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父亲的脚步(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父亲的脚步(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11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发表时间:2025-05-17 08:40:52
摘要:原创首发

父亲的脚步
  
   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大地又一次被久旱不雨的高温天气笼罩,如一个巨大的烤炉。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缓缓行走在村西头的乡间小路上。尽管两旁各种各样的树木为我们遮挡阳光,但干燥得仿佛能点着的空气,依然炙烤得我没走多大一会儿工夫,额头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自父亲二月份突发脑梗后,行动就失去了自由。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左半身还是没能恢复知觉。曾经身体矍铄、步伐稳健的父亲,只能被禁锢在这小小的轮椅之中。
   记得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要让老人康复得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走路,其他再无良方。
   正是基于此,无论多忙,我们这些做儿女的都要抽出时间陪陪父亲,或搀扶他在院子里走走,或推着他在村子里转转,要不就是让父亲坐一会儿轮椅,走一会儿路,轮换交替,天天如此,至今已经三月有余。
   近段时间,以猕猴桃栽植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家乡,正处在一年一度的繁忙时刻,不但要给猕猴桃树疏花(摘掉多余的花)、人工授粉,还要剪枝、施肥。加之数日的久旱不雨,每隔几天就要灌溉浇水,便成了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因此,村里的每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一起行动起来,有下地干活的,有在家里筛花粉、晒花粉的,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家乡,就像打一场时不我待的歼灭战,一个人顶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往往从早上五点钟起床下地,要一直干到晚上八点以后才回家,中午饭也是带着干粮在地里将就。正如农谚所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大家都深知农时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是一个没有土地的城里人,看似与这种不可开交的繁忙关系不大,可以轻轻松松地过退休生活。可并非如此,因为我那时刻需要人照顾的老父亲在农村,我的兄弟妹妹在农村,他们的忙就是我的忙,我不能对此袖手旁观。
   多次想接父亲来城里住,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好好照顾父亲,好让他早日恢复健康。可父亲说什么都不愿意来城里,他离不开农村和他的老屋,离不可他的土地和乡情。我只好增加回家次数,多陪陪父亲,帮父亲康复,尽一个做儿子的孝心,以减轻兄弟妹妹的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农忙上。
   父亲这辈子,几乎没离开这片土地半步,他以勤劳的双手和好学的劲头,一边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一边学到了精湛的木匠手艺,硬是凭借着他的坚韧和执拗,劳心劳力,把我们七个子女一点点养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又怎能报答得尽。如今,父亲病了,不能走路了,我们做儿女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和无奈。
   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有用我们的孝心,陪父亲走完他人生的最后里程。
   此刻,我又一次停在一棵荫翳的大树下面,刹好轮椅闸,扳下脚踏板,把拐杖寄到父亲的右手,搀扶着他的左胳膊,微微用力,让他站起来,离开轮椅,再沿着蜿蜒的小路,慢慢前行。
   这样的动作,在我多次搀扶父亲的过程中,到底重复过多少遍,我没有算过,父亲艰难的挪动了多少步,我也没有算过。但我却清楚的记得,期初的我是那么笨拙和不得要领。不是忘了刹轮椅闸、扳动脚踏、寄拐杖,就是用劲过大,走路节奏过快或过慢。为此,我懊悔了好一阵,也暗暗学习了好一阵,直到掌握了其中的环节和要领,搀扶起来才得心应手,父亲也才点头肯定,走起路来不再那么摇摇晃晃。
   就像此刻父亲走路的样子,虽然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左脚也会不听使唤地在地上拖拉一下,但我发现,父亲是咬紧牙关的,眉头是紧蹙着的,呼吸是喘着气的,就连那拄拐杖的右手,也牢牢地紧握住把手,像是要把所有的力量和信念关注其中,只为能在我的搀扶下,多走几步,多感受一些走路的温暖。
   弯曲的小路静的没有一个行人,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唯有头顶的太阳在一点点升高,并把强烈的光线投向大地。我搀扶着父亲,走了约五分钟之后,看他累得实在气喘,左脚也拖拉得更加严重,就说:“爸,往回走吧。”父亲答应了一声,在我的稍稍用力下,艰难掉头,一步一步继续前行。只是比刚才走得更加吃力,左右脚的配合也不协调。往往右脚已经到位,左脚却跟不上步伐,不是身子前倾,就是左右摇摆,有好几次都差点跌倒。幸亏我搀扶得紧,才让他站稳脚跟。我赶紧说:“爸,不要着急,站着歇会再走吧。”父亲就依靠着我的双手,静静地站着。只是时间很短,我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他就催我说:“还是走吧,我想多走走。”从父亲的口气里,我明显感到他的焦急。他是多么想早日恢复健康,把儿女们从没完没了的照顾中解放出来呀!
   我忙打起精神,搀扶着他继续挪动脚步。只是这一次,我更加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怕一不小心让父亲摔倒。甚至我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如同一只洞察秋毫的雄鹰,眼睛死死盯住眼前的一切,哪怕一只不起眼的小石子和小树棍,我都不失时机地一脚踢开;哪怕一段微微上扬的坡度路面,我都适时地加重手劲,好让父亲走得平稳轻松。
   我们就这样慢慢地走着,如同一次艰难的跋涉。等走到轮椅跟前,父亲已是累得筋疲力尽,连迈向轮椅前的最后一步,都是拖拉着左腿斜坐在轮椅上的。
   看到这种情形,我真想让父亲坐在轮椅上多休息一会儿,少走几步路,或者干脆回家坐在屋里看看电视,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临出院时医生的再三叮嘱,身边许多脑梗患者通过锻炼后的康复事例,时刻萦绕在我的耳边,并提醒我说: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到帮父亲恢复健康的那一天。虽然这么做,会让父亲吃很多苦,受不少罪,我们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天天陪父亲,甚至要经得住“久病床前无孝子”和“常病家中无贤孙”等世俗理念的严峻考验。但这是非常值得的,也是担当和责任。唯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为人子、为人父,才真正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实,父亲的想法和我一样。每次推他出来,他都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一遇到相对平坦的路面,他就提出下来走走。这一走,就不知疲倦,直到走得气喘吁吁,左腿拖拉,才不得不停下歇息。但时间非常短暂,就那么一两分钟的时间。时间一到,又让我搀扶着他慢慢行走。父亲的这样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他的毅力和决心,也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和力量。
   因此,当这次父亲刚坐上轮椅不一会儿,还没等他提醒,我就搀扶起他走了起来。小路上依然很静,静的只听到父亲拐杖着地的慢节奏“咚咚”声和左脚蹭地的“沙沙”声。这时,我的心里突然涌上一个念头,走着走着,竟不自觉地在心里默默数起父亲的脚步。“一、二、三……”这些脚步,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简单,简单到可以去任何一个喜欢去的地方。可对病中的父亲来说,却是那么艰难,艰难到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就是这样的吗?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走起来异常艰难,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助和绝望。就像此刻我的父亲,前途未卜,道阻且长。但常言说的好:“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时刻。
   想到此,一股暖流瞬间传遍我的全身,就像一道柔柔的光线,照亮了我心中仅存的一点疑虑,让我下意识地将搀扶父亲的手握紧了一下,就好像通过这一握,能把我心中满溢的爱和敬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他。
   太阳已经挂在了中天,斑驳陆离的树荫被强烈的光线掠夺,我搀扶着父亲,开始往家的方向走去。“一、二、三……”我继续数着父亲的脚步,但这一次的脚步,不再是单调的“沙沙”声,而化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奏响着人间最美的生命乐章。
  
   二0二五年五月十六日
  
  

共 3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了照顾脑梗父亲康复训练的日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心疼、愧疚与孝心。从回忆父亲往昔的勤劳坚韧,到如今陪伴其艰难复健,情感层层递进,真实且具有感染力,极易引发读者共鸣。例如,“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又怎能报答得尽”“看到这种情形,我真想让父亲……但我不能这么做”等语句,将子女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善于捕捉陪伴父亲康复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使场景画面感十足。如对父亲走路姿态的描写,“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左脚也会不听使唤地在地上拖拉一下……眉头是紧蹙着的,呼吸是喘着气的”,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父亲艰难行走的模样;对自己搀扶父亲时的动作描写,“不是忘了刹轮椅闸,忘了扳动脚踏……”也生动展现出初期的笨拙与用心,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由父亲复健时艰难的脚步,自然联想到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从个体的亲情故事延伸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赋予文章更深刻的内涵。“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时刻”,使文章不局限于简单的叙事,提升了思想深度。文中对家乡农忙时节的描写并非闲笔,既交代了自己回家照顾父亲的缘由,凸显家庭责任与亲情羁绊,又通过农忙的紧张氛围,反衬出陪伴父亲康复的不易与坚定,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背景更完整。 以平实的语言叙述故事、抒发情感,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5-05-17 08:41:19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