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门“吱呀”地响(散文)

精品 【东篱】门“吱呀”地响(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1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5发表时间:2025-05-19 06:34:17


   少年时,故乡的房屋有砖瓦房和木板屋,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屋,门框都很高,很宽,两边装着木门,涂着黄漆,或新或旧,或深或浅。关上的时候,两扇木门合拢,严丝合缝。门上一般装有门环,门环嵌在门铺上,铁做的,讲究的人家会在门铺上刻着精致的图案,刮风的时候,门环会“叮叮当当”地响。叩门时,用门环敲击门铺,很清脆的,那是属于年少的声音,属于故乡的声音,在记忆的旷野一路嘹亮。
   故乡人在白天是不关门的,夫妻拌嘴,婆媳置气,孩子嬉闹,吃饭,干活,一目了然,谁家也不想遮着,掩着。彼此也没有隐私,知根知底,谁也不会笑话谁。门开着,邻里之间串门也方便,无需敲门,直接进去,不用主人请坐,自己找位置坐下,水也自个倒。做饭时发现没了葱姜,到隔壁去借,不用客气,自己拿就是。谁家吃点好的,会给邻居的孩子送上一小碗。如此频繁地走动,邻里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有什么事尽管招呼,挑水砍柴,挑稻谷壳,打猪草,端午包粽子,过年打芝麻片,做米花糖,元宵节包汤圆,喜事,丧事,互相帮衬。即便孤寡老人,日子也过得不孤单,不凄凉,天天有人来串门,重活有邻居帮着干。
   冬天再冷,白日里门也是不关的,半掩而已。门关上,就有拒人于外的意思,左邻右舍就不便打扰了。即使家里没人,门也不上锁,虚掩着,若是上锁,邻居会以为你不信任他。那时民风淳朴,故乡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不用担心有小偷。
   春秋时节,女人喜欢坐在门边的竹椅上做针线活,纳鞋底、织毛衣,补衣服,这里光线最亮,能看到外面,还可避风,边忙着,不时和门前路过的熟人打招呼,或和对面的邻居唠嗑两句。孩童下午放学时,屋子里光线暗,就坐在门边写作业。小孩子玩“躲猫猫”,喜欢躲在门后,明知容易找到,也还是喜欢,仿佛门后有无限的吸引。
   门一打开,故乡人感到天高地阔,日子过得透亮,心里也舒坦。
  
   二
   外公外婆在世时,清晨,家里的门由外公打开,因为外公起床最早,他要做早饭。有时门会开得更早,那是母亲去粮管所灌稻谷壳时,凌晨三点就要起床,母亲的动作轻轻的,接着门发出“吱呀”地几声响,又被关上,然后我又沉沉地滑入梦境中。晚上,门是由外婆关上的,她总要等左邻右舍都关了门,才肯把门关上。她认为门关早了会被人家笑话,说这家人懒。即便冬天再冷,外婆也不肯早早关门,至少要到八九点,外婆把关门时间的早晚植入她的生活理念里,我们不以为然,但还是尊重外婆的做法。
   年三十那晚,故乡人会在门后各放两根甘蔗,关门时,用甘蔗撑门,如此,来年的日子便如甘蔗般的甜。过年时,门上会贴上喜庆的年画。端午时节,门环上插艾草,驱虫驱邪,没有门环的人家,插在门框两边的小铁钩上。
   年三十,故乡人关门更晚,守岁至十二点,放一挂爆竹后,才会关门。那一晚,家家的关门时间是一致的,这是故乡世世代代相传的习惯,也是一种无言的坚守。
   夏天,屋子略显闷热,那时又没有风扇,空调,家家户户都喜欢把竹床搬到门口,晚上人们都睡在门外。所以整个夏天,故乡人是不关门的,除非全家出了远门,门才会锁上。
   当半夜响起叩门声,一定是谁家出了大事。那“叮当”的叩门声,温润而激烈,令人颇感不安。
   当谁家的门拆下时,说明这家有老人过世,逝者须躺在门板上,在大堂停灵三天,全家日夜轮流守灵。没有门的屋子,家的气息淡去,透着悲伤与诡异。出殡那天,逝者才被安放于棺木中,门搁在门口。待丧事结束,门拿到河边刷洗,再重新回到它的位置。
   上述所写的是大门,故乡的人家还有院门,院子在房屋的后面,院子里有猪圈、鸡圈,还有压水井,院门很小,很矮。人们一般进出都走大门,院门通常为搬运东西进出,家里养的猪和鸡进出也必须走院门,大门里若进出家畜,会让人笑话的。没有院门的人家,就说明没有院子,那么如果他家有家畜,就会另择地方。
   没有院门的人家,会在厨房开一道小小的门,故乡人叫“后门”。那时故乡常有外乡人来乞讨,趁着人家做饭时,从后门羞涩地进来,伸出一只破碗。女人们往往会给一碗米或一碗饭,然后看着乞讨者离开,叹口气,或用袖子抹一下红红的眼角。
   门,聚焦着故乡人的生活形态,也折射出故乡的风俗人情。
  
   三
   当我从故乡走向城市,见识到各种各样的门,或漂亮,或气派,或精致,或简约,只是一天到晚都是紧闭的。紧闭的门,隔绝了邻里之间的距离,邻里关系也变得疏离,人情味也淡了,有的人住在一层楼半辈子,也不知对方是谁。可是多年后,我再回到故乡,我发现很多人家的门也是紧闭的,不管是旧瓦房,还是新楼房。瓦房的主人离开了故乡,把瓦房丢弃在故土。楼房的主人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陪伴她的人都走了,有的走向大地的深处,有的走向异乡,她把自己孤独地关在屋子里,独自回味曾经的时光。在那些关闭的门上,我看到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更看到了故乡的凋敝。
   住在城市多年后,我理解城市人为何要关着门,不是不想开门,而是不敢开门。若是物业管理严格的小区,人员出入只有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外人进出是要严格查问的。若是民房,或管理混乱的小区,出入混杂,门一旦开着,推销的,诈骗的,纷至沓来,不胜其扰。若是白天一个人在家,听到敲门声,不过问清楚,断不敢随便开门,因为朋友拜访,事先会电话联系。城市的门不仅仅是门,更是人与人之间一道安全的屏障,它捍卫的是一份私密的生活空间。
   现代人住的房屋,充其量只有大门,房门,还有厨房门,屈指可数。若是在古代,富贵人家住的是深宅大院,房屋少则上百间,那就有上百扇门,这只是房门,还有正门、侧门、偏门、小门,院门,一重又一重,如此多的门,若是客人初到,没有人带路,肯定会走错门,这是大宅门,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
   中国几千年历史,最大的宅门是宫门。在那个时代,宫门也是最坚固的门,锁着的是无数女人的青春和一生,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似路人。这样的门,有钥匙也是打不开的,用武器也无法摧垮的,必须攻破封建制度,宫门才会冰消瓦解,那些如花似玉的女人才能逃脱被宫门深锁的命运。如今紫禁城犹在,封建制度已消失,那一道道宫门成为虚设,成为风景。
   古代的城市也有门,叫“城门”,它是进入城市的门户,也是统治者御民的一种手段。战争迭起时,更成为一道坚固的堡垒,想攻城,必先攻破城门。在大理古城,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城门,那是当年大理古国的城门,散发着古旧的气息,大理古国的历史印痕彰显而出。城门,是时代的限制,代表着统治者的不自信,如今城市与城市之间四通八达,无须城门,人们来往通畅,幸福安乐。
  
   四
   拒绝别人时,故乡人喜欢说“没门”。拒绝是一种智慧,当我们把“没门”挂在嘴边时,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人们办事,有时必须走后门,否则难以办成。后门没有前门走得舒服,要隐忍,要低声下气,还要人脉。父亲本是一个心气甚高的人,当年为我上一个好的学校,为大哥当兵,为二姐、小妹找工作,走过一道又一道后门,看了不少脸色,走着走着,就老了。父亲现在想起,犹自嘘唏不已。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豪门”,给人高大上和富丽堂皇的意味。只是豪门的门槛太高,高得难以迈进,即使有点厉害的女人好不容易迈进去了,豪门也不等于幸福之门,自有无法难言的辛酸和痛楚。《红楼梦》里的贾府,可谓真正的豪门。可是邢夫人得面对丈夫贾赦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丈夫看中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还得去为他厚着脸皮张罗,最终吃力不讨好。王夫人身为贵妃之母,王家贵女,也得隐忍丈夫贾政宠爱赵姨娘。豪门,有时真不如寒门,虽然日子苦点,却能让女人过得踏实自在。
   中国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我觉得门当户对不仅在家世门第,还有情趣、人品、心境上的相当。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名副其实的门当户对,与赵明诚不仅情趣相投,关键是他还懂得欣赏她,懂得她,所以她的婚姻相对美满而幸福。而另一个才女朱淑真,与丈夫情趣、志向均南辕北辙,这样的婚姻自是难以如意,致使她心情郁闷,过早香消玉殒,令人扼腕。
   自然中也是有门的,花瓣是花的门,打开花瓣,你就看到了花蕊;绿叶是树的门,穿过绿叶,你就看到了树枝的旁逸斜出,千姿百态;白云是天空的门,流水是大地的门。人身上也有门,眉毛是眼睛的门;还有心门,最牢固,也最柔软,持有情锁方能打开。
   但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还是家门,门里,是鸡零狗碎的日子,是酸甜苦辣的生活。门外,是世间万象,是自然的律动。家门,是室内通向外界的出口,是一种永远温暖的存在。
  

共 3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门”,是本文的内容,也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紧紧围绕“门”组织材料,写亲情,写乡愁,写城里家家户户门必须关着的迫不得已,写现代门的实用,写古代豪门的宅院深深深几许……作者深情回忆故乡门的形同虚设,映射着村风的纯朴,村邻互相串门自由自在,相处其乐融融,互不设防。那时作者的母亲上班极早,门见证了母亲的辛苦,母亲出门时轻轻关门的动作,发出“吱呀”的轻响,彰显着对家人的呵护与体贴。门,还见证了外公的早起,外公的勤劳为全家带来温暖。门上的年画是喜庆。停在门板上的逝者,接受着亲朋的祭奠和哭送。院门,感受鸡鸭欢腾。后门,涌动悲悯之心。门,聚焦着故乡人的生活形态,也折射出故乡的风俗人情。再回故乡,作者从那些关闭的门上,看到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更看到了故乡的凋敝。城市的门,成了人与人之间一道安全的屏障,它捍卫的是一份私密的生活空间。古代的宫门也是最坚固的门,锁着的是无数女人的青春和一生。古代的城市也有门,叫“城门”,它是进入城市的门户,也是统治者御民的一种手段。走后门,凝聚着多少百姓的隐忍和无奈。豪门贵族的门后,不一定都漫漶愉悦与幸福。作者还展开曼妙的想象,觉得花草树木、天空大地等都有自己的“门”,人身上的部位包括心,也有“门”。文末是对全文的总结,精妙精粹的语言直击主旨,耐人寻味。好文,构思独特,选材精当,娓娓道来,对各种各样的门的存在作了精辟的解读,引领读者随着文字目睹各类门的构造、内涵及作用。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连接着屋内与屋外的世界,每扇门都目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通篇笔法灵动,联想和想象丰盛,融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从普通人家的门写到豪门,从城门写到宫门,从现代的门写到古代的门,从有形的门写到无形的门,思绪纵横,表达温婉而有力,读感甚佳,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盛赞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9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5-19 06:48:32
  好文,构思独特,选材精当,娓娓道来,对各种各样的门的存在作了精辟的解读,引领读者随着文字目睹各类门的构造、内涵及作用。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连接着屋内与屋外的世界,每扇门都目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通篇笔法灵动,联想和想象丰盛,融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从普通人家的门写到豪门,从城门写到宫门,从有形的门写到无形的门,从现代写到古代,思绪纵横,表达温婉而有力,读感甚佳。一篇别出心裁的美文,内容丰厚,感悟独特而深邃。问候简柔创作辛苦,谨祝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0:34:09
  莲香好,您的编按写得精彩之至,非常感谢。每次回婆婆家,看到那老式的房子,有两扇开关起来会“吱呀”响的木门,我就会想起故乡的房子,想起木门。一个门,蕴含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也是中国文化的深厚,可是我笔力尚拙,挖掘得不够深刻。感谢您给以的鼓励。祝您夏日安乐。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0 14:57:32
  编文不易,莲香辛苦了。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5-19 08:08:58
  一篇让人脑洞大开的文章!世间万物皆可入文!这篇文堪称典范!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尽人间之门,为人进出开合,有味道!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5:19:31
  感谢枫桦老师美评。以前写文总觉得自己拘谨,放不开,现在受文友文章影响,我放开来写,感觉很痛快的,很过瘾的。祝老师夏日愉快。
3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19 08:58:05
  中国的文字起始于象形与会意,字里行间五花八门,注定了门道的宽窄高矮,贫寒富贵。人间的门亦是如此,作者笔下的门是万花筒,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从有形到无形,四通八达又处处绝境。深度好文,学习点赞。问候老师快乐开心!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5:23:07
  感谢金刚指老师美评。房屋有门,生活处处是门路,中国几千年在一道道门里穿来穿去,门,很神奇的,真是五花八门。五花八门,我怎么没想到呢。否则就写进去了。祝老师夏日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19 09:17:17
  曾经,我们的祖先就对门,有着独特的感受,一度出现了一种和谐社会的雏形叫“夜不闭户”,昼夜与门无关,与社会风气有关。作者叙述的家乡的门,就是邻居乡人交往的名片,永远是敞亮的。都说,十里不同俗,但我觉得这话拿来看作者散文里的故事情境,似乎不妥了,我也有作者所描述的那种记忆。尤其是,哪户人家有老人去世,也是拆下门板,死者安于门板之上,这是最后对门的依恋。作者笔下的门,非常丰富,豪门、寒门,门门有故事有说法,这门不一定理解那门,门户之见,可能不只是说门派之争,更有身份不能认同。文笔精致,内容颇丰,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怀才抱器拜读,大赞!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5:31:39
  感谢怀才老师美评。夜不闭户,在现代都市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我年少的故乡却是夜不闭户,那时人活得朴实,人情厚道,这和时代的氛围有关,时代造就人性。门开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我婆婆家,凡是住自家所盖楼房的,白日间也开门的,住在高楼上的人家,门都关着。可见房屋的风格也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老人过世躺在门板上,是故乡风俗,其实很多风俗会覆盖很多区域。祝老师夏日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19 09:19:53
  门“吱呀”地响,这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声响,而被作者冠以诗意,“吱呀”的声音就成了平仄调,响在家乡,响在旧事里,也响在当下,响在中华的漫长历史中……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5:34:59
  门“吱呀”地响,我觉得很好听,现在的门没有这种声音了。少年时,家里烧稻谷壳,为了得到免费的稻谷壳,母亲走了后门,黎明去灌,以免让人知道。那黎明时的“吱呀”响声,是母亲无尽的辛劳。再谢怀才老师。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5-19 10:32:51
  我评价一篇文章优秀的标准是,我想到的没说出来,作者说出来了,我没想到的作者不但说出来,而且说得很好。老师这篇文章就是,现实的门,虚拟的门,门里门外,老师都说到了,而且层次推进从容,像登山一样,逐渐走高,毫无堆砌之感。佩服,大赞!学习了。夏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5-19 15:40:18
  感谢韩老师美评。门伫立与过去于现在,伫立生活的空间里,现实的世界里。有一个词叫门道,门是道,道是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门,可以洞察到太多的,门门想通,也可以尽情挖掘。奈何笔力浅,感觉还是还不够深入。祝老师夏日愉快。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20 09:29:02
  这个门,包罗万象。简柔老师的文选材独特,构思精巧,从乡村大敞四开的门到城里紧紧关闭的门,从豪门到寒门,从花草树木的门到人之心眼口鼻的门,作者是娓娓道来,内涵极其丰富,佩服老师的创作能力,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0 14:50:04
  感谢红花老师美评。生活中处处是门,我们每天要在门下穿过,我们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门,现实的门,虚拟的门。一个门字,让人浮想联翩,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最亲切的还是年少故乡人家的门。祝老师夏日愉快。
8 楼        文友:岚亮        2025-05-20 12:47:26
  很动感的题目,门是木门,或开或关,都会发出吱呀的声响,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是温馨、温暖、温情,如乡村的歌谣,如那些曾经的日子。用甘蔗撑门,还是初闻,节节高,日日甜。不管是寒门还是豪门,惟有家门最如。拜读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0 14:54:50
  感谢亮兄美评。最喜欢故乡老屋的木门,透着岁月的风霜,有味道,老屋不在,记忆不消。甘蔗撑门,是故乡风俗,故乡盛产甘蔗,少年时真爱啃。甘蔗撑门,寄托故乡人对生活的向往,盼着日子节节高,日日甜。家门是最温暖的门。祝亮兄夏日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