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在变老的路上缓行(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在变老的路上缓行(散文)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541.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发表时间:2025-05-16 03:58:33
摘要:【原创首发】这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的江滩经过整治,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公园。江堤分成三层,我沿着中间的小道朝着绿荫深处缓行……

当江堤往下的石梯变得又窄又陡,当一夜的辗转浅睡消除不了白天积攒的疲劳,当越来越频繁的力不从心无情地摆在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衰老已经无可避免地来了。
   此刻的我正站在故乡的江堤上,打算顺着数十级石梯往下,到绿荫掩映的沿江步道,把初夏的风景摄入我的单反相机,为视频诗准备必要的素材。然而,脚下的石梯却变得那么逼窄和柔软,踩在上面就如同踩在了棉花上,道路似乎也起伏不定,两条脚不由自主地打起了颤来。
   这就是我来过无数次的江堤么?这才多久没有来呀,它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我知道变化的不是江堤,而是我自己。
   刚退休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么多次的出行仿佛就发生在不久之前。每到心仪的一处,总是不停地行走,不停地拍摄,不停地记录。每一次都要持续五个小时以上,这还不包括路途上用的时间。
   累,那是自然的,但只要美美地睡上一觉,精力就恢复了。那个时候,衰老还没有到来,就像是在盛夏的阳光下,遥望严冬的风霜,虽然知道很冷,但离着还有很远的距离一样。
   然而在不经意间,它就来了。
   它来了,在早晨的洗漱间里,它用完全陌生的老者形象与我交谈,并明确地告诉我,镜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我自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不是美人,但同样不愿意见到苍老的自己,忙用水的热气模糊了光洁的镜面。
   它来了,在风光如画的绿荫小道上,它用腰膝的酸软提醒着我,不再是那个不知疲倦的少年。妻子年轻时当过知青队长,她的搀扶温馨且有力。当我在妻子的帮助下,终于来到这条步道时,就忘记了刚才的囧景。
   这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的江滩经过整治,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公园。江堤分成三层,我沿着中间的小道朝着绿荫深处缓行。小道两旁栽植的是红梅,早春时满树的红花,而在不宽的道路一侧,则是一条与路同长的木质高台,也可以看成是一根长长的凳子,能让游人随时坐下休息。这种设施更增添了我行走的底气——如果累了,就马上可以小憩。那时,我们曾沿着这条花径一起走到小道的尽头。而此刻,梅树们抖落了浑身的殷红,换上了夏日的常服,显得更有朝气。像是一个个的精神小伙儿似的。
   路在脚下延伸,鹧鸪的啼音就在耳旁响着:“去不得也,哥哥!去不得也,哥哥!”
   独特的叫声是在暗示我什么?是说前路坎坷,小心摔跤?还是提醒我腿脚不济,不要逞能?
   只白头翁用亘古不变的嗓音在近旁的树梢啼鸣,让我忆起快要淡忘的往事。
   五十多年前,南方的那个小城,一处人防工程工地上。在已经砌好了石墙和拱顶的报社地下印刷车间里,刚刚完成了一趟往工地抬运水泥任务的两个少年抬工正在小憩。他们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泥水工,一位正值壮年的汉子,看着他熟练地往石壁上抹水泥沙浆。这位罗姓的大叔看了我们一眼,仿佛是随意地问道:“年轻人,你们多大啦?”
   “多大?我已经十五,在吃十六岁的饭了。这位小马要大一岁,十六了。”我老实地答道。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父母是怎么想的。十五六岁还没有成年,就是在我们农村,父母都不会让他们做重体力劳动的。你们父母怎么这样呢?让你们来抬石头,就不怕娃儿伤了身体吗?”
   “哦,这不怪他们,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赶紧解释,“我们来到这个工地时,负责人就问过我们,有两种工作,一种是小工,负责和灰、送沙浆给泥水匠师傅,每天一块钱。再一种就是抬工,负责工地上所有的担抬工作,每天一块四,干满三个月还能吃抬工的口粮,每个月四十斤。这条件太诱人了,所以,我和小马都自己选择了当抬工。你看——”我有些得意地指着自己的衣着继续说:“这坎肩,这胶鞋,都是发的劳保!”
   有些木讷的小马也一个劲儿地点头,表示我说的是真的。
   “娃娃,你们是太年轻了,不晓得这事情的凶险,我看你们还经常两个人就抬一块毛石。那毛石一块怕有好几百斤吧,太重了!要是伤了力,那就麻烦了。岁数稍微大一点腰腿就不行了……”
   “伤力?”这是一个新名词,我和小马都是第一次听到,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想问一声,干活的时间又到了,这次是正在打制卷石的石匠师傅们要用毛石。工地负责人在外面大声地喊我们了。
   我们赶紧走出了防空洞,朝着那一大堆毛石走去……
   沿江的小道绿植茂密,下面的江水透过疏密不定的树隙闪烁着。这情景与我记忆深处的镜头叠印在一起。
   南方的小城,寒冷的冬季。虽然没有飞舞的雪花,但那种阴寒却是透骨的。在被称为莲花池的那处人工湖泊堤边,一大早少年的我就将双腿站进刺骨的湖水中,踩着水下的一块石头,洗着一家老小的衣服。母亲有严重的风湿,一到冬天手就肿痛,经常连指头都伸不直。而比我大八岁的大姐却有着风湿性心脏病,二姐身体好,只比大姐小一岁,但在上高中,驻校,一个星期只回来一次。总不能让她们来洗吧?水冰冷入骨,刚入水的时候,如万蚁啃噬。在经历了最难熬的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后,就感觉不到冷了。我得抓紧这段时间将一背篼衣服洗出来。
   旁边的一位中年大婶也经常来这里洗衣,她的话与泥水工罗叔是那么相似:“娃娃,你多大了?怕还没到十七岁吧?嫩骨头嫩肉的,哪能在这么冷的季节泡在水里洗这么多衣服嘛!”
   我只能笑笑,告诉她:“只是下水的时候冷,过一会儿就好了。”
   “娃娃,你是太年轻了,不晓得,要是风寒入骨,那就麻烦了!”她这样告诉我。
   那时,我只是一笑,埋头赶着洗衣。这个场景就与在防空洞里的场景融合在了一起。
   此刻我继续向前,想像着腿脚的利落,体味着脚下波浪的起伏。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罗大叔和中年大婶的话居然一语成谶,多年之后,终于证明了他们说的全是对的。正是少年时期当抬工和经常泡冰水的经历,让我落下了腰腿的慢性损伤。那一年在蓉城的经历,真是记忆深刻。正出差在外的空军雷达兵士兵,腰腿疼得差一点倒在了路上。是在火车站旁的一家诊所打了两针封闭后,才挣扎着返回位于高山上的驻地。也就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伤力”和“风湿入骨”,其实就是劳损一类的损伤。
   “去不得,哥哥,去不得也,哥哥!”
   鹧鸪的叫声很响,像是在我身旁发出的,又像是一路都跟踪着我。扭头一看,两只大鸟扑楞着翅膀从离我很近的树丛中飞起,向着远方去了。
   小径两旁的红梅绿荫逐次稀疏,树隙间露出了长江的身影。那条古老的大河就在堤岸下闪着粼粼的光波,日夜不停地奔流,朝着大海的方向。
   站在高高的堤坝上,扶着结实的栏杆,看着江面上的货轮、客轮,也看着追逐浪花的水鸟。往事与现实相交织,水波中叠映出京杭大运河的身影,一个少年正立于河岸,看着行驶在运河上的船舶。
   就在结束了南方那个小城的人防工程不久,少年的我告别了父母,怀揣着创造前程的美好愿望,只身回到北方老家,在紧靠运河的德州园林二场暂且栖身。难忘的不光是马厩中的住宿,还有冰天雪地里夜晚的巡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那个以班排连为称谓的国营园林场中,少年的我以一种园林保卫者的激情努力劳作。在白杨防风林中挖掘出的地窝子里,我靠着冰冷的冻土墙暂时躲避风雪的侵袭。警卫班长是位复员军人,我们在地窝子里相聚,稍稍暖和一下,简单地交流了各自负责地段的情况后,又分头前去巡夜。
   那是连护卫犬都不愿从草堆上爬出,走到外面去的苦寒之夜。
   单薄的衣衫寒冷着我的筋骨,铺了麦秸的胶鞋在冻得坚硬如铁的野地里败下了阵来,脚上的冻疮见证了什么叫奇寒。然而,那台被我们从盗贼手里夺回的大功率电机,却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少年时节的老伤,被野地里的寒气所激,在身体里扎下了根来,疼痛成了伴随一生的痼疾。然,不服输的秉性却让我一次次地抗争,曾被判定坚持不过三十岁的人,突破了这羁绊,疼着也笑着,走到了古稀。
   “小心,脚下不平!小心,又要下梯坎了!”妻子的手抓紧了我的胳膊。行走时,她是我的拐杖,而在我拍摄那些优美的风景时,她就是我所依靠的墙。
   我知道,该来的一定会来。如今,衰老终于降临,我仍以欣喜的心情迎接它。我与它协商,再多容我几年,让我能多登几次山,多下几回滩,多摄几次影,多写几篇文。
   如它不允,也不要紧,我会从记忆的库房里搜寻过往,一直神游不止……
   我还会在三生石前与相爱的人再许下一个百年之约……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变的是自己,不变的是江堤,同样的一段路,走过无数次,但总有越走越难走的那一天。这是人生规律,在变老的路上,我们从朝阳出发,路过烈日当头,接近黄昏,迎接迟暮。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变老的路上缓行”的往事,不仅有身体的变化,更有心理的变化。五十多年前,在人防工程工地,为生活所迫,15岁还未长成熟的“我”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北方老家国营林场,年轻力壮的“我”在风雪严寒中巡逻,正当意气风发,守卫林场安全。这一切多么美好,这年岁多么值得回味啊!但是,一去不复返了。是的,英雄不谈当年勇,要正视变老,趁现在还能走动,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尤其是与相爱的人“再许下一个百年之约”,继续坚持走下去。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讲述了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规律,告诫大家要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变老。文章看似讲述变老的不便,实则是告诉大家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又是一篇佳作,推荐文友欣赏。【编辑: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6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6 03:59:56
  我们都在变老的路上,要保重自己!珍惜当下每一天。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6 07:28:29
  谢谢社长凌晨的编辑,辛苦了,敬礼!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6 04:01:22
  拜读佳作,使我受益匪浅,知道自己将如何面对变老的人生。感谢!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6 07:29:14
  编按很精美,十分感谢!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16 04:02:30
  多多保重!在变老的路上一定爱护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6 07:30:20
  在变老的路上,让我们同行!多保重!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5-05-16 07:35:57
  《在变老的路上缓行》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散文。作者透明秋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江堤上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岁月流转带来的身体与心理变化。文章开篇便点明了主题——衰老的不可避免,通过“脚下的石梯变得又窄又陡”“一夜的辗转浅睡消除不了白天积攒的疲劳”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衰老带来的不便与无奈。
   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年轻时的自己,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如“十五六岁就去工地抬石头”“冬天泡在冰冷的湖水中洗衣服”,这些经历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与勇气,也为后文的感慨做了铺垫。
   在面对衰老时,作者没有沉溺于抱怨,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接受,并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文章结尾,“我会从记忆的库房里搜寻过往,一直神游不止……我还会在三生石前与相爱的人再许下一个百年之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篇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美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6 08:40:59
  谢谢先生的赏读及到位的点评,恭祝身体康健,创作丰收!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5-16 16:27:34
  拜读透明秋语老师精心创作的《在变老的路上缓行》征文作品,心有一种疲惫无助的苍凉,还有一种难以鸣状的惆怅。有道是“岁月如轮不可羁,霜华悄换少年姿。身如孤叶风中舞,心似寒潭镜里悲。”在江堤往下的石梯上行走,脚下的石梯变得那么逼窄和柔软,踩在上面就如同踩在了棉花上,道路似乎也起伏不定,两条腿不由自主地打起颤来……拜读着老师细致入微且意境丛生的文字,心也开始跟着老师的笔触变得柔肠伤情,思虑铺程。变老的过程是一种无法更改的悄无踪迹,更是一种珍藏幸福的亲情浓郁,人们无法将这一状态的时间长度,却可以改变这一路走来的浓情蜜意,就像老师这样,有温情可人的爱人搀扶陪伴,有幸福温馨的家人牵挂记惦,人生之乐难言其乐;虽然过程苦不堪言,却能照顾家安充满担当,让安康有恙的家人温暖徜徉。15岁的年龄在一处人防工程工地上扛水泥做苦力造成的腰腿伤寒伴随一生,随着年龄增长,透支的健康给幸福和变老的路上带来很多的不便。细腻煽情的笔触,优美灵动的文字,形象传神的语言,听着感动,读着入心,想着难安,人生的每一次付出意味着收获,更意味着健康,盲目透支健康去换取幸福,埋藏的无助和感伤是无法计量的代价,这也是老师文章凝炼的思想主旨。感谢老师精彩分享,愿老师安康常伴,珍守幸福,快乐无忧地在变老的路上缓行!
回复5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6 16:44:27
  谢谢梅老师拨冗赏阅,并留下这么细致的点评。人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生出许多怀旧的情绪,忆起曾经的岁月。当眼前的景致与自己的过往交织在一起时,就有了一些感悟。感谢你的点评,期待你的美文在心灵的展示。
6 楼        文友:芳芳        2025-05-17 22:53:18
  看不出秋语老师已到古稀之年。老师娓娓道来,非常真实。冬天池塘洗衣那透骨寒的感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一系列艰苦经历,回想起来反觉甜美。时代在前进,如今日子过得好,洗衣机电冰箱抽水马桶,足不出户粮油菜蔬送上门。生活在这年代真是幸福。
回复6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18 09:48:37
  谢谢芳芳老师光临雅赏。吋光如沙,而指缝太宽,握不住。转眼就到老年。恭祝芳芳健康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