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热闹的舞狮(记叙文)
每次过年回广东老家,最盼着听到巷子里传来"咚锵咚锵"的锣鼓声——那准是舞狮队来了!
听爷爷说,咱们中国原本没有狮子,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使者从很远的地方带来了真狮子。后来人们太喜欢这种威风的大猫,就用布料和竹子扎成狮子,模仿它们跳舞,慢慢成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热闹习俗。
广东的舞狮特别神气!狮头画得像戏台上的大花脸,红的黄的黑的,眼睛瞪得溜圆,还会"咔嗒咔嗒"眨动。狮身蒙着五彩的绸缎,一甩尾巴,上面的铜铃就叮叮当当响。舞狮的叔叔们最厉害,两个人钻进狮皮里,一个举着头,一个弓着背当狮尾,眨眼间就把死沉沉的道具变成活蹦乱跳的狮子。
记得去年元宵节,我挤在人群最前面看舞狮。锣鼓声突然变急,两头大狮子猛地窜出来,摇头摆尾地朝我们扑来。几个胆小的小孩吓得直往后躲,我却被逗得直笑——原来它们是在假装吓唬人!
最精彩的是"采青"环节!长竹竿上挂着生菜和红包,狮子们围着竹竿又蹦又跳。只见红狮子突然发力,踩着叠起的桌子往上爬,狮头的叔叔单脚站在最高处,灵活地用狮嘴叼走青菜。生菜"哗啦"撒下来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爷爷说这叫"碎碎平安",吃了掉下来的菜叶,一年都有好运气!
散场后,我追着舞狮队跑了好远。看着狮子身上晃动的彩灯,忽然觉得,这热热闹闹的舞狮,就像老辈人传给我们的大玩具,藏着说不完的故事和数不清的快乐。
作者:安庆市外国语学校602班钱慕晴,2013年4月1日出生
【编者按】习作以童真视角将广东舞狮写得鲜活灵动,巧妙融合童趣与民俗。作者用"戏台上的大花脸"等充满稚气的比喻,把舞狮道具和表演变得亲切有趣;通过胆小小孩躲避与自己欢笑的对比,以及追着舞狮队跑的细节,生动展现对民俗的喜爱。采青环节中狮子爬桌、撒生菜的动作描写,搭配爷爷讲解的吉祥寓意,既还原热闹现场,又传递文化内涵。写得不错,请继续加油!【编辑:一文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