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蝉(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蝉(散文) ——散文首发


作者:冠景华庭 布衣,32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发表时间:2025-05-17 15:04:44

【星月】蝉(散文)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于蝉的生动描述。
   每年麦收过后,蝉就被夏雨的的雷声惊醒,迫不及待地,耐不住三至七年暗无天日的地下蛰伏,在雨水的滋润下,心急火燎地钻出地表,扒开一个三角形的洞口,向外面窥视,等到黄昏时分,才顶破薄薄的洞口,悄然无声地爬上了树干,爬上了树梢,然后竭尽全力,忍痛脱下包裹在身上的外壳,经过浴火重生的阵痛,疲惫地倒垂在蝉蜕里,像刚刚分娩的羔羊吊在悬空。
   其实,蝉的蜕变,它外层的皮是从背部先裂开,接着经过一阵阵剧烈地抖动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部先出来,接着是吸管,拔出前腿,最后拔出后腿,露出折叠皱蔫的翅膀全部脱出。接着腾跃翻转倒悬空中,羽翼在微风中伸展,然后快速上翻,用前爪钩住空皮,用力使尾部从壳中脱出,这个艰难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钟头之久。
   等到人们听到第一声蝉鸣,清早起来,才知道这些不速之客早在昨晚已经登陆这个热气蒸腾的世界。菜园的竹篱笆上,五彩缤纷的牵牛花含羞戴露竞相开放,在那缠绕竹篱的绿藤碧叶上缀满了白生生倒挂在蝉蜕里的嫩蝉,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欣喜若狂地把它们接生下来放在瓶瓶罐罐里,这些小东西软绵绵的十分好玩,挤在一起,不停地翻滚着,蠕动着,它们全然不知,这是人们早上餐桌上的一盘美味佳肴。
   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外有许多棵大杏树。六月初,孩子们就在树底下搜寻蝉窟窿,一开始,还把蚂蚁洞,蝼蛄洞,误认为是蝉洞,有时有的洞,用手指头一抠,腾地蹦出来一只泥蛙,吓得哇哇直叫。后来经大人指点,才知道,蝉的洞口不是圆形的,而是扁形或者三棱形,不规则形状的,而且洞口很薄,用手一抠,就可以捏出来。那洞下面坉了土,是最后等待时机,准备出土的栖息地,只是最后一站。但也有的洞很深的,没有坉土,一见有动静它就跳进去了!这就是所谓的“跳井”,必须用铲子挖。蝉的洞穴其实很深,大约半公尺有余,且是弯曲辗转,其实蝉很狡猾,它跳下去以后会土遁,它会钻进弯道用土坉上,你根本找不到它。于是,孩子们一到半下午就拿着铲子把杏树底下全部翻腾了一个遍,也算是给杏树松土了。尽管进行了地毯式扫荡,蝉还是层出不穷。下雷雨了,雨停了!我跑到大门外,只见流水中漂起了好多褐红色亮晶晶的蝉。我急忙拿来茶缸捡拾,抬头一看树干上排着队一连六七只,争先恐后往上爬,我急忙把它们抓在手中,被它那锋利的前爪,抓得生疼。它的前爪既是攀爬的利器,也是防身的武器。现代社会电工爬杆的脚爬子,就是人们利用仿生学仿照蝉的前爪发明制造出来的。
   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繁衍的本能,蝉的成虫,也就是带翅膀的知了,它的有效生命也只有不到一个月,二十天左右,但它却十分珍惜这短暂的时光,享受温暖明亮的阳光,和枝繁叶茂的温馨环境,弥补长期昏暗的地下生活禁锢的遗憾。抓紧时间振动翅膀,蠕动腹腔和尾部结合部的音片发声膜放声歌唱,彰显鲜活的生命,享受短暂的阳间美好的时光。它的眼睛虽然不像脊椎哺乳动物能够转动,但它的视觉非常灵敏,就像360度视角的雷达,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发现一有动静,立刻停止鸣叫,并且不断地移动身躯,注意规避伤害,危急关头振翅飞逃。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清代诗人袁枚描绘所见牧童夏日在林中放牛时想捉蝉的生动描绘,可蝉并不是那么容易捕捉的。记得小时候看到树干上有蝉,只要一靠近,它马上就会噌的飞走,只有绕到树的背面,猛地用手一捂,才有可能捉到,而且概率极低。小时候,趁着母亲打面筋烧汤的时候,揪上一块面筋拿起竹竿上面绑上秫秸莛子糊上少许面筋,站在浓密的柳荫下透过树影迷离的阳光,瞅准振翅曲背乐此不彼高歌的鸣蝉,猛地一戳,被粘住薄翼的蝉就挣扎着嘶叫着就范了,其余的蝉儿嗡的一声四散逃命。有时夜晚,在树下用麦草点上一堆火,树上栖息的的蝉儿就纷纷坠落,飞蛾投火一网打尽。但这些黑色的蝉,壳硬、炒熟虽然吃起来很香,但扎嘴且口感不好。
   带皮的知了猴,这种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B、C, 以及钙、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它是苏北等全国多地的优质食材,用于油炸,铁板炕,盐爆炒,混炖,口感好,营养极其丰富,色泽鲜艳,油光发亮,外酥内软,香糯绵长,津液缠绵,香而不腻,清新提神,脍炙人口,成为红白喜事宴席,酒店,餐馆必不可少的美食。洗净晾干装在矿泉水塑料瓶子里,放在冰箱里,可供四季享用,味道鲜美。此外,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药用价值,有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的功效,适量食用,可增强免疫力,增加食欲,强身健体。
   蝉蜕,蝉的皮壳,是名贵药材,可以用于中药配方,或制作中成药。医药公司常年收购。
   由于蝉的幼虫,知了猴营养丰富。每年都有外地客商到苏北开着卡车大量收购,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饮食,还能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每逢麦收以后,市场上电瓶灯就成了抢手货。家家户户几乎人手一盏。一到晚上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几乎全体出动,除非走不动的老人和婴儿呆在家里。大家欢声笑语奔走在河边路旁,树林里,果园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捉蝉活动。大家提着瓶瓶罐罐,有的还提着塑料桶,不停地穿梭着,搜索着。手电光在黑夜中闪烁着,交织着,整个野外大呼小叫,有的青年男女还哼着小曲,饶有兴许热闹非凡。蝉这种小东西很好玩,从树上掉下来装死,爪子朝上缩成一团,憨态可掬。它从来不把闪光发亮的背部暴露在外,一是防止暴露,便于隐匿;二来可以用爪子御敌防身。黄昏时分到晚上十点这一波,蝉的出土上树率最高;然后是午夜以后再来一批。大部分人只是在第一波捉完就回家休息啦!还有少部分执着者,坚守岗位,锲而不舍。一个人能捉五六百只,甚至上千只,收获满满。这后一波大部分人都拿着竹竿,戳悬在树干高处和树枝、树梢上的蜕皮的白知了。在雪亮的电灯光束照射下,绿叶丛中白白嫩嫩的知了熠熠生辉格外显眼,用竹竿轻轻一敲,“噗嗒”就落在地上,或是草茵上,很容易找到它,不像知了猴没入草丛就不见踪影。
   后来人们又动脑筋,想办法,在树干上缠上塑料粘胶带,蝉爬到胶带处打滑,就再也上不去了,然后在树干根部挖成盆状,蝉为了上树只有在此处徘徊不止,陷入绝境,然后来个瓮中捉鳖。这种捉蝉的方法,确实大大提高了捕获率。因此,近年来,蝉的生存率逐年下降。
   蝉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市场价从每只五毛钱飙升到一块钱,一块五,甚至更多。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瞅准了商机,大面积种植柳树用来养殖蝉。蝉这种昆虫成虫生长在树上,靠吸食树枝上的养分生活,再用腹部的针刺破嫩枝的表皮,钻出三十个左右的斜洞,然后每个洞里产下十颗卵,把卵寄生在里面生长。由于它的危害,树枝枯死,枯枝落地没入泥土中,蝉卵依附在树根上,依靠根部的汁液营养,经过漫长的发育成长三至七年,破土而出。人们到了秋叶落尽,把带有蝉卵的病枝剪下来。分布均匀的埋在柳树的周围,就完成了别开生面的种蝉养殖。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蝉的生长周期,一般二三年,就可以收益,有的还成了养蝉大户,收入颇丰。
   蝉,就其本身来讲,它是害虫,严重的危害绿植。不但危害树冠,还危害树根,它是绿化的天敌,但它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且具有人类不可或缺的药用价值。大自然就是这般神奇,充满不可思议的利害关系。世间万物利害相连,在矛盾中相克相生,相依相存。就像蝴蝶本身有害,但它给人类带了美丽和愉悦,成了美好的象征。蛇有剧毒,但却有人把它誉为美女蛇,它的胆却又有独特的疗效,还有那蝎子,蜈蚣,本身有剧毒,但却能以毒攻毒,治疗疑难杂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共 30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蝉展开多维度书写,既有对蝉的生命历程的生动刻画,又融入生活回忆与文化思考,在自然观察与人文感悟的交织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以白居易的诗句开篇,为全文奠定了诗意的基调,随后以细腻笔触描绘蝉的生长过程。如描写蝉出土时“迫不及待”“心急火燎”,将蝉赋予人的急切心理,使描写充满动态感;对蝉蜕变过程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从背部裂开、露出蝉体到翅膀伸展,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呈现,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这一神奇过程,语言精准且富有画面感 ,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力。好文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5-05-17 15:06:57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蝉这一普通昆虫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5-17 15:26:16
  谢谢一莲老师辛苦编辑,充分肯定,热情鼓励!令人感动,我将继续努力!
2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5-17 15:21:14
  谢谢编辑仔细阅读全文,并精准分析,高度概括,并作出精彩编按!敬礼敬茶!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