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宜宾出了个赵一曼(散文)
宜宾籍的女英雄赵一曼,生于1905年10月25日,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原宜宾县徐家乡伯阳嘴)人,中共党员,又名李坤泰,人称李姐、“瘦李”。在东北抗联任3军2团政委时,抗日反满,纵横驰骋在白山黑水,骁勇善战,连敌人也惊叹于她“红枪白马”的飒爽英姿;1935年11月,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赵一曼负伤被捕,于1936年8月被日寇杀害,舍生取义。这位身形瘦削、地地道道的宜宾妹子,位列抗日民族英雄名录,配享尊荣。
虽然赵一曼牺牲近九十年了,但她的事迹和精神,早已编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让大江南北的少年从小就学习她的爱国精神。
统编语文新教材六年级上册有一副特别的书法作品,所选内容就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言,读之催人泪下,教育了无数的青少年们。2009年9月,赵一曼被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典范,彰显了国家和人民对这位革命烈士崇高的评价和肯定。
一曼同乡
赵一曼在东北反满抗日的斗争异常艰苦。当年日寇狰狞、殖民残暴,赵一曼所在的抗联力薄悬殊,救国救亡图存者九死一生,“创业艰难”,甚至是无时无刻不面临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险境,备受“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考验。意志信念稍有懈怠者早已魂飞魄散,或背叛主义,或逃之夭夭。“赵一曼凭借着坚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在为国浴血奋战……”笔者一直在思考,赵一曼是从南方来的文弱女子,她在冰天雪地中和如狼似虎的日寇拼杀,还要遭受严寒气候、匮乏物资和日军汉奸的疯狂围攻,她的强大和透支付出,堪比“硬汉铁人”,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当赵一曼和她的队伍战斗在如龙潭虎穴的白山黑水之时,中国的南方,同样有一支共产党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也在竭尽所能地孤军奋战,领导者是赵一曼的宜宾老乡余泽鸿。这两位同乡均为人中龙凤、翘楚英才,彪炳党史军史,他们的光辉事迹可以大书特书了。
笔者有幸曾到余泽鸿的故居参观学习三次,深入了解到这位男性先烈鲜为人知的故事。
余泽鸿,宜宾市长宁县梅硐场人,1903年2月生,中共党员。1935年2月,中央红军扎西会议后,决定组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余泽鸿临危受命,担任这支队伍的领导人之一,后接任政委。
这支队伍也是势单力薄,但却肩负千钧重任,既要掩护主力红军长征,安置长征中因病负伤人员,还要在国民党重兵围攻下生存,以期寻觅良机打下一片红色革命根据地,所需粮弹全靠作战缴获,常常濒临绝境、险象环生。“众行远,孤行危”,游击队人马越战越少,损失消耗极大。
余泽鸿的艰苦处境和北方的女老乡如出一辙、何其相似。后来,红二六军团转战贵州毕节地区,萧克将军曾想找余泽鸿来毕节,贵州省委三次派地下党员寻找红军川南游击队,要求余泽鸿把部队带到毕节去。
当时作战形势比较明朗,只要川南游击队接受军团集结指示,选择一路同往,余泽鸿活下来的希望很大。说不定新中国成立后他累功在编,1955年评授军衔,他有可能位列上将也不在话下。要知道,曾与他一起共事的肖劲光就得授上将。中央红军长征时期组建干部团,团长是陈赓,上干队就是干部团下辖的一支队伍,肖劲光任上干队队长期间,余泽鸿曾与之共事,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委,直到后来余泽鸿被中央抽调组建红军川南游击队。
意志似铁、信念如钢的余泽鸿拒绝邀请,他说:“周恩来交办的三个任务,已经完成两个,第三个任务是在游击区建立根据地,我却没有完成。”言下之意,余泽鸿要选择留在川南,继续打游击,直至完成建立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光荣任务。不去毕节与萧克会合,也能趁机吸引敌人,方便掩护红二六军团转移,余泽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几天后,也就是1935年12月15日,余泽鸿壮烈牺牲在江安县碗厂坡,年仅32岁。
赵一曼和余泽鸿两位宜宾同乡,出生年代接近;临危受命、孤勇前行处境类似;斗争艰险、信仰一致、本色未变;两人在部队身份均为政委,就连牺牲时间前后也仅相隔8个月。将星陨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将赵一曼同乡——余泽鸿的事迹,在此浓墨重彩抒写,一是想声明宜宾市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二是先烈一身正气、高风亮节,让人肃然起敬,“星星参北斗”;三是巾帼与须眉,忠肝义胆,铁血丹心。两位宜宾籍的勇士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那么厚重、辉煌,值得今人敬仰、顶礼膜拜!
一曼故里
参观赵一曼的老家是我多年的夙愿,能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一曼故里,也略表我对她的深切缅怀。
2025年2月6日,逢农历正月初九,我和妻子从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出发,驱车220公里到达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参观一曼故里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当晚,决定夜宿在白花镇上。
听当地人介绍,全镇人口数超10万,这儿距离宜宾市区大约60公里。虽然白花镇属典型的偏远农村,但居民消费水平高,房源炙手可热,每平米高达4000多元,乡镇房价能比肩某些县城,这在楼市地产低迷的今天,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旅馆旁边就有一个“鼎坤•云景楼盘”,正在建设中,楼盘使用“鼎坤”命名,是不是为了纪念李坤泰,借用“坤”字取名,我不好揣测开发商的思量意图,仅仅是自己附会想象。
街道满目喜庆景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行道树装扮有霓虹灯带,流光炫丽亮眼。商店里,顾客在精挑细选货物,夜市繁华热闹祥和。
第二天早餐,就点白花镇特色食品“铺盖面”,欲尝之填肚为快。等“铺盖面”上桌,原来仅是几块大约三指宽的煮熟面皮,然后配加作料,如白花花的铺盖飘浮在碗内汤汁里。一切皆是商家噱头,却又形象生动。面块可口合胃,我吃得挺香。我想,赵一曼在家乡时,赶集到了白花镇,也要品尝这道美味的“铺盖面”吧?
用完早餐,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驾车直奔一曼村。虽然路上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是我总感觉天地之间充满肃静和浩然的气场。是不是一曼的英灵魂魄在盘旋苍穹?亦或在守护这片热土。
地头田间,蚕豆花如无数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在审视注目着匆匆过客,油菜顶举花骨朵跃跃欲开,准备挤出黄灿灿的冠冕颜容。菜园青青翠翠,小楼红墙民居,连绵的春水梯田如明镜般镶嵌在乡间原野,土鸭肥鹅在池塘嬉戏游弋,鹭鸟蹑手蹑足点头觅食。密密麻麻的杂木野树横生,郁郁葱葱。
一曼故里清新澄净秀美,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及农村芬芳味道。
公路两旁,有关“一曼”的红色文化宣传栏、纪念角、标志物随处可见,非常丰富。
“曼橙采摘园”赫然在目,我又开始思绪万千了。“曼橙”这种水果,会不会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血橙呢?被采摘园主将种植的血橙以“曼橙”命名之,难道和赵一曼所作诗句“甘洒热血沃中华”相关联吗?或者“曼橙”就是一种普通的本地桔橙吧,因出自一曼故里,被冠名“曼橙”,摇身变成地理标志产品,以期打造优质水果牌子吧?由于要赶时间,我也无暇停车向园主请教取名“曼橙”的由来出处。
一曼村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小山脚下,毗邻伯阳嘴(赵一曼故居所在小地名,坐落在半山腰处),两地被斜坡连接,位置相距大约200米。党群服务中心前修建有开阔的广场,四围植树。一串串、一盏盏红通通的小灯笼“结”满树丫枝头,既辞旧迎新营造过年氛围,又寓意“庚续红色基因,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赵一曼雕像挺立广场中央,以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生装束为蓝本,切合“峥嵘岁月、同学少年、书生意气”的背景氛围,“她”左手提裙,右手高举书卷,目光炯炯,直视东方,誓欲冲破藩篱,显得端庄靓丽,自信聪慧。雕像将赵一曼少女时代的形象和精气神刻画得跃然“场”上,“她”被留在山村里,永远陪伴着桑梓家园。
我拾级向赵一曼故居走去。许多芭蕉、翠竹林,桢楠、桂圆等名贵树种和人造建筑物构成了景区。
一曼故居就是一个典型的清代川南庄园,有用于祭祖的正屋,有用于居住的厢房,有进行药铺经营和私塾教育的房间,有碾米磨面的石碾,有长工仆人居住的地方和供行走的仆道,还有用于安全防护的巨石累叠而成的高墙,房屋基脚、场坝堡坎、山门等,都由全石打造,规模极大,整个故居占地2000余平方米。故居左右厢房和正堂浑然一体,“三合院”形制,现在被设计改装为陈列室,赵一曼的生平事迹被翔实展览。
通过认真阅读和倾听讲解,我知道了李家幺女赵一曼“用藿麻撵走媒婆,用柴刀砍断裹脚布”的故事。四川南方常见的剪刀、柴刀静静地躺在展柜里,铁面漆黑透露出赵一曼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决绝作风。
赵一曼的闺房紧挨父母卧室,作为家里的幺妹姑儿、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她集家庭宠爱于一身,备受呵护。闺房里的塑像瘦削,正是少女赵一曼在如饥似渴读书的情形。旁边有一间小屋,无相关文物展览,中间安放一扇宽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赵一曼的赞誉评价。左右两边另外竖立同样大小的电子屏为陪衬,这四面屏幕统一闪亮红光作底色,无数金黄的线条从上往下参差排布,仿佛鲜血呈现喷射状,又像是电光砸破长夜,好似烈焰在熊熊燃烧释放灼热,犹如火凤涅槃重生,力争展翼。
这就是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仰写照和践行誓言的复现。伴随房间内清脆浑厚的语音播报,参观者受到感染震撼,热血在沸腾。我为受尽敌人百般折磨、坚贞不屈的宜宾女先辈锥心痛惜!
游览即将结束,阅读了赵一曼家人历经艰辛、孜孜寻找“李坤泰”的下落介绍,可谓是一波三折、几乎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我的心也揪紧差点提到嗓子眼上。
好在李坤泰的同学,珍藏那张赵一曼抱着儿子的合影照,并转交给李坤泰的胞姐;好在宜宾珙县籍的何成湘,1930年后调往东北工作,曾会同中共满洲省委,安排赵一曼、李兆麟、赵尚志等党员骨干,分赴东北各地武装抗日。全国解放后,何成湘也在竭力收集线索确认赵一曼完整身份,并慧眼识相,最早锁定李坤泰就是赵一曼;好在曾朝夕相处的游击队老战士、东北乡亲们根据上述合照,也一眼指认抱着小孩的李坤泰,和“白马红枪”的赵一曼属同一人。铁证成链闭环,最终还原了事实:宜宾出了个铁骨铮铮的民族女英雄,宜宾出了个赵一曼。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好在”或“幸好”,宜宾就和这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失之交臂了,李家幺女的荣耀将被历史埋没雪藏、也许会石沉大海!
一曼纪念馆
宜宾是赵一曼的故乡。家乡人热爱这位著名的英雄闺女,修建并开放有2处大型纪念场馆,接待群众参拜缅怀。一处是宜宾翠屏山公园赵一曼纪念馆,坐落于宜宾市城市森林公园之中。翠屏山公园不仅是一方风景优美的宝地,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赵一曼纪念馆位于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专门纪念中国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事迹。黑底金字匾额“赵一曼纪念馆”是由朱德元帅题写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是初中生,曾单独或由学校统一组织,从珙县坐上绿皮火车,多次涉足宜宾翠屏山,参观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造访纪念馆的初衷本意,仍然源自课文《一个粗瓷大碗》中主人翁的巨大影响和感召。
1966年4月20日至25日,彭德怀元帅到宜宾视察,他步行上翠屏山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彭总进了展厅,走到赵一曼事迹图文展板前,仔细听讲解,仔细观看画面,对重要事迹,特意戴上眼镜细看一遍。可见,彭老总对赵一曼这位巾帼英雄的惺惺相惜和欣赏。
一曼公园
第二处乃赵一曼公园,位于叙州区城北新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50亩,是纪念赵一曼的主题公园。园内设置有赵一曼主题雕塑、赵一曼简介牌、红色文化雕塑和文化置石。公园中心,一座14.2米的一曼雕像巍然屹立。雕像中一曼身着军装,衣摆飞扬,英姿挺拔,昂首远眺,右手紧扣佩枪,左手握有书卷,设计展现了她文武双全、顶天立地的英勇形象。
叙州区赵一曼公园,供游人、市民参观或休闲健身,也是一个红色教育打卡地。
2025年正月初一,宜宾天气风和日丽,我从微信朋友圈获悉,故交旧识又在叙州区赵一曼公园踏春观光,他发帖子用七个字记录:“民族英雄趙一曼”,配图就是两张从公园里面,取自不同角度的赵一曼雕像照片。可见,赵一曼在宜宾人心中的地位,备受爱戴尊崇。
一曼诗作
赵一曼家境富裕,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饱读诗书,才情横溢,代表诗作就是那首流传至今的《滨江述怀》,原文如下: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诗人自信,坚强,忠诚。诗意表达激情四溢,慷慨淋漓,气势如虹,女诗人不服输于男儿。拜读一曼诗作,热血上涌,泪水长流,女英雄的家国情怀悄然无声地渗透进我的灵魂里。
当年我在珙县曹营镇任教初中九年级化学老师时,曾将《滨江述怀》默写在黑板上,向孩子们讲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还重点强调,每位同学当以赵一曼的家乡人身份而倍感骄傲荣幸。如果宜宾人在哈尔滨市坐出租车,会享受优待,司机得知乘客是赵一曼的老乡,坐车费分文不收,究其原因是哈市人敬重佩服赵一曼。他们觉得这名南方弱女子,从宜宾远赴东北战场击杀倭寇,后又为国捐躯,就义在珠河县,是哈尔滨夜幕下的一束光,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壮举已经赛过许多爷们。故赵一曼的娘家人来到东北,的士司机主动免单。我讲完赵一曼的诗作和故事,发现课堂上有名叫唐云先的女孩眼里噙满泪水哭了,检查她的化学教科书,上面笔迹工整娟秀,所抄内容不是“钠镁铝硅磷”或化学方程式等,而是赵一曼诗作《滨江述怀》全文,旁边还标注“临敌大节不辱,家乡英雄,吾辈之光”。
一曼家书
赵一曼不仅是巾帼英雄,她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临刑前,赵一曼写给儿子一封信。遗书既饱含爱子深情,也有豪言壮语,透露出无比坚定的信念。彭德怀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参观时,看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那封家书时,他的两眼闪出了泪花。彭总问:“她的儿子找到了吗?”解说员回答:“找到了,她的儿子从人民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一所工业学校教书。”彭总欣慰地说:“那就好,这么个女娃娃,从祖国的南边,为了革命一路战斗到祖国的最东北边,太不简单了,我们要永远记住她。”
彭总对赵一曼的点评,由此可见一斑。
在去往赵一曼故居的公路边,有块巨大的文化墙很醒目,上刻标语:“赵一曼家书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材”。另一张宣传标语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铭记历史,感恩英模,不忘先烈!赵一曼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姓名:潘灯洪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