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檐角清音(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檐角清音(散文)


作者:梅香透雪 举人,562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发表时间:2025-05-15 23:22:28
摘要:原创首发

晨光未透窗纱,檐角已缀满露珠般的鸟鸣。这些细碎的清音总在闹钟之前抵达,像是时光老人故意把钟表拨快了一刻,好教人先听见晨曲再迎接晨光。我常在朦胧中数着不同的啼啭:短促如珠落玉盘的,是麻雀在檐下开会;婉转似玉笛回旋的,当是画眉立在石榴枝头;偶尔一串银铃滚过天际,必是云雀在云端抛洒音符。更有不知名的山雀,总爱在晨雾中练习转调,将宫商角徵羽揉碎了重组,倒像是哪位仙人遗落的曲谱。
   老宅天井里的苔痕总比别处鲜绿些。祖父说这是鸟雀衔来的绿意,它们把春色藏在喙间,不经意抖落在瓦楞间。某年惊蛰,我亲眼见着白头鹎叼着半片柳芽掠过粉墙,那抹新绿便永远停驻在《芥子园画谱》的扉页里。午后倦读时,窗棂上常驻着位灰羽访客,歪着脑袋打量书页,仿佛能读懂《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它忽而振翅飞向中庭,惊落几片海棠,倒应了那句"鸟鸣山更幽"的禅意。檐下的家燕最通人性,雏鸟初飞时总跌进砚台,墨汁染黑的尾羽倒像极了文人特意点染的飞白。
   茶烟袅袅的黄昏,鸟群归巢的阵势最是壮观。乌桕树冠里此起彼伏的啁啾,恍若无数银匙轻叩青瓷盏。暮色中辨不清羽色,却能从音色里描摹它们的模样:尾音上扬的定是活泼的鹡鸰,低回如叹息的许是沉思的斑鸠。某日骤雨初歇,竟见数十只白鹭掠过晚霞,恍若王维笔下"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画卷活了。它们的长唳划破暮霭,惊醒了池中沉睡的锦鲤,搅碎一池鎏金碎玉。祖母常说鸟雀归林时的喧哗是"天地的晚课",如今想来,那些此起彼伏的鸣叫里,或许真藏着我们听不懂的《金刚经》。
   城居经年,钢筋森林里的鸟鸣成了稀客。某个加班归来的深夜,忽闻窗外传来久违的"布谷——布谷——",清越之声穿透二十七层的玻璃幕墙。这迷途的催耕鸟,可知道水泥地里长不出稻秧?但它的执着啼鸣,倒像在提醒我们:再快的网速也载不动四季轮回,再亮的霓虹也照不亮真正的晨曦。写字楼间的麻雀早已学会在中央空调外机筑巢,它们的叫声也染上了机械的节奏,仿佛在应和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声响。只有偶尔闯入的戴胜鸟,顶着华丽的冠羽在绿化带踱步,让人恍惚看见《牡丹亭》里杜丽娘鬓边的点翠头面。
   听说京都古寺的钟声要付费才能敲响,而天地间的晨钟暮鼓从不收费。鸟雀们是天然的乐师,将二十四节气谱成不同的曲牌。立春的调子带着冰裂的清脆,惊蛰的节拍混着泥土的苏醒,夏至的旋律裹着荷风的湿润,寒露时节的音符则沾了桂子的甜香。某年深秋在西湖边,听见南屏晚钟与归鸟和鸣,忽然懂得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里,原也藏着温暖的共振。黄鹂总在清明前后试嗓,那金玉相击般的啼鸣,恰似杜牧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注脚;而冬至时分的乌鸦叫,又暗合了杜甫"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笔意。
   现代人总在追赶什么,连听雨观云都要标注"治愈系"。而檐角那些不知名的歌者,依然按着洪荒时代传下的乐谱,在电线谱线上谱写五线谱。它们的音乐会从不需要门票,只要肯推开一扇窗,卸下半寸心防。某个困在数据流里的午后,且学东坡"忽闻鸟语作新声",让那些清亮的啼啭,洗亮我们生锈的耳朵。电子屏幕里永远循环的ASMR鸟鸣录音,终究不及风穿林梢时,山雀用尾羽拨响的那根自然琴弦。
   旧时文人会在笔筒里养鸣虫,在卷轴上绘百鸟,今人则在手机里收藏各种鸟鸣APP。可真正的天籁,永远在推窗可见的枝头,在抬头即遇的云端。鹧鸪叫雨时,不妨搁下待回复的邮件,且听它把"行不得也哥哥"的古意,翻译成这个时代的乡愁;夜莺吟月处,何妨关闭床头的小夜灯,让它衔来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在梦境里织就星光罗帐。
   这些穿行于文明缝隙的小小歌者,原是造化最慈悲的馈赠。当我们在会议室争论分贝值时,乌鸫正在梧桐树上调试它的十二平均律;当我们为像素高低较真时,翠鸟正将阳光折射成蓝宝石的羽色;当我们计算空气指数时,雨燕早已用翅膀丈量过整片晴空。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诗,是无需翻译的宇宙语言,是永恒鲜活的《诗经》注疏,提醒着我们:所谓闲适,不过是还天地以天地,还光阴以光阴。
   此刻,且让键盘休眠片刻。窗外又传来熟悉的"滴沥沥——",不知是柳莺还是绣眼,但这又何妨?且沏一壶明前龙井,看茶烟与鸟鸣在空中跳一曲华尔兹。那些清音落在瓷盏里,便成了浮沉的碧叶;渗入宣纸中,便化开墨色的山水;若是飘进心窍,自会酿成发酵经年的乡愁。原来陶渊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意境,从不需要刻意寻找——只要愿意侧耳,每个清晨都有一场免费的音乐会,每个黄昏皆备着无需预约的雅集。
  

共 19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檐角清音》是当代散文中罕见的将博物志趣、古典诗性与现代性反思融合得天衣无缝的佳作,宛若一部立体的《诗经》草木鸟兽注疏,更似一卷流动的《芥子园画谱》。全文以檐角鸟鸣为支点,撬动起时空褶皱里的多重意蕴,展现了东方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深邃境界。首段"露珠般的鸟鸣"以通感铸就时空琥珀,将转瞬即逝的晨曲凝固成视觉意象。其妙处不仅在喻体选择,更在"缀满"二字激活檐角的物质形态——青瓦朱甍瞬间化作镶嵌鸟鸣的博古架,与后文祖父"瓦楞藏春"之说形成互文。这种将建筑构件赋灵的笔法,暗合李渔《闲情偶寄》中"居室部"的造境智慧。散文织就三重锦绣纹理:檐角鸟雀的生态图谱、古典文本的互文星图、现代性困境的对照地图。白头鹎衔柳定格画谱扉页,灰羽访客解读《诗经》的蒙太奇处理,使鸟鸣化作打开历史卷轴的密钥。尤为惊艳的是"家燕雏鸟染墨成飞白"的细节,让生物习性升华为文人画美学的鲜活注脚,较之汪曾祺笔下"蝌蚪误食墨汁变楷书"的趣笔更具文化纵深感。作者构建的鸟鸣宇宙具有量子纠缠特质:京都古寺付费钟声与免费天籁的并置,手机鸟鸣APP与山雀尾羽琴弦的对峙,既延续了张岱《西湖梦寻》的今昔之叹,又暗藏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现代哲思。当戴胜鸟华冠映照《牡丹亭》点翠头面,生物志与戏曲史在绿化带完成超时空对话,这种叙事策略恰似杜丽娘"游园惊梦"的当代回响。文字如吴冠中水墨,既见"乌桕树冠银匙叩青瓷"的工笔细描,又有"白鹭惊碎鎏金池"的写意泼墨。动词运用尤具神韵:"揉碎宫商角徵羽"让声音具备可塑性,"调试十二平均律"赋予鸟鸣精密仪器感,"丈量晴空"则将生物行为升华为空间诗学。最妙在"茶烟与鸟鸣跳华尔兹",让中式意象与西方舞步达成微醺的和解。全篇宛如一场基因编辑实验:将《诗经》雎鸠、王维白鹭、杜甫昏鸦的文化DNA,剪切进水泥森林的mRNA链条。鸟鸣不再是简单物候,而成为二十四节气的声波显影,寒露桂香与夏至荷风皆可耳食。这种通感书写,比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的雅趣更进一步,建构起中华文明的音律谱系。佳作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5-15 23:23:13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好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