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五一在杨凌(散文)
在赤兔马的视频里,天天欣赏杨凌的花花草草;在西农大教授的九宫格里,日日浏览校园的风花雪月;在高凤香老师的文字里,不时吃着杨凌蘸水面过瘾。这个五一,我终于来到了杨凌。
五一的凉风,轻拂行道树——七叶树,手掌模样的绿叶间绽放着一根根鲁冰花,氤氲着淡紫色的梦。在花香指引下,我们来到了西农大博览园。志愿者小哥热情地引导游客泊车,停车场隔壁的体育馆,引得我连连慨叹:高中的瓜娃,好好念书呀,要不然就没机会来这么美丽的地方读书了。
博览园门票60元,会物有所值吗?
进了大门,后稷高大的雕塑屹立在绿植中央。我用拼音搜索“稷”字,用了很久。可是,后稷开创的农耕文化,离我们也久远了吗?他应该离我们这么遥远吗?
曲折的小路,浓密的绿荫,博览园是植物的王国,花草树木是这里的子民,是这里的主人。每一棵树,都有标签;每一株小草,都有简介;一草一木,都被尊重。
柽柳叶子絮絮叨叨,却没我老家县委楼后面的柽柳古老而年轻;构骨长着齿状尖叶,却嘟噜着一串串绿色的果实;红豆杉,穿越第四世纪冰川而来却无沧桑感。一棵珙桐,新栽植的,一米来高。满树鸽子花的场景,什么时候能看到呢?不着急,植物告诉我们,耐心是法宝,没有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岁月创造不了的奇迹。
游览昆虫博物馆,看虫更看人。我记住了两个人。一位是邵逸夫先生,在中国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都有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楼宇。努力赚钱回报社会,先生乃世之楷模。另一位是周尧教授,昆虫学家,科学报国。他几十年如一日,在野外探索,植物为伴,昆虫为友。晚年他呕心沥血,多方奔走,昆虫馆的建成,他居功至伟。每一位学界泰斗,都值得我们敬仰。
昆虫馆的标本很多,吸睛的当属无数只几欲起飞的蝴蝶标本,种类繁多的蝴蝶在这里聚会,只不过是静止的。大大小小的蝴蝶拼成一个巨大蝴蝶造型,让人叹为观止。单个标本,各领风骚:猫头鹰蝴蝶,正睁大了圆溜溜的眼睛瞪着参观者;黄色尊贵,绿色神秘,蓝色幽幽,五彩蝶华丽,它们以颜色吸引人;联姻美凤蝶,在科学王国里演绎梁祝的化蝶,双飞双宿……为了美丽也罢,为了生存也好,蝴蝶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是花的朋友,是美的天使。我当时有一个强烈的念头,蝴蝶发卡的设计者,应该到这里来,蝴蝶的造型和颜色,会给你无穷的启发。
置身蝴蝶的海洋,耳边响起一首歌:“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想摊开课本,重温徐霞客的文字:“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各种各样的金龟子,外壳闪烁着金属光泽。而脸谱金龟子,每张都像一个京剧脸谱,五官齐全,表情生动。那模样,和三星堆出土的脸谱还有几分相似。
清凉安静的博物馆,设计人性化,座椅供人休息,开水随时可饮,厕所干净无异味。在科普区,手指轻轻按动,电子屏上蝴蝶翩翩起飞,破茧成蝶的过程清晰展现在眼前。走出博物馆,外面五月的阳光明媚热辣,鸢尾花正在绽放,白心紫边,比纯紫色或者纯黄色的好看许多。无花果已经有指头蛋大了,这里的无花果会是蜜糖包子吗?
在蝴蝶园,凑近高桩月季的花瓣,梅杏的甜香沁人心脾。桂花米粒大,却是八月桂花熟悉的香味。阳光、芍药、鸢尾草、蔷薇、蝴蝶,一起构成“穿花蛱蝶深深见”诗情画意。普通的粉蝶,菜花碟,自由飞翔,那是生命的律动。想起昆虫馆的蝴蝶标本,不由得喟叹庄子持竿不顾,做“曳尾于涂中”的乌龟之明智。生命,自由,才是万物终极的追求。小憩蝶园紫藤架下,清凉如瀑,看孩子嬉戏玩闹,喝一杯现磨咖啡,享受岁月静好。
农耕文化园的雕塑群,完整再现了从耕地到磨面的过程。一帧帧熟悉的劳作场景,今天即使只是看,也觉着累。人类为了活命,为了口中食,身上衣,辛苦地劳作,在近二三十年中突然被改变了。手推碾子磨面,曾在母亲嘴里无数次出现,那是母亲晚年腰肌劳损的祸根。而我有记忆的时候,电动钢磨已经隆重登场,但那巨大的隆隆声,二婶浑身的白色粉末,是永不磨灭的记忆。虽然今天农业已机械化,但农业是我们的根,理当铭记。
在植物化石馆里,用手触摸树木化石,冰凉如玉,让你觉得时间可化腐朽为神奇;看一大块乌黑油亮的煤炭,层层叠叠如油酥饼,被捐赠人完整地从神木运抵这里;看各种各样的岩石,晶状体,绿松石;看各种各样的泥土装在玻璃管子里,是它们养活了世间的人。在人造亚热带植物群里,仙人掌比二层楼还高,但是那种湿热,是干燥的黄土高原上的人无法忍受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言不虚。
一棵有七十年树龄的桑树,三根主干,枝叶茂密,紫红的桑葚落了一地,甜蜜着树上的鸟儿和树下的蚂蚁。桑树曾经与我们息息相关,养蚕人早已远去,缫丝抽茧,辛苦低效。现代社会,哪有那么多的桑蚕丝?商场出售的天价蚕丝被,估计大多是现代人交的智商税。
喜出望外的,还有牡丹在开放,应该是晚开的品种。深红,粉红,红白乡间,国色天香绝非过誉。在你看过牡丹着花中皇后,你会觉得所有的花儿都会黯然失色。奇怪的是,手机拍下的花儿,也许是正中午,花瓣边缘有白色反光。牡丹旁边园林设计精巧,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与音响里圆舞曲相遥相辉映,藤萝下鸟儿的鸣叫让这里倍显宁谧。微风拂过,花儿摇曳。此刻,只有静静欣赏,才不负花开。
恋恋不舍走在博物馆的林荫小道上,碧绿、青绿,翠绿,深浅不一,都是草木的新衣衫。如果不是吃饭,我还可以再游览几个小时。蔷薇爬满了黑色的透视墙,墙外是银杏大道,秋季这里肯定是网红打卡地。玉簪花油亮嫩绿的叶子在树荫下闪耀,几天后,那白色的花朵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年四季,植物会给这个地方带来不同的美,人在不同的季节,会展示不一样的美吗?
来杨凌,当然要吃蘸水面。老梁说,那家人多奔那儿,好饭不怕晚。甄珍蘸水面馆前的树荫里,大圆桌上,不锈钢面盆,一寸宽的面,食客都吸得呼噜响。馆子门前人满为患,大堂里人声鼎沸,在大堂后面的夹道上,终于占到了一个空桌。醋粉、素拼,都是满满的一大碟,辣子多醋水酸。扯面的小哥,对着面汤溢出的锅喊着,今天胳膊都抡肿了。西红柿鸡蛋汁,每人三根面,一根刚好一碗,面条如白色波浪,激情澎湃涌入喉咙。那个蒜末,用热油泼过,有蒜香小龙虾的味道。这碗面,吃得过瘾!隔壁蘸水面,给食客每人发一个围裙,防止辣子西红柿汁水溅在衣服上,真是贴心。老成哥的白体恤,不负众望,油渍开花,遂用洗洁精局部搓洗一番。
吃过午饭,来到水上运动中心,骄阳之下,运动员奋力划桨,一叶小艇,如离弦的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蹿飞。教练,则骑着自行车在岸边喊着指挥。隔着老远,都能看到运动员晒得黝黑。竞技项目,就是练出来的:概莫能外。
在渭河湿地公园,看芦苇苍苍,看渭河水在旱季清且浅,“一眼杨凌,千年农耕”八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渭河中倒影幽幽。高大的杨树林里,人们悠闲地露营,绑了吊床,享受着假日好时光。“杨花落尽子规啼”,叫的是杨凌,还是杨陵?
我们在树荫下打扑克。
陕老说:“吃饱了喝涨了,我和皇上一样了。”五一打卡杨凌,吃饱了喝涨了,看美了过瘾了,赵老师和皇上他妈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