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晓荷.过往】挖菜记(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过往】挖菜记(散文)


作者:日照望乡 秀才,1719.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发表时间:2025-05-18 14:31:12
摘要:热心的娜妹屡次帮着址坊村的菜农腾空菜地,使得菜农省了人工支出,也使众人得到了免费的新鲜蔬菜。我在此活动中见证了菜农的艰辛与不易,联想过往,与之产生共鸣。

县城东南隅有址坊村落,杨家址坊、刘家址坊、方家址坊。不熟悉那一带的都统称其址坊村。址坊村盛行大棚西瓜与大棚菜。几个址坊的西瓜都已经种出了品牌产品,西瓜皮薄瓤甜,口感超好,历来是居家必备或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每年都会成车成车地运往各地,销售到四面八方。
   我对址坊村的熟悉,是从几波挖菜开始的。
   拳友娜妹以前是旗袍队领袖人物。她认识的人多。她在陵阳镇驻地开店,陵阳与城阳毗邻,址坊村处在城阳与陵阳的接壤处,因此娜妹对址坊村相当熟悉。
   听了娜妹的叙述,才知道址坊村有“弃菜”的惯例。菜农满满的几大棚蔬菜,每次都需要雇佣人工来收挖。如果菜价不能包揽人工支出的时候,种植户会果断选择“弃菜”,容许所有人自由去挖菜,好尽快倒出菜地好种植下一茬蔬菜。
   娜姐原先的旗袍队人数众多。当址坊村传出“弃菜”的消息,她会第一时间带领众多走秀的姐妹匆匆赶赴菜地进行收割。姐妹们得到了免费的新鲜蔬菜皆大欢喜,种植户免除了雇佣人工费用支出,心理稍感平衡。这样也算各得其所。一群身着旗袍的半老徐娘,在绿油油的菜畦里欢声笑语一片,多多少少也排解了种植户的一些落寞。娜妹逐渐成为址坊村熟悉的人物,成为除菜“及时雨”。谁家需要倒地又不想额外雇佣人工,就会给娜妹打电话请求带人支援。渐渐地,周围有菜欲弃的人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娜妹。娜妹的旗袍队里的姐妹,跟着娜妹吃了不少的新鲜蔬菜。后来娜妹解散了旗袍队,加入了我们的太极拳拳队伍,因此也把挖免费新鲜蔬菜的福利一块带来了。
   第一波福利是一地没膝鲜嫩的菠菜。主家急着种地,菠菜又行市非常不好,于是打电话给娜妹,让她支援清除菜地。于是娜妹就发动拳友去挖菠菜。因为娜姐入队不久,很多拳友与娜姐不熟悉,也没有品尝到挖菜的甜头,所以挖菠菜去得人寥寥无几。去了的,人人不贪心,挖够自己够吃的菜,就收手回撤。菜多人手少,菜地腾空进度很慢,菜农心急如焚。娜妹不亏是人脉广的人,马上另谋它计,她给一个偏远乡镇的聋哑学校打去电话,那边来人来车把菜收完拉走了。菜农千恩万谢。
   第二波福利是一片碧绿茂盛的芫荽。比起菠菜,芫荽吃的更少。尽管娜妹在群里热情招呼,又发位置又发视频,但是拳友响应者寥寥无几。娜妹只好自己开着车去了那里。群里接龙要求给捎带芫荽的倒有好几个位。娜妹挖了一后备箱的芫荽,晚上带到训练场地分发给众位拳友。每人抱着细嫩的芫荽喜滋滋美洋洋的,殊不知这层满足的背面,却是种植户的血本无归的无奈与娜妹一下午的艰苦劳动付出。
   第三波福利是一地兴旺发达的芹菜。那天我正好上班,看到群里又有新菜地需要开发,即时发放福利。可是看到娜妹的响应者不够多,于是从别处给找了两个人去挖菜。那两个人很高兴,兴冲冲地去了。去挖不要钱的菜,这是从天而降的好事,于是我一说她们就出发了。可是她们却找不到芹菜地。那一带,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大棚,林林总总的不计其数。她俩转来转去去就是找不到目标大棚。其中一个放弃寻找离开了,另一个被太阳炙烤的大汗淋淋,却总是到不了目的地。好在后来有带着芹菜走出阡陌小径的先来者。受其启发,她反其道寻踪觅迹,终于发现了芹菜地。不由感叹:众里寻菜千百度,蓦然发现就在眼皮子底下!半人高的芹菜竟然在集市上无人问津,到底是世道还是其他原因?我看着被主家用铁锨铲掉的芹菜,心里老是觉得堵得慌。最后还是娜姐一个电话,被夏庄一所聋哑学校的伙房拉走了芹菜。
   我得到了一捆新鲜芹菜,脆嫩无比。炒鸡蛋炒肉更是美味无穷。联想到小时候自家种菜卖菜的艰辛,吃着芹菜与菜农自然而然地有了同理共情的心态。
   第四波福利是挖油菜。我骑着自行车过了廊桥,却稀里糊涂地与目的地背道而驰了好几里路。询问加导航返程后,导航也与我不十分忠实了,把我导航到刘家址坊的大田地里,我看见的是一大棚一大棚的西瓜苗子,没有见到一棵油菜。询问三个在地头歇息的大嫂,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刘家址坊就没有种油菜的。我只得原路返回。遇到一个拉芸豆秧的男子与摘西红柿回来的女子正在交谈。便向他们问路。他们指引我找一个油坊。我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每一条田间小路,每一座大棚,每一个路边小屋子都差不多。油坊也大大小小有几个,明明导航显示已到目的地,围着转圈就是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只好沿着油坊的指引找一遍再找一遍。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从南面踅回的两个妇女,她们也是来挖油菜的。她们接到电话,说是走过了路。
   于是跟着她们重新走一遍回头路。幸亏自己的妹妹出来接应,我才去了那家大棚。
   大棚里是一片绿葱葱的世界。一菜畦一菜畦的油菜密密麻麻地拥挤着,点缀的黄叶显示了油菜的憔悴与沧桑。因为价钱低廉,主人已经放弃对它们的施肥与灌溉。尽管如此,毕竟是鲜活的生命,油菜们还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油菜里边杂生着许多小白菜与油菜花,还有许多自由生长的马齿笕。马齿笕已经绽放出了黄色的小花。一眼望去,碧绿里也闪闪烁烁着五彩缤纷。
   油菜地里已经来了十几个人。人人都带着大大小小的袋子。附近村庄与本村人也提着水桶与篮子,络绎不绝地前来挖菜。油菜是那种叫“上海青”的品种。这种油菜平时在商店,几元才买三两棵。如今这里应有尽有,就怕你带不走。我仅仅拔了一小块地,就拔了半塑料袋子油菜。再看看其他人,她们都捎着一把小刀,只剜菜心。原来,菜的廉价催生了挖菜者的奢侈之心。稍微老一点的她们就弃之不取。油菜叶肥帮硕,两棵就能炒一盘。一地的油菜被踩在脚下,她们大都满地在挑肥拣瘦。
   人人挖到手软。开车的后备箱满满的,车座子上也摞满菜袋子。骑电动车的,座子上绑着菜袋子,车把上挂着菜袋子,脚踏板上放着菜袋子,车篮子里放着菜袋子。我骑着自行车,也弄了一大袋子放在后车座上,摇摇晃晃的仄歪,不得已还顺手“顺”了菜农家一段放在地头的皮管子来捆绑塑料袋子。
   吹着风我再次踏上廊桥。放下车子,看沭河风光。挖菜,看景,我享用的尽是悠闲的日子,手握的都是岁月静好。远处辽阔无限,近处风景宜人。可是当收回目光,落点到自行车后座上那一大包油菜上的时候,却不由得浮想联翩。想起了自己家做菜农的光景,那些过往的人与事便鲫鱼过江似地从记忆里涌来。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眶,我想那是河风太大的缘故。远方,水波粼粼,三只白鸽就在我不远处憩息。廊桥连廊画栋下,原先是我、三只鸽子与一大包菜。后来三只鸽子飞走了,那包油菜更走进了我的心事。

共 25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址坊村的蔬菜种植为背景,通过娜妹和拳友们的一系列挖菜经历,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从没膝的菠菜到碧绿的芫荽,从兴旺的芹菜到绿油油的油菜,每一次挖菜都是一场别样的乡村体验,也是一次次对生活善意的传递。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对细节的捕捉和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作者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挖菜的过程,更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温情。娜妹作为旗袍队领袖和拳友们的“福利使者”,她的热心与人脉成为连接菜农与挖菜者的重要纽带。她的行动不仅帮助菜农解决了实际困难,也让拳友们享受到了新鲜蔬菜的福利,这种互惠互利的模式在乡村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这篇散文不仅是一次对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情温暖的礼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中,乡村依然保持着那份纯朴与善良,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则是这份纯朴中最动人的部分。作者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静好背后的温暖与力量。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8 14:33:15
  全文围绕“弃菜”展开,通过挖菜经历串联起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互助的温暖,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动人。细细品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绿油油的菜地之中,感受到岁月静好背后的温暖与力量。好文,大赞一个!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18 14:33:50
  给老师敬茶献花,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