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记忆深处的快乐老家(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记忆深处的快乐老家(散文)


作者:如歌四季 布衣,22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发表时间:2025-05-15 19:11:26
摘要:......记忆中老家院子是我们的天堂,承载着儿时的快乐、温暖和回忆。多年后的现在,有时还会梦回老院子,好像回到小时候的光景。

我家从城北老房子搬到城南时,我才刚刚记事。记忆中老家院子是我们的天堂,承载着儿时的快乐、温暖和回忆。多年后的现在,有时还会梦回老院子,好像回到小时候的光景。
   当时我家的大院子,连着现在老家后面的那户人家,很大。一进大门,左手边是住人的二层楼房,每层有三间房子。爷爷奶奶住在楼上中间,左边一间是小姑住,后来我和姐姐去楼上最右边那间住。一楼中间是堂屋,用来吃饭及会客,左右两间分别是我父母带着妹妹住和四叔家。大门右手边就是一个大院子了,面对院子,右边有几间厨房,左边是一个长长的大花台,院子底也就是最东边又有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最左边往里走就有一个厕所。这是我们家乡典型的坐西朝东的土木结构民房,住房在西边,一般有二层,为“坐西”,朝东带着一个大院子。房子的格局为“朝东”,面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就照着二楼的房顶。加上我们家乡气候怡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种民房住着冬暖夏凉,很舒服,可以住好几代人、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中间院子就是我们的乐园了。院子铺着三合土,光滑、平整,感觉和水泥差不多。北边也就是面对院子的左手边靠围墙砌着一个长长的花台,花台里种着各种花草:芍药、山茶、凤仙花、月季、金银花藤、天竺葵、兰花等等,花台脚边种了一溜秋水仙,花台一年四季鲜花不败。花台最左端挨近住房的那边有一小块地,种着一棵桔子树,一棵水蜜桃树,一棵树番茄树(我们叫“洋鸡蛋”,有人叫“洋酸茄”);花台最右端种着一棵高高的遮天蔽日的石榴树、一棵李子树。花台前面中间建有石桌子和石凳子,有时在这里吃饭,也是我们做作业的地方。过了石桌子和石凳子,就是宽敞的院子中间,我们经常在院子里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等等。再过去最南边就是一排厨房了,我们分家后就各家一个厨房,各吃各的。从厨房往东走,就到了一口井,井水甘甜清冽,可以煮饭煮汤,浇花洗菜洗衣服。再往下,就到了东边的二层楼房,模糊记得原来堆过很多杂物,我们还去玩过躲猫猫,后来租给一家六口的广东人。
   面对花台最左端的那块地,桔子树好像没结过桔子,却长满了蚜虫,大人们常常给树打药,也不咋见效,后来听大人说要嫁接,才会结果。水蜜桃却非常能结果,桃树的枝叶长到二楼护栏,桃子熟时,站在二楼护栏边就可以伸手摘桃子了。熟透的桃子个头很大,我们小孩一只手还拿不住。撕开薄薄的皮就可以吃了,水蜜桃很甜,鲜嫩多汁,咬一口,汁水顺着手,流淌一地,我们也吃得满嘴满脸桃汁,肚子都能吃撑。每年结果多时,大人都会摘了送广东人家一些、送隔壁邻居一些。有时忙不及摘,桃子会烂在树上或被老鼠啃吃。但秋天就有点害怕了,枯萎的桃树叶后面爬满了黑色长条的毛毛虫,枯枝之间还被结满了网,原来毛虫也会吐丝结网。我们怕得不行,走路都要绕着走。高大的树番茄树结出的是椭圆形果子,成熟时一个个黄色或橙色的果子吊在树枝间,像一个个鸡蛋吊在上面,可爱极了,所以我们方言就叫“洋鸡蛋”。成熟的树番茄酸溜溜的,可以剥了皮剁碎拌凉菜吃。我们常常在地里玩,捉虫、摘花、摘果子等等。
   花台也是我们爱去的地方,我们爬上去,不是捉蝴蝶蜻蜓,就是坐在花台边缘,学着电影里的女子摘了花插在发辫上,可以臭美大半天,但经常被爷爷骂,嫌我们把花和花台踩坏了。有一次,爷爷种了一棵牡丹,像宝贝一样爱护。刚好我们去看了电影《秋翁遇仙记》,我就从早到晚去盯着牡丹花看,盼望着从牡丹花里出来一个仙女。还把冬天围脖的纱巾围披在身上,头发上插上花,装扮成仙女,在院子里飘来飘去。爷爷急了,生怕我们把他的牡丹花给摘了,千叮万嘱地说不能碰牡丹花。我们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他还是不放心,时不时过来看一眼。老天似乎就爱和人开玩笑,你越在乎什么,它就越让你不称心。过了几天,爷爷忽然发现那棵牡丹花被打烂了,花瓣和叶子破碎不堪地耷拉在地,爷爷大发雷霆地审问每个人,我们都战战兢兢地摇头。后来查半天,才知道是在我家租住的那家广东人的孙子,那个调皮鬼小军,用弹弓打的,说是练弹弓来着,没发现花台里的牡丹花。爷爷吹胡子瞪眼地去质问他爷爷,小军爷爷忙不迭地道歉,并把小军狠狠揍了一顿,还表示说重新买一棵来赔。爷爷哼了一声,想了想说不用了,以后看好孙子不要再捣蛋,就走开了。后来我听奶奶说广东人家不富裕,就靠他儿子做点小生意养活一家六口人,而牡丹花也不便宜,爷爷估计想到这就不让他赔了。
   夏天,最怕的就是,那棵高大的石榴树,结满了红石榴的同时,也在叶片后面长满一条条排得整整齐齐的青色肉虫子,我们叫“青丁子”,这些虫子靠吃石榴叶子,无不长得胖嘟嘟的,然后拉黑色的粪便,黑点黑点的布满树下的地面,看着我都觉得头皮发麻。奶奶却常常吩咐我们去清扫,我们生怕虫子掉在头上,只好硬着头皮打着伞去扫。旁边是一棵清脆李子树,经常还没熟,我们就去摘了吃。奶奶警告我们,不要贪嘴,吃了未成熟的李子,就要拉肚子,止不住就会死人的,常言道:“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但胖小子小军就是爱调皮捣蛋,经常欺负我瘦弱的妹妹,有一次把她的脸都掐肿了,气得我母亲找他家大人理论,小军免不了又挨一顿揍。小军奶奶为了缓和气氛,还常常做一些广东菜送给我们吃。后来,慢慢地,小军终于长记性了,居然和妹妹成了经常一起玩的好朋友。有一次还闹出一个乌龙来。那天,我和妹妹、隔壁邻居的兄妹俩、小军、小军的弟弟小明一起玩捉迷藏,我找,他们躲。我把大家都找出来了,就找不到小军。我们又找遍各个房间的床底下、衣柜、厨房、花台后面墙根脚、井里(怕他掉井里),甚至厕所,都没找到。我们还去大门外找,看他会不会藏在外面巷子里,还是一无所获。我们赶紧告诉大人,大家一起找,正在大家奇怪地说这个院子也不是很大,怎么他就藏得谁都找不到,加上大家大呼小叫地,难道他也没听见吗?这时,就听见有人喊:“找到了!”大家才松了口气,只见爷爷拉着睡眼惺忪地小军从厕所走出来。我们惊讶地齐声说:“刚才厕所也找过了啊!?”爷爷说小军在里面窄巷里藏着藏着就睡着了,我们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们这种民房互相之间有房檐滴水的矛盾问题,就是如果两家的山墙挨在一起,雨季时房檐流下的雨水会互相冲坏山墙。为了相互不影响,大家盖房时各退一点,两家的山墙之间留出一米左右的宽度,我家北边围墙和前面东边都与邻居家留出了这种窄巷。窄巷空着,只有一些瓦砾、石头等杂物,平常人们都不会去,我们小孩子偶尔会去找瓦片石头玩。而这种窄巷很深,我们的房子建筑面积有多大,北边窄巷就有面积的长度那么长(所以很深)。而东边窄巷是面积的宽度那么长(所以不深),连着厕所,也是专门为打粪的人进来掏粪留的。去北边窄巷要路过厕所向左转一个弯,那天小军躲在里面时居然睡着了,所以大家都只找了厕所,没想到转弯去北窄巷看一眼,害得大家找了半天,虚惊一场。
   小军爷爷因为从热地方来,形成了天天冲凉的习惯,每天在井边冲凉,包括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不过我记得冬天井水打上来还冒着热气,不算冷)。我们每天晚上8-9点钟准时会听见他在井边一边冲凉一边发出喊声,应该是舒服的感叹吧。我爷爷还劝过他,冷天就不要冲凉了,对身体不太好,但他没听进去,依旧坚持冲凉。后来他家买了房子搬出去几年后,就听说小军爷爷中风了,没多久就离世了。
   自从四叔结婚后,我家院子里这个大家庭就不大和睦了。四叔因在工厂做工时,不小心被机器削去了三根手指,残废了,年纪也混大了,在邻居的撮合下,随便娶了一个患有“羊癫疯”的女人为妻,这个女人同时还是一个闻名街坊的悍妇。至此,大家庭因她矛盾重重,吵闹纷纷。
   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四婶发病,她一发病就四肢僵硬、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四叔要赶紧抱住她,把她头向前朝脚弯过去,以防止她过度挺直(我们土话叫“扯”)把自己的肠子扯断或牙齿咬碎。四叔很瘦,手指又残缺不全,每次都要很费力地救助又高又壮实的四婶。即便这样,四婶也不感激四叔对她的好,平日里对四叔呼来喝去,甚至对爷爷奶奶都是颐指气使,要大家都顺着她,仿佛她是我们家娶来的公主。不知什么原因,四婶总是针对我家,还常常联合小姑去奶奶面前说我母亲的坏话。我还记得四婶很喜欢给我扎头发,她的手劲太大,把我头皮扯得生疼,眼泪都疼出来了,还不准哭。就是因为她的横行霸道、胡搅蛮缠,爷爷奶奶也受不了,商量着分了家。即使分了家,她照样常常使坏。因为有病,四婶办了病退赋闲在家,但她也不是经常犯病,就成天无所事事地在家无事找事、惹是生非。我们几家的厨房是连着的,中间就是一道竹篱笆隔着。所以,我家厨房有什么菜,四婶会来偷拿一些,泡着的米,她也要舀走一碗。我家养的小鸡,她偷偷逮了去塞进厕所;我母亲洗好晾干准备摏豆豉的大盐臼,她弄些烂泥巴进去,刚好奶奶看见了,边骂边重新洗干净。四婶还会去小军家偷拿东西。大家对四婶都摇头,但她发起病来大家又觉得吓人和可怜,而四叔人又残废又老实,所以奶奶爷爷也不忍心让四叔离婚,就只有奶奶能压制四婶。我们小孩也越来越讨厌她,背地里唤她为“疯婆娘”。但讽刺的是,四婶坏事做尽,搅得我们乌烟瘴气、不得安生,居然有一个好命。她曾经是城外哪个农村小学的老师,没教几年书就因“羊癫疯”,办了病退,直到现在还拿着教师级别也就是事业编的病退工资。后来四婶生了个大胖儿子,爷爷奶奶喜欢得不得了,就慢慢对我家三个女孩不太待见了。
   鉴于我们大家庭人多,经过四婶的搅和,各家之间又生出一些嫌隙,不知爷爷奶奶怎么想的,就背着我父母把老房子卖了,还把在外地的其他子女全喊回来吵吵闹闹地开会、签字。要强的母亲,感觉被奶奶摆了一道(因父亲很老实,对爷爷奶奶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咬牙到处找人借钱,硬气地把原来老房子的一半买下来,盖成后来我们的家,直到现在父亲还住着。爷爷奶奶后来带着四叔一家去城北盖了一栋房子,但他们随着年纪增大,四叔也被四婶折磨致死后,那房子就落在四婶手里,而爷爷奶奶黯然去外面租房住。我父母不计前嫌,邀请他们来我家住,母亲每天做很多营养菜,又买衣服又买营养品,准备让爷爷奶奶在我家好好养老,尽尽孝道,还让我每天陪爷爷去打针(爷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多种病)。但不知爷爷奶奶怎么想的,难道是他们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感到内疚?过了一段时间,爷爷奶奶还是坚持搬出去,开始租房住,后来就去外地的女儿家也就是我大姑家住,直到后来逝世。
   多亏当年母亲父亲的英明决定和艰苦卓绝地奋斗,才保住了老家的一半。虽然原来的老院子被卖了、被拆了,我们住在后来盖的房子里,也有个小院子,格局和原来的差不多。大门外还是那个小巷,巷子口还是那条南大街,邻居还是那些邻居,我们相当于还是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那里,感觉从未离开。

共 43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怀旧色彩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老院子,那里承载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家族的悲欢离合。文章开篇便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童趣的旧时光,老院子的每一砖一瓦、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充满了生活的细节与温暖。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邻里之间相互帮助,这些场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质朴与纯真。然而,随着四婶的出现,家庭的矛盾逐渐显现。她的霸道与蛮横,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也让原本亲密的邻里关系出现了裂痕。家族内部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分家和老院子的变卖,这一情节的转折,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复杂,也反映了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抉择。尽管如此,文章并未停留在伤感之中。作者通过父母的坚韧与努力,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对家的坚守。即使老院子已不复存在,但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依然在新的院子里延续。这种从失落到坚守的情感转变,让文章充满了温暖与希望,也让读者感受到家的真正意义——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只要家人在一起,家的温暖就不会消失。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5 19:12:33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5 19:17:26
  作者将童年的快乐、家庭的矛盾与亲情的坚守巧妙融合,来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希望,读来令人动容。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2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5-05-15 20:08:04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啦,问好,献花,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