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走不出的落木祥(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走不出的落木祥(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童生,60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发表时间:2025-05-16 15:48:13
摘要:年轻时老家是走不出的深山,成年后老家是买不到回程车票的沮丧,现在老家是三五个月就要进入梦中的那一枚月亮。

十多年前,我曾经在散文《深山断岩》中写道:一段时期,我总爱爬上断岩高处久久地静坐,用这种静坐来表达心中久蕴的灼痛,断岩上的云太飘逸,总将不安的心引到断岩后的天边。总是回首去恨恨地盯着黄土上佝着脊梁默无声息的母亲,母亲如黄土上一棵树,身上绕满了我抱怨的目光……这一段文字是我在青春狂热时,无法走出老家深山时内心苦闷最真实的流露。
   年轻时老家是走不出的深山,成年后老家是买不到回程车票的沮丧,现在老家是三五个月就要进入梦中的那一枚月亮。
   我的老家在筠连的高坪苗族乡,解放前的名字叫落木祥。解放后改为和平乡,和平公社,1982年改为高坪苗族乡。在这反映社会变革的更名变化中,我还是喜欢落木祥。
   落木祥,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一个在我血液和灵魂上打着深深烙印的精神归宿;一个在乌蒙山深处的小小山间盆地;一个远离世俗,平静得可以让人遗忘的境地;一个让人在夏天守着晚霞下的铁色群山久久凝望的人间福地;一个别致、精巧而令我永远走不出的地方。
   落木祥这个雅称来自于古代此地的民族语言。现在六十岁以上的筠连人,他们往往会将高坪乡和高坎乡分不清,但是你只要说落木祥,他们马上就明白它的区域所在。在乡志谓之:落木祥,系彝语音译,为虎啸之意,民间也有此语来自于僰语之说。在川南滇北不少地方皆有“罗、乐、落”字命名的。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古代僰人、彝人生活的地域。高坪现在为苗族乡,乡境内生活有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亦尚有僰人悬棺的遗迹。无论落木祥命名源自何处,它对我而言就是美之所在,情之所钟。我总觉得落木祥这名字有一种音韵之美,有一种历史的底蕴,有一种诗的飘逸。
   落木祥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中部为平坝,是全乡水稻的主要面积。特别是盛夏,那平整的水稻,一直在这平坝延伸,那无边的绿色和清新的稻香,真的让你觉得整个世界干净得没一分杂质。四周是连绵的群山,山腰上玉米地随着山势起伏,玉米在疯长,承载着乡民们无限的热望和来年的生计。山顶是树林,是高山草甸,树林中除了有野兔、獾猪等小野兽,还有斑鸠、竹鸡等飞禽,当然还有野果、白草莓。登上高高的山梁远眺,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乌蒙山层峦叠嶂。我们小时候,因为没有机会出远门,便爱爬到那山梁之上去远眺,如果是能见度极佳的太阳天,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彝良县境内朝天马那座山上行驶的汽车影子,此时如同一个笨拙的甲虫在爬行。在我们那里的乡民中有这样的谚语:云南有个朝天马,离天只有三大卡(手掌伸直,拇指与中指的最大距离)。
   落木祥是四川和云南边界上的一颗钮扣。她远离筠连的县城,在宜昭高速未通车之前,她曾是筠连最偏远交通最差的乡镇。这里通公路的时间大约五十年,通客车的时间不足三十年,那时从县城开往此地的客车要途经巡司、沐爱、镇舟、民主、联合五个乡镇,历时往往是四个多小时。对个人而言,那时能去一次筠连县城,会是一件开心的事,也是一件可吹可擂的事。落木祥的南边,那高高的山脊,我们称之为分水岭,在分水岭的后面就是云南省彝良县的柳溪乡。因为生活在省界上,出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极轻松的事,有时候割猪草稍不留神就到云南省境内去了。我们这里的乡场在解放前就有了,在改革开放前是七天赶一次场,改革开放后,变为三天赶一场,时间是农历逢二、五、八的日子。来这里赶场的人,很多是从云南彝良县境内的牛街、柳溪、落旺三个乡镇的乡民。还有就县内相邻或相近的蒿坝、团林、联合、民主几个乡镇乡民。那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乡民们赶场往往是步行,每到场日,从早晨八九点钟开始,我家门口的大道上便会有络绎不绝的乡民往乡场赶去。他们有的背着山货,有的背着粮食,有的背着鸡鸭。有的还赶着马,那哒哒的马蹄,在记忆里还是那般清脆。赶场是一件隆重的事,好多年轻后生或俊俏女孩,都会因为要赶场而在着装打扮上下一翻功夫。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我们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川滇相接之地的物资集散地。同时跨省婚姻很普遍,我的好多亲戚都是云南的。
   落木祥的主体民族是汉族,苗族人口差不多占全乡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大坡、邱家、茅山三个生产队是苗族集居队,整个生产队全是苗族。还有不少苗族小范围聚居或者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我小时候生活的九龙队,全队四十多户人,其中有两户是苗族。一户是与我家相距一百米不到的王大叔家,王大叔当过多年的大队书记,是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人物。一户是离我家约一里地的艾伯伯家,艾伯伯是建国之初筠连县少数民族中少有的知识分子,读过高中,他多年担任筠连县的副县长。民族一家亲,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五岁时在王大叔家,王大姐烧板栗给我吃,她如亲姐姐一样呵护我。王大叔家的两个儿子年龄与我们差不多,我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向他们学习苗语:劳豆榜(吃豆花),芝麻载(没有钱),米拉阿果(来玩耍)。苗族的语言很美,有一种轻音乐般的悦耳和绵软。我们地方还有十余户彝族,在改革开放前他们曾一段时间对自己彝族身份很避讳。他们分布在槐树村的白腊、大地、余家三个生产队,分别是罗、陈、赵姓的人家,由于他们人口少,而且与汉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已看不出他们彝族生活习俗,他们已基本上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了。
   落木祥海拔高,在夏天是避暑的理想去处。试想一下这个画面:天空很蓝,很干净,几朵白云在天空有意无意地溜达,仿佛对身下的这个世外桃源恋恋不舍。四周的山上自然是满目的绿,是林木、是玉米、是烤烟、是草甸、是瓜果、是蔬菜。山下平坝中,水稻正在疯长,一阵风吹过,稻浪便从这边很快地涌到很远的地方去了。风中自然少不了水稻的清香。最精妙的是这风送来阵阵的凉意,让人觉得此时为人生快意之最。在这碧野之中,在一处瓦片木架房里,你倦在一张浅黄老藤椅上打着瞌睡,渐渐入梦。你头耷着,垂涎已在背心上开疆拓土,手中那把旧竹蔑扇放在胸口上,一只大黄狗趴在脚边,舌头伸得老长,在哈哈哈地喘着粗气。这时屋旁的桃树上,几只知了在一长一短地鸣叫着:睡了……睡了……,在这酷暑中,因为落木祥的凉爽,你真的就在这静谧的乡村中憨然入睡。
   我永远也走不出落木祥,因为她是我少年和青年的乐土,是我根的所在。
   我父亲当兵退伍后来到高坪(当时叫和平乡)做农村基层干部,并在此地与母亲组建了家庭,这样我们家在此就繁衍开来。我母亲姓郭,郭姓是我们地方的大族和旺族,在明朝时候还出过将军。在我的印象中,来自母亲娘家的亲戚特别多。七十多年来,我们家在这里已有四代,整个大家庭成员二十多口。现在已由落木祥为中心再往更多的地方蔓延。而这里的土地上现在长眠着我父亲等三位亲人。
   落木祥,我童年的乐园,这里的山山水水很多都有我的足印和欢笑。我们到花蛇沟捉螃蟹,到分水岭摘白草莓,到狮子山古堡怀古,到五匹山烽火台猎奇,到清彩河流水潺潺中寻幽,在余家河中戏水,在麻园海子中摸鱼……
   后来读上学了,通过书本知道了山那边还有大河、城市,还有大海,于是内心便开始了不安份,一心想走出这个被群山桎梧的地方,于是便有了苦闷与叛逆,这就出现了在文章开头的文字。
   最后我终于走出了落木祥那湾湾曲曲的山路,将她的身影遗在了身后,我终于远离她了,那时我觉得我的梦和诗都实现了!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是自由的地方,那是空气都是香甜的地方,我离开那天,我觉得我的心上长出了翅膀,而我却没有回首落木祥那带有几分忧伤的眼神。
   现在,我在异地谋生二十余年了,而且疲惫的心早已变得伤痕累累。当不想往前迈步时,我总会想起落木祥,我总会给守望在那里的老母亲打电话,我真正知道我从来没有走出落木祥。每到年关,每到节日,落木祥就如一个古怪的章鱼,她的触须翻山越岭向我延伸而来,把我紧紧的缠着,用力的往后拉。我于是便着了魔障般拖家带口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无论是疾雨还是寒风,无论是大雪还是酷暑,都不曾止步。
   多年前,我将笔名起名叫深深山人,就是要把落木祥给我的烙印刻得更深。我是乌蒙大山的儿子,是大山深处落木祥的山民子孙,无论走得再远,落木祥都是我根的所在。今夜窗外的月光很好,说不定我又会在梦中走上落木祥的断岩静坐,听山歌的空灵,看漫山的碧绿,沐浴习习的山风……

共 3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故乡落木祥的山水风物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羁绊。文章从青春时的叛逆逃离,到成年后对故乡的眷恋思念,再到如今的深深眷顾,情感线索贯穿始终,令人动容。落木祥,这个古色古香的名字,是作者心中永恒的精神归宿。文中对故乡的描写细腻生动,从山间盆地的宁静,到夏日稻田的清香,从赶场的热闹,到与少数民族同胞的和谐相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和浓厚的人情味。作者通过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如捉螃蟹、摘白草莓、怀古猎奇等,展现了落木祥的独特魅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乌蒙山深处。文章的核心是对故乡的眷恋与认同。无论生活多么疲惫,无论身在何方,落木祥始终是作者心灵的港湾。这种眷恋不仅是一种思乡之情,更是一种对根源的追寻和对身份的坚守。作者将笔名起为“深深山人”,正是对故乡的深情告白,也是对自己身份的坚定认同。这是一篇关于乡愁、根源与身份认同的佳作。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故乡的美丽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6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6 15:49:29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落木祥的山水风物与人文情怀,情感真挚动人。从青春叛逆到成年眷恋,再到如今的深深眷顾,情感线索贯穿全文,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与认同。文字优美,充满诗意,生动描绘出一个古色古香、充满烟火气的故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与根源的坚守。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6 15:49:5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