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山小筑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山】眼睛与眼晴的重逢(微小说)

编辑推荐 【春山】眼睛与眼晴的重逢(微小说)


作者:天净浣溪沙 布衣,1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发表时间:2025-05-16 16:11:01
摘要:正如你说,有些付出,并不需要刻意的回报。但有些相遇,却是冥冥中天注定的。其实,我们早已血融一起,血脉相通。

看到病人有些急切焦急的眼神,往输液袋里加完药的杨小惠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杨小惠是巴江县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护士。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她主动申请参加病人的护理工作。今天是她开始护理医院接收的一例确诊病人。
   杨小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和防护帽,原本苗条的身体显得臃肿,只有护目镜下一双明亮的眼晴,熟悉她的人也许才能能认出她来。
   病人戴着医用口罩和遮额帽,脸被遮挡住绝大部分,也只有两只带有一丝恐惧但不失神气的眼睛露在外面。
   杨小惠看了下病人的住院牌,名字叫周大江,年龄和她一样,都是二十八岁。“据医生说你来自武汉?过年来巴江走亲戚的?”正准备离开的杨小惠看到周大江的眼睛,突然有了停留一下的想法,试着与周大江交流起来。
   周大江点点头,情绪十分低落,边咳嗽边说:“我怎么就中招了啊,被传染上了呢,我是不是很严重,能治好吗?”
   杨小惠如实告诉周大江:“听医生说,你的病情较重,可能是拖久了的缘故。但你年轻,自身抵抗力强,应该没事的,你要相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固定护士,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要求,就直接给我说吧。”杨小惠说着,又望了望周大江的眼睛,感觉似曾相识,好象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一年前,杨小惠在武汉一所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她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她父亲在那里打工,她去看父亲。还没见着父亲,一个人工脚手架上的挡板突然从半空中掉下来砸在她的身上,杨小惠瞬间昏了过去。等她醒来时,她已躺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听医生说,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救了你,他还为你输了血。这个小伙子是来工地帮助农民工做义工的,我也不认识。我接到电话赶来时,他已经走了。”
   听父亲这么一说,杨小惠这才迷迷糊糊地记起,当时她被砸中,血流不止,一会儿就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意识似乎还有些清醒。一个小伙子从旁边赶来,撕下他身上的白衬衣的袖子,简单地把她大腿处的伤口包扎住,大声地呼喊她,叫她醒醒,一双手紧握着她的手,使劲地掐着虎口,接着把他背起来,搭上一辆出租车,把她送到医院。在出租车上,小伙子一直紧紧地抱着她,叫她坚持住。杨小惠手脚冰凉,心跳微弱,小伙子见状,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子,给杨小惠做了人工呼吸。意识已近模糊的杨小惠睁开眼睛,但没有看清小伙子的面容,只看到小伙子急切而焦急的眼神。这眼神定格在杨小惠的潜意识里。
   “难道会是他吗?”当杨小惠再次给周大江输液时,她试探着问:“你两年前,是不是在武汉的一个建筑工地,救过一个人?一个姑娘?”
   周大江看了看穿着防护服的杨小惠,正想说话,但随即一阵剧烈的咳喘,脸瞬间胀成绛紫色。医生赶来,经过一番检查,周大江的病情加重,要马上输血。
   可偏偏周大江的血型特殊,医院储备的他这种血型的血浆已经用完了,再到其他地方找相同血型的血浆,怕已来不及了。
   “我可能就是他这种血型,抽我的吧,我给他输,救人要紧。”紧急关头,杨小惠说。
   经紧急化验,完全符合。杨小惠给周大江输了血,周大江转危为安。
   处于康复期的周大江心情好多了。这一次,杨小惠换了个话题问周大江:“你是怎么被感染上的呢?”周大江说:“我是个孤儿,靠亲戚和社会上的好心人,还有国家的资助读完了本科,现在在武汉一家企业工作,平时喜欢做些志愿服务公益事情。应该就是在临近过年时,一次到敬老院去做公益,那时感染上的。可我并不知道,过年来到你们巴江,在排查中被确诊了。”
   “那你这些年一定做了不少好事吧,留过名吗?图回报吗?为做公益事情而感染上这个病,你后悔吗?”杨小惠问。
   “如果要留名,图回报,就不是志愿了,就不做公益了。至于感染上这个病,那是无意中的事,无意中发生的事,也许是天注定的吧,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天注定的。”杨小惠回味着周大江的话,没有再问下去。也没有再问他是否在建筑工地上救过人的事。但他又一次捕捉到周大江的眼神,这一次的眼神虽然是那样平和,犹如一池清澈湖水中慢慢散开的涟漪,但与上一次急切说话的眼神,存在着同一种特值。杨小惠护目镜后明媚的眼晴有些湿润。她为她那天的果断输血而欣慰。
   杨小惠说:“你安心治疗吧,虽然你在这里没有亲人,你的亲戚也因你被隔离观察了,但你并不孤单。你的症状减轻很多了,再过几天就可以治愈出院了。”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杨小惠的周到护理下,周大江很快就出院了。那天,院长、医生、护士都来为他送行。在医院门前,杨小惠拿着一束鲜花,放到周大江的手上:“祝贺你康复出院,以后你又可以照常工作生活,继续你的志愿服务公益事业了。”
   这一次,杨小惠脱下了厚厚的防护服和防护帽,也没有戴护目镜,只戴着医用口罩。阳光下,她在周大江眼前特意取下了口罩,然后又戴上。周大江看见,杨小惠俏丽的脸上有两道深深的印痕,从小巧玲珑的鼻梁向脸颊两边延伸,显得分外醒目,那是长时间戴口罩被勒的印痕。杨小惠一双妩媚明亮的眼睛充满笑意,望着周大江。
   “你是?是你?……”第一次看清了杨小惠容貌的周大江吃惊地望着她。四目相对时,周大江欲言又止。
   "是的,是我,我那时虽没看清你的面貌,但这些天早已感觉到了,是从眼睛,心灵的感应。"杨小惠说。
   “正如你说,有些付出,并不需要刻意的回报。但有些相遇,却是冥冥中天注定的。其实,我们早已血融一起,血脉相通,不是吗?”杨小惠说完,会心一笑。
   “你出院后还有十四天的自我观察期。按照要求,我会与你联系回访。那时,已经春暖花开了。”杨小惠继续说。
   “好的,那今后我们常联系,好吗?等疫情过了,我又巴江来,来看你。”周大江说。
   两人的头顶,一树梅花正含苞开放,那花骨朵儿,似人的眼睛,凝望着春天的到来。
   (发表于《凤凰湖》2020年秋季刊)
  

共 23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眼睛与眼睛的重逢》,一个浪漫的名字,一个温暖的故事。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医护人员和病人,两个年轻人的相遇,揭开一段往事,互助,奉献,这是善良和美好的碰撞,是温暖与温暖的交融。小说的结尾,写到一树梅花正含苞待放,那花骨朵儿,似人的眼睛,凝望着春天的到来。既增添了小说的诗情画意,又具有开放性和启示性,让读者不由在闹钟遐想,两个年轻人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故事,也一定温暖而美好。【编辑】只留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5-05-16 16:12:30
  是巧合,是匠心,是一场浪漫的重逢。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