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赏析) ——秦观词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9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发表时间:2025-05-18 14:09:32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元丰八年中进士,经苏轼推荐,任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的罪名,贬监处州酒税,此后编管雷州。元符三年被任命为宣德郎,同年在他五十二岁时于藤州去世。曾和苏轼交往密切,后人因此把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现存词集《淮海词》,收词一百多首。
   年轻时读过冯梦龙编在《醒世恒言》中的一个故事。说秦观是苏东坡妹妹苏小妹的丈夫。在他们结婚当天,苏小妹想考考秦观的文采,出了三个难题,只有秦少游全部答对才允许他进洞房。前两个题目秦少游很快解决了。第三个题目是给“闭门推出窗前月”一个对句时,秦少游被难住了。幸好苏轼在庭院中散步听到了秦少游的朗读,灵机一动向花缸中投入了一块瓦片,这个响声启发了秦少游,想到了下联“投石冲破水底天”。后来知道苏东坡没有一个叫苏小妹的妹妹,秦观也不是苏东坡的妹夫时,心理上好长一段时间不大能接受。这应该也是文学青年们都曾有过的心理历程吧?
   年轻再加上喜欢文学所以情感就比较丰富,所以也就很自然地喜欢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半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是作者想象中牛郎织女的生活常态。借助于云彩、流星,才能在遥远的银河之间传递相互间的相思,相思之恨。“金风玉露一相逢”,化用了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鹊桥相会尽管每年一次,可这每年一次的相会也比人世间好多人强。不仅仅是由于人世间有好多人在短暂的相见之后或许就是永别;更在于这个世上更多的人,人在一起,可情感或者思想早已经分开几百里、几万里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的我,已经到了不那么痴迷人世情感的时候了。
   下半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匆匆,就又不得不分别。“忍顾”,不忍回看,离别时的常态。现代人便利的交通、通信条件已经让分别不再有前人的那份沉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广为称道,象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里说:“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能醒人心目”。现在这句也最为流行,但也最不被人理解。两地分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常态,而在现在就是分手的前奏。真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一般都认为《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的代表作,几乎所有的宋词选本都会选这首词。下面来看看这首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据说这首词是秦观在贬谪郴州的旅店写的。也看到有许多研究的人说,这首词表达的是秦观悔恨自己曾经对不起苏东坡的什么事。我没做过研究,也没兴趣弄一个课题去研究,只希望通过作者的词看看他到底想表现什么。
   一开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可能是实录,是雾让天地看不清楚。而更有可能是造景,雾蒙蒙的天地间,“桃源望断无寻处”,想找到那个世外桃源,可怎么也找不到。是迷茫,也是凄惶,是连续被打击后内心的惶恐,也是长时间惶恐后心理的抑郁。“孤馆”,不是旅舍独独在那里,也不是旅舍里只有自己,“孤”的是自己的心态,是心理上主动隔绝其他人后才有的心态。“闭春寒”,春寒闭,春天不一定让人冷,让人冷的仍旧是自己的心态;外界也不是自己隔绝于世的原因,让自己隔绝于世的仍旧是自己的心态。杜鹃在古人是“惯作悲啼”的形象,它的叫声能使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所以也被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是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等等的象征。“杜鹃声里”,在特殊的环境里,人注意到的是特殊的物象,诗人这里只能听到杜鹃的叫声,甚至可能就不是杜鹃的叫声,可他就认为那是杜鹃在叫。“斜阳暮”,“斜阳”到“暮”,是一个过程。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不太长的时间,而对于孤独的人,却是每一秒每一秒每一秒漫长的煎熬。让这些意象串起来的是“可堪”,是忍受不了,但又不得不忍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凄婉”是哀伤但还能忍受,而“凄厉”则是哀伤到别人害怕接近。
   下半阙,“驿寄梅花”,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鱼传尺素”,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无论是别人寄来,还是自己寄别人,只有在分别时才会这样。“砌成此恨无重数”,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太多了,也就是和亲朋好友的分别一直在进行,而所有的分别都不是自己愿意或者自己能决定的。“恨”,“怨恨”也罢,“懊悔”也好,都是由于这种不由自主而产生。“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有很多的理解。王士祯在《花草蒙拾》里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千古绝唱。秦殁后,坡公常书此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既然郴江发源于郴山,那它就该围绕着郴山流啊,为什么非要流出郴山而汇入潇湘呢?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意味。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时刻,突然之间我们会有诸如:“要是我没长大”、“要是我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要是我那时就知道这个道理”、“要是我那时再勇敢一些”等等等等的念头,秦观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有这种念头,这句就是他在悔恨因自己的选择而产生的遭遇。但无论秦观还是我们,任何事只要发生了,那它就发生了。“如果”除了让我们更懊悔外,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它什么也改变不了,甚至那可怜的自我安慰都只能让我们更加可怜。
   秦观有首词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就是《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宋朝俞文豹在他的《吹剑三录》里说:“东坡问少游别后有何作,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杨万里在《诚斋诗话》给了另一种说法:“客有自秦少游来见东坡。坡问:‘少游近有何诗句?’客举秦《水龙吟》词云‘小楼连苑横空,下临绣毂雕鞍骤。’坡笑云:‘又连远,又横空,又绣毂,又雕鞍,又骤,也劳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故事的影响,张炎在《词源》中借此评论说:“大词之料,可以敛为小词;小词之料,不可展为大词。若为大词,必是一句之意,引而为两三句,或引他意入来,捏合成章,必无一唱三叹。如少游《水龙吟》云‘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犹且不免为东坡见诮。”他的意思类似现在常说的宁可将中篇的素材精炼为短篇,也不要把短篇的素材扩展成中篇。中篇浓缩成短篇,表现就丰富;短篇扩展成中篇,只能胡编乱凑。这应该是经验之谈,但他觉得秦观的这句也是“短篇扩展为中篇”,应该是受到了苏东坡见解的影响。再后来清人沈祥龙应该是发挥了张炎的见解,他在《论词随笔》中给出的评论是:“词当意余于辞,不可辞余于意。东坡谓少游‘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二句,只说得车马楼下过耳,以其辞余于意耳。若意余于辞,如东坡‘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白石‘犹记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事。皆为玉田所称,盖辞简而余意悠然不尽也”。他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在表达时让每个字都发挥作用,最好是发挥出更多的作用(意余于辞);而不要用了好几个字却表达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辞余于意)。典型例子就是秦观的这句。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出了类似评论:“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当然也有秦观的粉丝给出了他们的辩解。象宋人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说:“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娄名琬字东玉,词中欲藏‘娄琬’二字。”何士信在《草堂诗余》中说:“首句与换头一句,俱隐妓名‘娄东玉’三字,甚巧。”明人杨慎在《词品》中说:“秦少游《水龙吟》赠营妓楼东玉者,其中‘小楼连苑’,及换头‘玉佩丁东’,隐‘楼东玉’三字。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按他们的说法,这是秦观给一个名叫娄琬娄东玉伎女的词。这句是他用“楼苑”暗指“娄婉”,而下半阙首句还暗含了“东玉”。他们的辩解表面上是在替秦观解围,其实也说明他们自己也觉得秦观确实是把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改成了好几句,也啰嗦,只不过是事出有因。在我看来,要是他们说的是实情,那秦观是确实无聊,这样的情况还不如让别人说他啰嗦。他们的辩解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不帮还好,越帮越忙。下面我们通过词本身来看看秦观的表达到底好不好。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高楼连苑”应该是过去高档妓女的住所,象张籍就有诗“妾家高楼连苑起”。是楼上的人在看楼下经过的车马,“下窥”,从上往下看。“绣毂雕鞍”,“毂”,是车,“绣毂”,是漆过的车。现在油漆很普遍,在古人是典型的奢侈品。“雕鞍”,雕刻有花纹的马鞍。“骤”,快速跑过。据记载苏东坡认为这句只说了“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应该是误解。导致他误解的是他认为这句的视角是旁观者。但这句的视角却不是旁观者,是楼上的人,是它听到车马经过都要看,是她期待或者无聊时的心态。一匹一匹宝马、一辆一辆豪车过来了,希望是他。可它们却“骤”,急速地过去了。失望当然会失望,可要是再有车马过来时仍旧会看,希望也一直有希望。要是从这个角度看,那“下窥绣毂雕鞍骤”其实是很传神的表达。你要是有过等人并且希望他快些到来的经历,你就能明白这句写得多传神。“朱帘半卷”,这很明显就是在说楼上人;“单衣初试”,是“清明时候”的典型特色,天热了,可以穿单衣了。“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实在是描摹清明时节天气的美文。这么好的词句,要是能记下,直接用就行,是不需要任何解释的。“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清明时节,正是买花的时节。叫卖花的人一趟又一趟,“过尽”是都过去了。现在我们遇到的事随机性强,在古人或许百年一样。而这个主人公能确定卖花者的数量,表明她一直在听。什么样的人会一直听外界的各种声音呢?孤独的人。你孤独过才会懂,也会明白后面的那句“斜阳院落”。很多年以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很随意地问了句:“过得好吗?”“还行吧,一天也两个半日子。”她回答得很平淡,我却很久很久都没有恢复过来。人生就是这样,没经历你只能说别人说过的,而你经历过才能懂很多的事:无奈、无聊、寂寞、孤独当然还有快乐,你也才能有自己的语言。最后一句“红成阵,飞鸳甃”,是院落里的东西,“鸳甃”,用对称的砖瓦砌成的井壁,这里指井台。是风中的落花聚集在井台前飘荡。很明显,这是按楼上人角度写的。
   这首词的下半阙换成了诗人自己。“玉佩丁东别后”,就算不管嵌入了“东玉”这个名字,但说分别之后也还自然。“怅佳期、参差难又”,是担心约好相见的日子,怕有别的什么事而不能践约。“名缰利锁”,在人世间,名是拴人的缰绳,利是困人的枷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化用了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自己的情感要是老天知道了,老天也会和自己一样瘦。天只是一个借口,真正说的是自己因相思而瘦了。“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每每到景色相同的地方就情不能已,睹物思人是人情之常。苏东坡的“小轩窗,正梳妆”,是同样的表达。“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颇得苏东坡“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神韵,只不过东坡更善于表达而少游情深而已。
   秦观善于表达景色的词也不少,比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共 68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篇赏析文赏析了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几首很有代表性的词作。秦观是北宋著名的词人。笔者在开篇首先简要介绍了秦观的人生简历,他的主要词集。笔者还讲述了年轻时读过的和秦观有关的故事,接着又笔者赏析了自己喜欢的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很有代表性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已发表就引起注意的《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善于表达景色的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笔者从上下阕,逐字逐句地赏析了词中深刻含义,笔者蕴藏在词中的丰富情感,以及名人对其词作的评价,笔者都做了仔细的解析;赏析精准,精辟深刻,读之使读者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心明眼亮,受益匪浅!欣赏, 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5-18 14:10:40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5-18 14:11:27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