我,就躲进屋里。我很想跑进屋把他抓出来好好揍一顿,可转念一想,自己是工作干部,怎能……
   回家后,我把这事对母亲讲了。母亲再三嘱咐我说:“千万干不得,都几十年了,再说他都老成那样,放过他吧。”
   一天下午,我走到那麦田边,只见麦田中冒出一个人头,叫我:“赵书记,你还不休息?”
   “这块田是你家的?”我问。“是,我的承包田,一亩八,全家四口。”
   这时又起风了,往事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又如此陌生。因为我已经久违了麦地、久违了这儿几十年,可留在心中的伤痛却常在梦中被惊醒。那年报名应征入伍,因我腿被打残未录取,唉……要不是那年,我……
   这边有一块田无人耕种,一直荒着。我问村书记,他说:“那是分给丁三柱的,他无儿女,是孤寡老人,79岁了,在吃低保。”
   我和村书记李正江站在麦田边,太阳下酷热难耐,草帽下的汗水浸染着土地,寸把高的麦秆在脚底下啪啪响。李书记说:“村里穷,连乡村路都没钱修。”
   当晚,我去了丁三柱家。一进门,他一头跪在地上,双手抓住我脚:“赵书记,我有罪,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想到当年他把我母亲打在麦田里,又把我吊起的情景,我咬紧牙,握紧拳头,正想狠狠揍他一顿出出恶气,可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回响,唉…… 我一把推开他,走了出门。大麻柳树上布谷鸟的鸣叫,山边风吹拂麦浪的情景,深植在幼小的骨子里。那些年不知饿死多少人,我真想用后半生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为百姓干点实事,让他们早些富起来。那麦子,是我今生割舍不掉的乡情。
   五月末,麦香的诱惑吸引着我约同学们来这烂河乡开同学会。他们早早沿着高速一路向东,路边的麦田泛着成熟的气息。到了十点十分,干净的阳光下,柔和的风吹着黄色的麦子。我的目光停留在那里,贪婪地吞噬着多日不见的麦浪:那黄中略带青的麦秸秆,那饱满的穗头。我站在麦垄上,感觉我所有的少年时光都在这田埂、麦田走过。季节的到来,让那麦糠紧紧裹住熟透了的麦仁,即使再大的风雨也不让其脱落,直到麦仁入了社员家的粮仓。
   因县上财政困难,我发动这些年在外拼闯发迹的王大川、赵香芝、罗永康等几个老板来烂河乡开同学会。
   酒桌上,王大川与罗永康(绰号 “康以子”)胸上碰了我一拳,说:“你娃,开什么同学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需要捐多少?”
   我说:“20 万起步。”
   “好!看在同学一场,当年下乡时,进城当工人名额是你让了我,不然……” 王大川碰了我酒杯说,“给你村上捐 40 万,如何?”
   我叫乡上文书和会计给他们开了收据,并再三嘱咐:“修路资金专款专用,不能挪用!”
   如今我退了休,又回到烂河乡。当我久久地置身于麦田里、阳光下、麦香中,我如此平静,却又是如此的心潮澎湃。农民的希望就在田野,就在酝酿的麦香里。麦浪啊麦浪,我、你、他,谁会忘记呢?

共 17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以“麦浪”为情感线索,串联起饥饿年代的苦难记忆与乡村发展的时代变迁。作者通过少年偷麦被虐的创伤叙事,折射出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困境,又以退伍后投身乡村建设、发动乡贤捐资修路的情节,展现从“伤痛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换,暗含对乡村振兴的深层思考。文中麦浪既是饥饿记忆的载体,也是希望的象征,其从 “青黄”到“金黄”的色彩蜕变,隐喻着土地命运的转折。作品以质朴笔触叩问历史与现实,在个人恩怨与时代洪波的交织中,彰显出超越仇恨、心系乡土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慨动容。【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5-15 16:46:48
  文章以麦浪为引,串联起个人记忆与时代变迁。少时偷麦遭虐的细节充满张力,饥饿年代的苦难跃然纸上;成年后投身乡村建设、化解恩怨的情节,展现出超越伤痛的格局。麦浪既是苦难的见证者,也是希望的孕育者,贯穿全文的意象运用巧妙。叙事质朴而饱含深情,在个人命运与乡土发展的交织中,传递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颇具感染力。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