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激情燃烧的岁月(散文)
父亲回赵家沟了,在陌生的地方留下孤独的我,眼前的陌生被考入重点学校的喜悦冲散了。
地处郊外的这所学校是一所部属行业中专校,听说还是全国仅有的行业四所重点学校之一,覆盖西南云贵川藏地区的,有近千名学生,有从全国各地集聚的高级教师、教授。学生来自西南四省区的拔尖初高中毕业生。学校大门高大雄壮,就像一个地级政府一样,庄严而又肃穆。校园被高大的围墙包围,进门右手边是科学研究所。几座教学大楼雄壮威武,十几栋宿舍红砖红瓦,很有韵味。男女分设。宽大的操场让我眼前一亮。校园主干道都是法国梧桐,就像一把把巨伞将道路覆盖。走在这宽大的校园里,我心中荡起了幸福。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学校,融入了班级。我知道,自己是为了求学而来的,必须摒弃一切杂念,努力学习。
我的家今属于成都郊县。1977年前属于温江地区管辖,因为新设立青白江工业区,原金堂的县城城厢、太平两个区划归青白江。于是金堂变得弱小、穷困,于是成都市为了发展,将相对富裕的双流加上经济较弱的金堂一并划归成都市领导。这样金堂就成了成都郊区。
进入学校,能够吃上白米饭,大馒头那真是幸福啊!要知道吃白米饭都只有每年的打谷子后才能吃上几顿,平时都是红苕里面撒几颗米,叫做红苕稀饭,米多点,就叫做红苕干饭,到了春荒月,那就只有吃汤红苕了。还有那白生生的大馒头,从来都没有吃过,只有在学校住校时,偶然见老师们吃过。那时自己心中想的是,一定要考上国家的学校,吃上大馒头。
如今,愿望实现了,第一次吃馒头,我一口就咬了一大半,两三口就吃完了,抬头一看,其他同学斯文得很,居然细嚼慢咽,悠然自得。于是下次吃馒头,自己就学着同学的摸样,装模作样地吃,显得自己也是高雅之人。开初学校是按人发饭票,自己打饭。由于学生体质需求不一样,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完,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次著名的学校学生“抢饭事件”导致了后来的改革,也洗涤了我的心灵。
那是一天午餐时分,饥饿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拿着饭碗涌向食堂。时间已经过了12点10分,食堂的窗口,依然紧闭,排成十几路纵队的学生,已经排成了一弯一拐的蛇形阵容,往常绝对没有这情况。性急的学生,开始敲打不锈钢碗,声音逐渐升高,十几分钟过去了,食堂依然没有打开那紧闭的窗户。跳赞的高年级学生就挤开紧锁的大门,从缝隙里看到食堂师傅们在悠闲聊天,那一盒盒饭,一盆盆冒着热香的菜,让学生们垂涎欲滴。有的学生开始爆粗口,食堂那吃得肥头大耳的师傅,拿起饭瓢,向学生砸来,一边骂道:“你们是饿死鬼投的胎吗?吼个锤子,老子今天不开门,饿死你们。”
你一言他一语,声调逐渐升高。食堂长期的服务不好,厨司们的傲慢,学生们的怨气,加上肚子咕咕作响,一起堆积成了一座火山。最后,后面的同学见前面的被骂,也义愤填膺,用力推搡,人多力量大,几下子,那食堂的木板板门就被轰然倒下,终于爆发了,于是,一群“神兽”就像饿虎下上一样,踏着倒下的木板门,冲进食堂。有的打饭,有的舀菜,食堂的几个工作人员,哪里挡得住这群饿狼,只好退避三舍。任由学生们自己舀食。
见此情景,我惊呆了,也跟随人流冲了进去,舀了一大瓢肉菜,铲了一大坨米饭,很快就出了食堂。有个高年级的铲了三坨饭,一大碗冒尖尖的肥锅肉,大摇大摆,大获全胜地走在路上。而我知道这是在犯错误,端着饭碗,躲在一棵树下,三下五除二将比平时多一倍的饭菜灌进胃里。感觉好爽啊!当我从树荫下走出来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女生们,拿着空空的碗,沮丧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他们是个子小,走在后面,没有舀到饭菜。据说当天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吃上午饭,于是学校赶紧调集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问候、安抚,想法弥补,当时没有方便面,也没有面包,很多学生只好饿起肚子到教室,上下午的课。
后来保卫科、学生科的干部们一一调查,要追查带头闹事者,可是哪里找得到啊。那一段时间,每当听到保卫科的来了,大家就像惊弓之鸟,那科长是藏族人,一面黢黑,只剩下一口白牙,人见人怕,他五大三粗,说话洪亮,不讲情面,遇到对抗的学生,他就施出拳术,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于是学生们都害怕他。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学校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治病救人处理方针。学校召开了学生大会,严肃纪律,提出整体要求,改革吃饭方式,由以前的发饭票,改成直接发钱,学生自己购买,这样也就避免了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完的情况,男女生之间自由调节,也形成了节约归己的风尚。我每月的生活费都要节约5元,用来买零用品。
“抢饭事件”之后,我一直很后悔,由于我们男生的疯抢,导致女生没有饭吃,感觉自己比小偷还耻辱,小偷一般都是阴到来,我却成了一个明抢的人,后悔之中,在学校的宣传和教育下,我感觉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成为一个守秩序懂规矩,守法纪的人。
学校地处沙河堡中央,坝坝电影队每月都要来放电影。学校周边的都要集中到我们学校看电影,周边的师范学院和农校的金堂学生想方设法来学校看电影,希望认识学校的人好帮他们把凳子安好。看电影尽管不要票,但是要进学校门还是需要证明,于是他们就戴上校徽,经过门卫检查后进入学校。川师是大学,我们是中专,于是就有很多女生就逐渐与大学生恋上了。
电影是桥梁,交朋友才是王道。由于电影,我认识了很多金堂竹篙区的人,如农业学校的刘吉平、刘林、黄太平、邓建,以及四川师范学院的胡德明、陈洪永、范明强等同学,尤其与陈洪永走得很近,陈是竹篙公社的人,家里姊妹很多,很困难,和我家差不多,喜欢打篮球,喜欢结交朋友,为人实在,一双洗得发白的白网鞋,让他活力尽显。遇到放电影,我就早早把教室里的凳子搬到操场,给他们做好准备。有时陈会提前来到学校,与我一起吃饭,完了看电影。他也邀请我去川师玩耍,与其是说玩耍,就是想去川师吃馒头,他们学校的馒头比我们的要白些,要大些,每次让我大饱口福。他们学校是10号左右发饭票,我们是20号左右,当陈的饭票不够用的时候,就来我们学校,我吃完了就去他们学校,我们成了饥饿相交、饥寒交迫的好朋友,到后来,我先毕业两年,陈缺钱了,就给我写信请求支援。我每月毫不犹豫邮寄5元给他,他说工作了还我,可是工作了我又不想要了。
川师政教系还有一个胡德明,是广兴人,比我大,59年生,属猪的,为人实在,说话声音很大,常常有一鸣惊人的感觉。喜欢帮助人,有时我也去他那里挤到睡一晚上,然后去打球。后来,胡德明毕业分配到了甘孜州泸定县我不知道有多远,收到他的信,信里面夹了一张,在泸定桥上拍的黑白照片上“x年x月x日大渡河泸定桥合影”几个字写得很丑,歪歪扭扭,与他高大的体魄不相称。后来听他说,泸定非常艰苦,翻二郎山,惊险吓人,生活条件也很苦,常常冰雪覆盖,可他却是一脸得灿烂,彰显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他在泸定为国家培养出来很多专家、栋梁。胡德明豪爽、实诚的性格后来成了我儿子的干爹。
我喜欢仰望世界,喜欢仰望高人。始终相信只有和比自己水平高、学识高的人交友,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才晓得努力的方向。经多方打听知晓了竹篙区唯一考上川大的刘君,因为他父亲曾经在九龙供销社当过主任,有亲切感,写信联系好后,从沙河堡甩火腿,走了十几里到达,位于望江公园旁边的川大校园。不是不想赶车,沙河堡到九眼桥需要两毛钱,那是为了节约钱。
历经百年风雨的川大,巴山灵秀,咸聚于此,蜀地彦才,聚汇于斯,校园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北大门,红柱绿叶,荷花池畔,如诗如画。北大门是川大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正可谓:荷塘碧波映红牌,翠柳轻摇夏日情。古韵楼台水边立,书声琅琅传心声。
长长的弘毅路是川大一条连接北门和南门的经典路,“绿荫如盖弘毅路,梧桐轻语岁月长”,两旁梧桐树成行,见证了无数川大学子的来去匆匆。
川大的风雨操场是青春活力的见证,是展翅飞翔的形状,阳光下的风雨操场,宁静与和谐,仿佛在诉说着日常的平静与奇迹。雨夜中的风雨操场,更显坚韧与不屈,如同青春在挑战中成长,激情在风暴中绽放。
体育馆的对面,有一条笔直的文华大道隔开了“东西”校园。这条路上最美的不过是秋日景色,秋日落叶铺就金色地毯,行人踏叶而行,感受季节的更迭与校园的宁静。2014年正式更名的“听荷池”,位于校园最东侧。“听荷”的诗意,让人联想到陆游的“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池中荷花盛开,绿叶田田,与岸边的古朴亭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
时值中午,荷花池边的石凳子上,三五成群,或一人一凳,在静静地读书,阳光洒在湖面上,折射在那一张张专注的脸上,青春的模样是那样的专注而又美丽,是对时光的珍惜,让我羡慕,也让我有了一定要好好读书的思想,瞬间将埋在心底的拿到了金饭碗,就躺着好好睡大觉了的懒虫踏死在川大校园一角。
中午刘君招待我吃海椒炒肉、白米饭,还给我加了一个大馒头,一个大大的瓷碗装得冒了尖尖,我只好用手拿着馒头,一口一口咽下这辈子才见到的又白又细腻的大馒头,它比川师的大,比邮电校的就大多了。难怪人家是国内一流大学,从馒头的大小,我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矮,也让我有了进一步奋发向上的暗动力。后来的岁月里,我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川师和川大混馒头吃,内心就是想和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感受差距,找到努力方向。
学校有学生会,有社团,我一般都不参加,自己不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喜欢看体育运动。特别是排球和足球。每一次体育考试,我都是吆鸭儿的,学校体育老师牛高马大,体魄健壮,身上还有八块腹肌,惹得女同学经常跑去找他补体育课,特别是那游泳课,老师的专注,女生的娇媚,游泳馆里溅起的浪花和女生的尖叫,让情窦初开的我羡慕不易,真想一头扎进游泳池,潜伏在水下,看女生们游泳。
遇到体育考试了,就是考不及格,体育老师也知道这些学生都是以读书见长,体育就难免过不了关。为了遮人耳目,等学校监考的的老师一离开,体育老师就将跳远的线或者跳高的线放近点,或者放矮点,这样都就及格了,现在想来都有点羞愧。
至今沉入脑海,浮影浮现的一场中国和沙特阿拉伯足球的比赛,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激情,什么叫理性。
1980年中国的男足按实力,比不过沙特可是足球场上容志行、戚务生、守门员李富胜、王建英;后卫:郭新源、林乐丰、刘志才、刘金山、相恒庆、蔡锦标;前卫:刘利福、迟尚斌、何佳、容志行;前锋:杨玉敏、王长太、沈祥福、王峰、李福宝、欧伟庭等队员组成的球队,在场上与实力高于自己的对手沙特队拼杀,他们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感动,最终通过加时赛,踢成了2:2平。球赛结束了,大家奔走相告,举冠庆祝。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学校住宿楼,传出连成一片、经久不息的敲饭碗和洗脸鹏的响亮声音,也有站在楼上窗口呐喊,歌唱的声音。激情一度高涨,有的同学激动得将洗脸盆、暖水瓶,从楼上摔下来,发出“砰砰”的巨响。声音惊动了学校保卫科,黑脸科长穿着一年四季都不换的中山装,拿着大喇叭,向楼上喊话:“同学们,你们的爱国热情,我们理解,但是不要过激,不要打砸,不要向楼下摔东西,怕伤到人,不听劝阻的将按校规处理!如果伤到人,就交公安机关处理。”喊话一遍又一遍,直到黑脸科长嗓子喊哑。还有同学不听劝阻的,继续作案。遇到这种情况,保卫科的同志带着袖套,果断出击,冲上楼去,将学生带走了,这样就像在干柴堆里丢了一个火种,学生的愤怒一下子就爆发了。无法入眠的学生全部从楼上房间涌向学校操场。带头的学生高喊“爱国无罪,释放学生!”
学生们见自己的同学被保卫科的抓走了,也热血喷涌,高喊:“爱国无罪,释放学生!”也有趁机煽动者,高喊着:“我们的爱国同学被抓了,快起来伸援,不出来的是缩头乌龟。”这些话刺激着学生们,
学校沸腾起来了,师生们纷纷穿起棉衣、睡衣,走向操场,同情学生的老师站在学生一边,帮学生说话,劝学校释放学生,说这是一件爱国的大好事,就是方法过激。也有的老师立场坚决站在学校方,要求对不听话的学生严肃处理,直到开除。双方形成对峙局势,最后校长出面喊话:“同学们,这么晚了,天气这么冷,你们还是回去睡觉吧,明天还要上课,至于,有过激的同学,我们学校党委会根据情况处理,我首先向大家保证这件事定性是一个爱国行为,学校绝不开除学生,但是有问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要写检讨书。我宣布被保卫科带去询问的学生,马上就会返回寝室,请大家回去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